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新南向」有啥成果 臺媒:11個月賣了900美元香蕉

2020-12-11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2月18日報導臺媒稱,蔡英文大力推動「新南向」,學者質疑成效不彰,包括巨型投資案破局、「臺農發」營銷不見成效、農產品出口成效不彰、未促進實質「結盟」,顯示要以「新南向」取代大陸市場,既無說服力也不可行。

據臺灣《中國時報》2月17日報導,臺大政治系教授左正東2月16日在座談會上指出,蔡英文「新南向」就是創立新公司、打造新平臺、提出新說法,說白了就是交朋友、抗大陸,然靠朋友不成功、抗大陸不可行。

他說,臺當局以公營事業在當地推巨型投資案,但去年4月傳出「中油」五輕整廠輸出印度尼西亞案破局;今年1月,「中油」在印度古吉拉特石化園區案擱置,要另覓合作對象並再觀察印度投資環境與稅收制度。蔡英文視為指標性的兩大案,現都遇上大困難。左正東說,臺當局所謂的「搭建交友平臺」,很多都淪為「聯誼'性質。

報導稱,蔡英文提「新南向」是要降低對單一市場依賴,但以目前變化看,2017年雖對東南亞投資略升,達30億美元,但來年瞬間跌落20億美元,還低於2016年對東南亞投資金額。反觀臺灣對東南亞投資大幅上升是在馬英九時期的2012年,累計60億美元;出口也遠未達到蔡英文預期。

國民黨「立委」曾銘宗說,李登輝時期已推過「南向」,設了一堆公司結果沒成功。蔡英文上任兩年多,「新南向」更拿不出具體政績,不僅效果有限,甚至衍生許多爭議。

另據臺灣《中國時報》2月17日報導,蔡英文成立「臺灣國際農業開發公司」(簡稱「臺農發」)外銷水果,根據臺當局資料顯示,臺灣水果外銷東南亞成效不彰,去年前11個月對東南亞出口的香蕉,居然僅929美元(約合人民幣6293元)。

「臺農發」成立於2016年,其中「擴大新興出口市場」是臺農發的重要課題,更要配合臺當局推動農業「新南向」政策。

根據「臺農發」官網介紹,其外銷的水果主要有香蕉、菠蘿、釋迦、芒果。臺大政治系教授左正東指出,菠蘿、芒果、香蕉這3類對東南亞出口均成效不彰,菠蘿、芒果出口更是逐年下降。「我不能說『臺農發』是失敗的,但作為『新南向』政策指標公司,在『新南向』這件事是不成功的。」

報導稱,調查發現,「臺農發」優先選擇釋迦、香蕉及菠蘿等高單價產品作為外銷主力,且鎖定日本及韓國等先進國家市場,農業「新南向」恐淪為口號。

此外據臺灣聯合新聞網2月17日報導,蔡英文日前臉書提到,臺灣農產品出口總金額去年破54億美元,創20年新高!反遭雲林縣農民林佳新打臉「很會玩文字遊戲」;網友「Lin bay好油」更在臉書質疑,兩年前蔡英文提出「新農業」口號,但沒幾項做到,產銷失衡問題嚴重,但蔡英文覺得我們出口產值恢復到24年前的水平,忽視貿易逆差的擴大,只看到出口增加,這難道不是一種阿Q精神?

林佳新批評,民進黨去年底「九合一」農業縣市慘敗,竟沒檢討農業政策,還玩文字遊戲!他也引用臺當局資料,這兩年臺灣農產品的進口量,其實比出口還高,他呼籲蔡英文,別再搞花招,數據文宣一點都不接地氣!

相關焦點

  • 這就是蔡英文標榜的「成功」:11個月賣了929美元的香蕉
    據臺媒透露,在「新南向」專班就讀的東南亞學生有不少只能一周上兩天課,休息一天,剩餘四天都被拉去工廠參加集體勞動。這種情況美其名曰是產學合作,但學生去做工的工廠或生產線根本與其來臺求學的科系或技能無關。如果說學生變「學工」有一定的被迫性,那麼「新南向」旅行團客人的脫逃打黑工行為更是不堪。
  • 蔡英文當局「新南向」散財「敗家」
    近日,臺灣的《中國時報》以此為題評論此蔡英文召開的「對外經貿戰略會談」。在會議上,蔡英文下令「行政院」仿效日本、韓國等,建立策略性融資機制,初期將編列35億美元(約合1063億元新臺幣)項目融資資金,和「邦交國」及「新南向」國家進行公共工程合作,以培養臺灣業者開拓海外工程能力。
  • 臺媒:繞過大陸主導的RCEP 蔡英文新南向政策註定失敗
    臺媒:繞過大陸主導的RCEP 蔡英文新南向政策註定失敗 2016年02月14日 10:50:00  來源:中國臺灣網
  • 蔡英文解散「新南向辦公室」遭質疑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張雯雯】為推動所謂「新南向」,蔡英文上任後成立「新南向政策辦公室」。沒想到,運作一年多就宣告解散。14日,「總統府」秘書長吳釗燮辯解稱,「新南向」許多進度都超前,成果非常豐碩,因此建議任務解編,獲得蔡英文同意。 針對外界解讀「新南向政策」受挫,他聲稱「完全不對,實際上收穫非常多」。「新南向政策辦公室」成立於2016年6月,是蔡當局設立的特殊機關,直屬「總統府」。該辦公室自成立以來,就接連遭遇批評。2016年8月底,民進黨人蘇治芬到越南訪問時「護照」被扣留。
  • 蔡英文「新南向」葫蘆裡賣啥藥?
    隨著「5·20」臨近,即將上任的民進黨主席蔡英文開始端出各種「政策牛肉」,頭一道就是所謂的「新南向政策」。內容看起來很豐富,包括,蔡英文執政後將成立「新南向政策辦公室」,提高決策及整合層級;設立東協及南亞研究智庫;成立大型東協南亞獎學金計劃,通過人才的培養與交流,打通與東協及南亞國家關係的「任督二脈」等。
  • 蔡英文用「新南向」對抗大陸 臺媒:扼殺臺灣前途
    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來源:臺媒資料圖)海外網5月16日電「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已於昨日(15日)圓滿閉幕,來自100多個國家的各界嘉賓齊聚北京,共商「一帶一路」建設合作大計,達成多項共識。反觀臺灣,蔡英文當局還抱著「對抗大陸」的想法,只會扼殺臺灣人的前途。文章摘編如下:與大陸相比,臺灣仍活在目光短淺的小確幸中,甚至還自以為是地鄙視大陸。其實,臺灣有不少人不願抱殘守缺,但執政者卻帶頭當夜郎,還處處限制拒絕做夜郎的人民。李登輝時代,臺當局便用盡手段阻止臺商西進,結果錯失了一代人的發展機遇。
  • 蔡英文又談「新南向政策」稱「一般人聽不懂」
    蔡英文(圖片來源:臺媒)海外網9月27日電 臺當局「新南向政策」自推行以來困難重重,不僅沒有助力臺灣經濟,反遭外界諷刺為「新難向」。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今日(27日)又談及「新南向」,稱「一般人聽不懂」。
  • 這就是蔡英文標榜的「成功」?
    據臺媒透露,在「新南向」專班就讀的東南亞學生有不少只能一周上兩天課,休息一天,剩餘四天都被拉去工廠參加集體勞動。這種情況美其名曰是產學合作,但學生去做工的工廠或生產線根本與其赴臺求學的科系或技能無關。 如果說學生變「學工」有一定的被迫性,那麼「新南向」旅行團客人的脫逃打黑工行為更是不堪。
  • 蔡英文推「新南向」期待與日合作 日媒不買帳:白做
    據海外網報導,24日上午,蔡英文與所謂「臺日交流協會」理事長谷崎泰明見面時聲稱,感謝「日本支持臺灣加入國際組織」,稱臺灣現在正推動「新南向政策」,期待和日本有更多合作。但日本輿論並不買帳,直接挖苦蔡英文內外交困,島內包括「新南向」在內的所有政策都竹籃打水,白做了。
  • 蔡英文「兩岸新模式」?「新南向」東協多不買帳
    與此同時,兩岸貿易額也呈現下滑態勢,2016年1至11月兩岸貿易額為1613.8億美元,同比直線下滑4.9%。「春江水暖鴨先知」,大陸臺商長期在兩岸遊走,對於兩岸關係的冷暖感受最深,受到的影響也最大。面對著蔡英文在兩岸政策上的冥頑不化,許多臺商都公開抗議,要求蔡英文早日接受「九二共識」,真正維護臺海穩定,也有部分臺商選擇無言的抗議,拒絕為蔡英文站臺捧場。
  • 「新南向」K.O.「一帶一路」?蔡英文也說得出口
    而在去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領導人蔡英文上臺後不久,立即也推出所謂的「新南向政策」,近日蔡英文在接受採訪時,刻意將「新南向」與「一帶一路」對比,並豪言臺灣有多種「軟實力」,非大陸所能比。中國社科院臺灣問題專家鍾厚濤應海外網(m.haiwianet.cn)之邀,從政治、經濟、文化三方面分析蔡英文推進「新南向」的意圖以及遇到的困境,並由此探討「新南向」與「一帶一路」是對接還是對撞?
  • 蔡英文的「新南向」又翻車,印尼收緊學生赴臺讀書籤證
    (觀察者網訊) 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上臺後,積極推動面向東南亞國家的「新南向政策」,臺當局「教育部」也順勢推出一系列措施,欲吸引「新南向」國家學生赴臺就讀。 國民黨「立委」柯志恩受訪時表示,印尼學生來臺是否落實如同中介或臺灣學校到當地招生時的承諾,既可拿到學位又可賺取學費,或許與臺當局當初宣傳的有落差,造成印尼政府踩剎車,甚至可能親自調查。 臺當局力推「教育新南向」,但短短兩年就亂象頻生。
  • 「新南向」不成,又要「中南美」? 蔡英文呼籲臺企投資中南美洲,遭...
    臺灣《中時電子報》1月16日報導 還記得蔡英文上任後屢次呼籲,卻屢次被業界「打臉」的「新南向政策」嗎?這不,「新南向」還沒下文,蔡英文又在推「中南美」了。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鼓勵在美「僑胞」,前往中南美洲尋找投資機會,「即使不投資,當觀光客也可以」。國民黨政策會執行長蔡正元昨日表示,舉雙手贊成,但請蔡英文家族企業以及蔡英文母親、兄長先以身作則,不要自己家族不做,卻拿臺灣人的納稅錢,硬逼公營企業去當冤大頭。蔡正元表示,蔡英文鼓勵投資中南美洲,自己舉雙手贊成。
  • 學者稱蔡英文「新南向政策綱領」一廂情願,為救民調開錯藥方
    8月16日,蔡英文辦公室組織召開「對外經貿戰略會談」,通過「新南向政策綱領」。
  • 兩岸經貿不能脫鉤 臺灣搞「新南向」一敗塗地
    去年1月至11月,臺灣從大陸獲得的貿易順差是1277.3億美元。對此,臺當局陸委會竟聲稱是「大陸需要及依賴自臺灣進口」。其言下之意,即「大陸經濟依賴臺灣」。這真是好笑。如果在兩岸經貿往來中,大陸依賴臺灣,那民進黨當局蔡英文為何還要搞所謂「經濟脫中」?為何還要搞以疏遠大陸為目的的「新南向」政策?
  • 蔡英文推「新南向政策」 臺商直斥「根本外行」
    臺灣當局新領導人蔡英文在20日的講話中,不斷提及區域經濟整合與「新南向政策」,試圖通過發展和東南亞關係,彌補因兩岸關係有可能惡化而導致的經濟損失。但這樣的政策究竟能產生多大效用,島內輿論不禁打了一個大大的問號。 而當年絕大多數臺商在第一波南進時「觸礁」的記憶尤在,越南排華尚殷鑑不遠。此時當局鼓勵大舉投資東南亞,有大陸臺商就痛斥「這很冒險,根本是外行」。
  • "痴人"蔡英文再用"新南向"說夢話 實為"詐騙"
    當然是涉及「新南向政策」的各位情兒啦~~  眾所周知,自蔡當局上任後,兩岸關係急凍,島內的旅遊業更一下子成了「重災區」,為此蔡當局可謂是敲鑼打鼓的推出了「新南向政策」,欲拓展國際市場並彌補因兩岸關係不佳而導致的陸客缺失問題。儘管外界為此爭議不斷,但蔡當局不為所動,可沒想到在12月13日,蔡辦突然宣稱自明年起裁撤掉「新南向辦公室」。
  • 「新南向觀光」令臺當局人財兩失 九牛二虎不如「九二共識」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臺灣「中時電子報」5月15日報導,去年「5·20」民進黨蔡英文當局上臺後赴臺觀光大陸遊客數量銳減,蔡當局的觀光政策轉為「新南向」,目標為東協國家、南亞、澳大利亞及紐西蘭。「新南向政策」相關配套不足、導遊人才缺乏,雖然投入大量經費宣傳,成果卻無法彌補缺口,「人財兩失」。臺當局「新南向觀光政策」的具體措施包括:與涉外部門協商,放寬籤證措施,增設辦事處,參加各國旅展行銷臺灣。在島內則為培養「新南向」國家語言人才,設計穆斯林旅遊行程等。
  • 蔡英文新南向政策項目小組 嚴德發任召集人
    在臺灣新南向政策辦公室日前在完成階段性任務熄燈後,蔡英文26日下午召開會議,會中宣告從明年元旦起,蔡辦「國安會」成立「新南向政策項目小組」,由秘書長嚴德發擔任召集人,負責統籌新南向政策相關策略研習及規劃的幕僚工作。
  • 蔡英文「新南向」見「成效」:對東南亞出口連續3月衰退
    中國臺灣網10月8日訊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當局「財政部」8日發布數據顯示,臺灣地區9月對東南亞出口已連續第3個月衰退,為蔡英文當局力推「新南向」做法拉響警訊。數據顯示,臺灣地區對東南亞出口已連續第3個月衰退,其中,7月衰退2.2%、8月衰退11.5%、9月衰退幅度為4.2%,趨勢堪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