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代的發展,"90後"逐漸褪去了"叛逆、個性、自我"的標籤,作為"富有朝氣,勇於擔當的一代"的新時代主力軍,在基層脫貧攻堅的舞臺上嶄露頭角。他們敢於挑大梁,擔重任,扎身農村,不畏艱苦,履職盡責,帶領村民脫貧困奔小康。1990年出生的趙冰就是這其中的一員。作為電子科技大學駐貴州岑鞏塔山村第一書記,趙冰在塔山紮根近五年,這五年間,他時刻牢記"為人民服務"的信念,誓要帶領塔山村的鄉親們打贏"脫貧攻堅戰"!
2016年3月,"90後"輔導員趙冰受電子科技大學選派,到貴州省岑鞏縣大有鎮塔山村任第一書記。當時,塔山村貧困人口有199戶757人,佔全村人口的35.7%。到了年底,建檔立卡貧困戶有28戶128人脫貧出列。2017年塔山村的茂隆村(片區)脫貧出列,2018年涼水井村(片區)脫貧出列。至此,村裡只有少數貧困戶尚未脫貧。2018年3月,趙冰駐村兩年期滿,村民們聽到這個消息,不舍地說:"趙書記,留下來吧,塔山需要你!"趙冰也割捨不下父老鄉親,主動申請延期,並許下誓言:"塔山不脫貧,我就不離崗!"一諾千金!這一留,又是兩年,村裡只剩下7戶17人尚未脫貧。2020年3月,駐村期限又到了。
但他為了那句誓言,又申請延期1年,一手抓抗疫,一手抓扶貧,立誓要與塔山一起打贏"抗疫阻擊戰"和"脫貧攻堅戰"兩場戰役。
截至目前,全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清零,監測戶、邊緣戶全部消除返貧致貧風險。塔山脫貧了!
背上行囊:紮根塔山深處
1990年3月,趙冰出生在河南開封的一戶普通農民家庭。經過10年寒窗苦讀,終於在電子科技大學圓了大學夢。2015年研究生畢業,他在自動化工程學院當了一名思政輔導員。2016年,電子科技大學結對幫扶貴州省岑鞏縣。趙冰被學校選派為駐塔山村第一書記。
生於鄉村、長於鄉村,趙冰對鄉村有一種天然的親近感和責任感。他說:"我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一輩子生活在河南農村,我很能理解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如果參加扶貧工作能夠為塔山的父老鄉親做一些實實在在的事情,那麼我一定會儘自己的努力造福這片熱土。"
塔山村位於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岑鞏縣大有鎮,距大有鎮政府所在地約8公裡,距岑鞏新縣城約20公裡,與貴州省銅仁市玉屏縣接壤。塔山村是岑鞏縣典型的貧困村,山大溝深,人均耕地很少。全村共有17個村民組501戶2061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共計199戶760人,貧困發生率40.6%。脫貧攻堅的任務重、壓力大。
趙冰不怕苦、不怕累,但初來乍到,心裡不免忐忑,怕做不好扶貧的事情而辜負了大家的期望。"我的大部分時間都在校園度過,社會閱歷很少,更別說基層工作經驗了。但既然選擇了駐村,就要對得起這個選擇,對得起村裡的父老鄉親。"他一到村裡,他就組織駐村工作組分片區走訪調研貧困戶,深入了解村情、民情。現在,塔山村不僅村容村貌發生了可喜變化,村民的精神狀態和思想覺悟以及組織程度都發生了積極變化。
智慧養豬:強化致富龍頭
村裡的鄭培坤是一名有13年黨齡的"老黨員",也是一位具有10年經驗的養豬能手。趙冰多次拜訪,動員他進一步壯大養豬產業,帶動更多人脫貧。問題是,怎麼樣進一步壯大養豬產業,帶動更多人脫貧?起初,鄭培坤對這個問題並沒有清晰的構想。
在電子科技大學的大力支持下,"智慧養豬"的理念逐漸變成了清晰的藍圖。電子科技大學從2017年起,先後投入資金近90萬元,為塔山村生豬標準化養殖小區進行"智慧"升級,實現了養殖環境信息感知、養殖場視頻監控、養殖場遠程管控、養殖場信息管理等功能,只需要6個人就可以管理一個年出欄生豬1萬頭的標準化"智慧豬場"。
從2018年正式投產至今,塔山村生豬標準化養殖場已實現利潤1500萬元,累計分紅845.6萬元,帶動了9個村505戶1640貧困人口增收。2018年,"智慧養豬"項目作為岑鞏典型項目申報貴州省大數據產業融合示範項目。
2019年2月4日除夕,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對趙冰進行了採訪
2019年,貴州思府農牧有限公司作為全縣唯一單位獲貴州省生態循環農業示範專項100萬元資金支持。趙冰高興地說,"智慧養豬"不僅帶動了9個村的養殖產業,也通過對豬飼料的需求帶動了相關的農業種植業。
目前,電子科技大學正在開發一套"豬臉識別"系統,將為消費者"在線認養"和銷售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從而使"智慧養豬"的效益進一步提檔升級。同時,規模化、規範化的生豬養殖標準的制定,也為該模式複製推廣到全國更多的地方做好了準備。
年出欄生豬1萬頭的"智慧養豬",在整個大有鎮帶來了"牽一髮動全身"的良好效應。不僅帶動了附近貧困村的養殖產業,也通過對豬飼料的需求帶動了農業種植業。同時,豬糞尿經過集中處理之後還田,又為種植業提供了肥料。在此基礎上,趙冰還積極向貧困戶宣傳"特惠貸"、種養殖補貼等政策,推動塔山村肉牛等小型養殖場以及各類家庭產業的發展。
不僅如此,"智慧養豬"還引來了光明集團年出欄10萬頭生豬養殖場落地塔山村。除此之外,圍繞"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趙冰推動塔山村大力發展林下經濟,不斷推進萬畝林下黃精種植基地、年出欄50萬羽林下雞養殖基地建設,持續推進產業發展壯大。
全面發展:補上基礎短板
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趙冰還把"特惠貸"、易地扶貧搬遷、危房改造、產業補貼等一項項好政策,精準地落到了一戶戶貧困戶。針對村裡基礎設施建設落後的情況,趙冰努力申請項目,加強了塔山村的衛生醫療、人畜飲水、公路等建設,協調投入項目資金累計達到1000多萬元。
電子科技大學自2016年3月開始,先後為塔山村投入資金272.7298萬元,通過教育扶貧、產業扶貧、科技扶貧、基礎設施建設等多方面實施幫扶,有力推動了塔山村脫貧攻堅工作。
如今,塔山村的交通情況大有改善,由岑鞏至江口公路穿塔山村而過,成為塔山村主幹道;塔山村各通組路、串戶路已全部實現硬化,所有村民組安裝路燈350盞,修建垃圾池38個;生活用電、安全飲水實現全覆蓋;村裡有2個衛生室、職工2名。
扶貧先扶智,教育是實現脫貧致富的重要保障。作為一名教師,趙冰深知這點。
琪琪,是塔山村的一名貧困學生。因為家裡困難,她曾幾度輟學。為鼓勵琪琪重新回到學校,趙冰幾次去琪琪家走訪,協調到電子科大教職工黨支部的慰問金以解燃眉之急,讓她重返學校。
與此同時,趙冰還向學校成功申請到10萬元助學金,每年能夠幫助20餘名困難高中、大學生完成學業。他說:"贈人玫瑰,手留餘香,有時候不止留有餘香,還能收穫更多,不是物質的,而是直擊人心的一些東西。"
村裡有很多留守兒童,與父母的見面時間少之又少。自駐村以來,趙冰積極走訪慰問留守兒童,為他們送去學習用品,並多次到塔山小學調研。在了解到小學缺少圖書時,他組織開展圖書捐贈活動,收集到800餘冊圖書捐贈到塔山小學"圖書室"。
六一兒童節的時候,趙冰在塔山小學搭建臨時親情聊天室,讓留守兒童與家長得以視頻聊天。其中一位小姑娘在聊天快結束的時候,突然很委屈地問了一句:"爸爸,你好久轉來(什麼時候回來)?"視頻對面,他爸爸沉默了。看到這一幕,趙冰心裡五味雜陳。
為了提高孩子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努力通過學習擺脫貧窮落後的命運,趙冰與電子科技大學學生支教隊聯繫協調,利用暑假到塔山村開展支教活動,為塔山小學的孩子們帶來新知識、新事物,深受塔山小學孩子們的喜愛。
趙冰被評為"貴州省脫貧攻堅優秀村第一書記"
如今,塔山村村容村貌、生產生活、精神狀態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村民們相互幫扶,脫貧致富的信心也更足了。"貴州省脫貧攻堅優秀村第一書記""黔東南州脫貧攻堅優秀黨務工作者""電子科技大學優秀共產黨員"……兢兢業業的駐村工作,也為趙冰帶來了榮譽和肯定。"付出200%的努力,確保100%的勝利!"他早已在心裡把自己當作是塔山人,用實際行動書寫著一個新時代青年的社會擔當。
素材來源電子科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