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退出「高考:寒門子弟最受傷_評論頻道_鳳凰網

2020-12-11 手機鳳凰網

在現行高考教育指揮棒不變的情況下,誰退出、誰降低都意味著在未來的教學中將不受到重視。

沒錯,天下是苦英語久矣

2011年的兩會上,以英語教育發家的新東方俞敏洪說:中國人從幼兒園就開始學英語、評職稱還考英語,這是很荒謬的事!鳳凰網曾做過一個調查,認為英語佔教育比重太大的網友佔了88%。從小學到中學到大學,英語教育已經滲透到中國教育的每個角落。毫不誇張地說,天下苦英語久矣。

中國著名畫家陳丹青的遭遇或許更具有代表性,2000年,清華美院成立4個藝術研究室,陳丹青主持「第四研究室」,面向全國招收首屆藝術學院「美術學」博士生。當年共有24人報考,經過陳丹青的嚴格挑選,專業入圍5個人。雖然陳丹青對這5個學生的專業資質相當滿意,但按照博士生的招考條例,5個考生在專業通過之後,還必須參加英語考試。但在英語考試這個環節,5個考生全軍覆沒。

但是,這更多是因為「方法」問題

從小到大學英語,從小到大「吐槽」英語,這應該是很多中國人在成長曆程中都經歷過的。況且,從「實用」的角度來看,學校所教授的英語除了考試之外似乎並沒有什麼用處,從小學到大學十幾年的學習,最終落得一個「張不開口,提不起筆」。於是,英語就自然成了「靶子」,成為批評現在教育制度的「首惡」。

可是這恰恰打錯了靶子。造成這種局面的並不是英語無用,而是英語教學走了歧路。誠如俞敏洪、陳丹青所言,英語教學的弊端人盡皆知,而把這個弊端打在英語本身似乎有些不公平。

不能因為廚師手藝差就拒絕吃飯

打一個比方,如果把學習英語看作是吃飯(在很大程度上,英語的重要性確實如此),那麼英語教學無疑就是烹飪這頓飯的廚師。現在,因為廚師手藝不精,把好好兒的一桌食材做得很糟糕。那麼,我們需要做的是幫助廚師提高手藝或者乾脆換一個新廚師,而不是要討論或者乾脆廢止吃飯這件事。

現在英語降低比重,退出高考統考的舉動恰是如此。假如,英語是在「一考定終身」,那麼數學、語文、政治……莫不如此。更何況,在現行高考教育指揮棒不變的情況下,誰退出、誰降低都意味著在未來的教學中將不受到重視。英語退出高考,並不是技能教育或者素質教育的加強,相反恰是應試教育的大大強化。

相關焦點

  • 「為寒門子弟著想」的真相:分數至上,真對寒門子弟更有利?
    ,都會有不少人拿寒門子弟的命運改變,來反對改革。這些反對聲,口口聲聲是為寒門子弟說話,為寒門子弟爭取公平的求學機會、升學機會,可是,如果理性思考,卻會發現一個事實,這些打著為寒門子弟說話旗號的聲音,實質讓寒門子弟的機會更少,讓城市學生得到更大的利益。「分數面前人人平等」,以簡單的邏輯理解,這給了每個學生平等競爭的機會,然而,這只是結果公平,給所有學生同場競技的機會,卻沒有考慮起點公平與過程公平。
  • 大學擴招,學歷「貶值」,寒門子弟只靠學歷逆轉人生的時代過去了
    也正因為這樣,寒門子弟的逆襲之路變得越來越難了。告別了精英教育,告別了高考改變命運的時代2001年的時候,全國畢業的大學生只有114萬。時光流轉到2020年,這一數字驟然翻了將近8倍,達到了驚人的875萬。而相對於當初的高考元年,1977年,這一數字更是翻了32倍之多。
  • 631,最牛倒數第一!衡中:拼不了資源背景,寒門子弟只能拼命
    631分,史上最牛倒數第一火了,衡水中學火了,而「應試教育」再次躺槍,被推到了風口浪尖。而我想說的是存在即合理,誠然高考制度並不完美,但是直到現在它依然是寒門子弟或者說普通人擺脫命運枷鎖最公平的路。看到這些評論,我只想說,如果有鞋穿,誰又想光著腳呢?一個學校在乎升學率是沒有錯的,一個學生想通過努力考入更好的大學也是沒有錯的。用艱苦奮鬥來改變自己的命運,無論是個人還是學校都不應該被嘲諷。
  • 英語「退出」統一高考引發八大疑問
    在我國,教育改革可謂萬眾期待,高考改革更是重中之重。最近,教育部已制定完成有關考試招生改革的總體方案。改革舉措包括健全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的制度、改革統一高考等,其中外語考試不再在統一高考時舉行,實行一年多考。一時之間,英語「退出」統一高考成為社會熱門話題。
  • 寒門子弟,別入法檢?
    雖然巴人平時對法院吐槽得厲害,但是從沒有後悔入了法院的大門,路怎麼選,怎麼走,關鍵還在於我們自己。偉人曾說過「世界是我們的,也是你們的,但終究是你們的」,但不得不承認,世界只是一部分人的,寒門子弟向上層流動的機會越來越小,逆襲越來越難。
  • 寒門子弟從事公職是怎麼樣的一種體驗?沒有想像那麼複雜!
    寒門子弟從事公職是怎麼樣的一種體驗?從這個問題的背後,我好像總感覺有點寒門子弟很難從事公職人員的意思,但是我個人認為恰恰相反,從事公職人員的大多數都是寒門子弟!我自己就是寒門子弟出身,曾經也從事過公職人員,還管理過很長時間的人事檔案,實話實說,絕大多數公職人員都是普通家庭,這是事實!那麼寒門子弟從事公職人員是怎麼樣的一種體驗呢?今天我們一起交流一下!
  • 上大學對於寒門子弟的意義
    但是,對於一個寒門子弟,上不上大學則意味著今後你要過怎樣的一種生活。之前看過一篇發表在雜誌上的深度好文:《我奮鬥了18年,不是為了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文章深刻地記錄了一個出生寒門的農家子弟,在奮鬥了18年後看似獲得了和大都會裡的同齡人一樣的機會,但是那些根植在內心深處的家庭出生、生活方式、財務觀念,並不會因為學位、公司名氣、收入這些外在的符號而發生改變。
  • 別再罵毛坦廠中學了,沒有它「寒門子弟」何來出頭之日
    那究竟為什麼這個位於中國最窮的大別山區的「高考小鎮」會被如此批判呢? 毛坦廠中學」以極其嚴格的管理和神話般的升學率而出名,成為「網紅」高考工廠。並且2018年,毛坦廠中學又憑藉超高的升學率火了一把,卻也被罵的很慘。可當所有人都在狠狠地罵它時,我卻要狠狠地贊它。因為它是寒門子弟唯一改變命運的方式,不進高考工廠,就只能進真正的工廠,然後平庸地過完一生。
  • 評論:英語「退出統一高考」是一種進步
    評論:英語「退出統一高考」是一種進步   總體方案和高考改革等配套實施意見將於明年上半年出臺。根據「三年早知道」原則,不會對未來三年內參加高考的學生產生大影響。配套實施意見現行試點,2017年正式推廣實施,到2020年,基本形成新的考試招生制度。而在高考改革中,將探索外語考試不再在統一高考時舉行,而進行社會化一年多考。
  • 張翕飛_評論頻道_鳳凰網
    part01即使"沽名釣譽"也需要勇氣 鳳凰網資訊:「高調退賄」的事出來之後,大概有多少家媒體採訪過您,大家最感興趣的是哪個問題?
  • 【央視評論】英語該退出高考嗎?
  • 為什麼人們說現在「寒門子弟」越來越難出人頭地?你覺得什麼原因
    個人認為現在「寒門子弟」越來越難出人頭地的原因有自身的原因,也有社會環境的客觀原因。最重要的原因是:第一是起點低!第二是人脈少!第三是見識先天相對窄!這一點也就是人們經常說的「寒門子弟」越來越難出人頭地的主要原因有人通過近些年的高考數據分析發現近30年我國重點高校生源中寒門子弟的佔比越來越少,以北京大學為例,2000年之前每年錄取的學生中寒門學子佔比大約30%,然後就一直在緩慢的下降,到2017年寒門子弟佔全部學生的比例已經不到10%,這還包括那些寒門子弟特招計劃的名額,如果不算特招名額這一比例遠遠低於
  • 從寒門子弟到哈佛博士 港大教授徐國琦想對年輕人說這些話
    徐國琦,哈佛大學歷史學博士,現為香港大學歷史系特聘講座教授網易教育:徐教授,您從寒門子弟到哈佛博士再到香港大學歷史系教授,您覺得哪些事改變了您的一生?徐國琦:第一個轉折點就是高考。沒有高考,大概也就沒有我後面的經歷了,因為我們鄉下子弟,在高考恢復之前唯一的出路就是當兵,所以1977年,鄧小平先生恢復高考,對我們來說是一個轉折點。我個人的人生軌跡跟改革開放是連在一起的,當時的高考儘管是「華山自古一條道,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但我考上了,因此一步步地從安徽走向天津,走向哈佛,然後就變成所謂的國際學者,所以高考是我人生的第一個轉折點。
  • 逆襲,寒門子弟成功的唯一出路
    可能你會有懷疑,但絕大多數時候這句話是正確的,因為它被無數的寒門子弟驗證了。因為他們擁有更多的資源、更強大的背景、更好的教育……成功對他們來說,遠比那些底層的人更容易……(這裡的「成功」是大眾眼中的成功,除非你有更高的人生追求)所以對於底層的寒門子弟來說
  • 2016年英語將退出高考 明年英語分數降至120分(圖)
    前段時間中高考改革引起了熱議,不少家長也都獻計獻策,現在中高考改革方案已經落地,據了解,2016年,英語將正式退出新高考(也就是6月7、8兩天將沒有英語考試),但是學生的會考成績計入高考總分(A等100分,B等85分,C等70分),學生可以多次報考會考,最終以最好成績為準。【2014級入學高一學生課程變化】
  • 從結構主義視角論寒門子弟的階層困境與教育突圍
    四、結構自閉:寒門子弟教育困境的深層次原因 由於寒門子弟在鄉村社會所接觸的主體環境相對孱弱,農村學校的教育結構也不利於他們的成長,農村學校只是為寒門子弟提供教育保底的場所,卻已經喪失了教育發展的功能,寒門子弟難以依靠學校教育獲得階層躍升的機會。寒門子弟不僅無法改變家庭的命運,而且無法改變自身的命運,甚至過得不如父輩。
  • 高考對於寒門學生有多重要?通過高考進大學,人生才能站在高平臺
    導讀:農村孩子想要逆襲,高考就是一條捷徑。 高考對於寒門子弟有多重要? 或許,很多寒門學生並沒有特別深刻的體會,但是從創業的角度來看,可能會有不一樣的感悟。
  • 寒門子弟,憑什麼考公務員?
    寒門子弟,憑什麼考公務員?先說答案:因為公務員是寒門子弟逃離農村、紮根大城市、擺脫貧困、跨越階層的最好職業。我不談大道理,只談寒門子弟在大城市紮根必然面臨的兩個現實問題及解決辦法:一是買房;二是結婚。二、公務員職業較好的社會地位是相親市場大殺器當上公務員,只要不犯大錯,意味著寒門子弟基本上就已跳出貧困階層。這,當然也要另一半的互相支持。公務員,尤其是男公務員,的確是相親市場的大殺器,無論是大城市,還是小縣城。
  • 冒名頂替,扼殺了寒門子弟打破階層壁壘的最後一絲希望
    寒門不易不管高考如何遭人詬病,我始終認為高考是寒門子弟最後的公平。12年寒窗苦讀,一朝魚躍龍門。這是寒門子弟改變人生,打破階層壁壘的最後一條路,甚至是唯一一條路。就連這,你們竟然也要剝奪,你們竟然也忍心剝奪?!
  • 「零分考生」重返高考:你捨棄的,是寒門子弟跨越階層的唯一希望
    高考「零分考生」徐孟南出生在農村,家裡主要是務農,有四個孩子。起初他成績還不錯,經常名列前茅,但到了高中時,便開始牴觸現行教育體制。2008年高考時,他在高考試卷上寫滿了自己的「教育宣言」,並且毫不在意地留言,讓考官打零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