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明:創新人才培養需要樹立養成教育思想|創新人才培養公益課堂

2020-09-03 青橙創客教育

創新人才,即具有創新力的人才,具有科學素養的人才。創新人才的培養,要基於養成教育思想培養科學興趣、科學習慣、科學想像力。

白明

資深科技活動指導專家

北京青少年科技教育協會創客教育專家委員會副主任

創新人才培養需要樹立養成教育思想

創新人才需要教育工作者用心培養。作為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有足夠的教育情懷,要關注孩子有意、無意提出的每一個簡單的問題或猜想,要儘可能地將問題引導到學科中去,幫助學生做項目研究。

創新人才科學素養三個體現:科學習慣、科學興趣、科學想像力

中科院王綬琯院士系統地研究過諾貝爾科學獎獲得者「科學成就的年齡規律」,發現傑出科學家的首次創造高峰,一般出現在30歲之前。在他看來,青少年十六七歲時,正是其探索人生、發現自我的「志學」之年,這個時候能否得到「走進科學」的機會,至關重要。

1999年,中科院王綬琯院士在內的61位院士和專家倡導成立了「北京市青少年科技俱樂部」。選拔有科學興趣的中學生到國家級實驗室,開展「大手拉小手」培養活動。

隨著青少年俱樂部的帶動,越來越多的科技俱樂部、活動、組織湧現,如翱翔計劃、雛鷹計劃、後備人才計劃等,相關賽事也越來越多,更多的學生有機會接受科學教育培養。

從一些優秀學生身上,我看到了這些特質:

1.具有良好的科學習慣,突出表現在善於觀察、思考;

2.對科學有著濃厚的興趣,突出表現在學習能力強,有毅力;

3.有豐富的想像力,突出表現在活躍的視角;

相反的,缺少科學習慣、科學興趣、科學想像力主要表現為:

1.基本沒有建立起系統的科學認識,特別是科學態度;

2.內動力不夠充足,很容易因為時間不夠,鬆懈、降低標準;

3.只為虛榮或功利心驅動,希望挑揀研究生的課題做;

前者表現是沒有養成科學習慣,其次是沒有建立起科學興趣,最後是自身缺乏想像力的必然表現。導師們在對這些同學進行指導的時候往往不會很順利。

由此可見,習慣、興趣、想像力三方面是基本素質的培養重要方面,這些基本素質並不是學生跟大學導師做課題階段才開始培養的,更多的是在幼、小、初階段,在老師、家長共同的潛移默化培養下逐漸養成的,這與「養成教育」密不可分。而大學導師的作用更多的是點撥,讓這些素養有質的提升。

養成教育(形成性教育)

「養成教育」就是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教育。比如行為習慣、語言習慣和思維習慣。

從事養成教育的老師對待學生要用父母情懷。這是因為當你看到學生的錯誤並要進行糾正時,以普通老師的身份,和以養成教育者的身份站位,在語言組織和表達方式上是截然不同的。相信老師和家長們在這一點上都有切身的體會。

  • 養成教育的重要性

著名的人民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說,要造就科學的中國,責任是在小學教師。

著名作家、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曾說,教育就是培養習慣。

2016年,華為創始人兼CEO任正非在央視面對面節目中提到:一個國家的強盛,是在小學教師的講臺上完成的。

由此可見,小學是養成教育的非常重要的階段。

  • 用養成教育思想培養科學興趣

觀察最簡單的現象也能產生興趣,越簡單的試驗越能發現興趣。提倡指導學生對生活中的直觀現象進行選題,教學生用科學的方法研究,進而培養其科學習慣。科學的方法即找出不同、對比差異、發現規律。

  • 用養成教育思想培養科學習慣

科學習慣是一個系統,在養成的過程中要學會做到下面幾個方面:提出問題,確定問題;儘量建模型表達;學會設計調查研究;分析處理試驗數據;運用數學和算法思維;能解釋科學現象,設計解決方案;用證據闡明自己方案與觀點;善於建立溝通表達的能力。

養成獨立思考、延伸思考的習慣是科學素養的基本表現,對孩子的思維很有幫助。

  • 用養成教育思想培養想像力

STEAM教育中,A是指藝術,當藝術融入STEM教學時,藝術活動可以增強創造力。藝術和科學的主要目標都是發現,是幫助學生建立聯繫,並蒸蒸日上,成就學業。

大量事實表明想像力與音樂有關聯。諾貝爾獎官網的報導稱,愛因斯坦的科學思想通常以圖像和直覺的形式產生,然後轉化為數學和邏輯詞語。在這個思維的轉化過程中,音樂起到了橋梁的作用。

另外有研究發現,情緒對創造力的發展也會有不可忽視的影響。積極情緒有利於學生創造力的發展,消極情緒中的恐懼情況會顯著抑制創造力的發展。音樂能直接影響情緒,通過音樂,可以激發學生想像一個充滿創造性的未來世界。通過音樂和無窮無盡的想像力,學習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培養孩子的八個技巧

父母如何幫助子女充分發揮潛能,可以從下面這八個方面努力:

一是鼓勵孩子在課外活動中多嘗試,並從中尋找能夠與之互動的事物;

二是想像力是兒童學習了解世界的重要組成部分,嘗試跟孩子玩 「假裝」遊戲;

三是從小就讓孩子使用科學語言;

四是鼓勵孩子的好奇心,一定要以回應支持;

五是尋找與孩子交談的機會,交流是引導孩子思考的重要方式;

六是給孩子自主選擇和可以讓孩子有驗證的機會,並從中感受到被激勵;

七是當孩子有了喜歡的目標時,要給時間讓他解釋為什麼要去做,這對於激勵孩子進行思考非常重要;

八是通過詢問孩子 「你怎麼看?」來幫助孩子學習提升和表達他們的想法的能力。

養成教育即良好習慣養成+初步的智力培養。它既是德、智、體、美、勞五育並舉的具體體現,也是綜合素質提升、創新人才培養的重要方式和手段。

(本文根據 「創新人才培養公益課堂」上,北京青少年科技教育協會創客教育專家委員會副主任白明老師的主題演講整理,內容有刪減。)

相關焦點

  • 創新人才培養公益課堂全26期課程回放,建議收藏學習
    圍繞著這些問題,全國K16技術與工程教育聯盟特別聯合北京科技教育創新研究院、清華大學基礎工業訓練中心和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教育創新研究院組織舉辦了「創新人才培養公益課堂」活動,活動由青橙教育創新研究院承辦,啟迪之星作為支持單位。
  • 劉大禾:我對創新的理解——從物理的角度|創新人才培養公益課堂
    關於創新人才真正的大師不是培養出來、教出來的,是在科研環境中幹出來的。每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都不例外。我覺得最重要的因素有兩個:教育和科研(工作)環境。下面,從錢學森之問來談一下我對創新人才的看法。「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這就是著名的「錢學森之問」。錢學森之「問」涉及到我們國家的教育體制、科研體制和整體環境。傑出人才又稱「大師」,大師就是相關領域的泰鬥級人物。泰鬥級人物的誕生,我認為還有一個重要的條件,即「時勢造英雄」。
  • 李成:助力早期科技實踐創新能力培養|創新人才培養公益課堂
    「李約瑟難題」與「錢學森之問」是社會發展實踐凝練出來的具有時代性的問題,反映了教育改革的必要性,以及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以及公平科學選拔有創造力人才的緊迫性。(2010-2020)》,其指導思想明確了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
  • 馬萍萍:在創新中探索,在探索中前行|創新人才培養公益課堂
    在科技人才培養中,老師是學生的引路人、陪伴者、同行人、激勵者,學生創新需要環境、需要土壤,需要領航者為學生搭建平臺,在學生迷失的時候給予指引。,在探索中前行科學技術創新的關鍵在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對此,我希望我的課堂帶給學生的是快樂地創造,而不是填鴨式地灌輸;希望學生在體驗中既能學習知識,又能提高能力;希望學生在課堂中是真正的主人;希望同學們的學習是快樂的。在通用技術課程教學中,我們採用了項目式教學。將學科知識融入於項目之中,學生們的學習過程是一個個探索與實踐的過程,在實踐中同學們學習課程知識要求的知識和技能,體驗創新的樂趣,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想和方法。
  • 劉長銘:培養創新能力,從10的-4次方→1|創新人才培養公益課堂
    創造力需要保護和激發。培養青少年的創新能力、創新意識、創新方法,這是每一位教師必須面對的問題和必須肩負的使命。少年班的目的是為探索中國優秀人才培養的規律,培養在科學技術等領域出類拔萃的優秀人物,推動中國教育和經濟建設事業的發展。
  • 劉堅:高中,創新人才成長的關鍵階段 | 創新人才培養公益課堂
    培養大批創新人才既是經濟社會發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時代的迫切需要。高中是創新人才成長的關鍵階段,學校、教師、家長如何讓高中階段真正成為孩子的黃金階段。在「創新人才培養公益課堂」上,劉堅教授給出了他從事教育工作30多年的深刻回答:既要為每個學生打下共同基礎,更要為不同學生打下不同基礎。當我們能考慮到學生的多樣性的時候,創造性就會自然而然的產生。
  • 李成:助力早期科技實踐創新能力培養|創新人才培養公益課堂
    「李約瑟難題」與「錢學森之問」是社會發展實踐凝練出來的具有時代性的問題,反映了教育改革的必要性,以及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以及公平科學選拔有創造力人才的緊迫性。學生在中學階段能夠參與哪些實踐活動提升自我創新能力?……這些問題是當下我們關注的熱點。未來創新人才的培養方向2010年,我國發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其指導思想明確了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
  • 李雙壽:面向智能製造的工程教育創新探索|創新人才培養公益課堂
    智能製造能夠實現製造的高效率和精準化,但多用於處理簡單、機械重複的操作,而思考複雜度高、創造力強、靈活性高的生產服務型工作,仍然需要人來勝任,但是相應的對人的要求會更高,對人才培養會產生新的要求。面向智能製造,工程教育創新、工程人才培養方面,教育部積極推進新工科建設。
  • 張淑春:科技築夢,快樂成長|創新人才培養計劃公益課堂
    科技創新並不神秘,也並非遙不可及,很多發明創造都是源自於生活中碰到的問題。學生能不能有所發明,有所創造,主要看他會不會思考,能不能探究。對於一線教師而言,關鍵就在於如何培養學生形成善於思考、善於探究、善於創新和善於實踐的習慣。
  • 高穎:科技場館+科學課程=啟航科學之夢|創新人才培養公益課堂
    創新人才的培養,需要全方位的、各個層次的、高質量的科學教育,科技場館能夠為創新人才的培養提供好的條件和平臺,是提升科學教育質量的有效途徑和重要手段。科技場館+科學課程=啟航科學之夢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迫切需要大批的創新人才。
  • 加強人才培養 夯實創新基礎
    作為一名長期在義務教育階段一線工作的教育工作者,我們要培養創新型的學生首先我們自己應該成為一名創新型的老師。我們要從教學思路、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及教學態度等多方面尋求創新。在工作中我們必須努力實現自身的解放,去促進自身創新素質的提高。要「解放頭腦」敢為人先,在教育教學中勤於動腦,才能有新思路。
  • 李作林:新時代科技教師的使命感與行動擔當|創新人才公益課堂
    從這個意義上講,該戰略也是人才驅動策略。也就是說,現在培養什麼樣的人才,就會有什麼樣的未來。,各國對科技教育的研究主要聚焦於課程、教學、教師素質等方面,其中,科技教師肩負著培養國家未來科技創新人才的重任,具有強烈的使命感。
  • 高穎:科技場館+科學課程=啟航科學之夢|創新人才培養公益課堂
    創新人才的培養,需要全方位的、各個層次的、高質量的科學教育,科技場館能夠為創新人才的培養提供好的條件和平臺,是提升科學教育質量的有效途徑和重要手段。高穎北京市第八中學科技教育辦公室主任正高級教師全國高級科技輔導員科技場館+科學課程=啟航科學之夢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迫切需要大批的創新人才。國家把創新人才培養放在了國家戰略的重要位置。
  • 多元教育評價助力創新人才培養
    但是,我們仍要清楚地認識到,我國的教育水平和人才培養與世界教育強國還有較大的差距,特別是高水平、高層次的創新人才凸顯匱乏,[1] 迫切需要深化教育評價改革,提高創新人才培養質量和水平。所以,當創新人才的定義發生演化時,教育評價也必須從對單一智力和學業成績的評價,發展到對核心素養的多元評價。因此,培養我國的創新人才,迫切需要在新時代背景下,根據立德樹人的標準,重新定義創新人才的內涵與外延,扭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從而制定相應的多元的創新人才選拔和評價體系。
  • 姚飛:以青少年科學工作室帶動區域科技教育發展|創新人才培養
    科學工作室給青少年帶來的其實不止是課程,更重要的是各種科技資源,是助力學生發現志趣,實踐創造,成為科技創新型人才的平臺。青少年科學工作室是促進校內外科技教育融合、培養青少年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的重要陣地,是深受青少年喜愛、家長歡迎和老師肯定的青少年科學實踐場所。其以「動手做」、「做中學」為主要活動形式,強調參與性、實踐性、趣味性。青少年科學工作室的定位主要職能:普及科學知識、倡導科學方法、傳播科學思想、弘揚科學精神。
  • 創新教育教學模式著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高等教育人才供給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之間的主要矛盾已從人才供給總量不足轉向了所供給人才的質量和素質能否滿足各行各業的現實需要,使得高等教育從同質精英教育走向了更貼近經濟社會建設的多元需求人才培養。這一轉向也意味著教育教學模式的改變,高等教育的教育教學模式必須從以知識發展為導向的學科中心模式走向以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需求為導向的學生中心模式。
  • 把創新創業教育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
    原標題:把創新創業教育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  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六項重點任務   ●修訂人才培養方案   ●推進協同育人   ●強化創新創業實踐   ●改革教學管理制度   ●提升教師創新創業教育教學能力
  • 創新教學方式 培養創新人才
    作者介紹: 上海著名校長倪中華,從事教育40年。現任上海市浦東明珠教育集團理事長,上海市浦東新區明珠小學創始校長。多項殊榮獲得者,在全國基礎教育建設中極具影響力。他主張創新教育在凸顯中華傳統文化底蘊下,順應時代發展,知行合一,推行各項創新舉措。 對於中國創新教育的發展,他既是理念文化的傳播者,又是實踐者。
  • 「融合」提升德育魅力,培養創新人才
    德育融入各學科課堂教學德育要從課程教材的實際出發,隨著教學進度隨機進行、因材施教。課堂教學仍然是開展德育的主渠道,寓德育於知識的講授或訓練之中,使科學性與思想性水乳交融,才能讓學生在不經意間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 壹財經開講|數位化時代賦能營銷人才培養模式創新
    「數位化時代,隨著我國產業結構進入全面調整升級期,對人才的素質能力提出了全新要求,也正在倒逼新商科教育的改革創新,培養適應時代發展需求的『新商科』人才勢在必行。」寧夏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寧夏數字經濟與智慧管理研究院負責人馮蛟說。當前,寧夏努力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提出重點發展九大特色產業,亟需產業人才支撐、經管人才儲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