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重慶剪紙非遺傳承人 剪上百張猴子迎猴年(組圖))
楊藝
當大家正把春晚吉祥物「康康」轉變為「猴腮雷」之時,重慶的民間藝人們則將新年的猴元素融入自己的創作中,以此來迎接
猴年的到來。在九龍坡區文化館工作的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剪紙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楊藝,近一個月裡,創作了上百張以猴為主題的剪紙。昨日,重慶晚報記者在九龍坡區文化館採訪了楊藝,楊藝一邊向記者展示著近期的創作,一邊講述了手工剪紙銷售和市場情況。
隨手剪出形態各異的
猴子新年前的一個月裡,楊藝剪了上百張形態各異的猴三兒剪紙,「有些簡單點的是新春走基層時,在北濱路、大渡口等社區、學校教大家剪紙的時候剪的,那種兩三分鐘就剪完了。還有些圖案比較難的,需要設計,一般一剪就要剪幾天。」楊藝一邊說,一邊向記者展示著手中的「桃面猴」、「猴面春字」、「對猴」、「卡通猴」等作品,「剪了以後有些當場就送給參加活動的市民了,還有一些準備送給朋友,當作春節前的祝福。」
比起機器剪紙,楊藝認為手工剪紙不會死板,且更具有創造性。楊藝告訴重慶晚報記者,手工剪紙在剪的過程中可以憑靈感進行改造,一種類型的猴子可以變換很多種形態,「就像『猴面春字』的剪紙,將春字的上半部分剪出來後,下面的猴面可以隨意造型。另外,手工剪紙也可以利用多餘的空間,將多餘的紙張改剪成柳條等花邊式樣。」
五十多幅剪紙作品被侵權
除了剪猴子,楊藝也曾創作了許多關於人物、民族服飾等剪紙作品,「以前,剪紙大多是貼在窗戶上裝飾房間,但現在大多數人買剪紙是為了收藏,或是裱在畫框裡掛在牆上欣賞。」
由於作品精緻,有些人表示要將她的作品送給羅中立以及為鄧麗君作詞的莊奴等知名人士。被問及作品價格,楊藝說這要根據作品的難易程度和美觀程度來定,從幾塊錢到上千塊錢不等,「較前些年來說,今年的剪紙的銷量不是很好,來買作品的也大多是一些老顧客。」
楊藝告訴重慶晚報記者,自己有五十多件作品遭遇過侵權,「拿去做封面的、打廣告的、出書做圖片的等等都有。我曾經試著追究過幾次,對方就說『你就去法院告我嘛』,但想著只是為了幾件作品又有些不划算,不了了之的居多。」 重慶晚報記者範聖卿 鍾洲毓 攝影報導
作者:範聖卿 鍾洲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