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一切為了孩子,卻毀掉了孩子前程:接受失敗是每個人的必修課

2020-08-28 兔子小姐的珠寶洞

因出演《絕望主婦》而獲得艾美獎最佳女主角的菲麗希提·霍夫曼,在2019年因行賄而鋃鐺入獄,身敗名裂。而她行賄的初衷,是希望女兒能夠上名校。

無數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暢通無阻,卻忘了接受失敗也是人生的「必修課」。


霍夫曼曾因電視劇《絕望主婦》獲得艾美獎,因電影《穿越美國》獲得金球獎與奧斯卡金像獎提名。



讓「絕望主婦」真正絕望的,是自己親手毀掉了自己和孩子的前程

根據美國媒體報導,霍夫曼花了1.5萬美元(約人民幣10萬元)行賄,通過延長考試時間、安排「搶手」改正試卷上的錯誤答案的方式,使女兒的SAT(美國高考)成績比初試高出約400分,取得了1420(滿分1600)的高分。


在法庭上,霍夫曼稱,自己的女兒對此事毫不知情,是自己「背叛」了女兒。若不是東窗事發,她的女兒大概會一直堅信,是自己的「超常發揮」讓自己「考」入了名校。


在2019年3月的這起美國有史以來最大的高校招生醜聞中,有多達50人遭到起訴,這50人當中有好萊塢明星,也有商界領軍人物。作為家長,他們不惜重金,通過作弊、偽造特長生身份、賄賂學校等方式,賭上自己的名譽與地位,為子女換取名校的一席之地。


CNN報導霍夫曼出庭認罪。


但就像霍夫曼在法庭上說的那樣,這些家長「背叛」了他們的孩子。他們的做法表面上看起來比其他父母「付出」得更多,到頭來卻害了自己,還讓孩子為他們的錯誤行為付出了代價。因為賄賂,這些家長受到了法律的制裁,而他們的子女,也會因此被學校強制退學。


不知道那些家長有沒有想過,那些憑藉虛假成績和虛假身份進入名校的孩子,會不會因為自身學習能力不足而面臨巨大的學業壓力?會不會因為虛假的身份被同學看穿而遭受排斥和冷眼?即使順利畢業,像他們父母那樣進入了演藝圈或是商界,這樣通過非法手段獲取的學歷也會像「定時炸彈」一樣,隨時有可能讓他們跌落谷底。


央視新聞報導美國高校招生黑幕。


從「直升機家長」升級成為「掃雪機家長」,對孩子的照顧無微不至,是福還是禍?

大多數的父母都想要儘自己所能給孩子最好的,有些甚至試圖為孩子鋪設腳下的每一寸道路。在高校招生醜聞事件爆發之後,《紐約時報》曾把這些父母稱為「掃雪機父母」他們為了孩子的成功,像掃雪機一樣清理著孩子成長道路上的一切障礙。


在「掃雪機父母」出現之前,已經存在著許多「直升機父母」。這類父母在撫養孩子的過程中,就像是直升機一樣,時刻盤旋在子女的頭頂,監視著他們的一舉一動,希望自己可以掌控孩子的一切。從作業到考試,從選專業到找工作,從談戀愛到結婚,有些家長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懷,逐漸升級成了替孩子做選擇,為孩子鋪路。漸漸地,他們從「直升機父母」升級成了「掃雪機父母」。

有的家長就像是時刻盤旋在孩子頭頂的直升機,監視者孩子的一舉一動。


為孩子鋪路的家長們大都是為了不讓孩子走彎路,不想讓孩子承擔失敗的風險與不良的後果。然而,這些被過度保護的孩子,在接下去的人生當中,能做到獨立面對風險,正確處理未知的困難嗎?

雖然絕大多數父母沒有能力將孩子一路「保送」至高等學府,但過度照顧的案例在我們身邊比比皆是:一些家長替孩子做手工做到深夜;一些家長陪孩子一起上輔導班,自己做好筆記之後回到家再給孩子講解一遍;還有一些家長在孩子不知情的情況下去找老師,讓他們給予自己的孩子「特殊關照」......

誠然,撫養和教育孩子是身為父母的責任,在孩子年紀尚小,缺乏辨別能力的時候,父母用成年人的經驗和智慧為孩子的未來做好打算無可厚非。但這並不意味著父母需要掃平孩子成長道路上的一切障礙,讓孩子沿著這條既定的道路一直走下去。

父母無法陪伴和保護孩子的一生。若是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遇到的問題和困難都被家長解決了,那孩子就成了溫室中的花朵,無法承受挫折,也無法應對風險。

溫室中的花朵無法承受風雨,脆弱易折。


直面失敗,正視挫折,是家長與孩子共同的「必修課」

英國一所頂尖的中學曾推出過一套難度極高的數學考卷,沒有任何一個學生拿到高分。很多學生和家長都覺得這份考卷沒有意義,直到聽了校方的解釋後才恍然大悟。

校方坦言,這份考卷的難度遠遠超出了學生們的學習範圍,不可能拿高分。但這套試卷的目的就在於:讓學生擺脫完美主義思想,理解「失敗是完全可以接受的」。這就是所謂的「失敗教育」或是「挫折教育」。


「挫折教育」在家庭教育中也應該得到重視。當孩子做某事失敗了,家長通常不應該讓孩子放棄或是自替孩子去做,而是應該鼓勵孩子再試幾次,讓他們自己去摸索避免失敗的方法,從中吸取教訓,積累經驗。


在去年的考研期間,一個名叫焦越的女生由於沒有通過清華大學的面試,在網絡上發布消息稱:自己一度想要自殺,不知道怎麼面對今後的生活。

焦越的微博截圖。

考研倒在面試這一關,確實令人感到惋惜,但無論落榜的原因是什麼,都不應該有輕生、生活無法繼續這樣的念頭。學會直面挫折,接受自己的失敗,是很多學生缺失的重要一課。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是很多家長對孩子的期盼,但這種期盼並不是讓孩子在自己規劃好的道路上暢通無阻地走下去,也不是「只準成功,不準失敗」。父母應當儘可能地為子女提供選擇的機會,並陪伴在他們身邊,鼓勵他們一步一個腳印地去探索一條適合自己的道路。

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護他們的身體,卻不是他們的靈魂,

因為他們的靈魂屬於明天,

屬於你做夢也無法到達的明天。

——紀伯倫《致孩子》節選

就像詩人紀伯倫說的,孩子們有屬於他們的明天。父母並不能替他們做選擇,也無法消除他們可能面對的種種挫折。他們需要經歷失敗的歷練,才能在日後的人生道路上,更加穩健地走下去。

相關焦點

  • 「感恩與回報」是孩子成長的人生必修課!別讓溺愛毀掉了孩子
    我們每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以後,便開始接受各種「恩賜」。比如父母的養育之恩、老師的教誨之恩、好朋友的關心幫助、大自然賦予的一切…等等。然而,卻有一部分的人把這一切認為是理所當然,他們從小被溺愛成長,永遠是被愛的那一個,卻沒有一點感恩之心,即使長大了,還是只知道一味的索取。
  • 不能接受失敗的心理比失敗本身可怕,家長這樣做,讓孩子接納失敗
    面對生活中的的一些挫折,樂樂的表現總是不盡人意,他總是不能很好地接受自己失敗這個事實。對於小孩子來說,成長路上的一些失敗其實不是最重要的,學會接納失敗,接受自己才是人在成長路上的必經之路。一、孩子不能接受失敗的原因有哪些?
  • 愛與付出:家長和孩子的幸福必修課
    超過一切的、一生的承諾,是對家人的愛。愛,是孩子一生的幸福必修課,也是家長與孩子必須一起修煉的人生必修課。怎樣才能讓孩子學會愛呢?這是每位負責人的家長都在不停的思索的問題。讓孩子體會到無條件的被愛,作為家長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愛要大聲說出來」。父母要養成說「我愛你」的習慣,要把對孩子的愛公開表達出來,並告訴孩子公開的表達情感和愛是很好的。對於孩子們的問題,最好的解決方法就是,告訴孩子我們愛他們。在生活中,不僅要通過為他們所做的事情表達我們的愛,還要對他們說「我愛你」,在表達無條件的愛的過程中我們還要給孩子擁抱。
  • 高中生涯規劃,一門家長站在孩子立場學習的必修課
    時光代序,學生一屆屆的到來,家長永遠要做著同樣的工作,陪伴,支持,做孩子學習成長路上最強有力的後援。自2014年,國家提出進行新高考改革,高考改革一直在路上,許多省市相繼推出了新的高考辦法,從考試的科目,學習的方式,錄取制度進行一系列的變革。一切都在向好發展,一切都在為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而變。
  • 接受孩子是個普通人,是每位家長終生的必修課
    對於我們每個成年人來說,接受父母是普通人並不難,因為當我們知道父母在很多事情上無能為力時,往往很容易從期望自己出身名門的幻境中醒悟過來接受自己是普通人也不算太難,當一次次碰壁、一次次摔得鼻青臉腫,我們也常常會嘆一口氣,暗自罵上幾聲,找命運當個「替罪羊」,一切也就順理成章地不用成功了。但承認孩子是普通人卻是難上加難。
  • 如何:《讓孩子學會思考》一生受用不盡的能力,是每個家長的責任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寶貝,每個寶貝都是家庭的希望,如何讓孩子快樂成長,健康學習,相信也是每個做父母的人,要考慮的重要問題。如何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培養出信心十足,獨立自強和勤於思考的孩子呢?以上事情家長都替孩子做過,就說明你已經掉入孩子陷阱裡了,如何解救自己的孩子,才是你當前需要考慮的事。相信每個家長都贊同,培養孩子獨立完成作業,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日常瑣事,應該仍然讓孩子獨立完成,這樣有利益孩子健康成長。
  • 要想培養「硬核」孩子,那麼提高孩子抗挫能力,就是家長的必修課
    1、只喜歡聽表揚的話,聽不得批評的話孩子都喜歡聽別人表揚自己的話,這是人之常情。但是有的孩子只希望別人誇自己,一旦被別人指出缺點就會耿耿於懷,獨自懊惱好久,有的甚至還會怨恨指出他缺點的那個人。孩子面對困難就條件反射式的選擇退縮,實際上就是無法面對失敗的勇氣。
  • 如果父母一慣寵愛著孩子,會毀掉孩子的一生
    愛孩子是父母的天性,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位父母的希望。很多父母為了給孩子最好的生活,付出了大部分精力。可是付出的越多,越得不到好的結果。當孩子出現問題的時候,做父母的家長只會抱怨孩子怎麼這麼不爭氣?看別人家的孩子,個個都有出息,其實聰明的家長應該反思一下自己,不是孩子不爭氣,而是你的自身行為和教育出了問題。
  • 家長必看!為什麼我們付出一切,卻把孩子養成了白眼狼?
    真正的愛不是一昧的付出,有應必求,而是教會孩子:「在即將到來的風暴前,能做好萬全的準備,並承擔它 」其實多數家長都是溺愛而不知,以此為窗口,我們講講李玫瑾教授講,對待孩子的教育要責罰與愛並用。人的成長不只是愛,還需要讓孩子知道敬畏。
  • 溺愛會毀掉孩子的前程(觀黑色燈塔)有感
    只是有時候父母在愛的度上把握不好,總是會溺愛孩子,往往適得其反。  一  一些有錢有勢的父母因為忙,常時間不能陪在孩子的身邊,心裡或多或少都對孩子有些愧疚。無論孩子要什麼,他們都會給予滿足,根本不懂的去拒絕。當孩子在外犯錯時,他們是捨不得批評孩子的,反而幫會其掩蓋,久而久之孩子認為自己做錯事了,父母都會幫他們解決一切,更加無法無天。
  • 毀掉一個孩子最好的方法,就是「包辦一切」!
    很多媽媽總是一味地替孩子包辦一切,認為這是在愛孩子。孰不知,媽媽越是這樣努力地去「愛」,就越會讓孩子成為「無用的人」。對此,有人就說,「毀掉孩子最好的方法,就是替他包辦一切」。為人父母,千萬別對孩子「事無巨細」的包辦,這是養育最大的「毒藥」。
  • 毀掉孩子自信心的幾大殺手,家長不注意,孩子會從小變得膽小怕事
    培養孩子的自信心是家長的必修課,很多家長都認可這個觀點,可是真當遇到事情的時候,自己的做法、孩子的行為,都會無從下手,最終影響到孩子的自信心。一個擁有強大自信心的人,在今後的工作還是學習道路上,都能不斷的克服困難,面對挑戰也有勇氣是面對。下面就跟大家分享一下,糊塗的家長是怎樣毀掉一個孩子自信心的。
  • 孩子上高中,家長該不該租房陪讀?班主任提醒:當心毀掉孩子
    文|秘籍君古有「孟母三遷」,為了孩子的學業不停地搬家,今有家長每年上演「租房大戰」,設法給孩子陪讀。可憐天下父母心,都是為了孩子有一個好的前程殫精竭慮。租房陪讀,這個詞聽起來並不新鮮。意思是,有的家長考慮到孩子學業負擔重,租房子住,方便照顧孩子的飲食起居,讓孩子專心學業。
  • 聊城: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
    「好老師應該把自己的溫暖和情感傾注到每一個孩子身上,愛護、尊重、寬容孩子,做孩子的好朋友和貼心人。」這是東昌府區東昌路小學附屬幼兒園所有教師共同秉持的教育理念。  自2007年建園以來,該園始終堅持「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這一育兒初心,強化保育流程,提升服務質量,努力為孩子提供優質教育,全力守護幼兒的健康成長。
  • 毀掉一個孩子,就從毀掉他的暑假開始
    昨天,公眾號「洞見」推薦了一篇文章,標題是《毀掉一個孩子,就讓他以喜歡的方式過暑假》。文章開宗明義,放暑假,一定不能讓孩子太舒服。很明顯,文章的觀點受到了家長的熱捧,輕鬆10萬+。我曾跟朋友開玩笑說,我現在只有兩種情況會跟別人動手打架:第一是為了孩子。比如如果哪個教師像袁燈美那樣打了我孩子耳光,我一定不會要她承認錯誤,我只會當著孩子的面,打那教師的耳光。事後,我可以向她道歉,畢竟打人了,但她必須向我的孩子道歉;第二就是在籃球場上,整個人會變得好鬥起來。
  • 引導孩子正確地表達情緒,是每個家長的必修課,家長試試這3招
    孩子一直在做結果性動作,卻沒有說明原因,那麼家長包括父母很難了解到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所以引導孩子「表達」情緒,意在讓孩子用語言化的表述,增加理解,做到共情。因而情緒的表達可以幫助孩子宣洩心理壓力和情緒。3、影響孩子的人際關係來往沒有人會喜歡並接受特別情緒化的人,在孩子們的世界裡,他們同樣喜歡那種性格溫和一些,至少不能無理取鬧,不遵守規則的小朋友。
  • 家長的錯誤「節儉行為」,會讓孩子自卑到骨子裡,毀掉孩子的格局
    貪小便宜有一些家長,平時非常喜歡貪小便宜,常常會為了為自己謀取利益,想盡一切辦法從別人那裡佔便宜,撈好處。在教育方面的節儉還有一些家長,會在孩子的教育方面節儉。比方說家長會因為供不起孩子上大學,就不讓孩子上學了;或者是孩子班級集體出遊,有的家長會為了省錢不讓孩子去等現象。家長的這些看似節儉的做法,實際上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影響。
  • 「輸不起」的孩子也贏不了,適當的挫折教育是孩子人生的必修課
    成長中的孩子也必須經歷「成對」的教育,必須讓他經歷心理上的一種痛苦、克制、忍耐。如果一個孩子,在成長的路上,只能接受快樂,不能承受一點點痛苦,問題是很嚴重的。適當地讓孩子受一些挫折教育,是孩子人生的必修課。
  • 多數父母深信不疑的「教育雞湯」,正在毀掉孩子,不少家長中了
    對於家長來說,讓孩子努力學習,就是為了在高考的時候,能夠實現家庭階級跨越,這也或許是改變命運最有可能的機會,減輕學生壓力,也就是說讓孩子接受「快樂教育」,但這一教育理念,對孩子真的好嗎?其實教育是飽含痛苦成分的.......」讓孩子接受教育的目的就是讓其不斷進步,給了孩子快樂的時間,孩子真的會發展其他能力嗎?答案未必,那這樣的教育,豈不是正在毀掉孩子。
  • 輸不起,正在毀掉你的孩子
    有贏有輸是一種常態:贏的時候不驕傲,輸的時候也坦然作者:文姬,來源:爸媽進化論(ID:bmjhlc),經授權發布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總會被家長有意無意的灌輸一些爭強好勝的心理。比賽要拿第一……看看別人家的孩子……這次考試第幾名……?家長的焦慮,造就了孩子的「輸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