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壓力,每個人都能說上一大筐,工作的、生活的、個人成長的、年齡的、性別的......
每個人都能在最近大火的《三十而已》裡的三個女主的生活方式和思維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我就屬於王漫妮的階段,從外邊闖蕩幾年好像習慣了流浪的感覺。也印證了劇中那個伯伯說的話「從離開的那一刻,你的家就是你自己。」
其實很多時候我感覺我和王漫妮一樣內心是希望有一段良好的關係,和別人一樣在這個階段就完成這個階段的事情。
即使沒有外界的催促和指點,自己內心都是有一定壓力的。因為我們和別人不一樣了,表面上我們和別人有差距了。
閨蜜畢業後就結婚了,現在我們討論話題就是,他說和家庭相處的煩惱,買房買車的壓力,我就是沒有成家的煩惱。
她就會說我好羨慕你,自己一個人多爽,有錢有時間,自己想去哪就去哪…
我說我也羨慕你,有人疼有人愛…
其實現在看來我們都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問題,只是在表達自己的不如意,自己的壓力。這可以說是自己的現實和理想的差距,這個差距越大你的浮躁,你的無力,你的心理壓力越大。
反過來想想這些理想的狀態是否可以改變,我們習以為常的認為別人多走了一步,就比我們好,就比我們幸福 。
其實不然,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路,有的人十幾二十歲就成功,後邊也沒太大長進,有的人四五十歲才有成績,後續還一直前進。真的是需要客觀的看待自己,思考自己真正渴望。
我們的大部分壓力都來自金錢、感情、內心安定。
所以最終要的不是因為有什麼樣的壓力,而是你的能力怎麼樣?當自己是個優秀的人時,迎面而來的他也一定很優秀。
《三十歲的前一天》裡說「相信我,幹坐著悲傷的強度,遠大於邊幹活邊悲傷。」所以,我們應該去做:
提高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看《舞者》耿子博用輪胎述說了年輕人在大城市的負擔和壓力下前行的蝸居故事,孫富博用很豐富的舞種演繹了樹,最後耿子博以高分獲勝。
金星老師對孫富博說「演員都是好演員,但是你還在跳別人編的舞,而耿子博在跳自己編的舞,就這點差別。」
對,就那麼點差別,就是和別人可競爭獲勝的關鍵,也是逐步成功的基礎。
讓自己有錢
讓自己有錢是讓自己在「富人思維」下,開拓自己收入的管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啟了副業1、副業2。他們不滿足於基本收入的需求,在自己經歷範圍內創造其他價值很值得尊敬。
其實網絡平臺的發展你的愛好很可能就成為你的副業。請保持覺察,努力接觸新興行業,把握好機會。例如分享自己喜歡的電影,寫影評;分享生活常識;分享美食烹飪...
現在的時代處處皆機會,錢能治癒很多壓力。
活得自信
自信是一個人的精神支撐,沒什麼大不了的。什麼30+,什麼大齡剩女請都拋下,讓自己行動起來。讓自己行動起來,你會越來越自信,越自信就越成功。
不做思考焦慮者,做執行成功者。
注重外在
當不知道幹什麼,感覺自己一無是處的時候。就去鍛鍊讓自己有個好身體。再學點穿搭,讓自己外 貌上先做到優秀。我想說, 好看的事物,好看的人別人都會多看兩眼,或許機會就在那兩眼中。
更新迭代這麼迅速的環境下有壓力是肯定的。壓力會一直存在的,然而緩解壓力的關鍵,不在於消滅壓力,而在於提升能力,提升自己創造美好的能力。
後記:
如果生活封住我們的路,那就是開闢出新的路來。祖國在面對疫情和經濟低落的考驗,我們在面對生活和工作的考驗,祖國可行我們亦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