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關村在線】蘋果iPhone8評測:S8鮮見的忍痛將指紋識別移到機身後還幹掉了當家的實體Home鍵,iPhone 8也傳言從秋季跳票到明年初,不得不聯想到,兩者已經採用和將要採用的「全面屏」設計將傳統的電容式指紋識別方式擋在了大門外,上年紀的光學指紋成了各家考慮的替代方式,然而為何這樣難產?
應用於智慧型手機的指紋識別目前主要有三種技術:電容式,光學式和超聲波式,目前市面上看到最成熟的指紋手機基本都是電容式的,偶爾有小米5S這種採用超聲波技術的機型。目前的大多數電容式都通過正面屏幕底部開孔來實現,雖然識別速度理想,但對於防水防塵和設計一體化來說都無法讓人滿意。
對於設計上的更高追求催生了過渡時期Under Glass指紋識別方式,一種是小米5S基於高通超聲波指紋技術實現;另一種則是仍然基於電容式,比如華為P10與小米6,兩者的前置指紋識別採用了類似iPhone 7系列那樣的不可按壓式,他們背後的秘密都來自於同樣的匯頂科技IFS「Invisible Fingerprint Sensor」(世界上第一個隱藏式指紋識別方案)。但這樣的指紋識別區域仍然游離於屏幕顯示區域之外,與「全面屏」的概念衝突。
華為P10 UnderGlass指紋識別
而且考慮到目前電容式指紋識別晶片的300μm穿透能力,通常400~500μm、弧面玻璃更厚的700多μm的厚度導致了廠商仍然需要在玻璃上的指紋識別區域「開孔」,當然不再是像之前的「穿透」而是「削薄」即可,另一個好處也為用戶的手指在指紋識別盲操作時找到了定位點。這也就是目前出現「不可按壓式」指紋識別機型仍然有看似多此一舉的「開孔」的原因。
Under Glass方案正反盲孔方式
而更加「極致」的廠商考慮到的更為激進的方式,則是將指紋識別晶片放在屏幕而非僅僅是玻璃蓋板下面,或者嵌入屏幕中,這樣的厚度就不是傳統的電容式指紋識別能夠穿透的了,光學和超聲波這才成了考慮的對象。
受限於LCD的組成結構,目前僅有AMOLED屏幕可以作為光學指紋識別考慮的嵌入對象,AMOLED的RGB像素點之間的縫隙可以通過一些工藝使得光線穿過去。光學指紋晶片接收到這些光線後,再做運行相關算法去識別指紋,實現Under-Display方式的指紋識別。同理,AMOLED的RGB像素點之間也有機會放下光學指紋傳感器,實現In-Display指紋識別。
匯頂科技MWC2017展示的In-Display指紋識別
但是,無論Under-Display還是In-Display方式,光學指紋識別都會存在解析度與指紋識別平衡的問題——屏幕解析度越高,留給光學指紋的縫隙越小,光學指紋越難實現,這也就是為什麼iPhone 8傳聞屏幕下方區域不可顯示只可觸摸的原因。
既然Under Glass由於無法從根本上解決穿透率的問題,註定無法成為旗艦機首選,當然從預測來看還是會在過渡到In-Display這樣的技術之前被旗艦之下的主流機型採用;而後者由於面板工藝上的難度,和AMOLED屏幕的供應問題,短時間內大規模量產幾乎無可能。轉而考慮其他識別方式也不是不可能,像面部、虹膜基本都已經在三星Galaxy S和Note系列的機型上成熟應用。
本文屬於原創文章,如若轉載,請註明來源:S8/iPhone 8都妥協 光學指紋有多難實現?http://mobile.zol.com.cn/637/6379583.html
以上是關於蘋果iPhone8產品評測的報導,有關蘋果iPhone8的外觀、屏幕、拍照、續航、性能等後續內容,請持續關注中關村在線關於蘋果iPhone8評測的報導。
http://mobile.zol.com.cn/637/6379583.html mobile.zol.com.cn true http://mobile.zol.com.cn/637/6379583.html report 2427 【中關村在線】蘋果iPhone8評測:S8鮮見的忍痛將指紋識別移到機身後還幹掉了當家的實體Home鍵,iPhone 8也傳言從秋季跳票到明年初,不得不聯想到,兩者已經採用和將要採用的「全面屏」設計將傳統的電容式指紋識別方式擋在了大門外,上年紀的光學指紋成了各家考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