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人才的培養,需要全方位的、各個層次的、高質量的科學教育,科技場館能夠為創新人才的培養提供好的條件和平臺,是提升科學教育質量的有效途徑和重要手段。
高穎
北京市第八中學科技教育辦公室主任
正高級教師
全國高級科技輔導員
科技場館+科學課程=啟航科學之夢
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迫切需要大批的創新人才。國家把創新人才培養放在了國家戰略的重要位置。
科技場館創設提供科學課程創新開發的條件及平臺
科技場館在全國各省市可見,常見有天文館、自然館等。它們與科研單位的野外站臺、科研單位的內部場館、學校內用於學生科學學習的科技場地等,共同為科學課程的創新開發提供了條件和平臺。
科技場館創設的著眼點主要有三個方面:
一為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的興趣打基礎;
二為學生可持續學習能力提高求保障;
三是成為打造創新人才成長的搖籃。
科技場館之所以能夠為科技課程的創新開發提供條件平臺,是因為它具有下面這些特點:
1、教育性
科技場館教育是以寓教於樂為形式的教育。科技場館建設之初的一個很重要的職能就是做教育,為傳承,使我們的下一代受益。課程改革中提到,中國學生要發展核心素養是以科學性、時代性和民族性為基本原則,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
培養「全面發展的人」,要做好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也就是讓學生具有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要有責任擔當、勇於實踐創新。做到這幾點,我們的科技場館也就回歸了科學真實環境,回到教育的本質。
2、科技性
科學是人類積累的關於自然、社會、思維的知識體系。技術是根據自然科學原理生產實踐經驗,為某一實際目的而協同組成的各種工具、設備、技術和工藝體系,是一種實踐。科技教育就是把科學和技術通過有效的教育活動整合在一起。在科技場館,孩子們可以感受濃縮的科學、前沿的科學、自然的科學。
3、豐富性
豐富性表現在形式豐富、內容豐富、領域豐富。活動的內容可以是參觀、競賽、觀摩、體驗性的,可以涵蓋科學的方方面面。
4、實踐性
科技場館核心的教育形式是通過實踐性完成的。場館中會有各種各樣的實踐活動,在這裡學生體驗到的是不同於一般課堂的學習。
5、開放性
場館類型、教學內容、活動形式、學習成果等方面都是開放的,給學生留出進一步思考學習空間。
場館教育的開放性立足學生社會責任感,生存能力培養。通過開發科技教育資源,培養學生科學興趣,有助於學生品德教育、勞動教育、自然教育、生命教育和情感教育。
6、創新性
場館教育立足創新人才培養。創造力培養的關鍵時期在9到22歲,尤其是15到18歲,這個時期的教育提倡師生共同探究、共同思考問題,使學生養生勤於思考的習慣,鼓勵學生多發問及敢於表達不同的學術見解。
科學課程落地科技場館創新教育的任務及效能
科技場館的創新教育任務和效能發揮一定是通過課程來完成的。「課程活動化、活動課程化」最能形象的說明場館教育與課程的關係。
學校科技特色開放性實踐課程主要有兩類,一是與學科結合緊密課程,一是拓展型課程。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出現一門新的課程——綜合實踐活動。我們可以利用這門課程開發科技場館在青少年成長中的教育作用,把教育效能發揮到最大化。通過校內外結合,開闊學生眼界,激發探索科學興趣。
中學和科研單位聯動創新學習課程科技創新課程為創新人才培養創造條件。在國家政策支持,大學、科研單位導師,中學教師對具有社會責任感的創新人才的強烈渴求下,中學生通過翱翔計劃、英才計劃、拔尖計劃、科技人才早期培養計劃、科技俱樂部等項目,有機會走進科研院所實驗室,開展科研學習。
科技創新教育一般過程:學生選拔、培養、評價、跟蹤。1、學生選拔
依託學校科技俱樂部招生,以學生自願提出申請,每年高一年級入學教育時開設講座,開學一周開始招生——面試(科技教師、年級組長、班主任等參與)——短期活動考驗
2、培養:以課題研究項目為載體
課題研究項目關注做人、做事、做學問。課題研究要和社會打交道,要在大學和科研單位專家的指導下做新的形式的學習。課題研究是對學生基礎知識拓展,科研方法學習,搜集整理信息能力、閱讀能力、動手實驗能力、資源利用能力、科學表達能力等各種能力養成的系統培養。它能夠讓學生體驗科研過程,感悟科學精神,能夠幫助學生把最原始的興趣,轉變為科學興趣,並逐漸成為執著追求。
3、評價與跟蹤
創新人才培養可以藉助科研平臺的各類評價系統,把學生參加競賽做成課程。這個課程在開題、中期、結題要不停的對學生進行訓練,鼓勵學生積極參加科技創新類競賽活動。
參賽的過程是學生能力提高最快的過程,學生不僅要做好自己的作品,而且要整理好能反映研究過程的所有原始資料,要設計展板、要製作和準備不同時間的演講稿。將比賽作為學習的過程,學生的收穫就能落到本人的綜合素質的提升上。
科技場館與科技課程有機結合,益於學生成長,利於教師發展,有助親子關係。如何有機結合,我認為可以在社會層面建立館校結合長期合作機制;在教育系統層面搭建師生科技創新教育學習、展示、分享的長期持續平臺,建立關於科學課程和課程教育效果的科學評價體系;家庭層面上,家長也要積極參與、鼓勵、支持孩子參加活動。
讓更多的孩子對科學有夢想,有創新的意識,創新的能力。啟航科學之夢,青少年科技創新教育在路上!
(本文根據 「創新人才培養公益課堂」上,北京市第八中學科技教育辦公室主任高穎老師的主題演講整理,內容有刪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