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恐立法應妥善處理四種關係

2020-12-19 檢察日報

    應當將反恐法的制定提升到國家安全戰略的高度,作為完善國家安全法律體系的重大任務來完成。

    隨著傳統安全威脅和非傳統安全威脅的因素相互交織,恐怖活動對我國的現實危害持續加大,反恐怖工作的長期性、複雜性和尖銳性更趨突出。在嚴峻的反恐局勢面前,應儘快制定專門的反恐法,加大預防和懲治恐怖活動的力度。立法過程中,應妥善處理好以下四種關係。 

    反恐法與國家安全戰略之間的關係。近期,隨著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首次提出了「總體國家安全觀」,以及系統性提出的政治安全、國土安全、軍事安全等11種安全,我國國家安全工作有了明確的方向。在以軍事、政治為顯著特徵的傳統安全思維時代,國家安全主要包括國家的領土、主權、政治等方面的安全,在恐怖活動等非傳統安全威脅因素突出的時代背景下,國家安全必然涉及非傳統安全領域,包括政治、軍事、經濟、社會等方面的「大國家安全」。當前,恐怖活動形勢與國際大環境緊密相連,特別是西亞、南亞等周邊環境的變化,對我國的恐怖活動態勢會產生較大影響,如一些在境外受過恐怖訓練的人員進入國內,還有境內人員受到境外極端思想滲透從事暴恐活動。隨著我國與世界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的聯繫日益密切,發生於境內的恐怖活動可能具有國際因素;國際恐怖活動可能對我國國家安全產生不利影響。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反恐法作為一部調整反恐怖工作中權利義務關係的法律,關涉政治安全、國土安全、社會安全、信息安全、核安全等多種類型的國家安全,歸屬於廣義的國家安全法。因此,應當將反恐法的制定提升到國家安全戰略的高度,作為完善國家安全法律體系的重大任務來完成。 

    反恐法與恐怖活動新特點之間的關係。長期以來,「東突」勢力策劃、實施的暴恐活動多發生於西北邊疆地區,其規模、影響範圍較為有限。然而,隨著網際網路技術和現代通訊技術的飛速發展,境外敵對勢力利用高科技手段的遠程性、隱蔽性和便捷性,非法傳播暴恐音視頻、圖片、電子書,大肆進行極端思想宣傳,煽動青年發動「聖戰」,使恐怖活動在近期更多地呈現「極端化」特點。從北京「10·28」案、昆明「3·01」案、烏魯木齊「4·30」案、烏魯木齊「5·22」案等暴恐案件來看,恐怖分子通過自殺性襲擊等方式,大肆在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駕車衝撞、砍殺無辜群眾,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在社會上製造了持續、廣泛的恐懼感,這標誌著恐怖活動從邊疆迅速擴散至內地,迫切需要反恐立法作出及時、有效的回應。 

    由於暴恐分子具有強烈的極端思想和狂熱情緒,法律的治理重點不能只放在已發生實害結果的暴力犯罪上,還應當防患於未然,從源頭上遏制恐怖主義的滋長和蔓延。從「治標」的角度來看,要嚴厲懲治可能使公民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財產處於危險狀態的違法犯罪行為,如非法製造、買賣、運輸、儲存危險物質,非法攜帶管制刀具,涉恐融資,偷越國邊境,傳授犯罪方法、傳播暴恐音視頻等,從人員、資金、物品、信息等環節構建立體防禦格局。從「治本」的角度來看,應當在改進教育方式、謀求社會公正、加快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上,針對極端思想實施「去極端化」,方能一勞永逸地遏制恐怖主義的滋生和蔓延,在真正意義上實現「標本兼治」的目標。 

    反恐法與其他法律之間的關係。我國反恐立法經歷了一個粗放到精細、單一到層次的演進過程。2011年10月29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關於加強反恐怖工作有關問題的決定》,標誌著我國反恐法律體系的初步形成,為反恐怖工作的開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武器。然而,隨著經濟社會的迅速發展,反恐怖工作涉及的社會領域越來越廣,面臨的難點越來越多,涉法性也越來越強,這些問題又錯綜複雜地交織在一起,僅僅依靠某一概括規定或幾個部門法來調整,無法滿足反恐怖工作的現實需要。因此,反恐法應當是一部實體性的綜合性的法律。 

    在實體性內容方面,反恐法應該獨立規定主體間的權利義務關係,而無須依附、參照其他法律文件,其優勢在於不受本國原有法律框架的束縛,具有邏輯體系清晰,涵蓋內容廣泛等特點,更類似於在本國法律體系內增設一個新的法律部門。而在具體架構上,反恐法應當規定恐怖活動、恐怖組織等相關概念、反恐的基本原則、反恐機構的設立與職責、恐怖活動的防範、恐怖事件的應急處置、涉恐資產凍結、恐怖活動組織和人員的認定以及社會恢復等內容,對刑事法等部門法無法涵蓋的特殊內容加以系統規範,以統領反恐全局工作。應當注意的是,法律規範之間的協調和相互尊重是反恐立法難點之一,應當使反恐法與刑事法、行政法、軍事法等相關法律在形式和內容上有效銜接,以保持反恐法律體系的內部和諧,避免與相關規定存在重複交叉之處。在遇到個別難以迴避、確實存在交叉和矛盾的問題時,按照後法優於先法的法理原則妥善作出規定。 

    反恐法與國際規則之間的關係。恐怖活動是世界各國面臨的共同威脅,聯合國作為目前世界上最大、職權範圍最廣、最具有普遍性的國際組織,一直致力於構建有效處理恐怖主義問題的全面法律框架,推動《制止恐怖主義爆炸國際公約》、《制止向恐怖主義提供資助國際公約》等一系列國際反恐文件的籤署與實施。在此背景下,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通過專門立法促進反恐怖工作的開展,如規定不得將恐怖活動犯罪視為政治犯罪,或是不得授予恐怖分子以難民資格或進行政治庇護,為國際反恐合作提供了堅實的法律基礎。 

    從實際情況看,「東突」恐怖勢力與國際恐怖組織具有千絲萬縷的聯繫,其在境外的活動遍布多個國家,呈現出有組織的入境滲透和越境犯罪等特徵,因此,我國具有國際反恐合作的迫切需要和廣泛前景。在反恐立法過程中,一方面,要注意貫徹國際反恐義務。為了與國際社會共同合作打擊恐怖活動,我國已經籤署或加入了絕大多數的國際反恐公約,按照「條約必須遵守」的國際法原則,應當在國內法中進一步貫徹落實聯合國反恐公約與聯合國安理會決議的相關要求,只有在聯合國的領導、協調和籌劃下,與世界各國和國際組織之間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才能達到有效防範和懲治國際恐怖活動。另一方面,要在立足本國國情的基礎上,儘可能地使我國關於恐怖活動的界定和反恐措施符合國際標準,以減少引渡或國際合作過程中的一些不必要的麻煩和負擔。同時,為多渠道的反恐合作提供法律平臺,包括人員培訓、情報交流,涉恐資金的監測與凍結、危險物品管控等。 

    (作者為北京市人民檢察院第二分院公訴一處檢察員)

相關焦點

  • 中國反恐立法不需外國指手劃腳
    隨著近年我國境內恐怖主義活動頻發,為日益增多的反恐行動制定法律依據,已成為立法部門的當務之急。據悉,相關政府部門在本屆兩會前公布了中國首部反恐法的第二份修正草案,並預計這一草案將於幾周或幾個月內得到通過。這本是一次國內正常的立法行為,可在其還沒正式付諸實施之際,就遭遇了美國政府的不公正批評。
  • 售電公司必須妥善處理的五大關係
    售電公司必須妥善處理的五大關係 發布時間:2016-05-31   來源:力法律觀察
  • 從兩起稅案說起 如何妥善處理稅法與其他法關係
    筆者由此又聯想起自己曾接觸過的一起稅案,同樣對今後如何妥善處置稅法與其他法律法規之間的關係有啟發意義。基本案情H市B加油站有限公司於2012年6月13日與C公司籤訂加油站租賃合同,將該公司所屬的甲、乙兩個加油站出租給C公司經營。
  • 倪春樂:反恐審訊及口供的適用
    鑑於暴力恐怖犯罪的特殊性,各國的立法和實踐認可審訊嫌疑人時可採取諸多特別措施,包括一些有損人格、有害健康甚至是達到酷刑標準的手段,但從實踐看,並未達到預期效果。歷史和實踐證明,審訊中使用酷刑不僅增加反恐的道德成本,在訴訟上也難以奏效。在應對暴力恐怖犯罪時,應創設特殊的法律機制,適當放寬審訊方法的限制,同時在口供的證明力評判和證據資格審查上設置特殊的證據法規則。
  • 5家美國智庫被指接受臺灣當局資助 趙立堅:美方應慎重妥善處理涉臺...
    中新社北京6月23日電 (記者 梁曉輝)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23日在北京舉行的例行記者會上表示,美方應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慎重妥善處理涉臺問題,以免損害中美關係與臺海和平穩定。趙立堅回應說:我想強調的是,一個中國原則是中美關係的政治基礎,也是國際社會的普遍共識。趙立堅表示,中方堅決反對美臺軍事聯繫、美售臺武器,堅決反對美與臺商籤任何具有主權意涵的經貿協定。美方應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慎重妥善處理涉臺問題,以免損害中美關係與臺海和平穩定。美方有關智庫應當公正客觀地研究問題,發出更多理性的聲音。
  • 劉豔紅:刑法理論因應時代發展需處理好五種關係
    刑法理論如欲因應時代發展,需要處理好五種關係:科技時代傳統刑法理論與新問題之間的關係;風險社會時代刑法安全治理與權利保障之間的關係;立法活性化時代刑事立法的「立改」與「廢釋」之間的關係;法定犯時代法定犯的不斷擴容與罪刑法定原則底線堅守之間的關係;民法典時代公法(刑法)與私法(民法)之間融合的關係。刑法學的發展,只有不斷尋找時代問題,充分體現時代特徵,才能形成富有生命力的時代理論。
  • 三部門:依法妥善處理涉疫情旅遊合同糾紛
    人民網北京7月29日電 (白帆)記者從最高人民法院獲悉,日前,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文化和旅遊部聯合發布《關於依法妥善處理涉疫情旅遊合同糾紛有關問題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指出,建立健全多元化解和聯動機制,依法妥善處理涉疫情旅遊合同糾紛。《通知》指出,要增強大局意識。
  • 三部門:妥善處理涉疫情旅遊合同糾紛
    北京青年報記者7月29日從最高法獲悉,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文化和旅遊部聯合發布《關於依法妥善處理涉疫情旅遊合同糾紛有關問題的通知》。《通知》要求,各部門發揮好化解矛盾糾紛的職能作用,協同處理涉疫情旅遊合同糾紛。
  • 《關於依法妥善處理涉疫情旅遊合同糾紛有關問題的通知》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文化和旅遊部聯合發布《關於依法妥善處理涉疫情旅遊合同糾紛有關問題的通知》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文化和旅遊部聯合發布《關於依法妥善處理涉疫情旅遊合同糾紛有關問題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就建立健全多元化解和聯動機制,依法妥善處理涉疫情旅遊合同糾紛作出規定。
  • 關於依法妥善處理涉疫情旅遊合同糾紛有關問題的通知
    文化和旅遊部門、司法行政部門、人民法院要充分認識妥善處理旅遊合同糾紛的重要意義,增強責任意識,發揮好行政機關與審判機關化解糾紛的職能作用,協同處理涉疫情旅遊合同糾紛,為促進旅遊業與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維護社會穩定提供服務和保障。 2.妥善化解糾紛。
  • 皮勇: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我國網絡恐怖活動及其犯罪立法研究
    我國打擊網絡恐怖活動的犯罪立法缺少宣揚恐怖主義思想、煽動暴力恐怖活動罪,設立該罪為我國反恐鬥爭所必需,也與國際反恐立法趨勢一致。設該罪應從反恐怖主義綜合立法和刑法兩方面進行構建,在《反恐怖主義法》和《刑法修正案(九)》中做適當規定。
  • 外交部談中印邊境衝突來龍去脈 雙方同意公正處理 儘快局勢降溫
    事件發生以後,中印雙方通過軍事和外交渠道進行了溝通協調,雙方同意公正處理加勒萬河谷衝突引發的嚴重事態,共同遵守兩國軍長級會晤達成的共識,儘快使現地局勢降溫,維護邊境地區的和平與安寧。目前,中印邊境地區的形勢總體是穩定的、可控的。相信雙方能在兩國領導人重要共識精神的指導下,妥善處理當前事態,共同維護好邊境地區的和平與穩定,推動兩國關係健康穩定發展。
  • 三部門:依法妥善處理涉疫情旅遊合同糾紛有關問題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文化和旅遊部印發《關於依法妥善處理涉疫情旅遊合同糾紛有關問題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依法妥善化解涉疫情旅遊合同糾紛。《通知》要求,文化和旅遊部門、司法行政部門、人民法院要在明確法律關係性質和合同雙方爭議焦點的基礎上,平衡各方利益,兼顧旅遊者權益保護與文化旅遊產業發展,妥善化解糾紛,爭取讓絕大多數涉疫情旅遊合同糾紛以非訴訟方式解決。
  • 當代民法典中夫妻人身關係的立法選擇
    筆者以為,法律幹預夫妻人身關係,僅《婚姻家庭編(草案三審稿)》規定的這些事項及其內容,過於原則或概括,無法使夫妻雙方重要利益獲得公平保障。筆者力薦通過設定夫妻雙方享有/承擔若干具體事項上的權利與義務,指引夫妻認真妥善對待彼此人身關係,並使之制度化。有學者在比較了法國、德國等8個國家的夫妻人身關係法後,主張我國立法應單設「夫妻關係」一章,增補同居義務等。
  • 三部門聯合發通知 依法妥善處理涉疫情旅遊合同糾紛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今天(7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文化和旅遊部聯合發布《關於依法妥善處理涉疫情旅遊合同糾紛有關問題的通知》,《通知》共14條,對實踐中較為典型的涉疫情旅遊合同糾紛處理提出指導意見,對因疫情導致合同不能履行的應慎重解除,鼓勵旅遊經營者與旅遊者積極協商解決。
  • 勞動關係法律應「保民」「減負」兩手抓
    隔離觀察、停產停業等措施影響勞動合同履行,一些企業因現金流短缺而無法正常支付工資,一些中小企業的破產倒閉導致勞動者失業,平臺從業人員的勞動關係、遠程辦公、共享員工等現象,都在期待著法律上的回應。專家建議突發事件對勞動關係的影響是全過程和全方位的,影響勞動關係運行的全過程,即勞動合同的訂立、履行、變更、解除和終止,對勞動者的就業、勞動報酬、社會保險等都會產生重大影響,勞動爭議呈現出易發、多發的態勢等。實踐中關於突發事件應對的勞動關係法律並不完善。目前,我國勞動關係調整的「政策之治」具有很大缺陷。
  • 最高人民法院 司法部 文化和旅遊部 關於依法妥善處理涉疫情旅遊合同糾紛有關問題的通知
    文化和旅遊部門、司法行政部門、人民法院要充分認識妥善處理旅遊合同糾紛的重要意義,增強責任意識,發揮好行政機關與審判機關化解糾紛的職能作用,協同處理涉疫情旅遊合同糾紛,為促進旅遊業與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維護社會穩定提供服務和保障。2.妥善化解糾紛。
  • 大運會反恐 蔡英文要求臺「行政院」全力支持
    華夏經緯網3月31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大運會開幕倒數141天,為因應賽事期間可能發生的維安、災害,蔡英文昨天親自出席大運會災害防救與反恐演習。蔡英文表示,資源整合是能否妥善因應危機的關鍵,此次演習可以看到各機關合作無間,她也會指示臺「行政院」,全力協助臺北市府,落實公共安全維護工作。
  • 個人信息保護立法應體現利益平衡原則
    除此之外,專門性立法《個人信息保護法》和《數據安全法》都已被列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這些都充分表明了國家對於個人信息保護的高度重視。但與此同時,我國個人信息保護立法在實務界和理論界仍然存在較大的爭議,尚未形成較具共識的具體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