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從小就教育我們要好好學習,以後上大學找個好工作就有出息了。可也有不少人考上了好學校,可毅然決然的放棄高薪職業,去做大部分人不敢做的事情。
據某媒體報導,陝西有一位「最美」女幹部,90後的她從小努力學習,終於從大山裡走出去,還考上了985名校,成為一名研究生。可她卻放棄的高薪的職業,返回養大自己的家鄉,勵志讓全村脫貧,並且她做到了。
陳小娟,女,於1993年11月在陝西出生。就讀於北京師範大學,是本院校2018屆碩士研究生畢業生。後被陝西省定向選調生成為當地支部書記的助理,一同參加全村的脫貧攻堅工作,協助書記開展黨建工作。今年她還入選「陝西好人榜」。
據悉,從她去到上班的地方,了解到全村的分組和人數情況,其中貧困戶就有一百六十二戶五百七十二人。村裡很多人家都是在山頭上住的,還是土坯房,還有荒地,每個家裡的孩子也成為留守兒童,和她求學所在是城市是天壤地別的差距。
她來到這裡的第一個想法:我能為鄉親們做點什麼?眼前要弄清貧困的根源在哪裡?摸清以後扶貧又該怎麼走?著手點從哪裡下手?理工專業的她具有敏銳的思維,讓他一下子抓住問題的關鍵,讓全村脫貧還得靠實際行動。
寫著,要做群眾的「知心",知曉民情、心繫民事。要求自己要付出真心,認真對待百姓,把他們放在第一位。為了在最短時間裡,摸清全村情況,她自己挨家挨戶地上門了解。在扶貧期間,還和書記一起在冬天的雪地裡步行了兩個多小時,去給貧困戶送脫貧通知書,大傢伙圍著火爐子說話聊天,臉上都是笑容,那一幕讓她深深記在心裡。
據了解,在她工作期間,有一戶住房出現危機問題,可村民不願意建房,就給這戶人家做思想工作,在和村幹部一次又一次的奔跑中,村民:我同意建房,讓她心中開成太陽花。
從一名大學生到守護一方的村幹部,這兩個角色的轉變是個不小的挑戰。在剛剛接手工作的時候,也遇到瓶頸,讓村民們交上基本醫療保險和養老保險,他們說沒有用處,並且還排斥。這讓她感到很迷茫,不知道怎麼去述說滿足他們的要求然後把事情合理告訴他們,沒有方法也沒有經驗。於是她就開始向身邊的老幹部學習。
在轉變角色的時候,保持著積極樂觀和虛心求教的心,向同事學習處理的方法,在不斷的學習中,陳小娟慢慢找到了工作方向,也逐漸適應了基層的工作節奏。給困難申請救助金,修漏水管,在網絡上代繳保險等等,都是她的日常工作。能看到村民的問題得到解決,看著他們臉上露出笑容,心裡很滿足。
她從村民說的研究生來這裡就是混混日子質疑中,變成今天村民心中有疑問就去找小陳,她學啥都快。
百姓的幸福,需要更多向陳小娟這樣的同志,為百姓幹實事,他們是基層的重要力量。
素材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