護膚品品牌丁家宜宣布退出中國市場 部分超市產品已下架

2020-12-24 安徽門戶網站

繼「外嫁」的小護士逐漸淡出人們視線範圍後,又一被收購知名護膚品品牌丁家宜宣布退出中國市場。近日,全球最大香水公司科蒂(Coty)宣布,將停止在華銷售丁家宜的系列護膚產品,而這距離其以24億的價格收購丁家宜不過才3年多。本土品牌「外嫁」卻遺憾凋零,再次引起人們關注。

一些超市產品已下架

在永輝超市黃山路店,記者沒看到丁家宜系列產品在售。一位超市導購告訴記者,丁家宜產品已於近日下架。而在曙光路一家小超市,記者看到還有丁家宜曾經最經典的面容一洗白洗面奶在售;在宿松路的合家福超市,記者看到在護膚品貨架上,有百雀羚等不少國產品牌在售,丁家宜有洗面奶、防曬霜、面膜、乳液、柔膚水等各類產品,還有男士系列。

「我上大學時用過這個牌子的洗面奶,覺得效果還不錯,它在平價產品行列中也算是不錯的。不過現在工作了,年齡也大了,就換了一些國外品牌。」正在化妝品區選購的市民鄭小姐感覺還是有些遺憾,便宜好用的國產護膚品好多都是先被國外企業收購,然後就不賣了。

記者在天貓丁家宜官方旗艦店看到,其店鋪有55件商品上架,包含有防曬、護膚產品。該網店「小二」稱,對丁家宜在中國市場停售這一事件他們不是很清楚,線上產品暫時還沒有接到停售通知,所以他們也不是很清楚這個網店還會開多久。

「我們只是聽到了一些風聲,還沒有正式接到要求下架丁家宜產品的通知,所以目前店內還在銷售丁家宜產品。」合肥百大集團營銷部經理徐雷告訴記者,過去丁家宜產品賣得還不錯。

離開並非一日之寒

一家超市商務部助理李彬告訴記者,其旗下超市已經好幾年不再銷售丁家宜的產品,「一是產品本身並沒有什麼特點,二是過去丁家宜產品在超市賣得並不是很好,產品銷量一直上不去。」

在他看來,丁家宜撤出中國市場的原因,在於國外一些日化巨頭有意將中國本土的大眾品牌收購,進而利用其銷售渠道推開其自有品牌,而那些被收購的本土品牌只是維持現狀,並沒有大量的資金和科技投入,慢慢被「雪藏」,市場份額下降,從而更加提高其自有品牌在中國市場的份額。李彬認為,在同類產品中,丁家宜也不算獨一無二的護膚品品牌,因此停售應該不會產生太大的影響。

在李彬看來,國產化妝品的優勢可能更適合國人的膚質,不過它們在產品包裝和廣告宣傳方面沒有國外品牌做得好,還有在自身品質提升方面也需要進一步努力。在一位業內人士看來,科蒂收購前的丁家宜已經是低端大眾品牌,發展已遭遇瓶頸,銷量下降,發展疲軟,面臨洗牌。

據媒體報導的一份內部流傳出的《科蒂大眾化妝品中國區丁家宜經銷商退貨公告函》顯示,科蒂對其散落在各地的經銷商以及零售商庫存提出的解決方案,要求經銷商需要在符合科蒂各項「要求」的前提下退貨。科蒂公司將退貨到達指定倉庫的時間劃分為三個階段,7月31日到達的,按照產品淨價的97%計;8月31日到達的,按照產品淨價的90%計;9月30日到達的,按照產品淨價的80%計。在退貨的終止日期9月30日之前,科蒂只接受每位經銷商一次退貨要求,而退貨要在9月30日之前送達指定地點;退貨產生的運輸費用需經銷商自己承擔。

專家

國貨發展要走自己的路

安徽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呂英斌分析稱,上世紀90年代中期是本土品牌「外嫁」的尖峰時間段,當時面臨外國品牌進入中國市場,市場和消費者需求發生變化,何去何從?一些企業通過科技創新發展,促進產品的更新換代,來促進市場進一步擴大,而一些企業則寄希望於依靠外部力量來發展,或想借外資巨頭的「肩膀」助力其向中高端領域進軍。

「然而從已有的收購情況看,一些外企收購的目的不是為發展其收購的品牌,而是利用這些中國品牌原有的銷售網絡和渠道為自有品牌進入中國市場服務。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依靠外國企業獲得成功的例子很少。」在呂英斌看來,中外經營理念、目標不同,「外嫁」並不是本土品牌發展壯大的最好途徑。

「本土品牌發展關鍵還是要走自己的路。」呂英斌給民族企業發展提出幾條建議:重視科技投入,建設科研隊伍,促進技術創新;有自己的市場銷售網絡,小企業可以聯合,有自己的發展戰略,清晰的發展規劃和目標,守住自己的根基,基業不能丟。

本土日化品牌「外嫁」之後

1990年 美國莊臣收購美加淨

上世紀80年代,美加淨已穩坐中國第一護膚品牌的交椅。1990年,「美加淨」商標被莊臣以合資方式收購,作價1200萬元。1992年,美加淨的銷售額便從前一年的3億多元降至600萬元,慘不忍睹。1994年,上海家化花5億元收回美加淨商標。直到2004年,美加淨的經營者開始重塑塵封了10年的美加淨品牌,但已錯失良機。

1994年 聯合利華控股中華牙膏

「中華牙膏」 1954年投產,多年穩居中國牙膏市場首位。1994年初,聯合利華取得上海牙膏廠的控股權。如今,中華牙膏在市場上的份額已大大降低,再不復昔日「第一品牌」。

1999年 寶潔收購熊貓

1994年,北京日化二廠與美國寶潔合資成立北京熊貓寶潔洗滌用品有限公司,然而合資後「熊貓」即被雪藏。1999年,寶潔又收購了「熊貓」所有資產,逐漸吞噬了「熊貓」的市場。2000年,北京日化二廠不惜代價收回「熊貓」商標。然而被雪藏6年之久的「熊貓」已疲憊不堪。

2003年 歐萊雅收購小護士

小護士創立於1992年,是當時中國市場上三大護膚品牌之一。2003年12月11日,歐萊雅集團在中國展開首次收購動作,將「小護士」收歸囊中。十年過去,小護士品牌在市場上幾乎銷聲匿跡,取而代之的是「卡尼爾」。

2008年 強生收購大寶

1990年,大寶推出SOD蜜系列產品,連續8年獲得全國市場產銷量第一名。2008年,強生以23億元高價收購大寶。時至今日,大寶的市場情況並沒有發生大的變化。(孔幼竹 記者 邱青青 整理)

相關焦點

  • 露華濃等外資化妝品牌相繼退出中國 下一個是誰?
    露華濃、卡尼爾、緣碧知等國外日化品牌紛紛退出中國市場、聯合利華旗下旁氏改變銷售渠道,顯然,外資化妝品在華的日子並不怎麼好過。而業內人士預測,在華市場水土不服的外資化妝品牌,遠不止這些,包括雅芳、小護士、丁家宜在內的多個品牌都被視為可能是下一個在中國敗退的外資品牌。
  • 旁氏產品或臨商超下架 走向沒落將退出中國
    露華濃、卡尼爾等國外日化品牌紛紛退出中國市場,中國大眾日化市場隨即重新洗牌。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聯合利華也未能獨善其身。近日,北京商報記者從多家商超獲悉,大眾品牌旁氏的銷售渠道正由專櫃銷售「降級」為貨架銷售,同時在部分屈臣氏賣場則面臨著下架的窘境。不僅如此,有大型超市銷售人員透露,該品牌未來將退出中國。  或面臨商超下架  近日,北京商報記者走訪市場發現,旁氏位於通州家樂福店內的專櫃已經不見了,轉而在化妝品專區的貨架上銷售。
  • 丁家宜24億賣出後創始人1億買回來 品牌元氣大傷
    而科蒂集團亞洲副總裁DavidEnnes當時也對本報記者表示,收購丁家宜是因為「丁家宜在全國有7000個左右的銷售代表和美容顧問,相信科蒂的香水和彩妝進入這個渠道也能銷售得很好,此外丁家宜也是補充科蒂護膚品領域的一個步驟。」  但被收購後,跨國公司科蒂的管理方式與本土品牌丁家宜此前的運作方式等方面有所差異與衝突,致使丁家宜業績進一步下滑。
  • 如果App store下架了微信,等於宣布退出中國市場!
    8月6日,川普籤署兩項總統令,宣布在9月20日封殺兩個中國公司開發的app,TikTok和微信。這兩項總統令要求,從9月20日生效開始,任何美國人和美國公司,都不可以繼續和微信和TikTok產生任何的交易。 於是就有很多人擔心,App store會不會下架微信應用?
  • 旁氏回歸商超渠道 聯合利華稱不會退出市場
    在美國彩妝品牌露華濃和歐萊雅旗下品牌卡尼爾宣布退出中國市場之後,國內洋品牌的現狀格外引人關注。  日前,記者了解到,日化巨頭聯合利華旗下大眾品牌旁氏的銷售渠道正由專櫃銷售 「降級」為貨架銷售,同時在部分屈臣氏賣場則面臨著下架的窘境。因此,旁氏是否會退出市場同樣引來市場猜想。
  • 紐西蘭奶粉品牌可瑞康突然宣布退出中國
    該品牌21日上午在官方微博宣布:「我們非常抱歉地通知,紐迪希亞中國官方進口的紐西蘭Karicare可瑞康金裝系列在中國暫停銷售。可瑞康金裝是紐迪希亞旗下擁有的優質產品系列之一,紐西蘭當地市場仍繼續有售。」  上述微博稱,「紐迪希亞中國將專注於諾優能和愛他美等品牌在中國市場的發展,並繼續致力於帶給中國來自世界不同國家的優質產品選擇。由此給您帶來的不便,我們深表歉意。
  • 盤點敗走屈臣氏的10大化妝品牌 有7大原因
    但這一次,科蒂集團也沒有為丁家宜規劃同屈臣氏定位匹配的產品線,同時BA維護依舊缺乏,丁家宜又在屈臣氏「死」了一次。  如此說來,丁家宜的撤場是源於品牌在屈臣氏的定位不清晰,加上終端維護不足,最終以失敗告退。
  • 長春2家大型超市下架三全、灣仔碼頭等部分產品
    東亞訊(助理記者 李穎) 三全、灣仔碼頭部分批次產品因被查出金黃色葡萄球菌超標引起人們關注。如今事情又有了新進展。昨日記者獲悉,為保障消費者食品健康問題,長春已有2家大型超市自行下架部分產品。
  • 怡寶等飲用水抽檢不合格 南京部分超市已下架
    原標題:怡寶等飲用水抽檢不合格 南京部分超市已下架   12月5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公布了2014年第二階段的食品安全抽檢情況。在所有抽查的產品中,飲用水的問題最為嚴重,合格率不到80%,包括娃哈哈、樂百氏、怡寶等知名品牌飲用水產品被檢出菌落總數、溴酸鹽等項目不合格。
  • 大連部分超市下架鱈魚產品 並進行DNA檢測(圖)
    女明星馬伊琍微博控訴市場上買來的「鱈魚」令女兒腹瀉後,「鱈魚」一時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有網友發帖稱在北京一超市買的鱈魚是油魚冒充的,在歐洲被列為有毒魚種,是禁止上市的。昨日,記者走訪長興水產品交易市場、部分農貿市場及多家大型超市發現,大連市場上鱈魚的種類很多,不同品種的鱈魚每斤的差價可接近上百元。超市要對鱈魚進行DNA檢測昨天,記者走訪了多家大型超市,均未發現鱈魚的身影。
  • 漢高年底退出中國洗滌劑市場 八個品牌全部退出
    漢高年底退出中國洗滌劑市場 八個品牌全部退出 2008年12月20日 10:52 來源:新京報 自2009年1月1日起,漢高中國將停止在華銷售洗滌劑及家庭護理業務的產品,其中包括威白、妙力、天清三個本土品牌,以及寶瑩、 Perwoll、Pril、Sofix和Somat五個進口品牌。  對此,漢高方面解釋為業務方面的調整,「這一決定符合漢高公司的全球經營戰略,意味著漢高將更加專注於加強其在中國的粘合劑和化妝品業務。」
  • 宣布退出中國市場,知名洋品牌「落荒而逃」,關閉在華所有門店
    在這種情況下,迫於疫情壓力而宣布退出中國市場的外企更是不勝枚舉。進入中國短短兩個月就要退場,Space NK在中國可謂是曇花一現。至於其宣布退出中國市場的原因,根據Space NK上海國金IFC店的一位銷售透露,主要是因為總部資金出現問題以及歐美零售市場的停擺等因素。
  • 兩家超市來自日本千葉縣的醬油已下架
    原標題:兩家超市來自日本千葉縣的醬油已下架   媒體曝光日本核輻射食品流入杭州知名商場  近日,一則關於「日本核輻射食品流入杭州知名商場」的報導引發杭城民眾的關注。根據報導,杭州大廈和城西銀泰Ole超市內銷售產自日本千葉縣的醬油,而此前,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曾明確發文表示,不得從包括千葉縣在內的10個日本地區進口食品、食用農產品及飼料等。  昨日,記者走訪兩家超市後了解到,來自千葉縣的醬油已下架。
  • 樂天小熊餅檢出三聚氰胺 港澳超市已下架(圖)
    據悉,香港百佳等超市已對問題產品下架。昨日,樂天中國投資公司表示,他們尚未收到澳門和香港官方部門的通知,但前幾天該公司給國家權威部門送檢產品時,檢測結果顯示合格。     據消息稱,樂天一款朱古力夾心口味的小熊餅(食用日期為2009年1月10日)在澳門當地政府檢沒出含三聚氰胺,而含量為24mg/Kg。前晚,香港百佳等超級市場已宣布回收該款樂天小熊餅與其他內地生產的樂天小熊餅。
  • 紐西蘭乳粉檢出毒菌 海口部分超市下架多美滋
    (南海網見習記者稅博 攝)  南海網海口8月4日消息(南海網見習記者 稅博)2日,紐西蘭恆天然集團稱生其生產的3個批次乳粉檢出毒菌,經中新雙方核實,今日初步確定多美滋和可瑞康兩個品牌的特定批次奶粉受汙染。今日,南海網記者對海口市內多家大型超市進行了走訪,發現僅有部分超市正在清查並下架多美滋。
  • 又一家美國品牌或退出中國市場,這次輪到了美妝品牌
    jillstuart天貓官方旗艦店截圖上海界面新聞報導,這次撤櫃只是Jill Stuart全面業務調整的一步,該品牌目前有意退出中國市場,未來消費者只能前往日本購買。據悉,Jill Stuart品牌是在2016年9月進駐北京SKP專櫃的。
  • 護膚品哪個牌子好國產口碑最好護膚品排行榜
    越來越多的國外護膚品品牌強勢進攻中國護膚品市場,面對眾多國外大品牌的衝擊,國產護膚品依然挺住,看看國產護膚品哪個牌子好?面對國產繁多的護膚品品牌不知道如何下手,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下口碑最好的國產化妝品排行榜。
  • 範思哲遭中國代言人楊冪解約 涉事產品下架網友並不買帳
    8月11日,中國明星楊冪以範思哲中國首位品牌代言人身份宣布解除與品牌的協議,原因為8月10日夜間有網友發現範思哲T恤文字圖案將中國香港與澳門與其他國家並列呈現,並向該明星工作室留言。雖然範思哲8月11日在官微發出道歉信並稱「錯誤設計」涉事商品已在所有渠道下架並銷毀,但廣大網友並不買帳,部分提出「應在外網官方網站進行道歉才有誠意」,部分網友對「設計審查」不滿。
  • 樂購超市品牌退出福州 原超市已被華潤萬家取代
    樂購超市在福州已成為歷史。  福州新聞網1月8日訊 (福州晚報首席記者 謝充靈)近日,英國最大零售商TESCO樂購超市的福州店完全被華潤萬家取代,宣告樂購這一超市品牌退出福州市場。  記者昨天看到,金山浦上大道原樂都匯廣場已不見樂購超市的蹤影,取而代之的是華潤萬家超市。
  • 澳洲奶粉品牌澳勵娃退出中國市場
    1月1日嬰幼兒奶粉配方註冊制正式落地,沒有獲得註冊的進口奶粉品牌開始悄然撤退。1月10日有消息稱,來自澳洲的澳勵娃奶粉,由於沒有獲得配方註冊,宣布退出中國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