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泰安市第一人民醫院骨二科成功開展腰椎間盤突出症椎間孔鏡下髓核摘除術,為一位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解除了病痛,手術效果良好,該技術是骨科開展的又一新技術、新項目。
患者蘇某,男性,49歲,因「腰痛半年,左下肢放射痛2個月」曾在多家醫院就診並進行各種保守治療,均無明顯效果。近2個月來患者腰痛和左下肢疼痛明顯加重,下床行走時左下肢疼痛難忍,脊柱代償性側彎畸形,生活質量受到嚴重影響,患者專程來到泰安市第一人民醫院骨二科找到鞠玉亮主任就診,鞠主任仔細查看病人並詢問病史,查閱患者檢查結果後考慮患者年齡較小,傳統開放性手術併發症較多,會對患者造成的影響較大,鞠主任建議患者行腰椎間盤突出症(L4-L5左旁中央型)微創椎間孔鏡下髓核摘除術。術前結合患者情況進行科內討論,再次仔細評估患者病情、排除手術禁忌症、充分和患者及其家屬溝通並取得手術同意後,於6月9日在青大附院脊柱外科主任馬學曉的指導和手術室的積極配合和下,成功為患者實施手術,術後患者腰部和左下肢疼痛症狀明顯減輕,術後第1天即可佩戴腰圍下地行走,功能恢復良好,患者及家屬對治療效果表示非常滿意。
據介紹,在目前椎間盤突出症手術治療方式中,常見的有椎間孔鏡手術、傳統開放手術、射頻消融術等,而椎間孔鏡手術作為脊柱微創的革命性創新技術,在治療椎間盤突出症方面有著獨特的優勢:創傷小,手術切口僅約7mm的鑰匙孔大小,局麻下完成手術,出血少,住院時間短,恢復快,術後即可下床行走,充分體現了脊柱微創手術的特徵和優點,尤其適合於年輕以及不適合做開放手術的患者。
該技術在泰安市第一人民醫院的成功開展,標誌著醫院骨科脊柱微創技術進一步提升。近年來醫院骨二科已陸續開展了PVP(經皮椎體成形術)、PKP(經皮椎體後凸成形術)等脊柱微創治療技術,近日,椎間孔鏡技術的開展,使得骨二科在脊柱微創治療領域,增添了新的方法和手段,可以為廣大患者朋友帶去更好的治療效果和更多的健康福音。
(齊魯晚報 齊魯壹點 記者 張澤文 通訊員 管士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