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馮俊傑
為什麼要提問?創新思維從哪來?教師與學生、問題與創新思維是什麼關係?怎樣利用問題促進創新思維……11月15日,成都七中八一學校第五屆教育研討會(高中專場)拉開序幕。
現場,華東師範大學開放教育學院(上海教師發展學院)院長、全國中小學教師培訓專家工作組副組長閆寒冰,與成都市眾名校校長以及教師代表一起,關注教育教學改革,聚焦深度學習,探索如何為理解而教。
為理解而教,為理解而學
閆寒冰教授以《為理解而教——UbD的追求與路徑》為題,通過《奇葩說》辯題"美術館起火,救名畫還是救貓"等豐富而新鮮的案例展示了。"為目標而學,為理解而學,要從以教師為中心轉變到以學生為中心。教師應當在開展教學活動前,先努力思考學習要達到的目的到底是什麼,以及有哪些證據能夠表明學習達到了目的。"
此外,閆寒冰強調,"在當前課程改革進一步深化、關注學生核心素養培養情況下,我們怎樣才能建設一套嚴謹的、有吸引力的課程體系,關注理解,注重學生的能力提升。這至關重要。"
追求"有高度、有厚度、有長度、有溫度"的品質課堂
成都七中八一學校校長張守和在致辭中表示,新時代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如何推進,是教育從業者必須思考的問題。"從'聚焦課堂,關注學生主體作用發揮',到'優化課堂教學,提升思維品質',到'關注學生體驗,培養核心素養',再到'聚焦深度課堂,提升學習品質',我們在探索中實踐,在實踐中創新。"
"我們聚焦深度學習,探索如何為理解而教。接下來兩周,將分學科同課異構。能與各校優秀教師同堂競技,分享追求理解的教學研究與實踐,我們倍感榮幸。"張守和介紹稱,成都七中八一學校將對標一流名校,激發教育活力,追求"有高度、有厚度、有長度、有溫度"的品質課堂,促進學校內涵發展。
課堂要求新求變,讓孩子們走在創新創造前列
為何本屆教研會主題選定《以問題驅動,激發學生創新思維》?成都七中八一學校副校長任天府稱,七中八一課堂研究注重"實用"二字,把基於理解的問題設計真正落實到課堂。講演中,任天府通過"把課堂比作食堂""關於深度旅遊""設計弧形"等類比思維案例,把思維可視化,把自己的演講形式和內容進行創新。報告中,兩位老師代表還親自上臺分享怎麼在課堂上做基於理解的問題設計,以及探討怎麼設計才能提升學生思維能力,最終形成創新思維。
此次教研會,在問題驅動與創新思維的課堂探索中,閃爍著成都教育人敢於創新的思想火花,無處不體現著成都七中八一學校強烈的創新意識和無畏勇氣。任天府說道,"我們需要一個充滿創新氣質的國家,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的活力競相迸發。當然要建設成具有強勁競爭力的創新型國家,需要從教育創新抓起,從小學到高中,就開設基礎性哲學、邏輯思維等方面的課程,加強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教師思維要轉型,課堂要轉型……轉型自然需要花大力氣、下苦功夫去研究去思考。只有求新求變,以問題為導向,建立起創新思維模型,才能讓最富活力、最具創造性的孩子們走在創新創造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