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人談IS:他們違背伊斯蘭教 是穆斯林的敗類

2020-12-12 環球網

巴基斯坦軍隊自去年開始加大了對極端分子的打擊,取得了顯著的成效。(網頁截圖)

恐怖組織「伊斯蘭國」(IS)製造的暴行引起全世界的公憤,同時也把穆斯林再次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美國皮尤研究中心日前發布了一份調查報告,稱在全球主要的穆斯林國家中,對IS最有好感的是巴基斯坦,只有28%的當地民眾對IS持負面評價,62%的人對其沒有意見。究竟穆斯林民眾是如何看待IS的?國際在線記者就這個問題採訪了幾位巴基斯坦人,但他們對IS的所作所為都深表痛恨,認為其違背了伊斯蘭教。

巴基斯坦總理外交事務特別助理、外交國務部長塔裡克·法塔米(Tariq Fatemi)在接受國際在線記者採訪時說,IS組織在巴黎製造的血腥屠殺慘絕人寰,為世人所痛恨,但恐怖主義這個詞不能被簡單地濫用。他舉例來說,在斯裡蘭卡,一些極端的佛教徒被批評仇視其他宗教信仰和少數民族,並因此被當成恐怖分子,但是僅憑這一點不能說世界上所有的佛教徒都抱有極端的思想。同樣,在日本,邪教組織奧姆真理教雖然自稱以佛教為主,但卻製造了駭人聽聞的東京地鐵沙林毒氣事件,但這能說明所有的佛教徒都是恐怖分子嗎?

法塔米表示,IS組織不是真正的穆斯林,他們只是打著宗教的幌子來幹一些不人道的勾當。《古蘭經》中提到:「枉殺一人如殺眾世人。」他說,穆斯林將真主視作全人類的真主,而不只是穆斯林的真主,這些極端分子和恐怖分子違背了伊斯蘭教的教義。

巴基斯坦首都開發局工程師扎法爾·薩拉姆(Zafar-ul-Salam)對記者說,IS組織玷汙了穆斯林的名聲,他們是穆斯林中的敗類。《古蘭經》規定,作為伊斯蘭教徒,不可以侵犯和攻擊手無寸鐵、毫無防禦的婦女和兒童,但是IS的所作所為違背了《古蘭經》,他們無惡不作。

巴基斯坦英文報紙《每日郵報》的總編輯巴赫杜姆·巴巴爾(Makhdoom Babar)說,伊斯蘭教是熱愛和平的宗教,IS組織的暴力行為不僅與和平背道而馳,而且是反人類的,他們不是真正的穆斯林。他認為,事實上造成今天IS勢力壯大的根源在於美國,包括塔利班、「基地」組織在內,這些極端勢力的存在都與美國的一些政策脫不了干係。所以,美國應該為消滅IS肩負更多的責任。

在巴基斯坦私營電視臺DunyaNews實習的旁遮普大學碩士生阿姆娜·沙希德(Amna Shahid)對記者說,「伊斯蘭國」在巴基斯坦人民的心中沒有位置,IS的各種暴行為穆斯林所不齒,巴基斯坦本身就是恐怖主義的受害者,所以我們更不會支持「伊斯蘭國」。

對於外界有報導說IS的勢力已經滲透到了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巴基斯坦地區研究所所長阿里夫·阿亞伯(Arif Ayab)表示,現在並沒有確鑿的證據能夠證明巴基斯坦國內存在IS的武裝分子。據他所知,在巴基斯坦偏遠的部落地區,一些當地人雖然曾經受到過IS的蠱惑,但是沒有多少人真正被恐怖分子收買,因為他們知道為恐怖分子戰鬥將會是一條不歸路。(記者楊歡)

相關焦點

  • 巴基斯坦信仰少數群組處境艱難 穆斯林抗議異教徒任公職
    他們抗議鎮暴警察多半是基督徒和其他信仰少數族群,這也再讀凸顯後者處境之艱難。國度復興報編譯世界守望觀察組織(World Watch Monitor)新聞報導,主導這項抗議的伊斯蘭教基本教義派政黨「巴基斯坦拉巴伊克運動-拉蘇爾-安拉派」(Tehreek-e-LabaikPakistan)控告,這導致當地警方、自衛隊和執法人員在首都與抗議者衝突,導致抗議和交通阻礙擴散到全國其他城市。
  • 巴基斯坦一名女性基督徒因拒絕皈依伊斯蘭教被謀殺
    圖源:Aid to the Church in Need 據報導,巴基斯坦一名女性基督徒因拒絕與一名穆斯林男子結婚
  • 巴基斯坦總理髮公開信,呼籲對抗西方「穆斯林恐懼症」
    【文/觀察者網 龍玥】巴黎教師「斬首」系列事件持續發酵,不僅點燃馬克龍與埃爾多安間的「戰火」,還激起了穆斯林世界對整個西方國家的「怒意」。10月28日,巴基斯坦總理伊姆蘭·汗公開呼籲,穆斯林國家應團結起來,一致對抗西方國家的「穆斯林恐懼症」(Islamophobia)。 當天,伊姆蘭·汗在推特上發出一封公開信。
  • 在穆斯林齋月,伊斯蘭教徒要禁食一個月,他們真的不吃東西嗎?
    按照伊斯蘭教教義,因為安拉是在這個月把《古蘭經》降給穆斯林的,因此齋月是偉大、喜慶、吉祥和尊貴的月份。齋月的開始和結束都以新月牙的出現為準,伊斯蘭教長在清真寺的宣禮樓上遙望天空,如果看到了纖細的新月,齋月即開始。齋月禁食對於世界上十多億穆斯林教徒來說,齋月是一年當中最聖潔的一月。
  • 西藏穆斯林歡慶伊斯蘭教傳統節日古爾邦節
    舉行「聚禮」、唱誦《古蘭經》、舉行宰牲儀式,今年11月28日是伊斯蘭教傳統節日古爾邦節,中國西藏自治區拉薩市的各族穆斯林群眾歡聚在清真寺和「聚禮」點,以各種形式互致祝賀,共同歡度古爾邦節。28日清晨,拉薩清真大寺、拉薩清真小寺和甘肅臨夏駐拉薩辦事處等地分別舉行了古爾邦節「聚禮」。
  • 巴基斯坦領導人在聯合國稱印度支持對穆斯林仇恨
    參考消息網9月26日報導 美聯社消息稱,巴基斯坦總理伊姆蘭·汗9月25日抨擊由印度教民族主義者執掌的印度政府及其鞏固對克什米爾控制權的舉措,稱印度支持對伊斯蘭教的仇恨和偏見。伊姆蘭·汗在聯合國大會上表示,伊斯蘭恐懼症控制著印度,威脅生活在那裡的近2億穆斯林的安全。
  • 印度和巴基斯坦為何衝突不斷?
    他們滲透進了古印度信德地區(今巴基斯坦信德省),在當地的印度教信徒中傳播伊斯蘭教義,揭開了穆斯林遠徵印度的序幕。但所謂「一山不容二虎」,這也為後世兩教的紛爭埋下隱患。值得一提的是,雖然莫臥兒帝國上層信奉伊斯蘭教,但他們並沒有打壓印度教,這是因為印度教的種姓制度十分方便於他們統治下層平民,而原本的印度教貴族們也從新王朝那裡得到了自己的利益,自然慢慢衝淡了對異教徒統治者的成見。
  • 信奉伊斯蘭教的穆斯林為什麼這麼難被同化?有四點原因!
    我們都知道,伊斯蘭教是世界上四大宗教之一,而且出現的時間是最晚的,但是值得一提的是,伊斯蘭教可以說是擴張的最快的了,而且擁有的信徒也是很多的。試想一下,伊斯蘭教之所以能夠發展得如此之快,那是因為信仰伊斯蘭教的穆斯林是很難被同化的。
  • 穆罕默德死後伊斯蘭教如何在亞洲傳播
    這些哈裡發有時被稱為「正確的哈裡發」,因為他們在先知穆罕默德還活著的時候就認識了他。他們將信仰擴展到北部非洲,波斯和西南亞的其他附近地區。-傳播到750 CE在大馬士革的哈馬斯哈裡發統治時期(現在在敘利亞),伊斯蘭教蔓延到中亞,直至現在的巴基斯坦。
  • 被拋棄的民族:緬甸為什麼要驅逐羅興亞人?他們做了什麼?
    與當地其他民族大多信仰佛教不同,羅興亞人卻信仰伊斯蘭教,雙方的生活習慣以及信仰習俗大相逕庭。大約在公元七世紀,一名叫默罕默德的麥加人在阿拉伯半島復興了伊斯蘭教。當時的阿拉伯半島正處在四分五裂的部落混戰階段,在伊斯蘭教的感召下,古老的阿拉伯部落團結在了「真主」的旗幟下,建立了統一的伊斯蘭文明。歷史上的阿拉伯人建立了很多強大的王朝,並通過戰爭以及商業交流等多種方式把他們的信仰傳播到了世界各地。
  • 一文帶你看懂阿拉伯、伊斯蘭、穆斯林的區別
    阿拉伯阿拉伯語、阿拉伯族、阿拉伯國家、阿拉伯地區,中心詞都是阿拉伯,但我們提到阿拉伯時一般指阿拉伯人和阿拉伯國家或地區,也就是說主要是說人,說地。排排邏輯順序的話是這樣的,先是有阿拉伯族,他們說的語言叫阿拉伯語,以阿拉伯族為主的國家叫阿拉伯國家,阿拉伯國家分布的地區叫阿拉伯地區。
  • 孟加拉國為什麼從巴基斯坦分裂出去?
    ,一直以「東巴基斯坦」的形象示人,但卻也飽受巴基斯坦壓迫,在這之前,則一直接受英國統治。英屬印度的穆斯林群體強烈擁護這個讓穆斯林群體獨立建國的方案,儘管遭到了獨立運動領導核心——國大黨的強烈抗議,但英國人為了繼續保持自己在南亞的影響力,仍然執意要求印巴分治。
  • 穆斯林商人將伊斯蘭教帶入東南亞,馬六甲王國促進其在東南亞傳播
    東南亞地區與伊斯蘭教在10世紀前已有接觸,主要是來自印度和阿拉伯的穆斯林商人將伊斯蘭教帶入他們經商或中途停留的少數東南亞港口,但那時該地區的原住民並沒有皈依伊斯蘭教。公元10世紀以後,阿拉伯商人、印度穆斯林商人、中國商人及土著的穆斯林商人一起努力在東南亞重要的商港建立據點。
  • 新疆伊斯蘭教協會副會長:暴恐活動是人類的公敵
    中國伊斯蘭教協會常委、自治區伊斯蘭教協會副秘書長  木哈提熱木·西日甫大毛拉:  震驚世界的「5·22」嚴重暴力恐怖案件充分說明,那些濫殺無辜生命的暴徒從根本上違背了伊斯蘭教的教義教規,完全背離了伊斯蘭教所倡導的和平、寬容、友愛的精神,是各族穆斯林必須堅決反對的。
  • 巴鐵等三國領導人想了個辦法,要讓世界人民消除對伊斯蘭教的恐懼
    巴基斯坦、馬來西亞、土耳其這三個國家都位於亞洲,前兩個都在法律上將伊斯蘭教(回教)定為國教。這位66歲的總理在推特上寫道,他們三位領導人一致決定,準備成立一個類似英國廣播公司(BBC)的英語電視頻道,要向世界人民介紹穆斯林的議題,以及如何消除「伊斯蘭恐懼症
  • 全球的穆斯林人口|中國穆斯林數量超歐洲總和
    全球最大的穆斯林生活在亞洲,其中包括印度尼西亞,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伊朗和土耳其。 俄羅斯的穆斯林人口數量儘管比中國略低,但是比重卻佔了全國總人口的13.5%。 伊斯蘭教目前是世界僅次於基督教的第二大宗教,但它是發展最快的主要宗教。如果當前的人口趨勢繼續下去,到本世紀末,穆斯林的人數有望超過基督徒的人數,成為世界上的第一大宗教 。
  • 談伊斯蘭教與基督教的關係:有很深的淵源(圖)
    參加辯論的人分成四派,威廉代表拉丁基督徒(或者說天主教徒),面對著來自亞洲的三個宗教代表:聶斯脫利派基督徒、佛教徒、穆斯林。在辯論的準備階段,威廉與聶斯脫利派基督徒協商如何最好地為基督教辯護。聶斯脫利派基督徒希望首先向穆斯林發難,但威廉說服他們,最好首先攻擊佛教徒,因為在只有一個上帝的問題上,穆斯林將站在基督徒一邊,是潛在的同盟者。  辯論於1254年5月30日進行。
  • 明天,6月5日,是伊斯蘭教的開齋節!
    開齋節 明天,6月5日,是伊斯蘭教的開齋節。它是阿拉伯文『Id al-Fitr的意譯,音譯「爾德·費圖爾」。亦稱「肉孜節」或「小節」。與「宰牲節」、「聖紀節」同為伊斯蘭教三大節日。 時間在伊斯蘭教曆10月1日。穆斯林在萊麥丹(第9月)全月齋戒,齋月最後一日尋看新月,見月次日開齋,即為開齋節;如未見新月,則繼續封齋,節期順延,一般不超過3天。在開齋節期間,可以考慮兩部分工作安排,一是適當和客人做溝通和情感連結,二是安排好他們放假期間的銜接工作。
  • 新疆穆斯林的人權我們最有發言權 新疆伊斯蘭教協會就美國國會...
    作為代表包括維吾爾族在內的新疆1000多萬穆斯林群眾組織——新疆伊斯蘭教協會,我們對美國的這一所謂「法案」表示堅決反對和強烈譴責。「法案」無視客觀事實,對新疆穆斯林的人權狀況進行歪曲、抹黑和無端指責,只會引起新疆各族群眾的強烈憤慨。我們想問一問美國的議員們,你們了解新疆嗎?你們來過新疆嗎?你們有什麼權利對我們的人權說三道四。
  • 王晉:巴基斯坦恐襲,炸彈不是剛剛埋下的
    當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在布魯塞爾的恐怖襲擊之時,3月27日,在基督教的傳統節日復活節當晚,遠在南亞的巴基斯坦也發生了規模更大、傷亡更多的襲擊事件,目前已造成至少72人死亡,約300人受傷。此次襲擊發生在巴基斯坦東部旁遮普省省府拉合爾,襲擊目標是在公園中聚會的巴基斯坦基督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