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人才培養中,老師是學生的引路人、陪伴者、同行人、激勵者,學生創新需要環境、需要土壤,需要領航者為學生搭建平臺,在學生迷失的時候給予指引。
馬萍萍
北京市第十三中學通用技術教師
北京市第十三中學科技中心負責人
國家級青少年科技競賽優秀輔導教師
科學技術創新的關鍵在創新型人才的培養。站在學科的角度,我們應該如何立足本學科,抓住學科特點,對學生進行創新思維及創新意識的培養?
基於技術學科的創新教育探索
隨著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發展,技術日益成為我們生活中幾乎無時不在、無處不在的客觀存在,成為社會發展進步的重要因素。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科技創新教育成為時代的呼喚與需求,通用技術學科誕生了。
通用技術是新時代我國高中教育改革的一門新興學科,是國家新一輪課程改革的亮點,與傳統學科相比是嶄新的。因此,很多人對其認識不足,不了解其重要意義和巨大的作用。
通用技術學科對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對我國要建立創新型社會、創新型國家,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
高中通用技術新課標中明確提出,通用技術學科的核心素養包括:技術意識、工程思維、創新設計、圖樣表達、物化能力五個方面的培養。與其他學科相比,更加開源、開放,體現了綜合教育的理念。
如何在高質量地完成教學工作的同時,抓住學科特點,對學生進行創新思維及創新意識的培養,是我在教學中一直研究的。
為此,我進行了三方面探索:
「如何避免只對學生進行理論知識灌輸,如何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如何立足課堂,帶領學生進行實踐和創新。」是我給自己提出的三個問題。對此,我希望我的課堂帶給學生的是快樂地創造,而不是填鴨式地灌輸;希望學生在體驗中既能學習知識,又能提高能力;希望學生在課堂中是真正的主人;希望同學們的學習是快樂的。
在通用技術課程教學中,我們採用了項目式教學。將學科知識融入於項目之中,學生們的學習過程是一個個探索與實踐的過程,在實踐中同學們學習課程知識要求的知識和技能,體驗創新的樂趣,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想和方法。
項目設計是以遞進方式呈現的,包括:基礎項目、進階項目、綜合項目、創意項目。通過項目設計將通用技術學科的知識進行優化和整合,將技術設計基礎、3D列印、智能控制、程序設計、雷射切割、電子電路融入於項目中,同學們掌握知識的同時進行創造。可以說他的創造是有基礎的,有支撐的,可實現的,探索過程是快樂而有意義的,相互促進,相互激勵,達到正向激發。
項目與項目之間是連貫的,學習內容以階梯的形式呈現,形成了創意思維、設計與成型技術、智能控制、創意與展示四大模塊,十二個項目內容,運用同理心地圖、KANO模型、故事情景、用戶圖像、頭腦風暴等方法,使同學們在一個個項目中發現問題、集思廣益、形成方案,學會合作學習,了解批判性思維,增強學生的創造力。
創新意識是學生進行實踐創新的基礎,學生只有具有主動創新的意識,才能夠從不同的角度分析、思考問題,從而進行創新。
提到創新,很多時候會覺得創新很大、很空洞,無從入手。作為一線教師,我的體會是,抓住同學的每一個問題,每一次思考,和每一次遇到的困難和阻礙。引導學生多問一個「為什麼」,陪伴學生一起去探索後邊的那個怎麼辦?!一起去發現,讓同學們意識到問題和困難不是終點和阻力,而是一個個新的創造的起點!很多創新項目作品都源於學生的問題。
常規的必修課程、豐富的選修課程、創客社團、學校科技節等豐富多彩的活動,為學生做自己感興趣的研究,分享創意作品提供了平臺。除此之外,我們還為學生走出去搭建平臺,讓學生去展示、去鍛鍊,跟更多的人分享項目成果。校園外的鍛鍊提升是學校書本知識不能替代的。競賽平臺能夠開闊學生的視野,鍛鍊學生的能力,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
作為科技教師的幾點體會
1、保持學習熱情,勤於學習
我們正處於知識爆炸的時代,新的知識、新的技術以非常驚人的速度迭代,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更加廣泛便利,接觸到的新鮮事物也很多。在這樣的背景下,對於科技老師學習新知識的要求就越強烈,教師更應該不斷地學習,比學生更加勤奮,多看書,廣泛閱讀,不局限於某一領域。學習平臺也不應局限於傳統書本,還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的平臺進行學習。
2、有一顆熱愛創新探索的好奇心
保持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特別重要。好奇心是非常好的源動力,擁有好奇心的人往往更富有創造性。以積極的態度了解新鮮事物,會讓工作更加快樂,內心充滿能量。
3、老師與學生的互動關係是平等的
互相學習,教學相長。避免學生對老師盲從,鼓勵學生多提問,勇敢表達自己的想法,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4、開展多種形式的科技、創新教育活動
在學生的科技教育、創新教育中,開展多種教學活動,為學生營造更多的平臺非常重要。科技節是常見、常接觸的,除了科技節這種固定的科技活動,請進來和走出去也是進行科技教育、創新教育的一種形式。引進來,如午間課堂,請專家名師為學生做專業的主題講座;走出去,即帶著學生走出校園,參加科技活動、高校夏令營,進入高校實驗室學習等。
在科技人才培養中,老師是學生的引路人、陪伴者、同行人、激勵者。引路人,幫學生打開創新探索的大門;陪伴者、同行人,科技創新之路不容易,勢必會遇到各種障礙、阻力,會感到孤獨,老師陪伴同學們研究,教學相長;激勵者,適當的時候給予鼓勵,讓學生充滿自信、充滿信心的去探索。學生創新需要環境、需要土壤,教師需要為學生搭建平臺,在學生迷失的時候給予指引。
(本文根據 「創新人才培養公益課堂」上,北京市第十三中學科技中心負責人馬萍萍老師的主題演講整理,內容有刪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