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學教什麼:
1.破題——確定題目要求寫什麼
注重審題,提高認識事物和表達事物的能力。國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指出:「寫任何東西決定於認識和經驗,有什麼樣的認識和經驗,才能寫出什麼樣的東西來。反之,沒有表達認識的能力,同樣也寫不出好作文」。
2.立題——確定我們要寫什麼內容
明確寫作目的,立意要新。把認識結構作為作文的核心,包括學習知識,觀察積累,記憶儲存,訓練思維,豐富想像,培養情感,鍛鍊意志;從說到寫,推敲修改,多讀勤寫。
3.支架——確定文章脈絡。
講究謀篇技巧,安排好篇章結構,我們要有大局觀,把整個作文的開、論、收把握好。例如注意文章分段,事先列小標題。一篇文章是如何開展的,還要有個線索,包括時間線索、情節線索、觀點線索等。
4.選意——學會五種立意法:以事贊人,直抒胸臆,借物喻理,觸景生情,託物言志。
5.用句——如何寫出好句子。
長句、短句、排比句、比喻句、擬人句、層遞句、迴環句、引用句、借代句、對偶句、誇張句、反語句
(1)中心觀點。(2)段的中心句。(3)開篇句。(4)收尾句。(5)出彩句。
6.排版。
根據認識是作文的核心這一原則,圍繞這個學生心理機制的核心,扎紮實實地進行了六項訓練:
1.字詞訓練。學習掌握大量字詞。掌握運用字詞的金鑰匙:聯繫自己熟悉的事物;聯繫自己生活實際;聯繫自己學會的語言及字詞知識。
運用「十引說」的方法,把字詞學習與說話訓練相結合。「十引說」是:1、分析字形;2、利用教具;3、憑圖學詞;4、組詞擴詞;5、選詞填空;6、詞語搭配;7、調整詞序;8、觸景用詞;9、詞語分類;10、聯詞成句。豐富了說話訓練內容,使自己積累大量會說會用的字詞,為寫作文打下堅實基礎。
2.句子訓練。只要是一個句子,都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說的人、事、物、景,二是說目的。可有些教師指導學生說一句話時,沒有很好憑藉圖畫和事物,認真教學生觀察、認識、分析、表達的方法,只是拿出一張圖或一事物讓學生說寫一句話,學生不知道為什麼要說寫一句話,怎樣說寫一句話,說寫一句什麼句型、什麼句式的話,導致作文中語調單一、呆板、不活潑生動。可以改讓學生憑圖、看物、對話、練習說寫一句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四要素完整的話,四種句型,九種句式的話。學生才會在作文中運用不同句型、句式,表達不同的思想、感情、態度、目的。
3.段的訓練。結合八種段式:以事物發展為序段,時間先後為序段,空間變換為序段,總述、分述結構段,因果段、轉折段,遞進段,並列段。以此認識客觀事物的發生、發展規律。不論哪種段式,都是記敘事物的發展和人們對事物的認識,即段的內容,段的中心。它和一句話一樣,也是對人、事、物、景的敘述,也是表達一個意思。只不過是把一句話進一步說得更清楚、更深刻。
4.篇章訓練。篇是由段組成的。通過對審題、立意、選材、謀篇、定法、用語的知識與方法,通過記敘、描寫、抒情、議論四種表達方法,文章開頭與結尾、過渡與呼應方法,各種文章體裁的知識與方法。學會寫中心明確,意思完整,詳略得當的記敘文和應用文。
5.生活現場訓練。採用生活現場訓練,更好地體會「從內容入手」寫作文。 通過各種作文教學活動,如「確定中心討論會」、「選材討論會」、「作文會診會」、「小諸葛審題會」、「妙用詞語比賽會」,從活動中生動具體地學到作文知識與寫作文的方法。另外,還可開展各種校內外活動,如跳繩、拔河、踢毽、球類、背書比賽,從而學會如何寫比賽作文;開展校內外義務勞動,學會如何寫勞動場面;舉行詩歌朗誦、講演會,學會如何寫會議場面及會議上的見聞;通過參觀訪問,瀏覽名勝古蹟,學會如何寫參觀訪問記、遊記。學習觀察方法,留心周圍的事物、事件,「處處留心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通過現場生活作文,進一步認識到:生活是作文的沃土。從而學會寫真事、抒真情,陶冶真、善、美的情操,培養良好的文風。
實行「互評互改」,培養學生思維獨立性和創造性。學生作文寫好後,組織在小組內講評。先學習別人作文的優點,再用批評的眼光互相指出作文中的缺點,並指出改進意見。在此基礎上重新再寫,從而使學生每寫一篇都有收穫。
6.寫出誠實的自己的話。「寫誠實的自己的話」是老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的。旨在營造「自主」作文的五彩世界。所謂「自主」就是不受條條框框的限制,讓學生無拘無束的思想,自由自在的寫作。「自主」作文就是「言為心聲」,率性而為,展現自 的風採,體現鮮明的個性。
授課應注意五大項:
1.應當脫離作文教學的陳舊方式。可以讓學生在「自主」狀態下寫作,褪去矯揉造作、模仿穿鑿,賦予其鮮活的想像力,豐富的創造力,等待收穫的將是繽紛的色彩,清新的果實和勃勃的生機。
2.才絕語斷。有的學生文思枯竭,三言兩語就把要說的傾倒完了,乾乾癟癟;有的學生卻思緒綿綿,腦子裡如有活水,或潺潺流淌,或波瀾起伏,筆下洋洋灑灑。究其原因,與寫作材料充足與否當然有密切關係,然而,切不可忽視另一重要因素,即想像力發揮得如何。
3.思維定式。開展想像應選擇不定向的、跳躍式的、自由自在的方式,也就是浮想聯翩,不受限制地思考。一般地說,人們思考問題常常是按一定的常規、一定的角度進行,思維的範圍比較窄,而想像卻不是按部就班地思考,是不受任何拘束放開來想,思維充分發散。思維發散,頭腦中就能形成許多從來沒見過的事物形象,創造出前所未有的新形象。
4.課堂枯燥。在歷來的語文課堂中,不管是不是寫作課,很難做到使課堂生動活潑,因此給學生記憶不深、沒法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如何寓教於樂、如何提高課堂效率是應該被重視的。能做到讓學生非被動的接受課堂,非常重要。
5.防止與學校教學雷同。這事吸引學生,促進機構發展的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