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晚春》韓愈

2020-12-25 二次元少女圖壁紙

告知:已在微信公眾號首頁研究社欄目中增加三字經、千字文、百家姓、弟子規、聲律啟蒙等,歡迎閱讀。

教科書式品鑑詩詞,這是唐詩宋詞品鑑的第174篇古詩詞

《晚春》韓愈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鬥芳菲。

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作者簡介:

韓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孟州)人,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因其常據郡望自稱昌黎韓愈,故後世稱之為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諡號「文」,世稱韓文公。

注釋解說:

⑴晚春:春季的最後一段時間。⑵不久歸:這裡指春天很快就要過去了。⑶百般紅紫:即萬紫千紅,色彩繽紛的春花。鬥芳菲:爭芳鬥豔。⑷楊花:指柳絮。榆莢(jiá):榆樹的果實。初春時先於葉而生,聯綴成串,形似銅錢,俗呼榆錢。⑸惟解:只知道。漫天:滿天。

全詩解釋:

春天不久就將歸去,花草樹木想方設法挽留春天,一是爭奇鬥豔,人間萬紫千紅。可憐楊花榆錢,沒有豔麗姿色,只知漫天飛舞,好似片片雪花。

品鑑鑑賞:

這是一首描繪暮春景色的七絕。雖然詩只是寫百卉千花爭奇鬥豔的常景,但寫得工巧奇特,別開生面。詩人不寫百花稀落、暮春凋零,卻寫草木留春而呈萬紫千紅的動人情景。詩人體物入微,發前人未得之秘,反一般詩人晚春遲暮之感,摹花草燦爛之情狀,展晚春滿目之風採。寥寥幾筆,便展示出滿眼風光,令人耳目一新的景象。

此詩熔景與理於一爐,在景物描寫中蘊含著人生哲理:詩人通過「草木」有「知」、惜春爭豔的場景描寫,反映的其實是自己對春天大好風光的珍惜之情。面對晚春景象,詩人一反常見的惜春傷感之情,變被動感受為主觀參與,情緒樂觀向上,很有新意。「楊花榆莢」不因「無才思」而藏拙,不畏「班門弄斧」之譏,避短用長,爭鳴爭放,為「晚春」添色。正是「柳絲榆莢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李飛」(《紅樓夢》林黛玉《葬花吟》),這勇氣非常可愛。這就給人以啟示:一個人「無才思」並不可怕,要緊的是珍惜光陰,不失時機,「春光」是不負「楊花榆莢」這樣的有心人的。

此詩題一作「遊城南晚春」,可知所寫乃春遊郊外所見。僅就描寫暮春景色而言,此詩可謂有情有趣,亦不落俗套。詩人全用擬人手法,糅人與花於一體,不說人之惜春,而說草樹亦知春將不久,因而百花爭豔,各呈芳菲。湊熱鬧的還有樸素無華的楊花榆莢,像飛雪一般漫天遍野地飄舞。人言草木無情,詩偏說它們有知,能「知」能「解」還能「鬥」,而且還有「才思」高下有無之分。想像之奇,實為詩中所罕見。這是此詩明白有趣之處,堪稱平中翻新,頗富奇趣。

然而「無才思」三字頗怪異,遂引起後人諸多猜測。或謂勸人勤學,不要像楊花那樣白首無成;或謂隱喻人之無才,作不出好文章;或言有所諷喻;或言讚賞楊花雖無芳華,卻有情趣和勇氣。如果說此詩真有寓意,就應當是其中所含的一種生活哲理。從韓愈生平為人來看,他既是「文起八代之衰」的宗師,又是力矯元和輕熟詩風的奇險詩派的開山人物,頗具膽力。他能欣賞「楊花榆莢」的勇氣。此處或並非存心託諷,而是觀楊花飛舞而忽有所感觸,隨寄一點幽默的情趣。詩的妙處也在這裡。

此詩之寓意,見仁見智,不同的人生閱歷和心緒可能有不同的領悟。

來都來了,點個在看再走吧~~~

相關焦點

  • 韓愈的《晚春》——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韓愈所寫的這首《晚春》,從詩中的表面來看表達的是暮春將逝,通過描寫花草樹木得知春天不久就要歸去,於是各逞姿色,爭芳鬥豔,欲將春天留住,就連那本來沒有任何姿色的楊花、榆莢也不甘示弱,好像雪花隨風飛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
  • 韓愈一首《晚春》,活用擬人修辭,一改暮春傷感基調
    也是詩狂賀知章筆下的嫋娜柳條,「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還是理學大師朱熹筆下的奼紫嫣紅,「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在詩人眼裡,春天既有綠了江南岸的柔風,又有打落無數花瓣的夜雨,還有滿園關不住的五彩繽紛和數不清的鶯歌燕舞……春天雖美好,但暮春時節,大部分花朵相繼飄落,若想要再見,只能等待來年,故花褪殘紅的暮春,在古詩詞中一般都帶有凋零傷感的感情基調
  • 五一佳節說韓愈,好詩應景屬《晚春》
    古時候,有不少文人墨客寫過關於春天的詩詞,而韓愈的這首《晚春》,妙就妙在不同的人,因為不同的人生閱歷和心緒,會產生不同的領悟。讓我們一起賞析。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關注百家號:唄媽美學韓愈是唐代中期的大臣,秘書郎韓仲卿之子。他與柳宗元、歐元修、蘇軾齊名「千古四大家」,他又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美譽。韓愈活到五十七歲,他的一生在宦海中沉浮,他的詩詞也道盡了人生百味。韓愈寫這首《晚春》,是在元和十一年,此時的韓愈已年近半百,對很多事情也看淡了。
  • 韓愈的《晚春》,有人說是貶柳絮的,有人說是贊柳絮的,你怎麼看
    「唐朝韓愈《晚春》詩文漫讀:草木也知道,春天不久就歸去了,那真是爭奇鬥豔,開得熱鬧。楊花榆莢,沒有什麼才思,變不了花樣,只知道漫天雪花樣的飛舞。初衣解詩:這首詩是寫晚春的景色。知道春天不久就要回去了。於是百花拼命的爭豔,想留住春天。
  • 評論唐代中期韓愈七言絕句《晚春》的內涵意境在哪裡?
    唐代中期七絕詩原作品:《晚春》作者韓愈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鬥芳菲。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其實春天的花,也就在晚春就結束了,所以韓愈在詩的前兩句說的是萬物爭春時的百花爭豔的芳香景色。後兩句是說楊花柳絮榆樹錢,沒有鮮花爭鬥豔那樣的美麗,那樣讓有才的人思緒萬千的品味,來作詩詞賦。確也是象雪花一樣惟妙惟肖的漫天飛舞。這也是急待向四野播撒樹種的好時節。
  • 韓愈的名作《晚春》太難解,古代學者:有三個字看不懂
    本文就讓我們通過唐代著名詩人韓愈的一首詩《晚春》,來具體探討一下古代詩學解釋學的這種「升華的理解」。《晚春》是韓愈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寫於元和十一年。顧名思義,這首詩的內容主要就是描繪了晚春時分的繁麗景色。但因為其中「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中的「無才思」三字太怪異,遂引起了後人的諸多猜測。
  • 為你讀詩:《晚春》個性韓愈的幽默而深刻的詠春小詩
    圖片源於網絡,版權屬於原作者晚春韓愈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鬥芳菲。年幼的韓愈讀書,從來不需要別人提醒,不需要別人監督,也不需要別人的讚美與肯定。他自覺自律,一直很刻苦。都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用來評價年幼的韓愈,那也是極恰當的。這個刻苦的苦孩子,也很堅強。參加考取進士科考試,連考三次,失敗,第四次才考取;參加吏部的考試,連考三次也是失敗。但這些失敗,都打不倒韓愈。在韓愈終於完成從屌絲到高官的逆襲之後,韓愈一生中多次被貶謫。
  • 韓愈這首《晚春》通篇如詩如畫,高超的表現手法,令人讚嘆不已!
    韓愈是中唐時期的一代文宗,他不僅詩寫得好,同時他的散文更是一絕,也正是這個原因,使得他成為了唐宋八大家之首,而且他的散文用詞簡練,充滿了無限的智慧,一些比較經典的句子,即使是到現在我們也依舊,還是會在日常的生活中引用,這也正是韓愈最令人敬佩的一個地方;其實他除了散文寫得好之外,他的詩同樣的很是經典
  • 初春小雨,韓愈的這首詩,你應該讀一讀!
    韓愈,字退之,河陽人,自言郡望昌黎,故後人多稱韓昌黎。他三歲而孤,由其兄嫂養育成人。著有《昌黎先生集》,存詩四百餘首。韓愈多長篇古詩,其中不乏揭露現實矛盾、表現個人失意的佳作,如《歸彭城》、《縣齋有懷》等,大都寫得平實順暢。但他也有寫的清新、富於神韻、近似盛唐人的詩,如《晚雨》、《盆池五首》、《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等。而我們今天要說的就是這一首《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 【每日詩詞】初春小雨-韓愈
  • 詩詞欣賞:「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10首七絕
    韓愈,字退之,唐代中期大臣,文學家、思想家、政治家,韓愈作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1、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唐代:韓愈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 韓愈經典的一首小詩,看似寫春天,實際講人生哲理,令人回味無窮
    今天我們就來欣賞"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的中唐詩人——韓愈的名篇《晚春》,看看一代文豪,一位出色的政治家筆下的暮春景象及惜春感悟。晚春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鬥芳菲。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 韓愈唐宋八大家中的王者,除了散文寫得好,這首七絕也是千古名篇
    韓愈在文壇的地位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特別是他的散文清新脫俗,沒有那種無病呻吟做作的姿態,寫得極為深刻。為此他也是唐宋八大家裡絕對的老大,即使是歐陽修和蘇軾等人,如果論散文成就的話,那也是望塵莫及。韓愈在前人的基礎上大力改革,重新奠定了散文的格調,開創了大散文時代。
  • 韓愈的這首詩只有4句,卻驚豔了整個春天,美得令人心醉!
    它便是韓愈的經典詩作《初春小雨》。韓愈,字退之,世稱「韓昌黎」、「昌黎先生」,是唐代著名文學家。其文成就,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其詩以長篇古詩著稱,以揭露現實矛盾和表現個人失意為主。當然也不乏清新、富有神韻之作,這首《初春小雨》便是其中代表。《初春小雨》是韓愈的一首描寫和讚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絕句。
  • 古詩詞中的「煙柳」一詞是怎麼回事?
    「柳如煙」一詞是從古詩詞中借鑑而來。如李清照的「落日熔金,暮雲合壁,人在何處。染柳煙濃」;又如(唐.溫庭筠)的「水精簾裡頗黎枕,暖香惹夢鴛鴦錦。江上柳如煙,雁飛殘月天……」;還有(唐.韓愈)的:「絕勝煙柳滿皇都……」等等等等。無論是「煙柳」還是「柳煙」。
  • 7首有趣的古詩詞,詼諧幽默,令人津津樂道!
    7首有趣的古詩詞,詼諧幽默,令人津津樂道。1、《琴詩》蘇軾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6、《晚春二首·其一》韓愈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鬥芳菲。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 古詩賞析第二十首: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其一)
    長慶四年(824年),韓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贈禮部尚書,諡曰「文」,因此又稱「韓文公」。韓愈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被後人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提出「文道合一、氣盛言宜、務去陳言、文從字順」等散文寫作理論,打破了東漢以後駢文在文壇上的統治地位,重新確立了散文為主的古文標準,史稱「文起八代之衰」。
  • 韓愈這首詩再三挽留,春天卻來去匆匆
    這個時候詩人韓愈正在長安城南一帶遊春。他經過細心觀察,發現了春天的蹤跡,已經所剩不多了,非常著急,於是趕忙寫了十六首《晚春》的絕句來挽留。我們來看其中的一首。《晚春》草木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鬥芳菲。詩人韓愈在京城郊外遊春,發現了春即將歸去的蹤跡,他和歷來其他詩人一樣,內心惴惴不安。杜甫也曾提醒過,一片花飛減卻春,風飄萬點正愁人。是啊,草木無情,尚能如此挽留珍惜,何況我們這些有思想、有靈魂的血肉之軀呢。人生匆匆幾十年,如白駒過隙。走了一個春,我們的生命計程中就減去了一歲,如此循環往復,這是多麼殘酷啊。
  • 古詩詞鑑賞:理解含義題
    1.下列對這首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詩人的心與韓愈一同到達遙遠的潮水盡頭,表現了作者甘願陪同友人受苦的深情。B韓愈的詩作傳到京城長安,隨後書信也越過瀧水而至,表現了韓愈對詩人的關切。B項,「韓愈的詩作傳到京城長安,隨後書信也越過瀧水而至,表現了韓愈對詩人的關切」錯誤。韓愈因觸怒皇帝被貶為湖州刺史,途中寫《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此詩傳到京城,賈島讀後有感而作本詩。參考注釋和韓愈詩作的題目可知,《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是韓愈寫給侄子的,並非表現對詩人賈島的關心。
  • 唐代韓愈《次潼關先寄張十二閣老使君》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當時韓愈以行軍司馬身份隨軍,即將向華州進發,為抒發勝利豪情而作此詩。韓愈簡介:韓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思想家,河陽(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漢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諡號「文」,又稱韓文公。他與柳宗元同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主張學習先秦兩漢的散文語言,破駢為散,擴大文言文的表達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