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慕容:生命如歌,一首可以讀一輩子的詩

2020-12-25 桃之心

「一定有些什麼是我所不能了解的,不然, 草木怎麼都會循序生長,而候鳥都能飛回故鄉。"《如歌的行板》、《一棵開花的樹》、《鄉愁》、《無怨的青春》等膾炙人口、憂傷而又美麗的詩,從詩人席慕容的筆下緩緩流出,寫盡了人間愛情、人生、鄉愁,寫得極美,淡雅剔透,抒情靈動,飽含著對生命的摯愛真情,影響了整整一代人的成長曆程。

常聽人說,現在的時代還需要詩歌嗎?那麼,讀讀《無怨的青春》,「在年輕的時候,如果你愛上了一個人,請你,請你一定要溫柔地對待他,不管你們相愛的時間有多長或多短。」溫柔的語句,傳遞給當下的年輕人對生命、愛情應有的態度;愛情作為永恆的主題,「真、善、美」無論哪個時代都能引起深深的共鳴。

而《一棵開花的樹》更是如一聲聲鈴鐺輕輕擊中懷春少女的心:「如何讓你遇見我, 在我最美麗的時刻, 為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佛,讓我們結一段塵緣, 佛於是把我化作一棵樹, 長在你必經的路旁......而當你終於無視地走過, 在你身後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那不是花瓣, 那是我凋零的心."多少日夜的期盼,痴情的少女終於化身一棵開花樹,期待心上人在自己最美的時候走過,而被無情踏過和無視的又何止是花瓣?讀來悽美而又令人心碎。

《送別》:「不是所有的夢都來得及實現 ,不是所有的話都來得及告訴你, 內疚和悔恨, 總要深深地種植在離別後的心中。」年輕的時候,誰沒有經歷過憂傷的離別?「餘生將成陌路,一去千裡, 在暮靄裡,向你深深地俯首 。請為我珍重 ,儘管他們說 世間種種 最後終必 終必成空 。」或許今生的離別,可以換來來世的相逢,

這個世上最美好的事,不過是有一個人能如此地懂你,與你一起分享生命的美妙和感動,正如席慕容詩中所寫道的:「我只能來這世上一次,所以,請再給我一個美麗的名字/好讓他能在夜裡低喚我,在奔馳的歲月裡,永遠記得我們曾經相愛的事。」

現代人對愛情開始懷疑了,席慕容的愛情觀似乎在給現代人重新建立起信仰,愛的抒發已成為席慕容詩歌的第一主題。而在這些愛的情感中,有甜蜜,也有憂愁。席慕容以一個女性特有的細膩的視角,來體驗著生命中的溫存。

相關焦點

  • 席慕容坐火車,看到一棵美麗的樹,寫下一首深情的詩,驚豔了年華
    在你的青春歲月裡,有沒有一首詩曾經讀懂了你的憂傷?席慕容,一個多麼詩意的名字,她曾經陪伴了多少人的青春,見證了多少人的芳華!她的詩,就像一朵最純淨的百合花,盛放在無數人的青春裡,陪著他們走過春秋冬夏。回首往事,你還記得那個讓你怦然心動的身影嗎?你還記得那些單純的年輕的美好嗎?
  • 讀席慕容的《最後的水筆仔》
    只是青春不可以重來,只有青春裡的植物年年長出新綠。下面我們就來欣賞這首青春詩歌《最後的水筆仔》。剛讀到這首詩的時候,我以為水筆仔就是詩人畫畫用的水筆呢。因為詩人也是畫家,她的散文集詩集裡有很多她親手畫的黑白素寫插畫,或人物或植物或其它的事物,栩栩如生的,真心不錯的。後來才在她的手記裡了解到水筆仔原來是一種植物。
  • 席慕容的一首絕美之作,無一愛字卻句句肉麻,像一棵樹一樣愛著你
    席慕蓉的詩題材很廣,包括了愛情、歲月、思鄉等,她的詩就像一曲清泉,總能在不經意間流進讀者的心田。席慕容寫詩善用問句,舒緩而又充滿著牧歌風味,特別是她的愛情詩,更是寫得纏綿悱惻,經典情詩《邂逅》、《蓮的心事》、《錯誤》等,都深受讀者喜愛。本期就和大家分享一首席慕容很肉麻的一首情詩,詩名《一棵開花的樹》。
  • 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歌詞鑑賞 席慕容和德德瑪共同演繹
    《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的詞作者是臺灣女詩人席慕容,而這首歌的創意卻出自內蒙古著名歌唱家德德瑪。她不僅向我們講述了一個關於草原的故事,而且還見證了這兩位傑出女性之間深厚的友誼。在北京電視臺和內蒙古電視臺的春節聯歡晚會上,席慕容和德德瑪共同演繹了這首《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
  • 生命如詩大地歌——為新時代的中國朗讀(公益朗讀)
    生命如詩如歌頌為新時代的中國朗讀作者:劉麗視頻編輯:劉麗絲絲甘露潤 草木向陽開晨迎紅日出 夕陽輝煌燦春夏秋冬詩 大地厚德載生命如詩美 生命如歌旋用生命朗讀,用心靈朗讀,用真情朗讀!讓我們讚頌和謳歌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徜徉在中華文明的詩海裡,讀中華經典詩詞,品文學藝術之美,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人人綻放詩意人生!
  • 再讀席慕容,回望最美好的年華,喚醒愛與希望
    九十年代的中國,曾經席捲了一股有關席慕容的詩歌風潮。在七十年代人的記憶裡,席慕容,這個名字,可謂盡人皆知。她祖籍內蒙古,1943年出生於重慶,後隨家人遷居臺灣,是蒙古族畫家、詩人和散文家。席慕容的詩,曾經是青蔥歲月的一抹陽光,照亮了憂鬱少年的空間;是山間一條清澈潺潺的小溪,言淺情真的詩句流盡了少男少女的心田。
  • 用方言讀古詩味道有些不一樣 一首詩就是一首歌
    味道有些不一樣吟詩真的很好聽,一首詩就是一首歌廣西新聞網-當代生活報記者 朱映伊自從《中國詩詞大會》大熱螢屏之後,大伙兒對於詩歌的熱情就被點燃了,現在去書店逛一圈,就會發現各種與詩歌有關的書籍被放在顯著的位置,好多人也會拿起來讀上幾頁再走。
  • 席慕容最美的八首詩,句句美到心碎,觸動心扉,適合一生珍藏
    席慕蓉是我特別喜歡的一位詩人,她的詩有很多我都能背誦出來,她的作品大多是以愛情、人生、鄉愁為主題,抒情感人,語言美妙,可以說,極大地影響了當時正值青春年少的我們,我們很多人都喜歡用她的詩作為互贈題詞。她還學過油畫和素描,也是一位非常優秀的畫家,她的畫作和她的詩一樣美妙。我想席慕蓉一定是一個內心非常豐富、善良的女子,否則她不可能寫出那麼美的詩句。在她的一首首唯美的詩歌中,富含著非常豐富的情感,有甜蜜,也有憂愁。有浪漫,也有傷感。有愛,有思念。她的詩是抒情的,跳躍的,充滿著夢幻。
  • 評讀詩人席慕容詩歌《一棵開花的樹》
    ,「我在生命現場遇見了一棵開花的樹,在替它發聲。」一般認為,席慕蓉的這首詩把一位少女的懷春之心表現得情真意切,震撼人心。「如何讓你遇見我/在我最美麗的時刻」,詩一開篇,就刻畫了這位少女曲微深婉的內心,表達出她對愛情的美好期昐。「為這」幾句,詩人借用佛家前世今生的說法,將少女渴慕生命中絕對愛情的赤誠之心表露得神聖空靈而又淋滴盡致。
  • 《我在睡前讀一首詩》:餘秀華,讀一首詩,就讓精神出一次軌
    《我在睡前讀一首詩》:餘秀華,讀一首詩,就讓精神出一次軌我們生活,是一日三餐,是衣食住行,那麼,文學作品算什麼?是可有可無的無病呻吟嗎?是傷春悲秋的無聊話題嗎?忙碌的生活,已經不容得我們喘息,文學作品,也漸漸遠離,我們越需要的東西,越要拋棄,於是,越來越疲憊,越來越無奈,再忙碌,也要讀一首詩,看一幅畫,聽一段音樂,這不是浪費時間,這是拓寬生命,這是豐富人生。
  • 我在生命現場遇見一棵開花的樹,席慕容
    2007年12月22日,在福建參加「海峽詩會」的席慕容介紹了一首詩的創作經過。她回憶說,當時自己在臺灣國立新竹師範學院教書。有一次在5月坐火車經過苗慄的山間,當火車從一個很長的山洞出來以後,她無意間回頭朝山洞後面的山地上張望,看到高高的山坡上有一棵油桐開滿了白色的花。
  • 詩歌:席慕容經典詩歌《一棵開花的樹》
    《一棵開花的樹》是席慕蓉用來表達自己對大自然的感情的一首抒情詩。席慕容認為生命就是不斷的經過、經過、經過,因此她寫的很多東西都是其在經歷過生命現場之後的感悟。這首詩的靈感來自一棵油桐樹。某次,席慕容坐火車經過苗慄的山間時,不經意回頭看到高高的山坡上有一棵油桐,它開滿了白色的花,幾乎看不到葉子,席慕容認為,正如海是藍給自己看一樣,花當然也是慎重地開給它自己的,但是,如果沒有自己那個不經意的回頭,樹上的花兒是不是就會紛紛凋零?這促使她寫下了《一棵開花的樹》。
  • 席慕容裡的《一棵開花的樹》藝術心理
    在先天的藝術素養中,席慕容對文字有一種與生俱來的敏感。語言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她的身份,帶給她歸屬感,她骨子裡便流淌著要用文字來為自己的族群發聲的熱情。從小她便閱讀了很多邊塞詩,邊塞詩大多出自漢人,表達的都是將要出徵時的情感,而一首北方民歌卻激起了她強烈的共鳴,這可以看出席慕容本就是一個情感豐富且較易在文字中汲取到能量的人。
  • 席慕容:每一條走上來的路,都有不得不跋涉的理由
    如果一定要分類的話,或許可以這樣說:繪畫是我的理想,詩是我的痴狂,至於散文,則是我的生活筆記。」席慕容,1943年10月15日生,出生於四川,成長於臺灣,父母皆為來自內蒙古的蒙古族,蒙古語名為穆倫·席連勃,意即大江河,「慕容」是「穆倫」的諧譯。臺灣現代中文散文家、女詩人、知名畫家。曾於東海大學美術系任教。1981年,臺灣大地出版席慕容的第一本詩集《七裡香》。
  • 席慕容一首詩像潺潺清溪,又似春天微冷的清風
    《渡口》席慕容讓我與你握別,再輕輕抽出我的手,知道思念從此生根。浮雲白日,山川莊嚴溫柔,讓我與你握別,再輕輕抽出我的手,華年從此停頓。熱淚在心中匯成河流,是那樣萬般無奈的凝視,渡口旁找不到,一朵可以相送的花,就把祝福別在襟上吧。而明日,明日又隔天涯。
  • 席慕容的詩《一棵開花的樹》《無怨的青春》的賞析
    《一棵開花的樹》作者:席慕容如何讓你遇見我,在我最美麗的時刻為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四:內心熱烈愛著,如繁花開放;卻羞於表達,慎重含蓄的傳統女孩形象。五:失望傷心的失戀者、痴情者形象。人們喜愛這首詩,多半是因為詩中刻畫的這個女孩子。詩中的女孩子,即美麗純真純情,又因其失戀傷心而讓人憐愛。
  • 對生命席慕容《一棵開花的樹》的另一種解釋
    詩的本義實際上,詩人的初衷是為大自然歌唱。她看到華麗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綻放,被他莊嚴而堅決的生活所震驚,後悔這樣的美麗事件,但沒有人停下來欣賞他。但在大多數讀者或評論家看來,這是一首愛情詩。他描述了一個年輕女子面對仰慕者的深切期待,以及她想展現自己最美一面的渴望。
  • 他用一首三百年前的孤獨小詩,喚起了生命裡最高級的綻放!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這首二十字的小詩《苔》,是詩人袁枚寫於三百年前的清代。如今被鄉村教師梁俊和山裡的孩子在舞臺上重新喚醒,也讓我們終於知道,曾經有一首很美的小詩,它描寫了最低等的植物,卻被賦予了最高級的綻放。
  • 記著三味書屋的童趣,偷一口槐花飯,給生命的夏天寫一首詩
    在這個屬於詩歌的五月,我們尋一些詩,隱去作者的名字邀請詩人們走進去。我們想在詩的身體裡,讀詩、感詩、評詩、悟萬物。他們說,走近一首詩並不難。我之所以很少看,甚至不看當代詩人所寫的愛情詩,是因為不用思考,我已知道所謂的愛情詩會寫些什麼,無非是老掉牙的意象——月亮、星星,各式鮮花大雜燴——玫瑰、百合、七裡香……各式飛禽——鳳凰、鴛鴦、夜鶯……無非是只能把自己感動得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的假意虛情,為伊消得人憔悴的痴情,顧影自憐,意淫式的自我形象美化;無非是難以卒讀的迴環式章節,席慕容、汪國真式的詩歌結構,雲裡霧裡,風花雪月,把你繞得頭暈眼花,不知所云
  • 一首孤獨了300年的小詩,一夜之間,億萬中國人記住了它!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但依然可以像牡丹花一樣綻放 我們不要小看了自己」 梁俊老師給了孩子們希望的種子 於是,種子種在每一個孩子心裡 在他們的生命中開了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