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古箏沒感情,就像語文中無法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二者一脈相承

2020-08-21 音樂和育兒


古箏是我國的民族傳統樂器,距今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了,它不僅歷史文化悠久,演奏起來音色優美,可剛可柔。第一次聽到這個樂器聲音,美而有味,讓人移不開眼,挪不開腿,多少孩子就這樣開啟了箏童之路。如同鋼琴在一眾西洋樂中的普及程度,在中國的傳統民族樂器中,古箏也深受各位箏童和父母們的喜愛。



然而學習一段時間的古箏後,家長們發現自己家孩子的彈奏總是非常生硬,第一次接觸時隨便彈都好聽的古箏,被孩子演奏的像彈棉花一般,毫無韻味。有的家長說,本以為是學習年齡不夠的原因,可是看到網上8歲的小箏童汪韻樂的演奏視頻,不禁產生疑惑,年齡真的是演奏不動聽的真實原因嗎?

首先,我們要先知道好聽的演奏是怎樣的。

一、好的演奏是什麼樣的?

去年剛剛考上中央音樂學院附中的小箏童汪韻樂的演奏非常值得學習和借鑑。

汪韻樂

2016年,汪韻樂的爸爸給她錄製了一首古箏演奏的《小蘋果》,目前在網上播放量已過億,不少琴童父母和老師被她小小年紀,卻擁有如此嫻熟的技巧所打動。在這之後她拜中央音樂學院的袁莎教授為師,開辦了多場音樂會,屢次登上央視等各大舞臺,演奏功力也是日益見長,並於去年考上了中央音樂學院附中。

看她的演奏是一種享受。她不僅服裝精緻、颱風大方,而且對於樂曲的處理張弛有度,樂句的氣息、強弱控制清晰、精準,動作自然。從她的日誌中可以看到,她的每日安排中有閱讀古詩、學國學、學樂理、鋼琴、視唱練耳的習慣。對於彈奏曲目她還這樣自我總結道:「強到極致,弱到極致,張力!」由此可見,她的培養是非常全面的,除了對於曲目演奏技術方面的要求精益求精外,還有國學、詩詞方面的要求幫助她積累豐富的文化底蘊,以及在音樂理論方面通過學習樂理打好基礎。



反觀自己孩子平時練琴,沒有數著遍數不願意練就算好的了,大把的孩子學完一首曲子甚至連作者是誰都不知道,不理解曲目。文化方面也許有稍微的積累,樂理和演奏技巧方面的要求基本上就很少了。這就導致孩子的演奏與理解之間產生了割裂,無法與曲目產生共鳴。因此,大多數琴童的演奏就變成了沒有「情」,沒有「美」,沒有「味」,失去了音樂語言只會彈奏的「沒有感情的小機器人」。


古箏演奏家江澹曦在自己的論文《論古箏音樂語言的語氣表達》一文中說,音樂語言的語氣是通過聲音的「運動」來傳情達意的,如同文字語言的語氣一樣,能構建出喜、怒、哀、樂等情感意義。由此可見,音樂的語言對於演奏來說是多麼重要!

而彈「棉花」和彈古箏的區別,我想就在於一朝一夕建立起來的對於曲子理解的基礎上和豐富的技巧上。

那麼,這些要求是否可以量化成每個箏童都能做到的呢?

我認為,音樂和語言是有非常高的相似性的,都是一種表達的藝術,只不過表達的方式和載體不同。小的時候語文課本上常常見到這麼一句: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很多小朋友讀書時,是否也被這個要求難住,讀起書就像一個小小的機器人?那麼語文老師如何解決這個問題,這個是否對我們彈奏古箏有值得借鑑之處?


語文老師一般會告訴孩子,首先從基礎技巧上,發音咬字要準確;其次要掌握一定的閱讀技巧:速度適中,流暢朗讀,不同感情的段落要用不同的語調,輕讀和重讀要分清;另外,我們要對文章有詳盡的了解,能理解文章的意情感。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在學習樂曲的時候也是一樣的。首先要打牢演奏曲子的基本功,彈奏準確;其次要注意表達樂曲感情的技巧與演奏記號,不同感情的樂曲段落要用不同的強弱處理方式;另外,要對曲目的背景有詳細的了解,能理解曲目所要表達的情感。

二、打好基本功

基本功是把曲子彈好得動聽、有韻味的根基所在。

最近我有試著學寫毛筆字,本以為自己平時寫字不醜,小時候也練過很多字,只要把規則講清楚,不會很難。不想拿筆才發現,運筆輕一點,重一點都會讓字的細節往不同的方向發展,讓文字怎麼看都有不對勁的地方,結構就是不好看。真正厲害的人,一定是千錘百鍊,把這些規則熟記於心,寫得再快,再多,也不過是在不同情況下對規則的重複,無論怎麼寫都好看、有味。


箏童央央在音樂會上寫書法


古箏與中國的傳統文化緊密相連,很多箏曲由古詩詞而來,比如《春江花月夜》、《滿江紅》等優秀作品。要想彈曲有韻有味,一定要有傳統文化的積累。否則就像是外國人穿旗袍,很難有傳統東方女性的那種韻味一樣。古箏演奏家袁莎教授就曾開過箏與詩音樂會,將這些和傳統古詩頗有淵源的箏曲搬上音樂會。很多學箏的孩子也在同步學習書法、國學等,這也是一種文化上的積累。


其次要具備基本的樂理常識。比如古箏中孩子們會學到4和7、上滑音、下滑音等各種按音,如果孩子學習一定的樂理常識,那麼我們可以用全音和半音的數量直接來解釋按弦力度的大小,倘使沒有這樣一種基礎,理解按音的力度就會成為一個複雜的問題。音都按不準就更不用說彈出韻味了。

三、掌握表達曲目情感的技巧

曲目的情感落實到具體的演奏細節上一般要通過演奏記號和具體的技法來做到。

演奏記號是讓演奏者更貼近作者的一種媒介,演奏記號會要求演奏者用什麼樣的速度、情感,一個樂句怎樣做強弱處理,它的作用就是讓演奏更加準確。這也是孩子們在彈奏中容易忽略的一部分,其實每首譜子的譜面上都或多或少標記了樂曲的感情基調、強弱處理等信息,老師一般會在這個基礎上補充一些具體的細節進去。

也有些孩子知道這個地方標記了強弱處理,可是不知道怎樣做出來。


就拿搖指的強弱來說,我曾經遇到一個學生,7級左右,彈奏曲子中有搖指的漸強和漸弱。她在彈奏中直接通過手腕搖的力度或者搖指顆粒的頻率大小來控制強弱,因此遇上了大段搖指的曲子就非常吃力。實際上搖指的強弱要通過我們手捏指甲的力度大小來控制,漸強時,手指捏義甲越來越緊,漸弱時,手指捏義甲越來越松。這樣的處理,就會輕鬆很多。

甚至包括我們的不同力度大小,也是通過控制不同的關節部位發力來做到的,而不是簡單的手腕一使勁兒就強了,一放鬆就弱了。

像這樣的強弱處理技巧還有很多,比如長音強、短音弱等等。我們只有掌握更多這樣的技巧,才能讓我們的演奏韻味更濃。

四、深入理解曲目背景

理解曲目背景一定要細緻深入、真實可信。

在電影《銀河補習班》中,有一個片段就是父親帶兒子到真實的草地上坐下來,問他知不知道什麼叫「草色遙看近卻無」,然後告訴孩子,不要去想像,要去到真實的世界中去看,去感悟。

怎樣讓孩子準確、真實地理解曲目呢?比如說學到《上樓》這首曲子的時候,孩子是否知道《上樓》描寫的是《西廂記》中紅娘歡天喜地上繡樓將喜訊報與小姐鶯鶯的情景?比如說孩子知道《西廂記》講什麼嗎?了解繡樓是什麼樣的嗎?是否知道曲子糅合了京劇的元素,曲調上有一種京劇人物在舞臺上左右搖晃走路,扭來扭去的感覺?孩子又是否看過京劇版的《西廂記》?

每首曲子背後都蘊含著大量的文化底蘊和細節,孩子知道的越多,就離曲子越近,越能理解曲子,因此,老師的教學也非常重要。

總結

孩子無法有感情地演奏其實就像他們無法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一樣的道理,我們需要通過打好基本功、多學習表達曲目情感的技巧以及深入理解曲目背景來幫助孩子學得更好。在這個過程中多聽、多唱也是一樣重要的一步,等孩子的積累到了一定的程度,就會越來越有「韻味」哦!

歡迎關注音樂和育兒,幫你解決孩子練琴難、練琴不細緻的難題,陪你輕鬆養成優質小琴童!

(圖片來自於網絡)

相關焦點

  • 如何指導孩子感情朗讀
    朗讀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教學手段,在閱讀教學中佔著重要地位。在閱讀教學中,恰當地充分運用情境再現朗讀法;示範引路朗讀法;揣摩標點朗讀法;品詞析句朗讀法;想像朗讀法;運用媒體朗讀法 。把「有感情地朗讀」真正落實到每一堂課的教學之中,不斷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學生們就可以讀出情趣,讀出思想,讀出境界,達到了真正的有感情朗讀了。
  • 英語朗讀的作用不容忽視,英語學習也需要大聲有感情地朗讀!
    還記得語文課本裡面的那些作業嗎?還能聽到語文課堂上的朗朗讀書聲嗎?語文課文後面的「請大聲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全文」這樣的字眼,是不是曾經讓你也很頭疼。但是不得不承認,朗讀確實是一個非常好的語言學習方法。但是只要有決心和毅力,大家學好一門語言並不是特別困難的事情。熟能生巧,適合初期的語言學習。語文學習尚且需要時間積累,英語學習更是如此。作為一門外語,朗讀同樣對英語學習非常重要。
  • 朗讀課文不是喊課文,教孩子正確朗讀課文,比把嗓子喊啞了更重要
    其實是錯誤的觀念,朗讀除了要把課文讀通、讀順,更重要的是體會情感,把握朗讀的節奏和語調,有沒有起伏?哪裡該停頓?哪裡該投入飽滿的感情?哪句話需要輕聲讀等等,都需要孩子們學習的方式,跟老師一起讀。那些經過晨讀後,把嗓子都喊啞了的孩子,就是讀完整個小學義務教育階段,也不會正確的朗讀課文。那麼,如何正確的朗讀課文呢?孩子在家如何訓練朗讀?
  • 小學生朗讀課文怎麼讀才有用
    小學語文老師都會要求小學生朗讀背誦課文,每每走到小學旁都會聽到孩子們嗚哩哇啦讀書的聲音。朗讀是小學教學活動的標配,那怎麼讀才有用、有什麼用呢?朗讀還能怎麼讀,讀出來,發音準確不就行了,是啊,大家都這麼認為,孩子們也毫不吝嗇嗓門外頭晃腦的朗讀,看著都感動,這樣是不是就夠了?著名教師餘映潮說「朗讀,不僅僅是出聲地讀,不僅僅是大聲地念書,不僅僅只是一種基本技能的訓練活動,它更是強調品味感受的閱讀活動,是充滿詩意的文學活動,也是豐富細膩的情感活動。」
  • 七下語文第1課:鄧稼先 教學設計(圖文並茂、有音視頻朗讀課文)
    朗讀課文,理解文章的內容,體會作者的感情。2. 找出文中的直接讚美鄧稼先的語句,探究在記敘基礎上議論、抒情的特點。3.體會課文語言平實、感情真摯的特點。過程與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深切體會鄧稼先的人品風貌,並學習他將個人生命奉獻給祖國國防事業的崇高情懷。教學重點:1. 朗讀課文,理解文章的內容,體會作者的感情。  2.
  • 一年級語文上冊課文朗讀-口語交際《打電話》
    這不僅是提示學生回憶自記「打電話」的經歷,思考應該怎樣打電話,也十分明確地告訴學生這次口語交際的要求和內容之後圖文並茂地呈現了一次打電話的情景:李中給張陽打電話,接電話的卻是張陽的媽媽,李中很有禮貌地稱她為「阿姨」,並且清楚地表達了想讓張揚聽電話的意思,又表示了謝意,這為學生學習打電話提供了非常直觀的範例,讓學生知道打電話包括「打電話」和「接電話」兩個方面。
  • 一年級語文《一個接一個》家長輔導孩子朗讀課文方法
    一年級語文《一個接一個》01:23來自小學生家長知識庫朗讀方法:①讀好長句子。這篇課文中的個別句子較長,藉助停頓符號,恰當地把握停頓,有利於把長句子讀通順。如,「不過,回家睡著了,倒可以/做各種各樣的夢呢!」「正和小夥伴們/玩著跳房子,操場上/卻響起了上課鈴聲②讀好大人的話。大人的話在文中出現了兩次。朗讀時,可回憶爸爸媽媽催促時的模樣,然後模仿著讀一讀句子。也可以噹噹大人」,催促文中的小朋友。
  • 落實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幾個小策略
    在整個小學階段,朗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常規環節。《小學語文教學大綱》中規定:從一年級起,就應當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正確的讀,就是要用普通話讀,發音清楚響亮,不讀錯字,不丟字,不添字,不顛倒,不唱讀,不重複字句。
  • 語文課文朗讀指導|四年級上:《麻雀》
    歷經一年精心打造,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喜馬拉雅和曹燦杯聯合推出的「統編版小學語文朗讀秘笈」已經在喜馬拉雅電臺正式上線,知名講師趣味講解,讓孩子從此不再為朗讀課文發愁。 只需49元,即可暢享一學期的語文課文朗讀指導。一經購買,即可永久收聽。
  • 語文課文朗讀指導|二年級上:《日月潭》
    歷經一年精心打造,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喜馬拉雅和曹燦杯聯合推出的「統編版小學語文朗讀秘笈」已經在喜馬拉雅電臺正式上線,知名講師趣味講解,讓孩子從此不再為朗讀課文發愁。 今天為大家推薦的課程為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的課文《日月潭》的朗讀解析,先來試聽一小段吧!
  • 一年級上冊語文識字10《升國旗》課文朗讀+聽寫+筆順+拓展+學案
    會寫「中、五」等4個生字。2.正確朗讀課文,在讀中理解國旗的含義,知道升國旗是一種莊重的儀式,要立正敬禮,要懂得尊敬國旗,熱愛國旗。3.背誦課文。重點正確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通過歸類識記等方法,識記生字。
  • 教學目標丨統編教科書語文六年級上冊1-8單元教學目標及各課文語文要素
    4.通過感情朗讀例句,能分清句子中哪些是具體描寫的和哪些是寫作者感受的,感悟寫景中融入感受的表達效果;能在課文中找出類似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讀後抄下來,體會作者喜愛草原的情感。  5.理解句子「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能找出可以體會到「蒙漢情深」的內容並說一說,感受祖國大家庭各民族團結互助的深情厚誼。如果在生活中有與別人惜別的經歷的,就和同學交流交流。
  • 語文課文朗讀指導|一年級上:《大還是小》
    歷經一年精心打造,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喜馬拉雅和曹燦杯聯合推出的「統編版小學語文朗讀秘笈」已經在喜馬拉雅電臺正式上線,知名講師趣味講解,讓孩子從此不再為朗讀課文發愁。 今天為大家推薦的課程為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的課文《大還是小》的朗讀解析,先來試聽一小段吧!
  • 語文課文朗讀指導|二年級上:《坐井觀天》
    歷經一年精心打造,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喜馬拉雅和曹燦杯聯合推出的「統編版小學語文朗讀秘笈」已經在喜馬拉雅電臺正式上線,知名講師趣味講解,讓孩子從此不再為朗讀課文發愁。 今天為大家推薦的課程為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的課文《坐井觀天》的朗讀解析,先來試聽一小段吧!
  • 關於品味語言和有感情朗讀
    「品味語言」和「有感情朗讀」主要應用於文學鑑賞,以下兩點是關鍵。1.品味語言是發掘字詞句中蘊含的意思、意味在文學鑑賞中,品味語言不是一個獨立的閱讀過程,他與理解感受同步進行,換句話說,理解感受的過程就是品味語言的過程。品味語言所要品味的,不是用於積累的脫離語境的所謂好詞好句。
  • 讓孩子學好語文,首先學會大聲朗讀!
    孩子從小學到高中都要學習語文這門學科,資深的語文老師們都建議孩子們應該每天大聲朗讀課文。大聲朗讀是有效學習語文的好方法,一名語文特級教師告訴我們:「要學好語文,首先要學會大聲朗讀。」什麼是朗讀呢?朗讀,是把文字轉化為有聲語言的一種創造性活動。
  • 教材教法74: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鼓勵學生學誦讀,在誦讀實踐中增加積累,發展語感。加深體驗與領悟。重視讀的訓練,在教學中要多讀少講,以讀代講。讀是在反覆品味作者語言,咀嚼、消化、吸收、領會文章內容,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小學語文新教材所選篇目,文質兼美,有著豐富的內涵和深厚的人文精神,非常適合朗讀。學生可以通過朗讀理解課文的詞句篇章,領會文章的主旨、神韻、風格,受到薰陶感染。
  • 一年級語文上冊課文朗讀-金木水為土
    點擊文章末尾綠色按鈕可以收聽課文朗讀!五行與方位、天幹、顏色、神獸的關係:  木:東方,甲乙,青色,青龍火:南方,丙丁,紅色,朱雀土:中央,戊己,黃色,黃麟金:西方,庚辛,白色,白虎水:北方,壬癸,黑色,玄武朗讀點擊下面連結可以收聽一年級語文課文朗讀
  • 統編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單元教學目標及各課文語文要素
    主要語文要素:1. 能正確認讀「鑰」等10個生字;正確書寫「盒」等13個字和讀寫「清涼」等14個詞語,並能聯繫上下文理解這些詞語,以及「五彩繽紛」的意思。2. 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2自然段。3.正確流利朗讀課文,學習概括各自然段意思,知道一個自然段講一個意思,講這個意思的句子叫關鍵句子,自然段的話是圍繞關鍵句寫的。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分別提取有關語句,說說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西沙群島風景優美、物產豐富。
  • 一年級語文下冊課文朗讀-識字6《古對今》
    教學時要引導學生聯繫生活經驗,想像四季美景,進行理解、誦讀、欣賞和積累識字中了解常識,獲得知識,感受生活的美好。1.朗讀指導。這首對韻歌,節奏明快,音韻和諧,讀來朗朗上口。首先,應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讀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