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好比啃甘蔗

2020-12-20 泉溪書房弘蟲

(畸園老人陳遹聲詩集駕到,厚厚一櫝)

我感覺讀書是甜的。譬如我讀楓橋,就好比自己是在啃一枝長長的甘蔗。

甘蔗是一節一節連貫的,楓橋的歷史文化也是由一個個楓橋先賢書寫接續的。王冕、楊維楨、陳洪綬,這三節,最粗壯,啃起來最費勁,但感覺也最甜,或許是因為他們靠近甘蔗蔀頭的緣故。這三節我已啃了多年,至今仍時不時會咀嚼回味一下。三賢之外,從去年開始,我依次啃完了「越中知名士」陳偉,啃完了「朱紫陽之功臣」駱問禮,啃完了「楓橋才子」陳於朝,這三節在楓橋這支甘蔗的中間或接近梢頭處,啃起來比較輕脆,味道各有異同。一支甘蔗在啃吃的過程中,不可能是同樣的味道,甜的淡的,硬的脆的,全部滋味加起來,才是楓橋文化完整的味道。

我可能真的讀古書讀上癮了。上癮表現為捨得投入:投入時間,投入精力,投入金錢。我讀的多是古籍,雖是複印本,可價格小貴。譬如10萬字不到的《薴蘿山稿》竟要500元,畸園老人陳遹聲的詩稿竟要600元,一套他的會試硃卷都要30元,而最划算的駱問禮《萬一樓集》和《續羊棗集》也要436元。我的小金庫通常被這種複印紙吞吃。而自我檢討時,又不免暗笑:當我把讀古書當成事情後,其餘的事情都稱不上事情了。譬如今年,我竟然推掉了兩樁價值20萬元的文字生意,欺騙人家說自己忙得沒時間,而實際自己沉浸在古書裡。一邊將大額的寫作進帳拒之門外,一邊卻在跟書店老闆錙銖必較。如此強大反差,值得慶賀,說明我的讀書已漸入佳境:金錢不能移,誘惑不能屈,我已「君子固窮」矣。

(我低三下四向書店老闆討要來的)

有時候也反躬自問,這條路走到底,自己的精神會否錯亂。因為一路上至今沒有同行者,也沒有交流者,就好比小時候獨自摸黑走夜路,半道上為了壯膽,不得不故意大聲吆喝或唱歌。諸暨同城有位同樣讀古書的鄭先生,與我偶有交流,他時不時在寂寞中昂起頭來,發出「讀書必須交流」的呼號聲。其實有這種感覺是件好事,說明我們的讀書已接近「做學問」的程度。「做學問」是需要安靜的。做學問在古代叫「為學」。「為學須闇然!立名目,務張揚,最忌。」這是陳偉在《誨爾錄》裡說過的一句話,他所說的「闇然」,就是隱晦深遠,不易為人所見。我們讀書就讀書,我們不巧立名目,我們不四處張揚,我們默默堅守在自己一貫的愛好裡,朝著一個目標「前進,前進,前進進」,這是典型的做學問式的閱讀。

兩年前我辭去領導職務,內心的真實意圖是多出時間來讀書。當時並沒有詳細的未來計劃,現在時光一晃,兩年就不經意間飄忽而去,我終於看清了前方的道路。這條道路,就是一條靜靜的孤零零的一個人的讀書之路。我很慶幸當時的抉擇,因為我比別人憑空多出了五六年讀書時間,大賺了一把時間。在過去的兩年中,我看似悠閒,其實真的忙碌,眼睛忙,腦子忙,雙手跟著忙。我將50餘萬字的古籍,一個個打進了電腦,同時也水到渠成地結出自己的閱讀成果。在我看來,這是一種精耕細作式的閱讀,我是一支快樂的蚯蚓,除了在泥土裡獲得營養,順便還做了鬆土的工作。

我的泉溪書房,原本純屬附庸風雅。現在,它慢慢有了自己的主題,也開始醞釀所謂的書房產品。泉溪書房的主題,就是代表楓橋文化的先賢古籍,泉溪書房應該成為楓橋古籍的收藏庫,別人有的這裡都有,別人沒有的這裡也有。泉溪書房的產品,就是從先賢古籍衍生出來的閱讀札記、詩文點校、楓橋史話、詩畫楓橋之類,泉溪書房將以「獨家出品」的方式,日積月累,形成一整條買書——讀書——出書——養書的讀寫鏈條。

(第一個書房產品正在印製中)

《誨爾錄》作者陳偉先生這樣教誨道:「為學,務須平心易氣,以求其是;勿依附以求名,勿凌駕以求高;務使可質天、可質凡民、可質古人、可質來者、可質我。」此言極是,它應該成為泉溪書房的座右。

今天,楓橋第七位名人——畸園老人陳遹聲,他的《畸園三次寫定詩稿》三十二卷(又名《陳蓉曙觀察詩》)和他的《會試硃卷》來到了我的案頭。這套古籍是非活字印刷的影印板,辨識與錄入難度極大。用一年時間去對付,也未必能如願。

我似乎見到畸園老人在笑,他笑吟吟地端坐在我眼前,說道:

「有本事把32卷的蠅頭小楷,一字不漏錄進電腦,你才堪稱陳氏子孫。」

我一聽,心裡暗自得意,然後答非所問地回答畸園老人:

「不就是啃甘蔗嘛,大不了我耐得性心啃,啃兩年總啃得完的!」

(影印版,辨識難度極大)

相關焦點

  • 烤甘蔗、燉甘蔗、炸甘蔗……除了直接啃,甘蔗的吃法還有那麼多
    今天,對於貓冬的人,能隨手拾起一節甘蔗啃食,就擁有像熊貓一樣的幸福感。▍我們在吃的是什麼甘蔗甘蔗一般是在每年10月份左右成熟,一直到第二年的三四月份都可以吃到,是冬日裡常見的水果。▍總有你沒試過的甘蔗吃法除了直接「熊貓啃」,甘蔗的吃法很多。這些年一切皆可快餐,甘蔗也越來越流行街頭鮮榨,鮮榨保留了甘蔗的鮮香,省時、省力,利於買賣。
  • 外國人不會「啃甘蔗」,而這些甘蔗的奇葩吃法,我也理解不來
    甘蔗是水果界的一股「清流」,雖然是一種水果,卻是不像其它水果那樣,吃的是植物的果實。沒有果肉的甘蔗,吃的時候主要就是吸它的汁液。啃甘蔗對於中國人來說,是一件很尋常的事情。把甘蔗咬下來,在嘴裡咀嚼之後還要把渣滓吐出來。
  • 真的只有中國人啃甘蔗嗎?
    今天,對於貓冬的人,能隨手拾起一節甘蔗啃食,就擁有像熊貓一樣的幸福感。▍我們在吃的是什麼甘蔗甘蔗一般是在每年10月份左右成熟,一直到第二年的三四月份都可以吃到,是冬日裡常見的水果。甘蔗不同種類的區別其實並不完全看顏色,而主要在於莖稈粗細,甜度高低,汁水和纖維的多少。要區分甘蔗品種對於普通人來說太難了。
  • 為什麼只有中國人直接啃甘蔗?看到老外的甘蔗吃法,網友:難怪!
    說到甘蔗這種水果,對於80/90後來說,可以說是冬天最好吃的一種水果,就是價錢有點貴,只有過年的時候才吃的上。不過你有沒有注意到?好像只有中國人喜歡啃甘蔗,這是為啥?為什麼只有中國人直接啃甘蔗?看到老外的甘蔗吃法,網友:難怪!
  • 啃甘蔗的樂趣?甘蔗汁生津止渴、苦盡甘來,必要時還能做燃料!
    啃甘蔗訓練口腔肌肉,還能改善口臭 大家對甘蔗的記憶,一定有在市場裡的甘蔗車,果販利落的劈著一根又一根的甘蔗,接著把甘蔗的紫色外皮削掉,裝成一袋袋販售
  • 吃甘蔗還只會生啃?這麼多高級的吃法都不知道,甘蔗真是白吃了!
    吃甘蔗還只會生啃?這麼多高級的吃法都不知道,甘蔗真是白吃了!在冬季的時候,人們最常吃的一種水果就是甘蔗了,而甘蔗吃起來汁水非常的豐盈,而且味道也是非常的好的,有很多的人都是非常的喜歡吃甘蔗的,但是有很多的人在吃甘蔗的時候都是只會生啃,其實剛找到吃飯也是有很多種的。
  • 吃甘蔗只會使勁啃?為你介紹幾種甘蔗的熟吃方法
    原標題:吃甘蔗只會使勁啃?為你介紹幾種甘蔗的熟吃方法 甘蔗不僅美味,而且營養豐富。每到冬季,甘蔗便成為最受人們歡迎的食物之一。那麼,甘蔗到底有哪些營養?除了啃著吃,甘蔗還有哪些食用方法呢? 首先,甘蔗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和維生素。
  • 為什麼中國人敢直接啃甘蔗?外國人傻眼了:你們有「護體神功」嗎
    為什麼中國人敢直接啃甘蔗?外國人傻眼了:你們有「護體神功」嗎?「世界美食千千萬,中國它獨佔一半」,在中國,有各色各樣的美食,不同的食材有不同的吃法,而且中國人對吃非常的講究,什麼時節吃什麼東西,是自古以來的傳統。
  • 吃甘蔗別再直接啃著吃了,不妨試試甘蔗的這幾種吃法!
    對於甘蔗相信我們每個人都不會陌生,現在也正是甘蔗上市的好季節,在平時我們看到了就可以買上一些,不僅甘蔗裡面有很多的汁水,吃起來還又甜又脆,還特別有營養,可以說甘蔗也是種很美味的水果了,深受我們大家的喜愛,不過我們很多人在吃甘蔗的時候都是直接啃著吃,其實甘蔗吃起來還有不花樣呢,今天我們就給大家分享一下
  • 世界那麼大,只有中國人會直接啃甘蔗?親眼見識後,老外很驚訝!
    而像甘蔗這種水果,其實只有在我們國內它才會被當成水果,人們可以直接拿起來啃著吃。在國外的話是不會有這種吃法的。全世界只有中國人會直接啃甘蔗嗎?甘蔗,是溫帶和熱帶地區的一種農作物,也是製造蔗糖的原料,還可以從甘蔗中提煉乙醇作為能源替代品。
  • 多年的甘蔗都白吃了 那麼多高級吃法 你只會生啃?
    甘蔗汁水豐盈味道清甜,是不少吃貨的心頭好,我們平常吃甘蔗都是直接生啃,但是資深吃貨卻把甘蔗吃出許多花樣。  比生啃更好的吃法  1烤著吃更甜  甘蔗最常規的吃法就是生啃,其實將甘蔗烤過了再吃更甜,而且烤制過的甘蔗沒有那麼硬
  • 為何甘蔗只有中國人才能直接啃食?看看老外的回答就知道了
    就比如說外國人非常欽佩中國人,居然可以直接用嘴去啃食甘蔗這種水果。因為在老外的眼中,這種水果是沒有辦法直接食用的,而是必須將糖分全部汲取出來再做成砂糖,用這種方式去品嘗甘蔗的美味,可是中國人就簡單粗暴地多了。因為中國人直接上嘴將甘蔗裡面的水分品嘗到。那難道外國人就不能夠直接用嘴啃食了嗎?老外是這樣回答的。因為啃食甘蔗的過程中,很容易將嘴皮和舌頭磨壞。
  • 廣西的「網紅甘蔗」火了,長得像樹一樣,皮也不用啃,你吃過嗎?
    廣西的「網紅甘蔗」火了,長得像樹一樣,皮也不用啃,你吃過嗎?甘蔗是很多人都喜歡吃的一種水果,不過一般都是在南方種植,因為南方的環境適合甘蔗的生長,在南方,甘蔗只是一種製糖的原料,他們只是偶爾才會吃,但是在北方,甘蔗卻是一種水果,平時我們吃甘蔗,最麻煩的就是啃甘蔗皮,因為他的皮特別硬,如今廣西的一種網紅甘蔗火了,這個甘蔗長得像樹一樣,而且吃的時候皮都不用啃,直接吃或者是用手一撕就掉了,這種甘蔗你們吃過嗎?
  • 中國吃貨再秀操作,啃甘蔗如吃餅乾,外國人:你們怎麼做到的?
    眾所周知,甘蔗是我們國家夏天時期非常普遍的水果,它們長得有點像竹子,只不過表皮的顏色是黑色的,在中國夏天的街頭經常都能看到水果店和小商販們在賣甘蔗,不少來到中國旅遊的外國人都被這種奇怪的外表吸引,買來試試究竟是什麼味道?
  • 啃和嚼有啥區別?老師地裡挖甘蔗帶進課堂當教具
    學生們七個一組走上講臺演示「嚼」的動作 本文圖均為 周玲玲 圖啃和嚼有什麼區別?杭州錦繡·育才中學附屬小學三(1)班班主任周玲玲從老家帶回十根甘蔗,切成小段拿到教室,分給學生們體驗。「去年我就答應帶家裡的甘蔗給孩子們吃,國慶假期備課時發現可以用甘蔗當教具,就帶了進課堂,既兌現承諾,又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掌握知識點。」10月9日,周玲玲告訴澎湃新聞。去年,周玲玲給學生上過一堂「家鄉土特產」的課,提到自己老家種了很多甘蔗,等明年成熟時拿給孩子們吃。
  • 讀書好比「竹籃打水一場空」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賈平凹說: 讀書必有讀書的好,譬如能識天地之大,能曉人生之難,有自知之明,有預料之光,不為苦而悲,不受寵而歡,寂寞時不寂寞,孤單時不孤單,所以絕權欲,棄浮華,瀟灑達觀,於囂煩塵世而自尊自重自強自立不卑不畏不俗不諂。
  • 臺灣寫真:團團圓圓臺北13歲生日 大啃甘蔗沒鄉愁
    原標題:臺灣寫真:團團圓圓臺北13歲生日 大啃甘蔗沒有鄉愁中新社臺北8月29日電 題:團團圓圓臺北13歲生日 大啃甘蔗沒有鄉愁中新社記者 蔣雪林 邢利宇29日的臺北,一對明星「夫妻」的生日備受矚目。他們是自大陸來臺已9年的大熊貓團團和圓圓。
  • 甘蔗別直接啃著吃了,教你新吃法,香甜可口,好吃極了
    說到甘蔗,不知道大家愛不愛吃,甘蔗在我們廣東韶關屬於特產,目前在我們當地很多的農民伯伯都是靠種植甘蔗維持生活,按照現在的種植水平,我們這的甘蔗可以長到3米高,畝產20000斤左右,也算是蠻不錯的了。相信大多數人吃甘蔗都是直接啃著吃的,但其實甘蔗有很多不一樣的吃法,比如說烤著吃,又或者是拿來煲湯煲糖水。
  • 啃和嚼有何區別?杭州小學老師老家地裡挖甘蔗帶進課堂當教具
    學生們七個一組走上講臺演示「嚼」的動作 本文圖均為 周玲玲 圖啃和嚼有什麼區別?杭州錦繡育才中學附屬小學三(1)班班主任周玲玲從老家帶回十根甘蔗,切成小段拿到教室,分給學生們體驗。「去年我就答應帶家裡的甘蔗給孩子們吃,國慶假期備課時發現可以用甘蔗當教具,就帶了進課堂,既兌現承諾,又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掌握知識點。」10月9日,周玲玲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去年,周玲玲給學生上過一堂「家鄉土特產」的課,提到自己老家種了很多甘蔗,等明年成熟時拿給孩子們吃。
  • 小夥第一次聽說甘蔗幹,結果啃到懷疑人生:曬成幹有什麼意義?
    小夥第一次聽說甘蔗幹,結果啃到懷疑人生:曬成幹有什麼意義?水果在人們的生活中是一種必不可少的食物,不僅是因為水果吃起來很美味,而且營養價值也很高,含有多種維生素、蛋白質、胺基酸等等,所以在除了一日三餐之外,這水果也是人們補充營養的重要來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