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2月18日報導臺媒稱,蔡英文大力推動「新南向」,學者質疑成效不彰,包括巨型投資案破局、「臺農發」營銷不見成效、農產品出口成效不彰、未促進實質「結盟」,顯示要以「新南向」取代大陸市場,既無說服力也不可行。
據臺灣《中國時報》2月17日報導,臺大政治系教授左正東2月16日在座談會上指出,蔡英文「新南向」就是創立新公司、打造新平臺、提出新說法,說白了就是交朋友、抗大陸,然靠朋友不成功、抗大陸不可行。
他說,臺當局以公營事業在當地推巨型投資案,但去年4月傳出「中油」五輕整廠輸出印度尼西亞案破局;今年1月,「中油」在印度古吉拉特石化園區案擱置,要另覓合作對象並再觀察印度投資環境與稅收制度。蔡英文視為指標性的兩大案,現都遇上大困難。左正東說,臺當局所謂的「搭建交友平臺」,很多都淪為「聯誼'性質。
報導稱,蔡英文提「新南向」是要降低對單一市場依賴,但以目前變化看,2017年雖對東南亞投資略升,達30億美元,但來年瞬間跌落20億美元,還低於2016年對東南亞投資金額。反觀臺灣對東南亞投資大幅上升是在馬英九時期的2012年,累計60億美元;出口也遠未達到蔡英文預期。
國民黨「立委」曾銘宗說,李登輝時期已推過「南向」,設了一堆公司結果沒成功。蔡英文上任兩年多,「新南向」更拿不出具體政績,不僅效果有限,甚至衍生許多爭議。
另據臺灣《中國時報》2月17日報導,蔡英文成立「臺灣國際農業開發公司」(簡稱「臺農發」)外銷水果,根據臺當局資料顯示,臺灣水果外銷東南亞成效不彰,去年前11個月對東南亞出口的香蕉,居然僅929美元(約合人民幣6293元)。
「臺農發」成立於2016年,其中「擴大新興出口市場」是臺農發的重要課題,更要配合臺當局推動農業「新南向」政策。
根據「臺農發」官網介紹,其外銷的水果主要有香蕉、菠蘿、釋迦、芒果。臺大政治系教授左正東指出,菠蘿、芒果、香蕉這3類對東南亞出口均成效不彰,菠蘿、芒果出口更是逐年下降。「我不能說『臺農發』是失敗的,但作為『新南向』政策指標公司,在『新南向』這件事是不成功的。」
報導稱,調查發現,「臺農發」優先選擇釋迦、香蕉及菠蘿等高單價產品作為外銷主力,且鎖定日本及韓國等先進國家市場,農業「新南向」恐淪為口號。
此外據臺灣聯合新聞網2月17日報導,蔡英文日前臉書提到,臺灣農產品出口總金額去年破54億美元,創20年新高!反遭雲林縣農民林佳新打臉「很會玩文字遊戲」;網友「Lin bay好油」更在臉書質疑,兩年前蔡英文提出「新農業」口號,但沒幾項做到,產銷失衡問題嚴重,但蔡英文覺得我們出口產值恢復到24年前的水平,忽視貿易逆差的擴大,只看到出口增加,這難道不是一種阿Q精神?
林佳新批評,民進黨去年底「九合一」農業縣市慘敗,竟沒檢討農業政策,還玩文字遊戲!他也引用臺當局資料,這兩年臺灣農產品的進口量,其實比出口還高,他呼籲蔡英文,別再搞花招,數據文宣一點都不接地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