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兒童時期的培養主要從兩方面進行,一方面就是知識文化的學習,另一方面就是培養青少年兒童的身體素質,能夠讓青少年兒童健康快樂的學習,但是目前,我國青少年兒童的身體素質不是很理想,對青少年兒童體育運動培養的認知度不夠,導致了基礎教育出現了不穩定的現象。
因此,本文對青少年兒童練習柔道的好處及訓練方法進行了探究。
促進骨骼成長
青少年兒童時期的骨骼還處於一個發展成長的階段,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忽視了對青少年兒童身體骨骼的成長問題,在體育教學中教師注重的是競技的結果,長期不正確的坐姿、高強度的訓練等都會給青少年兒童的骨骼成長產生彎曲變形的情況,其中受到影響程度最大的就是脊柱。因此,青少年兒童練習柔道可以使其養成一個良好的站姿、坐姿,教師可以根據青少年兒童骨骼的成長情況進行科學合理的訓練強度,嚴格的要求青少年兒童把每個動作都做到標準化與正確性,動作之間的轉換,要控制力度、呼吸、身體等進行相互的調節與配合,訓練期間要結合訓練強度進行適當的休息,促進青少年兒童骨骼的成長,做到勞逸結合。
促進肌肉生長
青少年兒童時期練習柔道最大的好處之一就是可以促進肌肉的成長,在柔道訓練中,由於每個青少年兒童的身體技能存在著差異,因此在訓練中要以青少年兒童的發展為主要目的,對於訓練強度循序漸進的進行,讓青少年兒童的肌肉不斷的具有力量,肌纖維會隨著訓練強度不斷的增粗,肌肉的收縮力量會不斷的增強,同時柔韌性可以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有利於青少年兒童的身心發展
從身心發展的角度來看,青少年兒童時期是屬於一個發展為成人時期的重要階段,有心理學家針對青少年兒童發展階段進行了分析並且給出了理論,12-14歲是對於青少年時期,15-18歲是屬於青年時期[2]。處於青少年兒童時期的學生身體各方面都在快速的發展著,身體、心理、體重、器官、脈搏、心跳、肌肉等等都在進一步的加強。受到了外界的影響,心理方面也有了不同程度的變化與發展,逐漸變得越來越成熟,思維能力具有了獨立的邏輯性,在柔道的練習中,根據青少年兒童的情況制定專業的訓練計劃,全方面的進行考慮,把青少年兒童的身體素質與心理發展進行培養,發揮出優勢。
速度的訓練方法
速度,主要是由於身體受到了外界因素的影響,體現反應快慢的一種能力。在柔道的競技比賽中,只有具備一定的反應能力再結合速度,可以達到先發制人的效果,如果反應速度慢,就很難在第一時間內做出判斷,就會錯失掉進攻的有利機會。青少年兒童在柔道速度的訓練中,要結合青少年兒童自身的條件,進行科學合理的訓練強度,通過對訓練程度不斷的加強,來促進青少年兒童的速度[3]。例如:起始的速度訓練可以進行短跑訓練,在短跑的賽道上重複的往返跑,每天制定不同強度的要求,根據訓練強度進行適當的休息,此外,可以組織小組比賽的形式,這樣就可以看出每個青少年兒童訓練中存在的問題,具有針對性的對其進行訓練,與此同時還能培養青少年兒童之間的團隊合作的意識。
力量訓練方法
力量是柔道練習中最基礎的訓練,青少年兒童時期的骨骼與肌肉都處於一個發展的時期,所以,在柔道的力量訓練中要避免對青少年兒童的骨骼與肌肉受到損傷,訓練的強度要適宜。力量訓練可以把青少年兒童整個身體進行發展訓練,結合手臂力量、腰部力量、腿部力量等來達到力量訓練的目的。例如:對手臂力量的訓練可以採用啞鈴、伏地挺身等進行訓練;腿部力量可以用蛙跳、高抬腿、蹲踢等形式進行訓練;腰部訓練可以採用雙人背,正抱、反抱、抱人彎腰等形式進行。力量的訓練方法有很多,但是都要結合青少年兒童的身體素質進行訓練,從而提高青少年兒童的力量。
耐力訓練
在柔道練習中最能鍛鍊青少年兒童的耐力,長期的訓練能夠鍛鍊青少年的對抗能力。青少年兒童時期的身體機能處於一個發展階段,對於不同的訓練動作要進行不同層次的訓練,耐力訓練還應該以有氧訓練為主,無氧耐力訓練為輔助[4]。例如:無氧耐力訓練可以進行短跑衝刺訓練,是最有效的耐力訓練方法,通過對練習次數、時間、速度等條件上進行調節訓練,來培養青少年兒童的耐力與意志力。
綜上所述,青少年兒童柔道的練習,要結合其自身的特點及心理素質制定科學合理的訓練計劃,訓練的強度掌握情況要進行及時的調整,訓練時間與休息時間進行合理的安排,儘量採用安全、合理、強度小的訓練方式等對青少年兒童進行訓練,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其意志力與心理素質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