餵母乳的女性不容易得糖尿病?研究提示哺乳改變身體對胰島素的反應

2020-12-18 騰訊網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母乳餵養對母嬰雙方都有著深遠的健康影響。比如,流行病學研究觀察到,對於親餵的女性而言,即便在斷奶數十年後,2型糖尿病風險也仍然更低。但這種潛在保護性益處是如何產生的,我們並不清楚。

近日,由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UT Southwestern)研究人員領銜的一項研究帶來了新洞見:在母乳餵養的過程中,身體為了確保有充分的葡萄糖和脂肪來產生乳汁,會改變相關器官的胰島素敏感性,也就是對胰島素的利用方式。研究結果發表於美國糖尿病學會(ADA)旗下期刊Diabetes。

截圖來源:Diabetes

此前有代謝研究表明,懷孕會降低人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而分泌乳汁又會讓胰島素敏感性恢復到孕前水平。為了得到更深入的信息,研究團隊對18名近期分娩的女性進行了研究。這18名女性臨床特徵非常相似,包括胎次、身體組分、肝內脂質等指標。其中12名女性處於哺乳期,或純母乳餵養,或者每天配方奶少於6盎司;其餘6名女性只採用配方奶餵養。

在產後6周時,這些女性在醫學中心接受了高胰島素-正糖鉗夾試驗來檢測全身胰島素敏感性;與此同時,還通過同位素-示蹤劑專門檢測了肝臟、脂肪的胰島素敏感性,因為這些特定器官或組織原本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就更高

胰島產生的胰島素水平會隨著進餐狀態變化。胰島素可以促進糖原、脂肪、蛋白質合成。(圖片來源:123RF)

簡單來說,研究人員觀察到,隨著飲食與胰島素水平變化,體內缺營養時,多釋放一點,體內營養充足時,多存一點,這個現象在哺乳期女性體內要更為明顯。看起來,胰島素的生物學效應被放大了。

具體來看,無論這些女性在產後採用了哪種餵養方式,產後體內胰島素水平都偏低。但是,在禁食12小時後(胰島素水平也相應在低位),哺乳期女性脂肪組織中所產生的葡萄糖和釋放的脂肪酸(即脂肪分解過程)分別為非親餵女性的2.6倍和2.3倍。

而當研究人員通過鉗夾遞送胰島素來模擬人體「進食狀態」時,兩組女性的葡萄糖生成和脂肪分解過程都被抑制了。但在哺乳期女性中,更高的催乳素水平會進一步抑制脂肪分解。也就是說,在胰島素水平小幅上升的情況下,哺乳期女性能夠保存更多的脂肪。

圖片來源:pexels

結合禁食(胰島素低水平)和進食(胰島素高水平)這兩種狀態下的現象,研究人員認為,對於原本就屬於高胰島素敏感性的器官,母乳餵養似乎進一步增加了其胰島素敏感性,從而可以最大限度地從食物或體內儲存成分中穩定地為母乳提供營養。對這一過程的理解可以幫助因母乳不足而困擾的女性,通過刺激對胰島素敏感的組織以提供更多營養,或保存更多營養,或許能促進乳汁分泌。當然,同時,這可能也解釋了母乳餵養的女性在數十年後也更少出現胰島素抵抗的現象。

研究第一作者,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Maria A. Ramos-Roman博士表示,「哺乳有著久遠的歷史,但關於哺乳我們還有很多未知。更好地了解哺乳的生物過程,有助於幫助我們改善女性和兒童的健康。

參考資料(可上下滑動查看)

[1] Maria A. Ramos-Roman, et al., (2020). Lactation Versus Formula Feeding: Insulin, Glucose, and Fatty Acid Metabolism During the Postpartum Period. Diabetes, https://doi.org/10.2337/db19-1226

[2] Breastfeeding and type 2 diabetes risk. Retrieved August 26, 2020, from 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0-08-breastfeeding-diabetes.html

註:本文旨在介紹醫藥健康研究進展,不是治療方案推薦。如需獲得治療方案指導,請前往正規醫院就診。

如有其他合作需求,請聯繫wuxi_media@wuxiapptec.com

點「在看」,分享醫學新知

相關焦點

  • 研究顯示:母乳餵養不但對孩子好,對媽媽也是可以起到預防糖尿病的作用
    一項發表在《糖尿病》期刊上的研究顯示,母乳餵養可以通過改變提供或需要這些營養素器官的胰島素敏感性流行病學研究也表明,即使在孩子斷奶數十年後,母乳餵養仍可幫助女性預防II型糖尿病。為進一步研究,美國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招募了18名剛分娩的婦女。其中12名婦女分別採取純母乳餵養,或餵食嬰兒每天少於6盎司的配方奶粉,其餘6人只餵配方奶粉。
  • 不餵母乳,你和寶寶將受到這9種傷害……
    堅持母乳餵養,無論對寶寶還是媽媽都是有很多好處的,從寶寶身體發育到媽媽身材的恢復,如果不堅持母乳餵養,你和寶寶受到的傷害很多因為母乳雖然是新生寶寶重要的營養來源,並且能保護寶寶不受病菌的侵襲,但母乳餵養卻遠遠不止於一種餵養手段。母乳餵養是媽媽理解和滿足寶寶需求的最自然最有效的途徑。哺乳的媽媽在生理上跟沒有哺乳的媽媽有很大的不同,哺乳媽媽體內旺盛的荷爾蒙—泌乳素和催產素,激發她們產生更加強烈的母愛。
  • 母愛篇:高血壓、糖尿病可以母乳餵養嗎?
    但是,隨著產婦年齡增大,待產期間營養不均衡等各方面原因,孕婦的身體健康狀況不佳的問題一直比較突出。妊娠期高血壓,糖尿病的患者在孕婦中的比例越來越高。因此,很多人在生產後都被這樣一個問題所困擾:妊娠期間患高血壓,糖尿病的產婦,能否用母乳餵養自己的寶寶呢?自己的母乳會不會因為服用藥物的原因變得不安全,進而影響寶寶的生長發育呢?
  • 這是個女人都得知道的知識!你可別拖後腿
    誤區一 傳言:哺乳期間不能減肥真相:母乳餵養可以幫助很多女性在分娩後更輕鬆的恢復身體狀態,因為每日的乳汁分泌需要消耗近500千卡的熱量。身體也會自動調節每一次的母乳分泌。夏天因為環境和天氣的原因,乳房會自動分泌較稀的母乳供寶寶解渴。當然並不是說喝了前奶,就不用給寶寶餵水了,適當還是需要餵一點白開水來緩解後奶的濃稠。
  • 楊千嬅堅持哺乳 母乳餵養可降低乳腺癌患病機率
    哺乳產婦的子宮復原比不哺乳的產婦更加迅速、徹底。2、哺乳保護母親不受一些疾病的侵擾。多種研究表明,哪怕僅僅哺乳幾個月,患乳腺癌的機率會大大少於從未哺乳的婦女。與從未哺乳的婦女相比,哺乳期超過25個月的媽媽們患乳腺癌的機率要減少三分之一。而且,母乳餵養的女嬰今後患乳腺癌的機率也少於沒有吃到母乳的女嬰。
  • 堅持母乳餵養有7個好處,對媽媽恢復身體健康,幫助尤其多
    1、經濟方便:相比於餵配方奶粉,母乳餵養不需要進行衝泡奶粉、清潔奶瓶等繁瑣工作,還省下一大筆購買奶粉的費用。媽媽可以事先預留出可能要購買奶粉的錢,如果這筆錢沒有花,就作為自己進行母乳餵養的獎勵,畢竟餵奶其實還是一件很辛苦的事。
  • 哺乳期,來大姨媽或生病時能繼續餵母乳嗎?幾種情況不能餵
    除了媽媽身體生病以外,還有哪些情況是不適合餵母乳的?今天,我們一起來探討。▼答疑1:生理期可以餵母乳嗎?1、母乳量可能會有所減少很多女性在生完孩子後,有很長一段時間是不來例假的。這是因為哺乳期間,女性體內的催乳素水平比較高,抑制了卵巢的功能,所以例假才會推遲。當母乳量減少後,催乳素也會跟著減少,這個時候例假才會到來。
  • 嬰兒餵母乳黃金期 母乳餵養的好處
    美國研究人員指出,孩子出生後的第一個小時是餵母乳的黃金期。在這個小時裡餵母乳成功的機率較高。而且在這個小時內能吸到母乳的嬰兒,其心跳、呼吸的頻率都較正常,吃母乳的時間也較長。  範德堡大學的研究人員穆爾說,孩子出生後一、兩個小時,其壓力荷爾蒙會退去,新生兒就會感到疲倦想睡覺,就不容易餵母乳了。  他還說,孩子出生後會利用嗅覺尋找母乳。要是這段時間能讓嬰兒裸著身子和母親有肌膚之親,成功餵母乳的機率比較高,而且這些孩子多半會吃母乳吃到六個月大。
  • 美柚開展"餵愛哺乳 守護母乳力量"主題活動 助力2020世界母乳餵養周
    美柚作為國內女性健康、母嬰育兒領域的頭部網際網路企業,在全平臺主動策劃"餵愛哺乳 守護母乳力量"的主題活動,通過豐富專業的內容知識、互動性十足的傳播形式,提高了媽媽群體對母乳餵養的了解和認知,積極推動母乳餵養觀念的普及。
  • 胰島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的後備軍
    胰島素抵抗又稱糖耐量異常,是糖尿病的預備軍,如果控制的好,也可能終身都是預備軍,轉不了正,如果控制不好,那整編成為糖尿病正規軍只是時間的問題。 胰島素是體內唯一的一種降糖激素,它像開關一樣打開身體的細胞,使血液中的葡萄糖進入細胞,並在細胞中燃燒為身體供能。有時,這個開關會失靈而打不開,或操作失控,葡萄糖就會積聚在你的血液中,即使分泌再多的胰島素,因開關閉鎖釋放不出來,血糖也降不下來。
  • 研究發現,常見的阻燃劑會導致老鼠後代患糖尿病
    因此,研究人員繼續在世界各國的人類血液、脂肪、胎兒組織以及母乳中發現多溴二苯醚。」 鑑於他們以前在成年男性和女性以及孕婦中與糖尿病有關聯,Curras-Collazo和她的團隊想要了解這些化學物質是否會對接觸多溴二苯醚的母親的孩子產生有害影響。但是這樣的實驗只能在老鼠身上進行。 糖尿病會導致血糖或血糖升高。
  • 本身是妊娠糖尿病的孕婦生完後可以餵母乳嗎?
    今天一位剛生完孩子的產婦問愛寶來的小編,我患有妊娠糖尿病,生完孩子,可以進行母乳餵養嗎?由於在懷孕期間不能使用藥物治療,只能在生產後進行治療,所以很多孕婦就在擔心產後能否進行哺乳,如果進行哺乳會不會把糖尿病遺傳給孩子。
  • 母乳餵養好處多 分娩後哺乳黃金時間不要錯過
    >母乳餵養好處多 分娩後哺乳黃金時間不要錯過2019-08-21 16:06:09出處:PCbaby作者:周明芳  什麼情況不能母乳餵養?  目前醫學界的共識是,無論孕婦是「大三陽」還是「小三陽」,只要新生兒在出生後 12 小時內接受B肝免疫球蛋白(HBIG)和B肝疫苗的注射,就能獲得很高的保護率,被傳染上B肝的可能性是很小的,因此患B肝的媽媽還是可以母乳餵養自己寶寶的。  母乳餵養可以降低母親患乳腺癌、子宮癌和卵巢癌的風險嗎?
  • 母乳餵養周丨哺乳這麼累,為什麼還要堅持?
    ,同時也是女性生殖進程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對母親的健康有重要的影響。因為調查表明,母乳餵得時間越長,寶寶日後患癌症、腦膜炎、骨質疏鬆、糖尿病和哮喘等疾病的機率越低。,能不能暫時停止哺乳?,很可能是通過這種方式來提醒媽媽:好像哪裡不對了。
  • 產婦患病不能哺乳 護士給新生兒餵母乳被贊「最美」
    中新網西寧2月14日電 題:產婦患病不能哺乳 青海年輕護士給新生兒餵母乳被贊「最美」作者張海雯這幾日,青海大學附屬醫院急診科ICU病房護士李慧成了網絡「紅人」,被稱之為「最美護士」。「聽說有個小嬰兒,我就好奇去看看,就看到孩子哭得撕心裂肺,臉上全是眼淚,挺可憐的。」李慧說。看孩子哭得不能自已,初為人母的李慧又著急又心疼。「我也是媽媽,要不我先給孩子餵一些吧。」在徵得嬰兒家長的同意後,李慧先是擠了一些母乳餵嬰兒。「咕嘟咕嘟吃的可快了,吃完反應過來沒有奶了,就立馬開始嚎哭。」索性李慧直接抱起孩子餵奶。
  • 餵完孩子後,寶媽感覺身體被「掏空」,母乳餵養對身體是好是壞?
    本文由護芽媽媽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最近,身邊的一位剛晉升寶爸的男性朋友向我諮詢了一個問題:朋友妻子剛生娃沒多久,目前是處於母乳餵養階段。雖然奶量很足,但是每次餵完奶,妻子都滿頭大汗,特別的虛。對於哺乳之後身體發虛的情況,相信很多寶媽都出現過。尤其是那些雙胞胎或者多胞胎的媽媽,需要同時餵養兩個,自然就會覺得有些「身體被掏空」。事實上,被掏空才好,不掏空反而會出大事!
  • 胰島素抵抗與糖尿病、脂肪肝等疾病的關係
    胰島素抵抗的原因包括遺傳因素和生活方式因素,但胰島素抵抗沒有明確的跡象和症狀,與胰島素抵抗有關的疾病包括:脂肪肝、動脈硬化、女性生殖異常等。這種抵抗是針對身體自身的胰島素(內源性的)或注射胰島素(外源性的)產生。在胰島素抵抗的情況下,胰腺分泌的胰島素越來越多,直到胰腺不能產生足夠的胰島素來滿足身體的需求,然後會導致血糖升高。胰島素抵抗是糖尿病和心臟病發展的一個危險因素。導致胰島素抵抗的原因是什麼?
  • 母乳餵養還是瓶餵配方奶?兩難境地的抉擇
    母乳餵養還是瓶餵配方奶?很多這是很多母親都在考慮的問題。對於母乳餵養,一些媽媽會願意的,而一些媽媽則有些糾結或不願意。在母乳餵養與瓶餵配方奶之間做出抉擇是一個情感上的難題。一方面你想給寶寶最好的照顧,而母乳餵養已得到廣泛認可,是最佳選擇;但另一方面你也許會有顧慮,或者嘗試之後發現並不適合你。
  • 成為母親前的第一課,產前哺乳諮詢
    在沒有外力介入的情況下,早期社會的育嬰型態,依寶寶需求哺喂,母嬰之間的奶水供需容易達成平衡,媽媽不會因為過多的奶水阻塞造成疼痛或發炎,也不會因為寶寶吸吮不足,而使奶水減少分泌。產後母嬰不分離可協助含乳,通常也比較容易喚醒寶寶的含乳本能,避免了初期哺乳可能遇到的含乳問題。因此,順利地哺餵母乳對早期社會的女性來說,稀鬆且平常。
  • 每兩個成年人就有一個容易得糖尿病,會是你嗎?
    按照我國疾控中心 2013 年在國際上發表的最新數據:中國糖尿病患者已經突破 1 億人,而最令人心驚的是,成年人當中「糖尿病前期」患者居然已經高達 50.1%。「糖尿病前期」是什麼意思呢?如果不採取措施及時改變生活習慣,大部分糖尿病前期患者會在 10 年之內發展成糖尿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