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外嫁」的小護士逐漸淡出人們視線範圍後,又一被收購知名護膚品品牌丁家宜宣布退出中國市場。近日,全球最大香水公司科蒂(Coty)宣布,將停止在華銷售丁家宜的系列護膚產品,而這距離其以24億的價格收購丁家宜不過才3年多。本土品牌「外嫁」卻遺憾凋零,再次引起人們關注。
一些超市產品已下架
在永輝超市黃山路店,記者沒看到丁家宜系列產品在售。一位超市導購告訴記者,丁家宜產品已於近日下架。而在曙光路一家小超市,記者看到還有丁家宜曾經最經典的面容一洗白洗面奶在售;在宿松路的合家福超市,記者看到在護膚品貨架上,有百雀羚等不少國產品牌在售,丁家宜有洗面奶、防曬霜、面膜、乳液、柔膚水等各類產品,還有男士系列。
「我上大學時用過這個牌子的洗面奶,覺得效果還不錯,它在平價產品行列中也算是不錯的。不過現在工作了,年齡也大了,就換了一些國外品牌。」正在化妝品區選購的市民鄭小姐感覺還是有些遺憾,便宜好用的國產護膚品好多都是先被國外企業收購,然後就不賣了。
記者在天貓丁家宜官方旗艦店看到,其店鋪有55件商品上架,包含有防曬、護膚產品。該網店「小二」稱,對丁家宜在中國市場停售這一事件他們不是很清楚,線上產品暫時還沒有接到停售通知,所以他們也不是很清楚這個網店還會開多久。
「我們只是聽到了一些風聲,還沒有正式接到要求下架丁家宜產品的通知,所以目前店內還在銷售丁家宜產品。」合肥百大集團營銷部經理徐雷告訴記者,過去丁家宜產品賣得還不錯。
離開並非一日之寒
一家超市商務部助理李彬告訴記者,其旗下超市已經好幾年不再銷售丁家宜的產品,「一是產品本身並沒有什麼特點,二是過去丁家宜產品在超市賣得並不是很好,產品銷量一直上不去。」
在他看來,丁家宜撤出中國市場的原因,在於國外一些日化巨頭有意將中國本土的大眾品牌收購,進而利用其銷售渠道推開其自有品牌,而那些被收購的本土品牌只是維持現狀,並沒有大量的資金和科技投入,慢慢被「雪藏」,市場份額下降,從而更加提高其自有品牌在中國市場的份額。李彬認為,在同類產品中,丁家宜也不算獨一無二的護膚品品牌,因此停售應該不會產生太大的影響。
在李彬看來,國產化妝品的優勢可能更適合國人的膚質,不過它們在產品包裝和廣告宣傳方面沒有國外品牌做得好,還有在自身品質提升方面也需要進一步努力。在一位業內人士看來,科蒂收購前的丁家宜已經是低端大眾品牌,發展已遭遇瓶頸,銷量下降,發展疲軟,面臨洗牌。
據媒體報導的一份內部流傳出的《科蒂大眾化妝品中國區丁家宜經銷商退貨公告函》顯示,科蒂對其散落在各地的經銷商以及零售商庫存提出的解決方案,要求經銷商需要在符合科蒂各項「要求」的前提下退貨。科蒂公司將退貨到達指定倉庫的時間劃分為三個階段,7月31日到達的,按照產品淨價的97%計;8月31日到達的,按照產品淨價的90%計;9月30日到達的,按照產品淨價的80%計。在退貨的終止日期9月30日之前,科蒂只接受每位經銷商一次退貨要求,而退貨要在9月30日之前送達指定地點;退貨產生的運輸費用需經銷商自己承擔。
專家
國貨發展要走自己的路
安徽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呂英斌分析稱,上世紀90年代中期是本土品牌「外嫁」的尖峰時間段,當時面臨外國品牌進入中國市場,市場和消費者需求發生變化,何去何從?一些企業通過科技創新發展,促進產品的更新換代,來促進市場進一步擴大,而一些企業則寄希望於依靠外部力量來發展,或想借外資巨頭的「肩膀」助力其向中高端領域進軍。
「然而從已有的收購情況看,一些外企收購的目的不是為發展其收購的品牌,而是利用這些中國品牌原有的銷售網絡和渠道為自有品牌進入中國市場服務。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依靠外國企業獲得成功的例子很少。」在呂英斌看來,中外經營理念、目標不同,「外嫁」並不是本土品牌發展壯大的最好途徑。
「本土品牌發展關鍵還是要走自己的路。」呂英斌給民族企業發展提出幾條建議:重視科技投入,建設科研隊伍,促進技術創新;有自己的市場銷售網絡,小企業可以聯合,有自己的發展戰略,清晰的發展規劃和目標,守住自己的根基,基業不能丟。
本土日化品牌「外嫁」之後
1990年 美國莊臣收購美加淨
上世紀80年代,美加淨已穩坐中國第一護膚品牌的交椅。1990年,「美加淨」商標被莊臣以合資方式收購,作價1200萬元。1992年,美加淨的銷售額便從前一年的3億多元降至600萬元,慘不忍睹。1994年,上海家化花5億元收回美加淨商標。直到2004年,美加淨的經營者開始重塑塵封了10年的美加淨品牌,但已錯失良機。
1994年 聯合利華控股中華牙膏
「中華牙膏」 1954年投產,多年穩居中國牙膏市場首位。1994年初,聯合利華取得上海牙膏廠的控股權。如今,中華牙膏在市場上的份額已大大降低,再不復昔日「第一品牌」。
1999年 寶潔收購熊貓
1994年,北京日化二廠與美國寶潔合資成立北京熊貓寶潔洗滌用品有限公司,然而合資後「熊貓」即被雪藏。1999年,寶潔又收購了「熊貓」所有資產,逐漸吞噬了「熊貓」的市場。2000年,北京日化二廠不惜代價收回「熊貓」商標。然而被雪藏6年之久的「熊貓」已疲憊不堪。
2003年 歐萊雅收購小護士
小護士創立於1992年,是當時中國市場上三大護膚品牌之一。2003年12月11日,歐萊雅集團在中國展開首次收購動作,將「小護士」收歸囊中。十年過去,小護士品牌在市場上幾乎銷聲匿跡,取而代之的是「卡尼爾」。
2008年 強生收購大寶
1990年,大寶推出SOD蜜系列產品,連續8年獲得全國市場產銷量第一名。2008年,強生以23億元高價收購大寶。時至今日,大寶的市場情況並沒有發生大的變化。(孔幼竹 記者 邱青青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