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美國的幾所頂尖名校上了熱搜,原因是陷入了招生舞弊醜聞,美國檢方還因此提出了訴訟。
涉及案子的學校包括耶魯、斯坦福、喬治城等大學,而被指控的家長几乎都是好萊塢明星、商業大佬等「有頭有臉」的壕們,比如像艾美獎得主,《絕望主婦》演員菲麗西提·霍夫曼,這個指控最高或判5年刑期。
這些人,共50個人至少花了2500萬美元,讓一枚叫威廉·裡克·辛格的中間人,通過各種方式賄賂考官、學校審查人員、教練、偽造文書、找考試槍手,讓孩子進入耶魯、史丹福、南加大等名校,送孩子一步登天。
在亞洲傳言不重視學歷、天生我才必有用、熱情與才能更重要的美國,升學壓力為什麼也這麼大?
畢竟,常青藤對地球人來說,都是一個光環般的存在,不僅美國,全世界的權貴富豪都渴望把孩子送進去,讓人嚮往,又難以企及。
像川普的女婿、伊萬卡的老公,賈裡德的老爸為了讓他躍龍門,承諾給哈佛「贊助」250萬美元,於是作為學渣的他,就此順利入學。這代價實在有點大,也更說明了哈佛文憑的含金量。
畢竟學歷的光環將伴隨一生,而且名校的關係網和社會資源是無可比擬的,因為在關鍵時刻,使用得當的話,甚至可以幫助你走向人生巔峰。
去頂尖學校的好處實在太多,所以從富豪、政客到普通家庭,全世界家長都在用各自的方法想送孩子進去。
「我每年都看到孩子跟父母冷戰、或親子在我面前吵起來,因為父母想要孩子上名校,家庭壓力大到要爆炸,」一名美國公立高中輔導老師在學校的升學座談告訴家長。
明明孩子12年級才要申請大學,但是10年級一開學,就有父母頻頻問學校升大學的事。經驗豐富的學校,從10年級就開始召集全部家長說明,還有分組座談,提早讓每個學生、家長都有專人輔導升學。
他們不只要上大學,更要竭盡所能地擠進名校,無論在哪個年代,名校的背書價值還是無法比擬的。
還有美國第一位猶太裔女性大法官,金斯伯格,儘管在畢業後,因為女性的身份找不到工作,但最終,她在哈佛和哥大的求學經歷,還是幫她找到了有關法律的工作,進入律政圈,最終成了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最資深女性大法官。
大法官是美帝最受尊敬的職業,終身任職,絕大多數是男性,金斯伯格是史上第二個女性大法官,一做就做了最久。
對於沒有權貴資源,又不想走不法途徑的大多數人而言,要上美國頂尖學校,除了一路升學,考好成績,做好申請材料,準備面試,幾乎沒有別的路徑。
就像國內一樣,很多家長從小孩還沒出生就開始砸錢,預約早教,上幼兒園開始更是全程私立,條件更好的就可以送國際學校,躲開應試教育的大部隊。而普通人家,一個暑假補習花掉父母一年工資的情況也不在少數。
在韓國,大熱的韓劇《天空之城》就揭露了韓國的高考協調員收取一棟樓的錢,幫家長請最頂級學校的最頂級教師給學生做一對一輔導,確保學生能上指定名校。
還有一些家庭,嚮往國外的教育模式,由媽媽陪讀,甚至全家出國陪孩子上學。我有個親戚在上海一家金融機構做項目組長,年薪百萬,為了陪孩子出國念書,別說年薪百萬了,自己在讀的博士學位也不要了。只要為了孩子,一切從頭來過算什麼?
在教育問題上,最重要的是大人的價值觀。鋌而走險、甚至為名校失心瘋的父母,其實也在暗中摧毀了孩子。
育兒先育己。
最好的教育,來自家庭。是父母邁開腿,走好自己的人生路,孩子向父母學習,而不是讓他們坐享其成,一步到位。
真正為了孩子好的教育,是讓孩子享受獨自奮鬥、努力拼搏的過程,在過程裡汲取強大自我的力量,最終成為優秀的人。世上所有的捷徑,命運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無論在哪裡,通往成功的路都不會很輕鬆。優秀的人之所以優秀,一定是經歷過艱辛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