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文化博大精深,你究竟了解多少?
五行學說其實是我國古人對於宇宙世界萬物是如何存在的,是如何運動的一種理解。有的人說這是我們國家古代人民認識世界最早的思想。其實這個觀點,就算是站在歷史的高度上和現實的角度上,這都是對五行學說的一知半解,說誇張點這是對我國古人智慧的貶毀。
讓我們先來說說五行的起源吧,這個其實在學術界當中直到目前為止仍然是一個一直沒有搞清楚的問題,一直以來是有三種意見的,但是對立十分的明顯。在易學界之中,人們普遍認為五行學說的產生其實很有可能是和陰陽學說是同步的。但是在史學界中的人們都認為創始人是孟子,但是種種史料的記載,五行文化其實在東周時期就已經通行了,而孟子卻是戰國時代的魯國人,這就顯而易見了,其實並不是孟子發明的五行。還有的人提出來是漢朝的董仲舒創立的,那就更加的對不上了,只能說他在原有的基礎上,在完善了,而非創立。在哲學界當中人們則是一致認為是在西周時期就有了的。所以五行學說的起源問題仍然是一樁懸案。
五行學說是我們中國古代人民創造的優秀哲學思想,大多數用於哲學、中醫學、佔卜等等方面,這個學說其實是我們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古代我們的先民認為天下的萬物其實都是由五種物質構成的,那麼這五種物質是指的什麼?這五種物質指的是金、木、水、火、土這五種物質而五行則是說這五種物質之間的運動變化,彼此之間存在著既能夠相生也能相互克制的關係。
五行其實還在在命理之中有所運用,其中我們最常見的就是男女之間進行婚配時候的合八字。這種行為就指的是根據男女雙方的出生在什麼時間、什麼地點,運用五行,結合其他的一些等等,綜合的分析兩人的命局,從五行的生克制化,刑衝合害的變化中推斷出兩個人是不是能夠結婚,是不是能夠白頭到老,是不是結婚之後會不會出現危機,結婚之後兩人是不是過得平穩幸福等等。在這種合婚之中,關於男女雙方喜用神互補能起到如何的作用呢?那麼我們就來打個比方,例如在男女婚配之中,兩個人的命理五行互相為喜用神,男的命理金水較多,而女方的命理卻喜金水,這就形成了互為補充的關係,這種互為補充的關係,使得兩個人的命理五行成為了一種平衡狀態,這樣的夫妻搭配會在結婚以後的生活之中相處起來更加的融洽,互相之間可以帶來好運氣。
中國的五行命理學說認為緣分其實就是深深淺淺,變化不斷的,在不同的時刻裡情緒性境遇和生離死別,悲歡離合其實是早早就命中注定的,不是你有技術就可以處理掉,解決掉的,主要還是個人的生活軌跡和走向不同,夫妻、戀人、情侶、朋友似是而非的性伴友人,這些所有的關係都是上天賜給的禮物,在世間和地點磁場效應合適的情況下就會來往。
五行學說對於我國的傳統醫學來說也有十分深遠的影響,我們的中醫心身醫學的理論基礎就來源於《內經》的形神合一論、天人合一論、心身合一論、臟腑相關論、陰陽五行學說認為生氣就會傷肝、思念過度就會傷害脾、太過於害怕恐懼就會傷害到腎、高興過了頭就會傷心、憂傷抑鬱則會傷害到自己的肺,所以在中醫學中認為一個人要想學好醫學的話,就必須先要知道人的身體是如何運行的,如何對症下藥,提出了心病需要心藥醫的理論,對我們後世的醫學發展有不可磨滅的影響。
陰陽五行學說其實對於中國武術的認知和解說也是隨處可見的。傳統武術中的形意拳其實就是以五行拳為母拳,而五行拳的五行也就是對應的陰陽五行學說之中的五行。五行拳和形意拳都是受到了這種學說巨大的影響。換句話來說,五行拳和形意拳其實就是以這種學說作為基礎的。應該說無論是對武術實踐經驗的升華還是對於從其他的學術理論中借鑑所得,如果以這種學說來認識與解讀拳法的根源,特別是拳法之間的相生相剋關係,那可真的是思想深刻,眼光獨到。
陰陽五行學說對於我們中國人的起名字也是影響非常的巨大,舉一個例子就是明朝的那些皇帝們,他們的太祖十分的相信這玄而又玄的五行學說,於是他定下了一個規矩,凡是給自己的兒孫起名字的時候,一定要遵循這種學說的原則,好讓他們的江山能夠興盛不衰。所以翻閱他們家的家譜就不難發現,他的兒孫的名字最後的一個字一定有五行當中的一個偏旁。然而定下這條規矩的時候,還要考慮到要防止和民間百姓的重名,這也虧得是中國的文字多,但是隨後的三百年裡,他們家族的人數都已經達到了十三萬之多,就算是那些常見的帶著五行偏旁的漢字就早已經用完了,只好不斷的去翻閱古典書籍等等,來尋找一些生僻的帶著五行偏旁的漢子,於是後來的他們家的子孫的名字就不難發現,都是一些生僻的字眼,特別是名字當中帶有金字旁的子孫,他們的名字組合起來簡直就像一份化學的元素周期表。但是這也不能證明化學元素的名稱是他們發明的,只不過是其進入中國的時候,科學家根據象形和形聲的原理翻譯過來就是這些生僻的字眼,只不過恰巧是和他們的名字重複了而已,只能說是巧合。
在陰陽學說當中它認為的我們所在的這個世界、宇宙其實是在這一陰一陽二氣之中相互的作用下滋生著,發展著和變化著。但是五行呢則是一種文化,它認為金、木、水、火、土是構造我們這個物質世界最基本,最不可或缺的物質。五行當中的行並不是行走或者走路的意思,它的意思其實是運動,或者說是有動能的意思吧。兩者剛剛一開始的時候是分著的,到後來逐漸的合併到了一起。
到了漢朝,董仲舒結合此前種種學說創立了另外一種學說,將自然界發生的偶爾現象,把它解釋的特別神秘,並將其視為可以決定朝廷如何走下一步,因為這種說法適應了當時皇帝的需要,所以流行甚廣,再後來到了魏晉的時候才日漸衰微。
在五行之中,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相生相剋,五行追求的是平衡,平衡的時候,萬物和諧,當平衡打破的時候,萬物則凋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