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愈經典的一首小詩,看似寫春天,實際講人生哲理,令人回味無窮

2020-12-27 每天讀文史

韓愈的這首詩,有袁枚《苔》的深意,又比《苔》更有情趣

春天,沒有夏的酷熱和浮躁;沒有秋的蕭瑟和寂寥;沒有冬的嚴寒和衰敗。春是草長鶯飛,欣欣向榮的,它充滿著希望,充滿著活力。所以,每到暮春時節,多情的文人墨客都會傷感,於是就有了"子規夜半猶啼血,不信東風喚不回"和"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的傷春之句,寄託詩人惜春的情思和情懷。

今天我們就來欣賞"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的中唐詩人——韓愈的名篇《晚春》,看看一代文豪,一位出色的政治家筆下的暮春景象及惜春感悟。

晚春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鬥芳菲。

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暮春時分,花草樹木都想法設法留住春天,一時間萬紫千紅,爭奇鬥豔。可憐的楊花和榆錢兒雖然沒有姿色,卻也只顧像雪花一樣漫天飛舞。

這是一首描繪晚春景色的小詩。但是卻一反傳統的落紅滿地,水流花謝的遲暮傷感情調,而以萬物積極參加"留春"的行動,變被動感受為主動參與,告訴人們"無才思"並不可怕,但是一定要珍惜光陰,抓住時機,不負春光不負自己。精神達觀,手法新穎,構思精巧。

草木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鬥芳菲。詩人是惜春的,但是,詩人卻不說自己惜春,而是運用了擬人的手法——"知"、"鬥"和"解"把無情的花草樹木賦予了人性,賦予了情感。說它們不忍春的離去,想辦法並且採取行動來挽留春光。

春是美好的,春也是短暫的。正如辛棄疾所說的"匆匆春又歸去。惜春長恨春早,何況落紅無數。"於是,花花木木們都使出了渾身解數,用爭奇鬥豔、各呈芳菲,爭鳴爭放欲把春留住。這兩句只是為下文埋下伏筆,引出本詩的核心句:楊花柳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楊花就是柳絮,蘇軾有"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教墜。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意思是"楊花像花,又還不像花,惜花的人也不會愛惜它,自然也就沒人去掃它、葬它,都是由任它隨風飄落",這就是楊花。

榆莢就是榆錢兒,雖也能食用。但是,沒聽說誰欣賞榆錢兒。萬紫千紅的春天,"似花非花"的楊花和榆錢是有些尷尬的。人們欣賞大好春光時,看"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的牡丹;看"逃之夭夭,灼灼其華"的桃花,沒聽說誰去欣賞榆錢兒楊花,甚至粘了滿身滿臉的楊花榆莢,還挺令人討厭的。

在梨花如雪、桃花如火的春季,在色彩繽紛的春季,毫無姿色的楊花和榆莢是根本沒有資本來爭相鬥豔。但是,它們卻也積極加入"留春"的隊伍,沒有妄自菲薄,沒有自輕自賤。而是漫天飛舞,像茫茫白雪一片,瀰漫著空間。

"惟解":只顧,只知道。這是勇氣。漫天是氣勢。雖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花,但是,卻以極大的勇氣和氣勢漫天化雪,為春增色,不負春光。

"柳絲榆莢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李飛",這就是它們可歌可頌的勇氣。由此可見,這首詩的主角不是奼紫嫣紅的花草,而是"無才思"——沒有美麗容顏,沒有傲人姿態,卻憑藉生命力量而綻放自身魅力的楊花、榆莢。

這不由讓人想起袁枚那首一夜爆紅的《苔》: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陰暗的角落裡,毫不起眼的苔蘚開著米粒大的小花,卻毫不自慚形穢,而是充滿執著、充滿自信、充滿勇氣地綻放給這個世界。儘管無人喝彩,儘管無人注目。

楊花、榆莢不也一樣嗎?儘管生於曠野,貌不出眾,但是也會在屬於自己的能力範圍內,發出應有的光彩、光輝。

《晚春》和《苔》一樣,情景融於一體,在景物描寫中蘊含著人生的哲理。但是《晚春》擬人手法更為靈動,想像更為奇妙,更有一些幽默的情趣,所以,很是引人入勝。

這首詩和韓愈的人生經歷有很大關係。

韓愈三歲喪父,靠寡母和兄嫂養大成人。參加科考三次落第,吏部的博學宏詞考更是四次不中。"遑遑乎四海無所歸,恤恤乎飢不得食"他這樣描述這段歲月。入仕後,又因為性格耿直而數次遭貶。但是韓愈是屢敗屢戰,愈挫愈勇。

學術上:他推動詩歌創新,凝聚新生力量,弘揚古文運動,譽為"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實至名歸的文壇領袖。

政治上:積極參與平定藩鎮,倡導儒學,反對佛教。因為勸誡唐憲宗遠離佛教,寫下了著名的《諫迎佛骨表》,惹怒皇帝,差點送命,後被貶為潮州刺史。在謫貶途中寫下了我們熟悉的《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欲為聖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受此沉重打擊,韓愈沒有動搖原則,仍然不改初衷。

韓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當時就有"韓柳"文章(韓愈、柳宗元)和"韓孟"詩派(韓愈、孟郊)之說。韓愈團結了賈島、孟郊等很多出身不高,仕途不順卻又才華橫溢的一群人,為他們鳴不平,關注他們,同情他們,鼓勵他們。年輕的李賀因為特殊原因不能參加科考,韓愈上書皇帝,呼籲各方,為其身份做辯解。

賈島、孟郊、李賀,甚至韓愈本人,不也像苔花、像楊花、像柳莢一樣,雖然出身低微,卻從未放棄努力,渴望找到自己應該有的位置,為國家、為時代展示自己的才華,奉獻自己的能力。

這首詩寫於唐憲宗元和十一年,那年,韓愈四十九歲,官場上處於極不得志時期,這也是他自勵自勉的詩作。時至今天,仍然需要這樣的詩,仍然需要這樣的精神。

很多時候,我們常抱怨命運不公或自己生不逢時,常常牢騷工作環境差,牢騷得不到領導的賞識和認可,牢騷事事不如己意。其實,生命中有很多東西是不可以選擇的,如出身,容貌,智力,但是又有很多東西是可以選擇的,如對待生活的態度。不同的選擇使生命呈現出不同的精神風貌。

天地間綻放著尊貴的生命,也綻放著平凡的生命。比如偉人和芸芸眾生,比如牡丹和苔花、楊花、榆莢。但是,每一個生命都有自己的風採,無論順境還是逆境,都要用一顆堅強的心,把自己最美的一面,毫無保留地綻放給這個世界。

相關焦點

  • 韓愈想讓友人出門賞春,寫了一首誇讚春天的詩,一不小心成了經典
    詩人看似不經意的隨口吟誦,其實都是從生活中汲取的靈感,都是通過細緻入微的觀察得到的。有時候無意的隨手一寫,就誕生了千古傳誦的經典名篇。而且許多名篇是來自於詩人們的書信往來和彼此掛念,似乎隨時隨地都能碰撞出思想的詩意火花。
  • 韓愈最經典的兩首詩,一開篇便是驚豔了世人,美得令人心醉!
    個人是非常的欣賞韓愈,無論是他的為官之道,還是他的為人,以及在文學上的造詣,那都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儘管當時他被貶到潮州,他是有過怨言,為此還寫過一首詩,那詩中有這麼兩句話:「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從這兩句詩中,便是能夠看得出來,韓愈是不願意去潮州,當時那個苦寒之地,為此才會發牢騷。
  • 韓愈這首《晚春》通篇如詩如畫,高超的表現手法,令人讚嘆不已!
    韓愈是中唐時期的一代文宗,他不僅詩寫得好,同時他的散文更是一絕,也正是這個原因,使得他成為了唐宋八大家之首,而且他的散文用詞簡練,充滿了無限的智慧,一些比較經典的句子,即使是到現在我們也依舊,還是會在日常的生活中引用,這也正是韓愈最令人敬佩的一個地方;其實他除了散文寫得好之外,他的詩同樣的很是經典
  • 韓愈的這首詩只有4句,卻驚豔了整個春天,美得令人心醉!
    春天在一年四季中的重要性顯而易見。自古以來詩人對春天的讚美便比比皆是。白居易說:「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賀知章說:「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朱熹說:「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小編今天要向大家介紹的這首詩,也是一首有關春天的千古詩篇。它便是韓愈的經典詩作《初春小雨》。韓愈,字退之,世稱「韓昌黎」、「昌黎先生」,是唐代著名文學家。
  • 韓愈最經典的一首詩,每一句都很美,讀來讓人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
    那麼韓愈的文章也是很經典,一些作品膾炙人口,例如《師說》、《馬說》等等,那都是流芳百世的千古名篇。除了散文寫得好之外,韓愈的詩歌同樣水平很高,以這首《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來說,那就是一首名篇佳作,這首詩用細膩的筆觸,寫出了春天獨有的美景,每一句都很唯美,猶如一幅淡淡的山水畫卷,這樣的作品讀來也是讓人會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其實整首詩並沒有什麼高超的表現手法,只不過是那麼淡淡著筆,可是每一句都美得如詩如畫,不失一首難得的佳作。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 一首充滿哲理的小詩,寫得很是有趣,讀懂了一定是會受益終生
    唐詩和宋詩它還是有區別,前者更偏向於抒情,然而後者完全是側重於哲理,所以說各有各的風格。當然要論名氣的話,還是唐詩更為大家所熟知,無數經典的唐詩,可以說是達到了婦孺皆知的地步,一些經典的詩句,那也是深入人心。
  • 唐宋八大家之一,一首寫春天的小詩並不出名,卻蘊含著哲理韻味
    我們之前品讀過朱熹的《春日》,將孔孟之學的發揚光大比喻為春天的萬紫千紅,看上去非常的簡單,但其中蘊含著對儒家學說的哲理追求,讀來讓人意味深長,意猶未盡。今天我們所談到的另外一首小詩,同樣也是看似非常簡單,而且也談不上多麼出名,但是其中蘊含著非常豐富的哲理韻味。
  • 韓愈寫「天街小雨潤如酥」約朋友後,覺得不夠又寫了一首,也很絕
    這其實都是大文人們通過獨特的觀察角度去描寫春天到來的蹤跡。那被後世稱作「文起八代之衰」的唐代文學家韓愈,又是怎麼發現春的呢?相信大家已經猜到了,沒錯,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這首詩就是韓愈的《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其中那句「天街小雨潤如酥」小學生都知道。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在寫這首詩當天,韓愈還寫了首詩,這一首才是他的本意,為了約朋友一起春遊他當真是滿滿的套路。
  • 曾鞏最經典的一首詩,通篇不僅很抒情,同時還充滿了深刻的哲理
    他的很多作品也是膾炙人口,特別是詩歌獨樹一幟,以他這首《城南》來說,那就是一首難得的佳作,通篇不僅寫得抒情,同時還充滿了深刻的哲理,這樣的作品也是最值得我們去細細品讀,只要從中能夠感悟一二,那也是能夠學會很多的東西。雨過橫塘水滿堤,亂山高下路東西。一番桃李花開盡,唯有青青草色齊。
  • 劉伯溫最具有哲理的一首詩,寫得很深刻:人生無百歲,百歲復如何
    那麼劉伯溫也是一位很思想的大家,不僅在軍事上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另外在文學上也是可圈可點,同樣有很多經典的著作流傳於世。明朝的文人基於朱熹的理學思想,其實在思想上是被禁錮了,不過劉伯溫這種大家,他又是有著自己的獨立思想體系,這在他很多的詩作中就有體現,一些看似很普通的作品,但是充滿哲理,譬如這首《絕句·人生無百歲》,那就是一首很有趣的作品,整首詩寫得極為真誠,也很是深刻,詩人正是把自己對於人生的解讀,全部寫進了作品中,從而使得這首詩顯得別具一格。
  • 陶淵明一首很有趣的詩,寫了四個不同的季節,最後一句還充滿哲理
    大家對於陶淵明比較熟悉的還是那篇千古美文《桃花源記》,其實除了這一篇文章之外,他還有很多優美的詩作,譬如這首《四時》,那就是一首很有趣的作品,整首詩看似平淡無奇,只不過是寫了四個不同的季節。陶淵明的詩清新優雅,寫作手法也很獨特,不像別的詩人喜歡炫技,到處堆砌典故,還使用一些生僻的字,他的詩只是以最純樸的筆觸描寫最真實的生活,還有尋常之景,以及普通的事物,但是寫得又是生動有趣,在這首小詩中,他儘管只是描寫了四個不同的季節,可是每一句又有深意,有著詩人對於人生的思考。
  • 袁枚最有哲理的一首詩,雖然我們很渺小,但也可以活得轟轟烈烈
    詩歌裡的哲理,也是詩歌本身最獨特的一個地方,我們只要能夠理解其中的意思,再把哲理融入進生活中,那麼對於自己的人生也是會有幫助,這也就是為什麼,當我們讀那些哲理詩時,不僅要理解字面意思,還要深入地理解其中的哲理,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讀懂一首詩。
  • 韓愈的一首經典詠雪詩,北方人最有感觸,溫馨暖人堪為千古佳作
    由此,韓愈也形成了剛正耿直,百折不撓,極有抱負的性格,表現在詩風上就是以雄奇險怪為特點,宏大震撼,極有氣勢。例如他的《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幽懷》、《山石》等。不過,人有多面,詩風亦然。他也有一些小詩,寫得清新可愛,樸實動人。例如那首最為人熟知的《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 劉禹錫最經典的一首詩,寫盡世間的繁華與落幕,給人大徹大悟之感
    劉禹錫的詩顯然要更加的深情,也更加的有個性,往往一些看似很普通的作品,不僅描寫得極為抒情,同時裡面還充滿了哲理,這也正是他的詩作與其他詩人最大的區別,而讀他這樣的作品,也最是能夠感受到唐詩那一份獨特的韻味,以及詩人對於人生深刻的解讀。
  • 高駢很有趣的一首詠雪詩,看似信手拈來,卻是充滿了深刻的哲理!
    那麼唐詩裡面關於描寫雪的詩作,應當說是比比皆是,很多的作品都是成為了千古名篇,而我們從這些作品中,也最是能夠感受到詩人的一片深情,以及他們對於人生的態度。唐朝詩人高駢的這首《對雪》,那就是一首很有趣的詩,通篇雖然看似在寫景,但詩人也正是通過對於雪的描寫,從而表達了自己對於人生的理解,這樣的一種描寫,也令他的這首詩充滿了詩情畫意,同時也有了一層深刻的哲理。
  • 大詩人陸遊寫下一首唯美的詩,從開篇美到結尾,美得令人心醉!
    南宋表面上的議和看似韜光養晦,其實明眼人都知道,無非是害怕北方的金國,還有虎視眈眈的元朝。陸遊這些詩人其實是看在眼裡痛在心裡,但是他們無能為力,誰讓朝廷沒有作為呢。陸遊的詩也就基調沉痛,每一首詩都表達了愛國之情,也寫盡了人生的無奈,讀來令人感慨萬千。
  • 韓愈優美的歌曲七絕自然無裝飾,整首美令人驚嘆
    我個人更喜歡韓愈,讀他的詩,我總能學到很多東西,明白和更多的真理,尤其是他的七字絕句,每個大寫與眾不同,既漂亮又有趣,例如,這《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是一部非常有趣的作品,整首詩的意境很美。當時,詩人想邀請他的弟子張籍去鄉下春遊,但是張籍幾次拒絕了他,所以他寫這首詩是為了勸他的朋友,他可以陪他一起玩。
  • 古詩詞|《晚春》韓愈
    品鑑鑑賞:壹這是一首描繪暮春景色的七絕。雖然詩只是寫百卉千花爭奇鬥豔的常景,但寫得工巧奇特,別開生面。詩人不寫百花稀落、暮春凋零,卻寫草木留春而呈萬紫千紅的動人情景。詩人體物入微,發前人未得之秘,反一般詩人晚春遲暮之感,摹花草燦爛之情狀,展晚春滿目之風採。
  • 最經典的一首「拍馬屁」詩,僅僅只有14個字,卻成為千古絕句!
    但是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古時候也是有這種現象的,當然用古詩詞表現出來的會比較含蓄一些,在我國古代,就有一首最經典的一首「拍馬屁」詩,僅僅只有14個字,卻成為千古絕句!對於許多國人來講,想要了解國家的文化就是從古詩詞開始了解的,所以這麼多年來古詩詞一直受到人們的喜愛,在閱讀古詩詞的時候既可以增加詞彙量也可以體會當時詩人心中的感受,更加系統了解我國的傳統文化。
  • 蘇軾把韓愈最美的詩信手拈來,改成一首絕美宋詞,美得令人心醉
    散似秋雲無覓處」便是借鑑的唐代白居易《花非花》一詩中的「來如春夢幾時多?去似朝雲無覓處」;而宋代晏幾道千古絕唱《臨江仙》中的那句「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更是直接照搬的晚唐詩人翁宏《春殘》裡面的原句。我們今天要介紹的這首詞,也是一首「借鑑」前人的詞作,而且是來自宋代大詞人蘇軾,他借鑑的文人正是唐代大詩人韓愈最美的那首《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中的「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原本韓愈的這兩句詩就是流傳千古的佳句,但是在蘇軾引用改編之下,這首唐詩也成就了一首絕美宋詞,美得讓人心醉。下面就來和筆者一起走進蘇軾這首「借鑑」前輩的絕美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