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鑑賞的七種類型
古詩詞鑑賞題,雖有一定的開放性,但還是要根據試題的要求,問什麼,相應答什麼;要什麼,相應給什麼。講究答題一定的規範性,才不易丟分。為使考生在備考中訓練有素,高考臨場發揮得好,下面根據近幾年高考鑑賞題問答類型。歸納成幾種模式,作操作性指導:
「詩眼」或「鍊字」型題
設問方式:
①對詩中某句某字,你認為寫得好不好,為什麼?
②從某兩句中分別找最能體現詩人感情的一個字。
③此詩某聯某句中的哪個字音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覺得:這兩個字中哪個更好?為什麼?
④某字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是什麼?
解答提示:
古人作詩常追求一字傳神。設計這種題型,是要求品味出這些經古人錘鍊出的字,妙在何處。回答問題時,不能就字論字,應放回句中,結合全詩的意境、題旨和詩人的感情來分析。
答題要點:
①肯定「好」或肯定哪一個更好;
②解釋該字在句中的語表義和語裡義;
③展開聯想和想像,把這個你認為「好」的字還原句中描述景象;
④點出該字表達了什麼感情或烘託了怎樣的意境。
示例:如王灣《次北固山下》第三句「湖平兩岸失」的「失」字,與「湖平兩岸闊」的「闊」字,哪個更好?
[答] ①「闊」字更好。②闊是空闊、開闊之意(這一步有時可併入一點來說)。③春潮把江面變得渺遠無際,兩岸顯得格外寬闊。④「闊」字,直接抒發了詩人視野更加開闊的強烈感受。(此題只答「闊」字好,不作具體分析不給分。卷面回答時,一般可省去序號,這裡分點列出,提示不要漏掉一些步驟或要點。下同。)
句意型題
設問方式:
①最後兩句是什麼意思?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②結合全詩談談你對第四聯或第四句的理解或賞析。
解答提示:
解釋詩句的意思要注意兩層:語表義和語裡義,並結合全詩,指出它的作用,或表達了什麼感情和思想觀點。
答題要點:
①闡明語表義,有時要發掘它的深層意思。
②指出詩句的描寫作用,或表達了什麼感情和旨趣。
示例:談談對李白《聽蜀僧洛彈琴》第四聯「不覺碧山暮,秋雲暗幾重」的理解。
[答] ①寫出了曲終時的景色,和詩人沉醉於琴聲之中的狀態。②側面描寫了琴聲的魅力。
意境型題
設問方式:
①詩中哪兩聯寫了什麼意象,請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②在對全詩整體感悟的基礎上,簡要分析詩人在某兩句中是如何營造意境的。
③解釋某一聯的意思,並分析其情與景的關係。
解答提示:
意境是指詩人主觀情意和觀事物的形、神水乳交融後所產生的藝術境界。由於這種藝術境界所展示的美的意味,往往超出了詩作的原意,它既體現了詩「言在此、意在彼」的基本特點,又具有「言盡而意無窮」的藝術效果,故而意境也就成了詩詞鑑賞中的核心問題。
答題要點:
①找出詩中的意象。
②展開聯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語言再現圖景畫面。
③點明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能用兩個雙音節形容詞概括出來,如:雄渾壯闊、恬靜優美、孤寂冷清、蕭瑟悽愴等。
④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思想感情,如歡快、愉悅、激動、哀傷、悲憤、沉痛,或惜別之情、依戀之情、讚美之情、仰慕之情、豪邁之情、閒適恬淡之情,或給人什麼樣的啟示和思考,並指出為什麼。
示例:
問杜甫《江漢》「 江漢思歸客,乾坤一腐儒。片雲天共遠,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猶壯,秋風病欲蘇。古來存老馬,不必取長途。」 詩中二 、 三聯用了「片雲」、「孤月」、「落日」、「秋風」幾個意象.請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表達了一種什麼感情?
答:①第二聯中的「片雲」.以遠浮天邊,喻詩人漂泊他鄉;永夜的「孤月」,喻詩人與月共遠同孤。第三聯中用「落日」喻暮年;「秋風」是實景。②兩聯情景交融,營造了一個天高道遠、孤月獨照的孤寂冷清的意境。③詩中提到「心猶壯」、「病欲蘇」、「存老馬」等.從中可看出詩人不服老、不怕病.洋溢著一種自強不息.積極用世的精神;同時從尾聯看,詩人有一種老當益壯的情懷.但一生漂泊,終被遺棄,大有連一匹老馬都不如的怨憤之情。
形象型題
設問方式:
①這首詩以什麼為詩歌的主要意像或刻畫了什麼形象。
②刻畫形象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
③形象的具體特徵是什麼。
④形象所表現的情感特點有哪些等。
解答提示:
古詩詞的形象,一般指主人公形象、詩人「我」的形象和景物的形象,分析詩詞的形象,要根據詩詞描繪的具體物象或畫面識別意象、意境的特徵和情與景的交融,進而理解詩人寄託的思想感情,體會形象蘊涵的哲理。通常從形象的色彩、指向、強度、虛實、動靜等角度進行分析。
答題思路:
可以先概括形象的總體特徵和意義,並以此為「中心論點」,抓住形象的具體特點或個性特徵,結合詩句內容對這個中心論點進行分析論證。
答題要點:
①什麼樣的形象。
②形象的基本特徵。
③形象的意義(詩人寄託的思想情感和蘊涵的哲理。)
示例:
問:杜牧《齊安郡中偶題》:「兩竿落日溪橋上,半縷輕煙柳影中。多少綠荷相倚恨,一時回首背西風。」與楊萬裡《暮熱遊荷池上》:「細草搖頭忽報儂,披襟攔得一西風。荷花入暮猶愁熱,低頭深藏碧傘中。」兩詩都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來刻畫「荷」的形象?試簡析兩詩中「荷」所表現出來的不同的情感特點。
[答]擬人表現手法。杜詩的「綠荷」因「恨」而「背西風」,含有詩人之恨,表露了傷感不平之情,基調悽怨低沉;而楊詩的「荷花」被西風吹動而躲藏於荷葉之中,似是「愁熱」,卻呈現嬌羞之態,表露了作者的憐愛喜悅之情,基調活潑有趣。
語言特色型題
設題方式:
①談談這首詩的語言特色。
②分析這首詩的語言風格或語言藝術。
解題提示:這類題,不重在個別字詞運用的巧妙,而重在對整首詩語言風格的品味。
答題要求:
①用一兩點或一二句式,準確點明語言特色。
②結合詩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
③闡述詩中用語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示例:
請分析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荊吳相接水為鄉,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徵帆何處泊?天涯一望斷人腸」這首詩的語言持色。
[答]此詩的語言如行雲流水,衝和而不平淡,情深而不直露。首句點明「荊吳」比鄰,先說寬慰話;次句寫眼前景點,寫出了詩人心中的茫然,前兩句平和含蓄,情不外露。三句承上句的「渺茫」,十分自然;「何處泊」一詞,含說不盡的殷切之意和關懷之情。結句恰如巨閘頓開,將惜別之情推上頂峰。款款深情,濃濃別意,盡在「天涯一望」之中,「斷人腸」抒了離情又不直露,言有盡而意無窮矣。
主旨型題
設問方式:
①關於這首詩詞的內容,有人認為是這樣,有人認為是那樣,也有人認為是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請簡要說明理由。
②這首詞明寫眼前實景,暗寓歷史的滄桑。就詞中有關詩句,結合全詩加以賞析。
解答提示:
詩言志,總是抒發一定的思想感情、一定的志向追求。認定詩詞的內容,應分析詩句的具體內容,並與作者的觀點、態度和作品主題的社會意義相聯繫。
答題要點:
①分析具體詩句寫了什麼。
②抒發或寄託了什麼情感?暗寓了什麼?
示例:
指明五代·歐陽炯《江城子》一詞明寫眼前實景,暗寓歷史滄桑。試結合全詩加以賞析。
[答]「水無情」明寫落日餘暉中金陵城外長江浩蕩東去的景色;暗指六朝皇帝被歷史無情淘汰,他們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復返。「空有姑蘇臺上月」明寫六朝繁華已去,只剩下月亮高掛了;暗寓警示後人不要重蹈六朝的覆轍了。
技巧型題
設問方式:
①這首詩用了什麼表現手法(修辭手法、表達方式、表現手法)。
②這首詩運用了什麼藝術手法(表現技巧),是怎樣抒發詩人的情感的,有什麼作用。
解答提示:
表現技巧是詩人用來抒發情感、表達題旨的一種手段、方法,要準確回答就要熟悉面前說過的一些表現方法。
①明辨抒情方式。分直抒胸臆和間接抒情兩種,而間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託物言志和託物寓理三種。
②辨明表現手法。A.襯託(正襯和反襯),反襯又有動靜襯、聲寂襯、樂景襯哀情三種;B.象徵;C.烘託;D.白描;E.虛實結合;F.動靜結合;G.點面、抑揚、正側面結合等。
③審清修辭手法。對比、比喻、擬人、誇張、雙關、用典、設問、反問、頂針、互文等。
答題要求:
①準確地指出用了什麼表現手法。
②結合詩句分析,何以見得是用了這種手法。
③這種手法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或旨意。
示例:
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此詩世人評它「善於變平凡為新穎,化腐朽為神奇」,在表現形式上有過人之處,請品析之。
[答]這首詩確有過人之處:一是前幅句間工於對仗,首句寫水光、晴日,次句寫山色、雨天,顯示出一種對稱美。二是句中情景交融,句間情景相對;「水光瀲灩」、「山色空濛」描其態,「晴方好」、「雨亦奇」抒其情;景是交換、對應之景,情是廣泛、豪宕之情,西湖之美概寫無餘,詩人之情表現無遺。
後幅的形象比喻和總體評價更是喻人之所不能喻,道人之所未能道;詩人跨越人與物的界線,把西施不同打扮與西湖的不同風光聯繫起來,西湖正是這樣一位美人,湖光、山色、晴天、雨中都「總相宜」,各有一番風韻。詩人借尋常事作驚人語的藝術技巧,實是變平凡為新穎,化腐朽為神奇。
上面就七種鑑賞題型,分別作了提示,反覆強調的是要求「問什麼,答什麼」,不要漏掉一些要求,儘量做到答題到位、不丟分。當然,具體鑑賞、作答時也不能硬套,仍要注意靈活性、準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