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之後請你承認:這世上99%的孩子,終將平凡

2020-08-27 小郝養生

早前有個高二的女孩給我發來的一段話讓我印象深刻:

「無論我進步多少,父母都還覺得我不夠好,我費盡全力還是比不過別人,我很挫敗,可父母卻覺得我就是還不夠努力。」

「我想不明白他們為何不能接受事實,我就算24小時不睡覺的努力學習,我成不了狀元,為什麼他們就不能接受這個平凡的我?」

女孩的話我想說出了很多孩子的心裡話,很多時候,父母的期待值總在一步步提高,很多孩子好像無論怎麼努力,都沒辦法達到父母的期待。

而在這背後其實暴露出了一個很扎心的現實:

有太多太多的父母,無法接受自己的孩子,終將平凡。


以前有篇文章刷屏,題目叫做《我的兒子是學渣》。

故事裡的父母非常優秀:爸爸是985的工科博士,媽媽是985的碩士,兩人在最佳生育年齡27歲,以最科學的方式生下了一個兒子。

他們以為基因、優生優育做到如此,自己的孩子一定會非常優秀。

可自從兒子上了小學之後,即使他們百般不願承認,可也得接受事實:他們的兒子是個「學渣」。

為了改變這個現實,他們付出了大量的時間、金錢、精力。

報各種輔導班,甚至請昂貴的一對一的家教。白天孩子在學校上學,晚上父母再同步給孩子輔導一遍。

他們的孩子也很努力。他特別聽話,布置給他的任務全都完成,甚至還主動的要求父母給自己報更多的輔導班。

可即便如此,各方面都做到了極致,孩子成績還是不行,還因為天天學習加碼,最後身體也搞壞了。


一次次的挫敗中,他們開始接受現實:個個孩子都想能有個好成績,可天賦這個東西確實存在。

在想明白這個問題之後,這對家長放下了焦慮。

他們重新思考學習的意義,冷靜看待兒子之後發現,其實兒子並沒有那麼差。

他數學不好,可他喜歡廚藝,10歲就能做很多的菜。

他英語不好,可他在進門時,如果身後有人,就會幫忙撐著門。

他語文不好,可他也很孝順父母。

他成績不好,可在班裡競選宣傳委員時,全班38個孩子都選了他。一問才知道,在同學眼中他樂於助人、開朗活潑、很講義氣......

其實孩子很多方面都很優秀,可以前他們都忽略了,他們的眼中,只有孩子那糟糕的成績。

這在現實中不是很常見嗎?

家長群中,學霸家長們都爭搶著曬成績,其他家長在一旁一邊點著贊說著讚美,一邊轉過頭斥責自己孩子不夠優秀,沒能給自己「長臉」。


在很多家長及老師心中,一個孩子的好壞,只能用成績好壞來衡量。

這讓我思考,到底什麼才叫「優秀」「成功」?

成績永遠數一數二?大富大貴賺許多的錢?功成名就受人敬仰?載入史冊?

確實,這樣的人是優秀,是成功,誰都想成為這樣的人,可其實現實點來看:

在這個世界上,或許只有1%的人,才能做到如此這般優秀,剩下來的那99%最終都將歸於平凡。

你我本就是一個平凡人,又憑什麼去鄙視平凡呢?

只要安分守己,努力工作生活,自尊自愛,三觀正,能對自己、家庭、未來負責,安安穩穩、平平凡凡、平平安安的活到老,不也是另一種幸福嗎?


「月入三萬供不起孩子的暑假」

「5歲孩子的簡歷長達15頁,甚至比成年人會的還多」

現階段,家長們拼盡全力,從剛出生開始,就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立志要培養出一個各方面都無比卓越的不平凡的孩子。

而其實,在這種「高期待」下,孩子們也給了自己很大的壓力,逼著自己讓家長滿意,逼著自己必須成功。

前段時間遇到了一個高一的學生找我聊天,剛從一個普通鄉鎮中學升入市高中的她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吃力感。

曾經在鄉鎮中學她還算得上名列前茅,可現在她每天早上5點半起床,晚上12點多睡覺,每天非常努力的學習,卻連班級前20都排不進。

而且最扎心的是,班上的同學們看起來每天都在玩,他們學的很輕鬆,可考試成績輕鬆超她。

而她的父母也給了她巨大的壓力,他們只看得到自己孩子曾經成績名列年級前列,所以他們根本無法接受她現在的成績排名,他們覺得一定是她鬆懈了、貪玩了,所以成績才一落千丈。

父母給她壓力,自己也給自己壓力,挫敗感越來越強,她開始焦慮、恐慌、抑鬱,整晚的睡不著覺,經常在睡夢中突然沒嚇醒,滿身是汗。

她覺得自己快要崩潰了,可她卻還在逼著自己拼命去學,從學到12點到1點2點,她不想讓父母失望,她想證明自己可以。

而在這背後,其實本質上就是:連自己都不願承認自己終將平凡。

梁曉聲寫過一篇文章,有一段他和一位大一學生的對話:

「如果在三十歲以前,最遲在三十五歲以前,我還不能使自己脫離平凡,那麼我就自殺。」 「為什麼又是不平凡呢?」 「比如所有那些成功人士。」 「具體說來。」 「就是,起碼要有自己的房、自己的車,起碼要成為有一定社會地位的人吧?還起碼要有一筆數目可觀的存款吧?」 「要有什麼樣的房,要有什麼樣的車?在你看來,多少存款算數目可觀呢?」 「這,我還沒認真想過……」

這位大一學生,或許就是千千萬萬普通人的代表。

你會發現,我們的欲望會越來越大,99%,即使你達成了曾經的目標,也還是會出現新的期待,你還是會對自己很不滿意。

其實這並沒有什麼錯,用這個來激勵自己變得越來越好,或許真的某天會成功了。

但是可怕的是現在:不是人在控制著「成功欲望」,而是欲望左右著人。

大家開始害怕,害怕自己平凡,害怕自己這一生就這樣在平凡中度過。所以將自己綁得越來越緊,幾近窒息。

因為接受不了自己平凡,而選擇自我毀滅。

可平凡不代表著平庸,平凡之人也可以活出獨一無二的模樣。

人生不過幾十年,要學會和自己和解,有的時候現在的你已經很好。

放過自己,活得開心點,不就行了嗎?



看到這肯定會有人說:你這是在為無能的人找藉口!給某些人不想努力的人找心裡安慰。

我想他一定是理解錯了「平凡」的意思,平凡不代表著自暴自棄,毫無理想,努力無用。

《親愛的安德烈》裡有這樣一段:

安德烈對他媽媽說:「媽,你要接受一個事實,就是你有一個極其平庸的兒子。」

「我將來的事業一定比不過你,也比不上你和爸爸都有博士學位,我會變成一個很普通的人,普通學歷、普通職業,不太有錢不太有名,是個最最平庸的人。你會失望嗎?」

那時她回答兒子:「我不在乎你是否有成就,而是你是否快樂。」

如果你是一個喜歡動物的人,那對於你來說,做個華爾街經理,每天為錢的數字而鬥爭,很可能不如每天給大象洗澡,給河馬刷牙。

當你的工作在你心目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

但是我怕的,不是你沒錢沒名,而是你沒有選擇。

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就,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擁有更多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是啊,這或許就是為什麼我們明知自己是一個平凡人也要拼盡全力去努力吧?

這個世界總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能夠平凡安穩到老,也是需要拼盡全力的。

成年人身上承擔著太多的壓力,所以不得不跟自己較勁。

因為誰都知道:

努力你可能依然不能超過所有人,也無法過上自己理想中的生活。

但是不努力,你一定會被身後烏泱泱的人群、殘酷冷漠的現實社會,狠狠踩在腳下。

做一個平凡的人不可怕,可怕的是你連選擇的機會都沒有。

做一個平凡的人沒什麼,但請你不要庸庸碌碌,碌碌無為,還安慰自己平凡可貴。

相關焦點

  • 致考生和家長:接受高考之後的終將平凡
    對於絕大部分普通人來說,高考應該是人生為數不多的高光時刻,因為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我們終將成為平凡。前兩天看到一篇推文,是寫給家長看的,內容是講家長要如何接受自己的孩子終將平凡,「作為父母,你可以有望子成龍的夢想,但當不得真。如果不出意外,你的孩子必將平凡」,這是文章的引言。整篇文章都圍繞著家長怎樣接受孩子終將平凡並最終和解的內容來闡述,其中有一個小標題我特別喜歡,「意識到孩子平凡,你才能正確地認識他,真的理解他」。大多的家長都是不太了解自己的孩子的,包括我的父母在內。
  • 高考發榜,如不出意外,父母面對的終將是平凡的孩子
    高考分數即將發榜,作為父母與孩子,都期望分數超常發揮,但不得當真,如果不出意外,孩子的高考分數與平常模擬成績必將相似。「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許多父母的高值願景,也是他們賦予自己的偉大責任。但是父母必須接受,也必須承認的一個事實就是,自己的孩子很大概率上會是一個極其平凡、極其普通的人:99%的人99%的可能會平凡地度過一生。
  • 不要再「鼓勵」孩子成功!99%的孩子99%的可能性平凡
    跟大多數父母一樣,我最不願意承認的一個事實就是,自己的孩子很大概率上是一個極其平凡、極其普通的人。但我們又不得不承認:我們的孩子終將平凡!魏天樺(化名)的媽媽現在就特別後悔。她曾經望子成龍,而現在,抱著已經冰冷的兒子,她的精神徹底崩潰。
  • 終將平凡的孩子們
    ,很容易被問到一個問題:「你長大了想做什麼啊?」誰家孩子要是敢說自己長大了的夢想是做個廚師,就連他的爹娘也會覺得顏面盡失。 在中國,父母們早早就教會了孩子標準答案,長大了只能做科學家、文學家、太空人……只有這樣,孩子們才會被認為有出息,父母們才會有面子。更為重要的是,這符合父母們「望子成龍」的殷切希望。 中國父母最難接受,也最不願意承認的一個事實就是,自己的孩子很大概率上會是一個極其平凡、極其普通的人。
  • 我終於接受,我的孩子終將平凡,你能接受孩子的平凡嗎?
    導讀:我終於接受,我的孩子終將平凡,你能接受孩子的平凡嗎?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我終於接受,我的孩子終將平凡,你能接受孩子的平凡嗎?!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從中考到高考,終將平凡
    今年兒子參加了高考,讓我們兩口子也體驗了一把,家有考生的趕腳。三年前,兒子以一個兩頭不靠的分數,從一個普通中學考進了一個普通高中。從估分,填志願,等錄取,到錄取,當爹的我,失眠,頭髮白了一片。 三年後的今天,兒子非常穩定的以一個兩頭不靠的高考分數,又讓我再走一次,查分,填志願,等錄取(目前到這個階段),當爹的我,失眠,頭髮又白一片。
  • 中央教科院深度調查:30年3000多高考狀元,無一成為「行業領袖」!父母必須面對的現實:你的孩子終將平凡
    來源:國館(ID: guoguan5000)作為父母,你可以有望子成龍的夢想,但當不得真。如果不出意外,你的孩子終將平凡。誰家孩子要是敢說自己長大了的夢想是做個廚師,就連他的爹娘也會覺得顏面盡失。在中國,父母們早早就教會了孩子標準答案,長大了只能做科學家、文學家、太空人……只有這樣,孩子們才會被認為有出息,父母們才會有面子。更為重要的是,這符合父母們「望子成龍」的殷切希望。中國父母最難接受,也最不願意承認的一個事實就是,自己的孩子很大概率上會是一個極其平凡、極其普通的人。
  • 56年追蹤14個孩子:不出意外,你的孩子終將平凡一生!
    我記得有篇文章上過熱搜叫《我的兒子是學渣》,文章中提到自己和孩子爸爸都是985碩士,本以為他們生下來的孩子必定聰明過人。但現實很快打了她的臉,兒子的學習成績非常一般,他們給他報了許多輔導班,甚至還請了一對一的家教,而兒子既努力又聽話,但成績就是提高不上去。最後這位媽媽終於接受了這個現實:我的孩子,確實資質一般。
  • (原創)承認自己的平凡
    他們以為基因、優生優育做到如此,自己的孩子一定會非常優秀。可自從兒子上了小學之後,即使他們百般不願承認,可也得接受事實:他們的兒子是個「學渣」。為了改變這個現實,他們付出了大量的時間、金錢、精力。給孩子報各種輔導班,甚至請昂貴的一對一的家教。白天孩子在學校上學,晚上父母再同步給孩子輔導一遍。
  • 28年追蹤13個孩子,結果扎心了:如果不出意外,你的孩子終將平凡
    你的孩子終將平凡 7歲時,這13個孩子都在上一年級。那時候,他們都有華麗的夢想。 有人因為丈夫賭博,正在申請離婚;有人和母親關係生疏,大吵一架之後離開了家;還有人背著父母,偷偷從大學輟學…… 孩子極有可能,不會按照你預設的道路走下去,他們會想盡辦法脫離掌控。這一路上,不可控的因素太多了。
  • 不要再用愛的名義逼孩子,讓孩子平凡又幸福地生活著
    但是這個世上沒有後悔藥,為了讓孩子成為優秀的人,犧牲孩子的童年,孩子的健康,甚至是孩子的性命,到底值不值?人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優秀的,這無可厚非,但是這種「優秀」是孩子想要的還是家長想要的?而且這種所謂的「優秀」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
  • 為什麼我們拼盡全力,孩子卻依舊終將平凡
    剛剛看了一個視頻「為什麼父母拼盡全力,孩子卻依舊終將平凡」,看完之後忽然覺得自己被戳到了,我一直強調,我努力讓孩子學這些學那些都是為了讓她以後可以過普通人的生活,可是視頻裡提到的那幾個小孩長大之後的軌跡都不在我所認為的普通人之列,是我一直以來的偏見?!
  • 中高考成績出來了,請不要打擾別人的幸福!
    近日,大部分城市已經公布了2020年高考成績和中考成績,面對孩子或高或低的成績,我們該怎麼說,怎麼做?無論是你是家長還是考生,請從容平和地看待分數這回事。一次考試決定不了自己的人生中考和高考都很重要,決定你上什麼樣的高中和大學,遇見什麼的人,畢業之後有沒有名校的光環為你找工作帶來便利。中考對寒窗苦讀數載的學子來說,是一場決定命運的考試。如果中考失利請千萬別灰心!因為畢業後,在職場中,絕不是看你的考試成績!
  • 56年記錄14個孩子,結果扎心了:如無意外,你的孩子終將平凡
    從這部紀錄片中我們也可以看到,不管兒時的夢想多麼偉大,由於受到種種因素的影響,絕大多數的孩子們在長大之後就終將趨於平凡。結果令人扎心:無意外的話,孩子終將平凡在這部紀錄片中,大部分的孩子都是來自於普通的家庭,並且結果也顯示如果不出意外的話,很多的孩子最後都會走向平凡,這其中離不開家庭和社會兩方面的原因。首先,家庭環境對孩子的成長有直接的影響。
  • 如無意外,我們終將平凡
    終極辯題「終其一生只是個平凡人,你後悔嗎?」直擊心靈,引發熱議。看到這個題目的時候,我其實有些困惑:平凡人的定義是什麼?專門去查了下詞典,給出的釋義是:平常的人、普通的人、不出眾的平民百姓。也就是說,指個人能力、貢獻和特點的平凡。
  • 高考成績出來了,請抱抱孩子
    著名節目主持人白巖松曾告訴他的孩子:「不爭第一」。他說:爭第一的人,眼睛總是盯著對手,為了得到第一,也許會不擇手段;成績儘管很重要,可是,千萬別讓孩子成為除了成績好,其它一無是處的人!有很多孩子高考前很優秀,高考之後就鬆懈了,認為考上名牌大學,就萬事大吉了。
  • 你的平凡,終將成為專屬的不凡
    偉大、精彩、成功都不算什麼,只有把平凡生活真正過好,人生才是圓滿。」不久前,偶爾翻到了初中時的一本舊書,發現扉頁上自己寫著:「20年後,你終將不凡!」那時的我,夢想著考上清華,畢業後成為商業巨子,指點江山、意氣風發,甚至改變世界……但20多年後,一切都沒有發生,沒有考上北大清華,更沒有成為商界精英,只是人到中年,幾經波折浮沉,仍為生活忙碌,做著平凡的工作,過著平凡的生活。從小到大,我們就這樣被教育,要做一個出人頭地的人中龍鳳。
  • 28年追蹤13孩子,導演警告父母們:別期望太高,你的孩子終將平凡
    二、父母為什麼會對孩子有高期望通過網上各種父母輔導作業時,手骨折、心肌梗塞、暈倒、腦出血的新聞,我們可以看出,很多父母並沒有接受大多人終將平凡的想法。這也正常,沒有哪個父母會同意自己的孩子成為底層人。父母對孩子的高期望是從哪裡來的呢?
  • 28年追蹤13個孩子,導演提醒父母們:別期望太高,你的孩子終將平凡
    這類父母的心裡話其實是:「雖然我當年沒有考上某所名校/拿到某個工作,但我會竭盡全力輔助你實現它,而且,你沒有任何理由拒絕。因為你是我生的,我養的。」 這類父母,生孩子的本意並不是因為喜歡孩子,願意陪伴孩子成長,而是因為孩子可以幫忙實現他們的願望,孩子只是他們實現自己人生理想的工具而已。
  • :不出意外,你孩子終將平凡
    你不信的話,過個幾天看看我這個文章的留言,就明白了有多少學霸父母,深受子女平凡的痛苦!02、為什麼會這樣?正常來說,爸媽受教育程度越高,後代應該更優秀才對,怎麼反著來了?這4個點,很多人沒想到。遙想當初我們父母那一代人,有多少人有條件去走學習這條路呢?那時候物資匱乏,大家都是差不多窮,家裡娃又多,資源是有限的。常見的情況是,家裡的男孩讀書,女孩早早輟學打工。或者說,全部的孩子都不接受教育,早早打工掙錢獨立,我伯伯的兩個兒子,初中輟學打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