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田信長在本能寺遇襲的時候,織田家的幾大家臣和盟友都不在身邊,當聽到信長的死訊,大家都急急忙忙地往回趕,跑得最快的就是豐臣秀吉,他本來正在攻打毛利家,得到消息之後,他就當機立斷與對手講和撤軍,兵貴神速,秀吉率軍幾天之內轉戰,以討賊的名義明智光秀交戰,並迅速取得了勝利。
這時候織田家的老大信長死了,老大的長子繼承人織田信忠也死了,織田家群龍無首,總得要選個繼承人吧?於是織田家就坐下來開了一次青州會議,會議上出現了兩大相互對立的聲音,豐臣秀吉他推舉織田信忠的兒子三法師為家督(日本古代的小名,成年之後才會有正式的名字,像是織田信長叫作吉法師,家康叫作竹千代,秀吉叫作日吉丸。),而織田家的另一個重臣-柴田勝家,他推舉織田信長了三兒子織田信孝為家督。
兩方相持不下,這個時候就要看誰的功勞大了,那當然是剛剛為信長報仇的秀吉功勞大,所以大家都同意了秀吉的意見,青州會議結束之後,秀吉的影響力就越來越大,在一定的程度上威脅到了柴田勝家的地位,後來雙方徹底決裂,柴田勝家打不過秀吉,最終他點燃了炸藥自殺身亡。
這時候的德川家康又在幹嘛呢?他開始的時候也是反對豐臣秀吉的。1584年,織田信長的二兒子織田信雄與秀吉之間的對立局勢越來越明朗,信雄拉攏了德川家康一起反對秀吉,雙方交戰互有勝負,在誰也搞不定誰的情況之下,秀吉對信雄和家康兩人採取了分化瓦解的策略,先是與信雄講和,使得德川家康師出無名,不得不撤兵,之後秀吉又用了一些方法讓德川家康向秀吉稱臣。
家裡面這邊清理得差不多了,以后豐臣秀吉就開始對外徵討剩下的幾個尚未臣服的少數諸侯,秀吉先後出兵進攻四國、九州等地降服了這些地方的勢力,到了1590年的時候,豐臣秀吉基本上統一了日本,在統一的期間,秀吉還積極地進行對朝廷的工作,因為他的出身很低,在階級森嚴的古代日本,他想要當上將軍是沒有可能的,秀吉也曾經像15代的幕府將軍足利義昭表示,希望能收自己為義子讓他的身份合理化,但是被足利義昭給拒絕了。
慕府這邊行不通,他就在朝廷這邊想辦法,天皇也並沒有讓他失望,先後封他為關白和太政大臣,他位極人臣,成為了日本實際上的最高統治者,豐臣秀吉從一個貧苦的農家子弟,到最終拿下了日本,結束了群雄混戰的局面,就在他取得如此巨大成功之後,他還是不滿足,秀吉是一個極具野心的人,他夢想徵服朝鮮和中國,隨後他又兩次進攻朝鮮,在中朝聯合的對抗之下,兩次他都失敗了,秀吉沒有辦法實現他的野心,1598年的時候鬱鬱而終,他死的時候兒子還非常小,在豐臣家沒有主心骨的時候,德川家康終於熬到了出頭的日子,趁機拉攏了各方的諸侯勢力,1600年又打敗了反對他的勢力,終於在1603年的時候,德川家康被朝廷任命為徵夷大將軍,建立了幕府,十年之後,家康武力消滅了秀吉後人的實力,至此,德川家康完成了統一大業,因為家康對的大本營在江戶,就被稱為江戶幕府,開啟了長達260多年江戶時代。
江戶在家康之前就是一個破敗的小鎮,成為了幕府所在地之後,作為日本的政治中心,開始飛速的發展,明治維新的時候改名為東京,成為了日本的首都。江戶初期,德川家康建立起嚴密控制下的政治體制,經過德川秀忠,德川家光兩敗將軍,幕府的統治趨於穩定,政治一安定,經濟也就隨之發展,社會一派繁榮的景象,但是到了江戶中葉,幕府的財政陷入了困境,之後他們也進行了一些改革,但是都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18世紀的時候,全世界都發生了巨大的變革,資本主義的萌芽產生,新的生產方式出現,從根本上動搖了幕府統治的基礎,江戶時期的日本對外實行的是鎖國的政策,嚴禁外國貿易,禁止日本與海外交往,只和中國,朝鮮,荷蘭等國通商,而且有一定的範圍限制,這種影響社會的發展。
19世紀中期,在現代化的世界大潮之下,日本延續了將近2000年的農業社會,終於走到了盡頭,1853年,美國黑船來襲,叩開了日本閉關鎖國的大門,幕府的統治發生了動搖,面臨著嚴重的民族危機,日本的有識之士開始了推翻幕府,走上現代化的明治維新之路,好了,日本古代史就說到這裡了,明治維新的成功使日本開始步入近代史,明治維新的成功就好像日本從步行到駕駛飛機的進步程度,思想上進步,又通過甲午戰爭賺足了燃料,從此之後一飛沖天,成為海洋文明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