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出演《絕望主婦》而獲得艾美獎最佳女主角的菲麗希提·霍夫曼,在2019年因行賄而鋃鐺入獄,身敗名裂。而她行賄的初衷,是希望女兒能夠上名校。
無數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暢通無阻,卻忘了接受失敗也是人生的「必修課」。
霍夫曼曾因電視劇《絕望主婦》獲得艾美獎,因電影《穿越美國》獲得金球獎與奧斯卡金像獎提名。
根據美國媒體報導,霍夫曼花了1.5萬美元(約人民幣10萬元)行賄,通過延長考試時間、安排「搶手」改正試卷上的錯誤答案的方式,使女兒的SAT(美國高考)成績比初試高出約400分,取得了1420(滿分1600)的高分。
在法庭上,霍夫曼稱,自己的女兒對此事毫不知情,是自己「背叛」了女兒。若不是東窗事發,她的女兒大概會一直堅信,是自己的「超常發揮」讓自己「考」入了名校。
在2019年3月的這起美國有史以來最大的高校招生醜聞中,有多達50人遭到起訴,這50人當中有好萊塢明星,也有商界領軍人物。作為家長,他們不惜重金,通過作弊、偽造特長生身份、賄賂學校等方式,賭上自己的名譽與地位,為子女換取名校的一席之地。
CNN報導霍夫曼出庭認罪。
但就像霍夫曼在法庭上說的那樣,這些家長「背叛」了他們的孩子。他們的做法表面上看起來比其他父母「付出」得更多,到頭來卻害了自己,還讓孩子為他們的錯誤行為付出了代價。因為賄賂,這些家長受到了法律的制裁,而他們的子女,也會因此被學校強制退學。
不知道那些家長有沒有想過,那些憑藉虛假成績和虛假身份進入名校的孩子,會不會因為自身學習能力不足而面臨巨大的學業壓力?會不會因為虛假的身份被同學看穿而遭受排斥和冷眼?即使順利畢業,像他們父母那樣進入了演藝圈或是商界,這樣通過非法手段獲取的學歷也會像「定時炸彈」一樣,隨時有可能讓他們跌落谷底。
央視新聞報導美國高校招生黑幕。
大多數的父母都想要儘自己所能給孩子最好的,有些甚至試圖為孩子鋪設腳下的每一寸道路。在高校招生醜聞事件爆發之後,《紐約時報》曾把這些父母稱為「掃雪機父母」。他們為了孩子的成功,像掃雪機一樣清理著孩子成長道路上的一切障礙。
在「掃雪機父母」出現之前,已經存在著許多「直升機父母」。這類父母在撫養孩子的過程中,就像是直升機一樣,時刻盤旋在子女的頭頂,監視著他們的一舉一動,希望自己可以掌控孩子的一切。從作業到考試,從選專業到找工作,從談戀愛到結婚,有些家長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懷,逐漸升級成了替孩子做選擇,為孩子鋪路。漸漸地,他們從「直升機父母」升級成了「掃雪機父母」。
有的家長就像是時刻盤旋在孩子頭頂的直升機,監視者孩子的一舉一動。
為孩子鋪路的家長們大都是為了不讓孩子走彎路,不想讓孩子承擔失敗的風險與不良的後果。然而,這些被過度保護的孩子,在接下去的人生當中,能做到獨立面對風險,正確處理未知的困難嗎?
雖然絕大多數父母沒有能力將孩子一路「保送」至高等學府,但過度照顧的案例在我們身邊比比皆是:一些家長替孩子做手工做到深夜;一些家長陪孩子一起上輔導班,自己做好筆記之後回到家再給孩子講解一遍;還有一些家長在孩子不知情的情況下去找老師,讓他們給予自己的孩子「特殊關照」......
誠然,撫養和教育孩子是身為父母的責任,在孩子年紀尚小,缺乏辨別能力的時候,父母用成年人的經驗和智慧為孩子的未來做好打算無可厚非。但這並不意味著父母需要掃平孩子成長道路上的一切障礙,讓孩子沿著這條既定的道路一直走下去。
父母無法陪伴和保護孩子的一生。若是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遇到的問題和困難都被家長解決了,那孩子就成了溫室中的花朵,無法承受挫折,也無法應對風險。
溫室中的花朵無法承受風雨,脆弱易折。
英國一所頂尖的中學曾推出過一套難度極高的數學考卷,沒有任何一個學生拿到高分。很多學生和家長都覺得這份考卷沒有意義,直到聽了校方的解釋後才恍然大悟。
校方坦言,這份考卷的難度遠遠超出了學生們的學習範圍,不可能拿高分。但這套試卷的目的就在於:讓學生擺脫完美主義思想,理解「失敗是完全可以接受的」。這就是所謂的「失敗教育」或是「挫折教育」。
「挫折教育」在家庭教育中也應該得到重視。當孩子做某事失敗了,家長通常不應該讓孩子放棄或是自替孩子去做,而是應該鼓勵孩子再試幾次,讓他們自己去摸索避免失敗的方法,從中吸取教訓,積累經驗。
在去年的考研期間,一個名叫焦越的女生由於沒有通過清華大學的面試,在網絡上發布消息稱:自己一度想要自殺,不知道怎麼面對今後的生活。
焦越的微博截圖。
考研倒在面試這一關,確實令人感到惋惜,但無論落榜的原因是什麼,都不應該有輕生、生活無法繼續這樣的念頭。學會直面挫折,接受自己的失敗,是很多學生缺失的重要一課。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是很多家長對孩子的期盼,但這種期盼並不是讓孩子在自己規劃好的道路上暢通無阻地走下去,也不是「只準成功,不準失敗」。父母應當儘可能地為子女提供選擇的機會,並陪伴在他們身邊,鼓勵他們一步一個腳印地去探索一條適合自己的道路。
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護他們的身體,卻不是他們的靈魂,
因為他們的靈魂屬於明天,
屬於你做夢也無法到達的明天。
——紀伯倫《致孩子》節選
就像詩人紀伯倫說的,孩子們有屬於他們的明天。父母並不能替他們做選擇,也無法消除他們可能面對的種種挫折。他們需要經歷失敗的歷練,才能在日後的人生道路上,更加穩健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