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真心的敬佩獻給翻譯家(高莽、李文俊等籤名)

2020-12-20 孔夫子舊書網

因為有了翻譯家的辛勤翻譯,才有了作家和另外一個國度的讀者的相遇,本周推薦四本翻譯家籤名鈐印的作品。

其中三本是周克希、李文俊、高莽三位大名鼎鼎的翻譯家所寫的散文,談的都是和文學相關的話題。在這些文字中,我們會看到這些藏在作家身後的翻譯家有著最真的性情和對文學的熱愛。另外一本是李玉民主編並且參與翻譯的《加繆文集》。

李文俊籤名鈐印《塵緣未了》毛邊本

內容簡介:

李文俊,1930年生, 學者、翻譯家,1952年畢業於復旦大學新聞系,曾任《世界文學》主編、中國翻譯協會副會長、加拿大研究會副會長等職務,曾榮獲中美文學交流獎、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主要譯著有《喧譁與騷動》《變形記》《逃離》《老人與海》《秘密花園》《小公主》《小熊維尼》等。其中《喧譁與騷動》《變形記》《逃離》等均是大家公認的非常經典的譯本。

李文俊先生是從上海弄堂走出來的翻譯家和學者,與汝龍先生、錢鍾書先生、楊絳先生等文化名人結緣半生,其中的故事都在《塵緣未了》一書中有所講述。作者在書中緊扣當時的社會環境,從一個兒童的視角觀察周圍的人、事、物,為我們描繪了一個栩栩如生的兒童世界,真正做到了作者所追求的「從一粒沙子看到整個世界」。

籤名《無數楊花過無影》毛邊本

內容簡介:

周克希,著名法語文學翻譯家。早年從復旦大學數學系畢業後,入華東師範大學數學系任教,一度赴法國巴黎高師進修黎曼幾何,回國後開始在教學之餘翻譯數學與文學作品,終因熱愛翻譯,調至上海譯文出版社任外國文學編輯。

周克希生精於法國文學翻譯,其譯筆準確傳神,清新雅致,舉重若輕,為讀者、評論家所推崇。尤其是其翻譯的普魯斯特系列長篇小說《追尋逝去的時光》第一部、第二部、第五部,被認為是最接近普魯斯特原著風格的翻譯。

《無數楊花過無影》是周克希先生的散文隨筆集。書名取自張先寫月色溶溶、一片空明景象的詞句「中庭月色正清明,無數楊花過無影」,藉以表達翻譯家需要掌握傳統經典。本書匯聚了周克希先生二十餘年職業翻譯生涯回眸的眾多篇什,文字平實散淡,令人回味無窮,耐品中又雜有悠然之閒趣。

名鈐印《悠悠此心》毛邊本

內容簡介:

高莽,著名翻譯家,長期從事中俄文化交流和翻譯工作,曾獲得俄羅斯友誼勳章、烏克蘭功勳勳章以及普希金獎、高爾基獎、奧斯特洛夫斯基獎等多種獎章。 高莽先生熱愛俄國文學,一生致力於俄國文學的翻譯,是最早翻譯2015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S.A.阿列克謝耶維奇的《鋅皮娃娃兵》的譯者之一。2013年11月,高莽先生憑藉譯作阿赫瑪託娃的敘事詩《安魂曲》,獲得了「俄羅斯—新世紀」俄羅斯當代文學作品最佳中文翻譯獎。

《悠悠此心》是高莽先生的散文集,本書共四輯,遴選作者各時期所寫隨筆精品。輯一記述故鄉、家人及早年的一些生活片段; 輯二追憶馮至、戈寶權、曹靖華、錢鍾書和楊絳夫婦、草嬰等外國文學研究和翻譯園地的幾位師長; 輯三寫俄羅斯的著名詩人阿赫馬託娃、茨維塔耶娃、帕斯捷爾納克;輯四收入三篇長文,記述馬雅可夫斯基、葉賽寧、帕斯捷爾納克三位俄羅斯詩人的愛情故事。

李玉民籤名鈐印題詞《加繆文集》毛邊套裝

內容簡介:

《加繆文集》按加繆創作活動的時間順序,編為三卷:包括小說《局外人》、戲劇《卡利古拉》,以及哲學隨筆《西敘福斯神話》,構成早期創作具有鮮明特色的「荒誕三部曲」,從而在上世紀異彩紛呈的現代文壇奠定其穩固的地位;第2卷包括長篇小說《鼠疫》、戲劇《正義者》和理論著作《反抗者》,構成進一步反映其思想深 度及創作實力的「反抗三部曲」;第3卷從敘事文《墮落》開始,加繆似乎經歷了一場人生蛻變,從而進入了另一深入反思的階段,直至具有濃厚自傳色彩。

相關焦點

  • 著名翻譯家作家畫家高莽逝世
    深圳特區報北京10月7日電(駐京記者 李萍)我國著名翻譯家、作家、畫家,中國社科院榮譽學部委員高莽,於10月6日晚10點30分去世,享年91歲。其家人7日凌晨1點33分在微信朋友圈發出消息,「高莽先生在平靜中離開了我們。
  • "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頒獎 368位獲"資深翻譯家"稱號
    翻譯外國名著家喻戶曉 傳播中國經典前無古人 表彰翻譯家長期翻譯生涯中的傑出貢獻   代表我國翻譯界最高榮譽的「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9月23日由中國翻譯協會頒給了我國著名翻譯家和中外文化交流學者高莽、林戊蓀、江楓和李文俊,其他來自外事、社科、對外傳播、科技、軍事、教學、服務等翻譯領域的368位翻譯家獲得「資深翻譯家」榮譽稱號。
  • 我國著名翻譯家、作家、畫家高莽先生逝世
    我國著名翻譯家、作家、畫家,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高莽先生,於10月6日晚離世。消息來自高莽先生的家人,「高莽先生在平靜中離開了我們。他的一生精彩而充實,感謝每一個曾經愛他和陪伴他的人,願他在另一個世界同樣幸福」。
  • 「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得主高莽:翻譯是要流汗的
    高莽、林戊蓀、江楓、李文俊四位翻譯家獲此獎項。本報對獲獎翻譯家進行了專訪,請他們講述自己的翻譯人生,將分期發表。  記者:高莽老師,首先祝賀您獲得「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您剛剛度過85歲生日,再次向您表示祝賀。幾十年來您做文學研究、繪畫、翻譯、創作,堪稱多面手。那麼,文學翻譯在這許多「面」中處於一個什麼樣的位置?  高莽:中國翻譯協會今年向四位老譯者頒發了「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是對翻譯事業的關懷、愛護、鼓勵和鞭策。我深為感動,並深致謝意。翻譯工作幾乎伴隨了我的一生。
  • 翻譯家高莽的人生信條:人的一生應當永遠向前
    高莽(速寫)  羅雪村繪  不久前,高莽以其在俄蘇文學翻譯方面的突出貢獻,與林戊蓀、江楓、李文俊一起獲得 「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劇中冬妮婭的扮演者孫杰,是位女教師,她和高莽相識相知相愛,終成眷屬。1956年,奧斯特洛夫斯基的夫人賴莎訪華,高莽擔任翻譯。當賴莎得知他和孫杰因《保爾·柯察金》結緣時,興奮地說:「一定要把你夫人帶來讓我看看……」那年除夕夜,高莽夫婦同去看望她,她拉著他倆的手,端詳良久,開玩笑說:「記住,我可是你們倆的媒婆!」
  • 李文俊:把福克納作品帶進中國 譯 • 名家
    著名翻譯家李文俊,1930年生,祖籍廣東中山,出生在上海,中學畢業後考入復旦大學。1952年畢業於復旦大學新聞系。
  • 中國第一個扮演「冬妮婭」的哈爾濱人走了,與「保爾」翻譯者高莽...
    柯察金》的首譯者高莽夫人。26 日上午 10 點 孫杰的遺體告別儀式在北京八寶山文瑞廳舉行。這是 《新晚報》ZAKER 哈爾濱記者第一時間從赴京參加追悼會的《高莽畫傳》作者王宏波處獲悉的。去年 10 月 6 日晚 22 時 30 分,著名翻譯家、畫家。哈爾濱人高莽先生在平靜中辭世,終年 91 歲。《保爾 · 柯察金》是他第一部翻譯到我國的前蘇聯話劇。當時的筆名是烏蘭汗。這個話劇是在哈爾濱首演的。
  • 俄語翻譯家高莽:相遇「詩歌的月亮」阿赫馬託娃
    「老虎洞」是翻譯家高莽(烏蘭汗)給居所起的名字,因為他和妻子同為1926年的「虎」。舉目四壁,除了滿架的書籍畫冊,就是虎頭虎腦的玩偶、擺件、掛飾。有一年生日,好友華君武送來一幅畫,特意畫的也是兩隻爛漫可愛的老虎。  今年又是虎年,84歲的高莽勤奮甚於年輕人。在他的書桌上,鋪開一疊寫滿詩行的稿紙,留有反覆修改的「補丁」。記者湊近一看,一行標題映入眼帘——「夢中夢」。
  • 91歲翻譯家高莽去世 曾譯劇本《保爾·柯察金》
    2017年10月6日,翻譯家高莽先生在北京去世,享年91歲。高莽是我國俄語翻譯界的泰鬥人物,也是著名的作家、畫家,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高莽離世的消息來自他的家人,「高莽先生在平靜中離開了我們。他的一生精彩而充實,感謝每一個曾經愛他和陪伴他的人,願他在另一個世界同樣幸福」。
  • 高莽:在翻譯和繪畫之間尋找人道主義
    高莽,1926年生,哈爾濱人。畢業於哈爾濱市基督教青年會,長期在各級中蘇友好協會及其所屬單位工作,曾任《世界文學》雜誌主 編。 翻譯生涯多難又多彩1943年,哈爾濱《大北新報》上刊出了高莽的第一篇譯文——屠格涅夫的散文詩《曾是多麼美多麼鮮的一些玫瑰……》。從此,他開始了多難又多彩的翻 譯生涯。抗戰勝利後,高莽在中蘇友好協會工作,翻譯了根據《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改編的劇本《保爾·柯察金》,由此也找到了終身的愛人孫杰。
  • 高莽:翻譯巨匠繪畫高手
    ▲高莽 10月6日,翻譯家、作家、畫家高莽因病逝世,享年91歲。高莽,從事外國文學研究與翻譯時,用的是筆名「烏蘭汗」,作畫時均屬名「高莽」。其一生深耕於翻譯、創作與繪畫三個領域,且皆有建樹。著有隨筆集《媽媽的手》《聖山行》《心靈的交顫》《高貴的苦難》、長篇傳記《帕斯捷爾納克》等。譯有普希金、阿赫瑪託娃、馬雅可夫斯基等人詩作及劇本《保爾·柯察金》等。2013年,他憑藉譯作阿赫瑪託娃的敘事詩《安魂曲》,榮獲「俄羅斯—新世紀」俄羅斯當代文學作品最佳中文翻譯獎。
  • 《保爾 柯察金》的翻譯者-高莽先生的真名叫什麼?
    近日有幸拜讀《北京日報》2013年曾刊載牛春梅作品《高莽 :人生的最後一次衝刺》,當時讀完這篇文章之後,感受到的是高莽先生的純粹與可愛,高莽,1926年生於哈爾濱,1943年開始進行俄蘇文學翻譯。2011年,中國翻譯協會授予高莽「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2017年10月6日高莽先生在北京去世,享年91歲。
  • 李文俊:翻譯家算半個先知
    李文俊80歲了。幾個月前,他的面孔登上了國內一家著名時尚雜誌。「我也不曉得他們為什麼找我,」李文俊慢條斯理地說,「大概他們的主編曾是一名文學青年。」是的,凡喜歡過外國文學的人,都知道李文俊。他是福克納、塞林格、麥卡勒斯和卡夫卡的譯者,他譯的每一本書都至少影響過一位當代作家。餘華、莫言、蘇童都滿懷眷戀地回憶過當初讀到這些作家的中譯本時的震動。2000年,因為翻譯福克納的《押沙龍,押沙龍!》
  • 80後「最美院長」李文俊:從事養老服務是行善積德
    對院長李文俊來說,每天的工作,就是讓這些原本無所依靠的老人在這裡頤養天年。李文俊總說,能為老人幹一點力所能及的事,是積福是行善是榮幸。從事養老工作8年來,她用真誠溫暖著老人的心,也成了老人最信任的人。當時萊蕪區綜合養老服務中心接管運營後,李文俊臨危受命,擔任院長。身邊的朋友都勸她:你這麼年輕,新中心還沒完工,工作不好幹。可李文俊還是義無反顧地帶著團隊先行進入,「既然選擇了,就踏踏實實把工作幹好」。
  • 李文俊:做一輩子翻譯 沒得過什麼便宜
    [導讀]諾獎名單公布後,李文俊24小時內竟接了100多個電話,在公眾眼中,他突然變成了「翻譯門羅的人」。到目前為止,門羅在大陸只出版了一個中譯本,即李先生翻譯的《逃離》。李文俊(圖片來自網絡)在今年諾貝爾文學獎獲獎名單公布前,人們提起著名翻譯家李文俊先生時,總會特意加上一句「最早將卡夫卡和福克納介紹到大陸的人」。
  • 李文俊:翻譯就是一場「一個人的戰爭」
    李文俊:翻譯就是一場「一個人的戰爭」 原標題: 饒是如此,除第一次登門拜訪李文俊先生,2013年因愛麗絲·門羅獲諾獎,恰巧他翻譯了其代表作《逃離》,於是又做了一次電話加郵件的採訪外,還有兩次機緣巧合遇見他,想來實屬幸事。  那是在傅惟慈先生生前居住的四根柏小院,我們幾個人正聊著,李老披著濃濃的暮色進來了。我記得他一進院門就和傅老互相打趣,至於說的什麼,我不記得了。但我當時就好奇,都說同行相忌,他倆卻相處如此融洽。
  • 翻譯家劉文飛獲頒俄國家獎章 翻譯作品量大面廣
    俄羅斯總統普京4日在克裡姆林宮舉行隆重的授勳儀式,為10名外籍人士頒發俄國家獎章,其中中國學者、翻譯家劉文飛獲得友誼獎章。  在授勳儀式中,劉文飛第二位出場。他表示:「在中國,從事俄羅斯研究的學者有數千人,我並不是最合適的獲獎者。但同時,我和我從事俄羅斯研究的同仁們也正是此項獎章最合適獲獎者,因為我們研究俄羅斯文化,發展友好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