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古代史最終篇,從江戶時代到明治維新

2020-12-19 匯佳通史

織田信長在本能寺遇襲的時候,織田家的幾大家臣和盟友都不在身邊,當聽到信長的死訊,大家都急急忙忙地往回趕,跑得最快的就是豐臣秀吉,他本來正在攻打毛利家,得到消息之後,他就當機立斷與對手講和撤軍,兵貴神速,秀吉率軍幾天之內轉戰,以討賊的名義明智光秀交戰,並迅速取得了勝利。

這時候織田家的老大信長死了,老大的長子繼承人織田信忠也死了,織田家群龍無首,總得要選個繼承人吧?於是織田家就坐下來開了一次青州會議,會議上出現了兩大相互對立的聲音,豐臣秀吉他推舉織田信忠的兒子三法師為家督(日本古代的小名,成年之後才會有正式的名字,像是織田信長叫作吉法師,家康叫作竹千代,秀吉叫作日吉丸。),而織田家的另一個重臣-柴田勝家,他推舉織田信長了三兒子織田信孝為家督。

兩方相持不下,這個時候就要看誰的功勞大了,那當然是剛剛為信長報仇的秀吉功勞大,所以大家都同意了秀吉的意見,青州會議結束之後,秀吉的影響力就越來越大,在一定的程度上威脅到了柴田勝家的地位,後來雙方徹底決裂,柴田勝家打不過秀吉,最終他點燃了炸藥自殺身亡。

這時候的德川家康又在幹嘛呢?他開始的時候也是反對豐臣秀吉的。1584年,織田信長的二兒子織田信雄與秀吉之間的對立局勢越來越明朗,信雄拉攏了德川家康一起反對秀吉,雙方交戰互有勝負,在誰也搞不定誰的情況之下,秀吉對信雄和家康兩人採取了分化瓦解的策略,先是與信雄講和,使得德川家康師出無名,不得不撤兵,之後秀吉又用了一些方法讓德川家康向秀吉稱臣。

家裡面這邊清理得差不多了,以后豐臣秀吉就開始對外徵討剩下的幾個尚未臣服的少數諸侯,秀吉先後出兵進攻四國、九州等地降服了這些地方的勢力,到了1590年的時候,豐臣秀吉基本上統一了日本,在統一的期間,秀吉還積極地進行對朝廷的工作,因為他的出身很低,在階級森嚴的古代日本,他想要當上將軍是沒有可能的,秀吉也曾經像15代的幕府將軍足利義昭表示,希望能收自己為義子讓他的身份合理化,但是被足利義昭給拒絕了。

慕府這邊行不通,他就在朝廷這邊想辦法,天皇也並沒有讓他失望,先後封他為關白和太政大臣,他位極人臣,成為了日本實際上的最高統治者,豐臣秀吉從一個貧苦的農家子弟,到最終拿下了日本,結束了群雄混戰的局面,就在他取得如此巨大成功之後,他還是不滿足,秀吉是一個極具野心的人,他夢想徵服朝鮮和中國,隨後他又兩次進攻朝鮮,在中朝聯合的對抗之下,兩次他都失敗了,秀吉沒有辦法實現他的野心,1598年的時候鬱鬱而終,他死的時候兒子還非常小,在豐臣家沒有主心骨的時候,德川家康終於熬到了出頭的日子,趁機拉攏了各方的諸侯勢力,1600年又打敗了反對他的勢力,終於在1603年的時候,德川家康被朝廷任命為徵夷大將軍,建立了幕府,十年之後,家康武力消滅了秀吉後人的實力,至此,德川家康完成了統一大業,因為家康對的大本營在江戶,就被稱為江戶幕府,開啟了長達260多年江戶時代。

江戶在家康之前就是一個破敗的小鎮,成為了幕府所在地之後,作為日本的政治中心,開始飛速的發展,明治維新的時候改名為東京,成為了日本的首都。江戶初期,德川家康建立起嚴密控制下的政治體制,經過德川秀忠,德川家光兩敗將軍,幕府的統治趨於穩定,政治一安定,經濟也就隨之發展,社會一派繁榮的景象,但是到了江戶中葉,幕府的財政陷入了困境,之後他們也進行了一些改革,但是都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18世紀的時候,全世界都發生了巨大的變革,資本主義的萌芽產生,新的生產方式出現,從根本上動搖了幕府統治的基礎,江戶時期的日本對外實行的是鎖國的政策,嚴禁外國貿易,禁止日本與海外交往,只和中國,朝鮮,荷蘭等國通商,而且有一定的範圍限制,這種影響社會的發展。

19世紀中期,在現代化的世界大潮之下,日本延續了將近2000年的農業社會,終於走到了盡頭,1853年,美國黑船來襲,叩開了日本閉關鎖國的大門,幕府的統治發生了動搖,面臨著嚴重的民族危機,日本的有識之士開始了推翻幕府,走上現代化的明治維新之路,好了,日本古代史就說到這裡了,明治維新的成功使日本開始步入近代史,明治維新的成功就好像日本從步行到駕駛飛機的進步程度,思想上進步,又通過甲午戰爭賺足了燃料,從此之後一飛沖天,成為海洋文明大國!

相關焦點

  • 日本思想史學者子安宣邦:昭和戰爭是明治維新的最終結果
    這一大作接連刊行四卷,卻在第四卷《平民文學的時代、中卷》(1921)刊行後就此中斷。戰時津田受到處罰,被禁止動筆著述。到了戰後,他開始了前四卷著作的修訂工作,最終完成於昭和30年(1955年)他83歲的時候。昭和36年(1961年)津田以89歲高齡去世,最終卷卻沒能在他生前刊行。因此這裡就產生了下面的問題:為何津田左右吉最終沒能完成他的巨著?而他在這部著作裡又想要探討怎樣的問題?
  • 日本明治維新的成功,都有哪些不為人知的原因?
    山口縣萩市,木戶孝允舊宅 第三,江戶末期的時候,整個江戶幕府雖然沒落了,但卻不能埋沒了江戶時代的功績,正是在整個江戶時代,日本人以低調的努力使得學問發達,庶民思想進步,從而才為將來的近代化成功蓄積了底蘊
  • 1603年-1868年德川時代日本首都在哪裡?其實不是京都而是江戶
    出現這種情況是日本歷史長期演化的結果,鎌倉時代(1185年—1333年)的日本,行使兵權與支配東國的鎌倉幕府,與負責一般政務、及支配西國的公家政權(朝廷),這兩個政權還大體上保持協調合作的關係,以處理政務。然而就在這個時期,實際上在具體地域中,公家持有的經濟能力,開始被當地有力的武士(地頭)所侵食。這種傾向,到了室町時代(1336年-1573年)就更加顯著。
  • 論日本江戶時代西方教育的發展及其歷史作用
    簡介:明治維新是日本社會現代化改革的開端,對日本近代史產生了重大影響。被稱為奇蹟的明治維新運動是由江戶時代以戰士和平民創造的洞察力和知識發展起來的,大力推動了日本歷史的發展。可以說是江戶時代創造和「日本歷史上的文藝復興時代」的人。
  • 變革的思想準備——淺析江戶時期日本社會的思想變革
    既然如此,那麼我們便要提出一個問題了:日本同樣也是從封建時代過來的,江戶時代同樣也是一個進行殘酷的封建政治的時代。那麼,為什麼日本能夠迅速地清除掉封建殘餘,訊速地接納各種新思想呢?要解決這一問題,就涉及到了本文所將要談及的內容,也就是日本江戶時代末期的社會思想變革。
  • 日本江戶時代識字率超50%,同期英國20-25%
    大量研究表明,日本的現代化之所以比中國等周邊國家發展得更迅速,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日本已經具備相當成熟的人才儲備,為吸收西方先進科技文化夯實了基礎。日本的教育熱潮興起於江戶時代。有學者將十九世紀中後期日本與西方文明的順利接軌比喻成雜樹生花,江戶時代的教育則是這棵現代文明樹的砧木。
  • 一個改寫日本歷史的藝伎,如果沒有此人,日本明治維新不一定成功
    江戶時代後期,隨著西方列強的進入,日本國內民族危機空前加深,幕府統治面臨著嚴重的外憂內患。對外妥協,對內鎮壓,引起了許多新興階層和中下級武士的不滿,他們以「尊王攘夷」為口號開始了反對幕府的鬥爭。「尊王攘夷」運動隨之發展成了日本歷史上著名的倒幕運動。
  • 大歷史觀下明治維新
    縱覽明治維新之前的江戶時代的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各個領域,我們可以看出,明治維新之後日本的崛起,「表面上好像是短期突進,其實則是長時間的演變,最後出頭露面而已。」    一、江戶時代幕藩統治政體的影響  1603年,德川家康在蕩平豐臣氏的殘餘勢力後,任「徵夷大將軍」,在江戶設立了幕府。
  • 日本,一探從古至今江戶生活全貌,江戶東京博物館
    導語:日本,一探從古至今江戶生活全貌,江戶東京博物館!大家好,我是本文旅行小編,每天為大家帶來最新旅遊資訊,希望大家能夠喜歡,如果大家喜歡的話,請多多支持小編哦。所謂「江戶」就是「東京」的舊稱,從德川家康開啟幕府以來的400多年,以日本的政治中心地發展起來,是18世紀時期名副其實的天下首府。1868年明治維新時期,江戶城變成了東京城,江戶也被改稱為東京。在江戶東京博物館可一探江戶時代到現代為中心的歷史、生活及文化。
  • 明治維新之根,在於日本對"奇技淫巧"的好學之心?
    江戶時代日本人所繪「牛頓與萬有引力」「當時的日本人,就已經知道牛頓與萬有引力的故事了?」「當然知道,日本人從荷蘭人那裡學到了很多知識。」不僅是畫作,明倫博物館裡展出的各項江戶時代實物,如座鐘、手搖扇、天文球、天狗眼鏡(近視鏡)都足以證明江戶時代的庶民生活早已有了西方科技的浸淫。不禁恍然大悟,一直以為江戶時代閉關鎖國、愚昧無知、科技落後,然而真正無知的卻是想當然的自己。奇技淫巧:江戶日本對待科學的實際態度早在明治維新開始之前,日本人就已悄然開啟「西化」之路。
  • 日本明治維新為何成功?
    明治維新既是日本從鎖國到開國、全力追趕西方近代工業文明的重大舉措,也是日本從幕府統治的封建制國家走向君主立憲的近代化工業強國的轉折點,同時還是與晚清中國在國力上拉開距離的關鍵所在。對於明治維新的成功,通常的說法是:以甲午戰爭日勝中敗為標誌,宣告了中國洋務運動的失敗和日本明治維新的成功。此說或許不無道理,但它沒有回答日本明治維新為何成功、到底成功在哪裡。明治維新的核心即尊王、倒幕、攘夷,其成功之處也集中體現在這三個方面。從幕府集權專制到君主立憲,需要完成國家治理權力從幕府政權到明治立憲政府的轉移。權力的轉移固然可以通過武力。
  • 暢銷六十餘年 它為何被譽為江戶時代的百科全書?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4月14日電(任思雨)江戶,東京舊稱。1603年,德川家康於江戶開設幕府,其後綿延265年,史稱「江戶時代」。曾有人說,不讀懂江戶時代,就不足以真正理解日本。  4月13日,「巖波新書精選04期」《江戶時代》在北京舉辦新書發布會,邀請著名知日學者劉檸、北京大學日語系副教授孫建軍,與讀者共同探討江戶時代的社會劇變對後世的深刻影響。
  • 日本大屋書房 紙上的江戶時代
    大屋書房外觀 李沐航攝東京都千代田區神田的神保町,自日本明治時代以來設立了多所學校,學術氣氛十分濃厚。據說神田周邊分布著近200家舊書店,擁有書籍超過1000萬冊。從日本文學、外文書到專業書,涵蓋範圍廣泛,每天吸引眾多學者、古書愛好者在此「淘寶」,大屋書房就「藏身其中」。
  • 日本明治維新以來根本沒有「全盤西化」?
    首先,從明治維新到二戰結束的日本,到底可不可以從全盤西化與脫亞入歐來理解。其次,脫亞入歐是不是戰前日本明確聲稱的國家政策與戰略。脫亞入歐一詞,據說來自日本西化急先鋒啟蒙大師——福澤諭吉,但其實這一四個漢字的詞,出現在明治十八年(1885)3月16日福澤諭吉創辦的《時事新報》社論裡。不過,這篇社論並沒有署名,所以,現在日本學術界對於誰是作者仍有疑義。
  • 未完成的明治維新:日本學界的反思
    所以日本今天的中央集權結構和政府官僚體制就要追溯到那個時代。明治時代通過學習西方的政治、經濟、社會體制和技術與文化,迅速地開放和「文明化」。日本著手建立了強大的軍事和工業力量,也使得日本有能力加入世界強國的陣營。
  • 150年前的明治維新留下什麼啟示
    軍部擁有的帷幄上奏權等,最終把日本引入戰爭。值得注意的是,戰爭並未給日本帶來繁榮,而是將日本引向崩潰、滅亡,最終又回到明治維新的原點。日本國際協力機構(JICA)理事長、東京大學名譽教授北岡伸一從明治維新的時代定義、研究範疇的變化等視角,系統梳理了明治維新論的理論變遷及其學術論爭,他在分析江戶時代歷史遺產的基礎上,著重論述了明治新政權的政策走向、下級武士的階級行動和走向立憲政治的制度構建過程。北岡伸一認為,明治維新留下的制度體系存在不完善的地方,但明治時代的政治家靈活加以應對和修補。
  • 【北朝閒聊】前工業時代的奇蹟:江戶日本識字率真的比清朝高十倍?
    幕府和諸番似乎也沒有投入巨額教育經費,基本上還是靠民間自發教育,日本又沒有科舉,就算會讀書也很難當官。請問這種成就是怎麼達成的?▲江戶東京博物館的江戶時代東京街景,圖/網絡。劉夢龍01:很大程度上是統計的問題吧,具體說就是概率樣本傾向於江戶地區吧?如果你在北京和南京取樣可能也會得到很好的結果吧?
  • 明治維新150年︱山口縣政治家興盛的起點
    在經歷了明治、大正、昭和、平成四個年號之後,2019年5月1日起,日本皇太子將繼承天皇之位。換言之,2018年是日本平成時代最後一個完整的年份。9月20日,安倍晉三成功連任日本自民黨總裁,如果一切順利,他的首相生涯將延長到2021年,有望成為日本歷史上任期最長的首相。作為即將橫跨「平成」和新紀元的首相,安倍晉三在《年初所感》中表現出對明治維新的禮讚。
  • 明治維新——血與戰火下的騰飛時代
    需要指出的是,日本的明治維新並不徹底,大量的封建殘餘思想得以保留。通過明治維新,日本的綜合國力迅速提高,並躋身帝國主義列強行列。日本帝國海軍、帝國大學等大量充滿軍國主義性質和國家榮譽感的社會、文化符號應運而生。日本最終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軍國主義道路。
  • 一次神奇的旅行,在日本穿越到古代的江戶時代,或許就在江戶村
    江戶時代的裝飾! 一說到日本,首先想到的是富士山吧。接下來,你肯定會聯想到京都的傳統街道和日本房屋。然而,在時代發展的過程中,這樣充滿風情的日本影像,也已經被照片和電視中所看到的巨大城市——林立的高樓大廈之間繁忙的電車,霓虹燈下的大城市——的身影所取代了。 以最尖端科技馳名世界的日本。卻又是一個非常重視傳統文化和歷史的獨特國家,在這裡可以使古老的傳統與現代文明完美地得以並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