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這不是第一次讀《三國百科談》了,那是前兩年剛遇到喻鎮榮老師的時候,他贈與我一本,並至今還放在案頭。而今天的《三國百科談》第二版則在原來的基礎上又增加了十二篇佳作,且幾乎是未在其他報刊發表過,這對於讀者來說,有了更多的新鮮感。讀《三國百科談》,就像是和喻鎮榮老師相處那樣,很睿智,知識淵博,但現實更顯得博愛,因此,我也收到許多他的眷顧。和喻鎮榮老師一起聊天,如果在飯桌上,我們談企業管理,聊行業發展;如果是在喻鎮榮老師家裡,我們聊雜文;如果在工作場地,嚴謹的喻鎮榮老師不停的發問,便讓我感到慚傀。『師生情、父子情、同事情』常常在我們的交往中不停的切換,但我們對工作永遠是一如既往的熱愛。
廚衛資訊創始人喻鎮榮
作為中國《三國演義》學會會員,自1987年開始研究《三國演義》以來,二十多年來不斷把《三國演義》與實際工作結合在一起研究探討。而喻鎮榮老師將這些精品匯集成冊,與我們大家一起分享。可以說,文章中表露出喻鎮榮老師的文學功底,篇篇都是佳作,段段都是精品,這是筆者對《三國百科談》最為中意的地方。
筆者平日讀書甚少,也看不進去,這不是說筆者不喜歡讀書,而是讀書的內容大都跟我所想所差無幾,於是,便很少讀書。但是,《三國百科談》的出現,則能每每讓我讀上幾遍,然後聯想到陶瓷行業以及其他行業的企業管理、人才機制、市場拓展等等現實性的問題,則都能讓我得到啟發。
筆者喜歡閒時讀書,因為經典的東西不是教科書,而是一種逐漸與思想、精神融合成一體的適用體系。《三國百科談》就是將古代戰爭和當今企業管理、人才機制、市場策略通過一系列的事件、戰役立體的通過活潑、嚴謹的語言活現於紙上,已成為筆者閒時最愛讀到的書本之一。筆者之所有喜歡閒時讀書,是不用為了某個事件而去翻閱資料,而去「臨時抱佛腳」的「灌」進一些不知所云的「知識」。《三國百科談》臨窗細讀,有所感悟。
當下,由美國引發的全球金融風暴波及中國,各企業紛紛尋找對策,而《三國百科談》第一篇文章就與當下事件相呼應,其文《安渡危機自有法以退為進勝逞強》,文中通過諸葛亮四出祁山事件看出誠信不能毀,面對著司馬懿的進軍,則寧可承受巨大的壓力,也反對長史楊儀,而讓該回蜀修整的四萬兵馬繼續按約定回蜀,後來則通過諸葛亮妙計而大勝司馬懿。接著便聯繫到2005年時,「瓷磚銷售不暢,化工原料、燃料價格一路上揚,不少陶瓷企業減產、停產,有些還被迫倒閉」。這與今年的2009年極為的相似,甚至是更吃緊一些。再接著作者通過敘述一家企業的做法,將企業「峰迴路轉」,緊接著做最後的總結,「這一古一今兩個案例都是變被動為主動的典型,有一定的相似之處。比如:一是知難而退、處變不驚;二是誠信為本換位思考,不轉嫁責任與禍水;三是士兵(員工)訓練有素,知恩圖報,部隊(企業)有凝聚力和良好的口碑,無形資產在關鍵時刻能夠有力地化解危機」。此文章的發表,給予了當下企業的眾多啟發,備受推崇。
《三國百科談》全書主要分為兩個系列,第一個系列是「應用篇」,上段所說的一文就是其篇的文章之一,第二個系列是「理論篇」。「應用篇」主要通過歷史小說《三國演義》的事件情節聯繫到當今企業、行業對待市場、管理的看法和對比較多;「理論篇」則主要以理論的方式闡述對待人才的看法和對比較多。
在「應用篇」中,《粗人用妙計多虧傳幫帶》講的是企業內部互相協助;《要讓想幹的人來幹》講的是企業運用人才的機制;《閒人不可等閒視之》講的是企業對待崗位的認知;《也要善於當外行》講的是企業決策人莫要獨斷獨行;《八卦陣和市場布局》講的是商場產品排列以及展廳展示;《張繡擇主與選擇經銷商合作》講的是企業與經銷商合作事宜;《木牛流馬與產品仿冒》講的是企業怎樣研發產品不會被仿製;《要善用無形資產》則講企業要重視如何利用其身邊的無形資產資源;《淡妝濃抹總相宜》講的是巧妙利用身邊條件,變害為利,充分發揮其作用;《用好自己不喜歡的人才》講的是對待人才的態度;《要敢於承擔決策的失誤》講的是企業失策後的現狀.
在「理論篇」中,《三國演義的賞罰思想》、《<三國演義>的決策觀》、 《從<三國演義>談失人才之道、《<三國演義>與邏輯推理》分別講了企業對待員工的賞罰問題、企業決策問題、人才對待問題和利用邏輯學對《三國演義》歷史小說進行多方面剖析.
本書精彩就不一一解說。關於企業要讀什麼樣的書?怎樣的讀本才能從內部強大一個企業,筆者想,這應該要看實際運用吧!而喻鎮榮老師所著《三國百科談》就是這樣的一本書。總結一句話,開卷有益,多多益善,《三國百科談》不得不讀。
本文收錄於《讀後感》雜誌第六期_2010年5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