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和外婆的區別是什麼 我們應該尊重各地語言習慣

2021-01-09 今日臨沂

  其實生活中的每個人都知道,姥姥和外婆的意思是一樣的,是指母親的母親。但是最近有一件事情在網絡上引起了網友們的熱議一起來看看吧。

 

  姥姥和外婆的區別:

 

  姥姥和外婆在意思上是一致的,但是最近上海小學二年級的語文課文第24課《打碗碗花》,原文中的「外婆」全部被改成了「姥姥」。這讓大家有些不解。

 

  有網友找出了去年上海市教委針對這一問題的答覆,上海市教委認為,「姥姥」是普通話語詞彙,而「外婆、外公」屬於方言。

 

  在第6版《現代漢語詞典》,「外婆」一詞被標註為「方言」。從尊重詞典的角度看,將「外婆」改為「姥姥」並無不可。

 

  但是,這一改,不僅破壞了原作的語言表達和本身的味道,涉嫌侵犯原作者的合法權益,更給人一種過於白話之感。

相關焦點

  • 姥姥是普通話,外婆是方言?到底什麼是普通話,什麼是方言?
    甚至在我們當地的語言習慣裡,根本就沒有「姥姥」這個詞。 或者因為地域的不同的一種稱呼,結果上海教育局給這麼個無釐頭的說法這我也是醉了!我們這邊各種各樣的方言雖然很多,但是大家如果轉換成書面用語或普通話絕對妥妥的媽媽的媽媽叫外婆!媽媽的爸爸叫外公!很多兒歌這個稱呼也是這麼唱滴嘛——媽媽的媽媽叫什麼?媽媽的媽媽叫外婆,媽媽的爸爸叫什麼?媽媽的爸爸叫外公!
  • 課本「外婆」改「姥姥」 原作者稱不知情
    網頁截圖引發「方言」爭議,出版社稱為認讀「姥」字做更改;專家認為地方課本改動需照顧當地語言習慣近日,滬教版二年級第二學期語文課本中,出版社將《打碗碗花》一文中的「外婆」改為「姥姥」,引發「方言」爭議。課本出版方上海市教育出版社就此發布聲明稱,更改係為落實該學段識字教學任務的需要,今後將充分考慮地域文化和語言習慣。
  • 是誰扼殺了「外婆」?沒分清外婆與姥姥,就別想搞懂中國
    爭論的重點主要關於姥姥和外婆之間有什麼區別呢?究竟誰是方言誰是普通話?分不清這個問題,就別想搞懂中國。 從這條我們就不難可以看出為何字典裡會規定"姥姥"作為普通話。
  • 上海教委:責成出版社整改致歉 將語文教科書「姥姥」改回「外婆」
    課本出版方上海市教育出版社就此發布聲明稱,更改係為落實該學段識字教學任務的需要,今後將充分考慮地域文化和語言習慣。昨日,《打碗碗花》原著作者李天芳表示,無論「外婆」還是「姥姥」,南方北方都會知道這兩個詞的含義。同時李天芳指出,出版社並未就修改聯繫過她。
  • 原來一直是姥姥的澎湖灣,我們一直弄錯了姥姥和外婆的意思
    原來一直是姥姥的澎湖灣,我們一直沒有弄明白姥姥和外婆的意思對於小朋友們來說,頭疼的應該就是稱呼自己父母的親戚,尤其是在討論輩分的時候,讓自己的頭更大,這不前段時間就因為上海某教材中的一篇課文,網友們就坐不住了 。
  • 「外婆」還是「姥姥」?語言文字學家:兩者都不是方言
    日前,上海小學二年級語文課本一篇課文裡的「外婆」被改成「姥姥」,引起輿論關注。   「外婆」屬於南方,「姥姥」屬於北方?「外婆」「姥姥」是否代表南北方言之爭?記者為此致電知名語言文字刊物《咬文嚼字》。
  • 叫外婆還是叫姥姥
    最近,微博網友@鋼筆様子爆料稱,上海小學二年級的語文課文第24課《打碗碗花》 (李天芳著散文),原文中的「外婆」全部被改成了「姥姥」。有網友找出了去年上海市教委針對這一問題的答覆。上海教委認為,「姥姥」是普通話語詞彙,而「外婆、外公」屬於方言。
  • 「外婆」改成「姥姥」,「外甥」該改成什麼
    6月20日,有微博網友爆料稱,上海小學二年級語文課文《打碗碗花》,原文中的「外婆」全部改成了「姥姥」。有網友找出去年上海市教委的答覆:「姥姥」是普通話語詞彙,「外婆」屬方言。消息一出來,網友炸開了鍋!
  • 上海語文課本裡「外婆」變「姥姥」,人們為什麼不甘心?
    @小阿_小圓圓網友們當然不服氣,找出了官方在去年針對此問題的答覆:上海市教育委員會認為,「姥姥」是普通話詞彙語,而「外婆、外公」屬於方言;作出改動更深層次的考慮是「希望學生了解祖國語言的多樣性,共建和營造多元、包容、開放、和諧的社會環境」↓↓
  • 媽媽的媽媽叫什麼?南方人叫外婆北方人叫姥姥,哪個叫法是方言?
    媽媽的媽媽叫什麼?相信這樣的問題會出現在很多兒童版的教科書上,但是如果你經常在國內旅行的話,你會發現因為南方和北方城市之間的文化差異,所以都會有很多五花八門的叫法,不過最為常見的叫法就是,北方人都叫「姥姥」,南方人則更多的稱呼為「外婆」,那麼為何南方人和北方人的叫法為何會不同呢?
  • 上海市教委:「外婆」不改「姥姥」了
    近來,上海小學語文教科書「外婆」改「姥姥」一事引發廣泛爭議。』被改成了『姥姥』」。我委了解有關情況後,要求市教委教研室和上海教育出版社查清事實,向公眾說明有關情況,並進一步提出以下處理意見:一是責成市教委教研室會同上海教育出版社迅速整改,向作者和社會各界致歉,並與作者溝通,將該文中「姥姥」一詞恢復為原文的「外婆」一詞,同時依法保障作者權益。
  • 到底該叫外婆還是姥姥?傳統語言文化,方言與普通話之爭刷屏了
    對於很多人來說"媽媽的媽媽"應該叫啥,相信有人會叫外婆,也有人會叫姥姥,還有人會加外祖母。那麼到底哪一個是書面語,哪一個是方言,估計很難有人說清楚。方言與普通話之爭但是,近日網上的一則消息卻讓人刷屏了!上海市教委稱外婆是方言,小學語文教材全部把外婆改為姥姥。
  • 姥姥和外婆,有什麼區別呢?哪個用的人多?
    可見,從來沒有見過「姥姥」兩個字連用的,而且也沒有指外婆的,都是指年老的婦人,或加上特殊稱謂。《為焦仲卿妻作》:「妾不堪驅使,徒留無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時相遣歸。」——南朝。《說文解字》沒有收錄「姥」字。按《康熙字典》的解釋是:「與母同。諸韻書分母姥為二」。那麼,「姥姥」代指外婆,最早是怎麼來的?
  • 「外婆」「姥姥」之爭,辭典編輯學者:修訂將考慮取消其方言標誌
    同時,杜翔表示,「外婆」一詞通過大量文學作品、流行歌歌詞廣為人知,加上「姥姥」類稱呼不像其他普通話稱謂那麼通行,據此,取消「外婆」在詞典中的方言標誌也有理由,「將來修訂時我們會予以充分考慮。」該家長稱,孩子在家長讀這篇課文時,念到「姥姥」一詞時無法理解。「我們這裡對『媽媽的媽媽』稱呼一直是『外婆』,我告訴孩子,『姥姥』就是『外婆』的意思,孩子又反問我,為什麼不直接寫『外婆』呢?」她在網上檢索,才發現這篇《打碗碗花》的原文寫的就是「外婆」,收錄到教材後才被改成「姥姥」。該家長網絡爆料後,上海市教委作出的一則回應的截圖被曬出。
  • 「外婆」是方言,必須說「姥姥」?南方網友震驚了!官方正式回應
    姥姥是普通話?外婆才是普通話吧?只聽說過狼外婆沒聽說過狼姥姥。@好奇心害不死的汪:我一直以為外婆是普通話,姥姥是北方方言~@唐藥片:普通話是以北京話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的,所以「外婆」是方言這種說法沒有問題。@肖夢69:我是北方人,我們也叫外婆的呀。@風雨正好你也是:可能因為上海是南方,很少看到「姥姥」這種表達所以才改吧。
  • 夢到外婆 姥姥是什麼意思
    ,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最新文章了。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註:本文轉載自網絡,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屬歸原創者所有。我們分享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夢見外婆 姥姥是什麼意思?做夢夢見外婆 姥姥好不好?
  • 外婆是方言,那麼姥姥呢?姥姥!
    「姥姥」的詞條是這麼解釋的:「北方話中的外祖母,南方湖南一帶把曾祖母稱為姥姥」。 「外婆」的詞條是這麼解釋的:「一種稱謂,指母親的母親,口語叫姥姥或者老娘」。 追根溯源,「姥」這個字在剛出現的時候,跟媽的媽沒什麼關係。
  • 「外婆」一律改稱「姥姥」? 小夥伴們腦洞大開創作欲停根本不下來
    戳上面的藍字關注我們哦!媽媽的媽媽叫什麼?外婆還是姥姥?關於稱謂,儘管「外婆」「姥姥」沒有絕對的地域區分,但通過此事,我們認識到,語文教材編寫除了要考慮學生識字規律和增強學生對文化多樣性了解外,還要充分考慮地域文化和語言習慣。我社在今後的教材編寫和修訂過程中將予以高度關注,並防止再次出現類似情況。
  • 「外婆」改「姥姥」「外祖母」不服氣
    原標題:「外婆」改「姥姥」「外祖母」不服氣 近日有網友爆料稱,上海小學二年級第二學期語文課《打碗碗花》(李天芳著散文),原文中的「外婆」全部被改成了「姥姥」,這讓不少包括上海在內的南方地區的人表示不習慣,難以接受。對此上海市教委答覆稱: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六版),「姥姥」是普通話詞彙,而「外婆」屬於方言。
  • 新「南北分歧」引爭議:媽媽的媽媽,到底應該叫姥姥還是叫外婆?
    這裡是劉小順的旅行和生活研究所。最近,網上一則關於上海市二年級第二學期(試用本)上海教育(滬教版)出版社出版的語文書第24課《打碗碗花》(李天芳著散文)將原文中的「外婆」全部改成了「姥姥」的新聞事件突然刷爆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