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的數學革命:新對象、新方法、新領域、新分支、新思想

2020-12-13 究盡數學

近代自然科學在19世紀得到全面的發展和進步,因此在文化史上19世紀被稱為「科學的世紀」。在數學領域同樣表現出前所未有的成就:1801年,德國數學家高斯的《算術研究》為數論建立一個體系;非歐幾何學的誕生和綜合幾何學的復興為幾何的蓬勃發展打下了基礎;分析方法及數學分析基礎的建立推動了函數論的發展,並為20世紀數學的發展開闢了廣闊的前景。19世紀,數學革命性的變化,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

新題材、新領域、新分支

19世紀之前的數學大致包括算術及數論、幾何,以及17一18世紀發展起來的代數和分析四大領域,其研究對象大都停留在比較自然的數、量、形上面。直到19世紀,數學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更多的新對象被引入:

【數的擴充】新產生了負數、虛數、無理數、複數乃至四元數、八元數,而且從無理數和虛數中進一步區分出代數數、超越數;法國數學家伽羅瓦引進所謂伽羅瓦虛數;【量的概念的擴大】產生了向量、張量等概念,在新概念的基礎上,又出現了新的代數及分析領域;【演算對象的產生與擴大】對代數方程、方程組的解法和解的性質的探討,產生出一系列新對象:從線性方程組導致行列式、矩陣、線性空間、線性變換、線性型與多線性型等概念與理論的出現;從代數方程導致複數、對稱函數、置換等概念的引入,以及伽羅瓦理論與群論的創立;高次聯立代數方程組,則導致代數幾何的產生,齊次多項式引出型論和不變式論;【形的概念的擴大】一直以來三維空間內的圖形,尤其是曲線和曲面是幾何學的研究對象。而德國數學家黎曼把幾何對象推廣到n維空間,並進一步廣到流形;【特殊函數擴大為一般函數】19世紀由橢圓積分的反演產生橢圓函數,後又推廣到超橢圓函數、阿貝爾函數,從而代數函數論得到蓬勃發展。一般函數論在19世紀後期全面發展起來。數學新對象的大量湧現,研究它們的新學科自然也就應運而生了。19世紀,數論由問題彙編發展成初具規模的理論:從方法上,引進代數數論、超越數論、二次型及高次型算術理論;從演算對象來看,不定方程擴大成龐大領域,出現丟番圖逼近理論,幾何數論、連分數算術理論等興學科。

幾何學從綜合幾何的復興,出現射影幾何、反演幾何、非歐幾何以及各種特殊對象的線幾何、圓幾何、球幾何等。由於解析方法的引進,19世紀的解析幾何已完備和定型化,並從中發展出兩大分支:代數幾何學與微分幾何學,成為20世紀幾何學的基礎。但是曲線及曲面幾何仍是主要對象。拓撲學及運動幾何學也有所發展。幾何學的研究在19世紀中仍超過數論、代數和分析的總和。

代數學仍然以方程求解及方程論為中心,出現伽羅瓦理論,以及置換群及抽象群和群表示理論。方程求解問題並不因伽羅瓦理論而告終,沿著幾個方向繼續發展,用超越數解代數方程,以及用數值方法求解。除方程以外,線性代數與雙線性代數、行列式與矩陣、四元數與超復系等都為代數帶來多樣化。不變式論被第二次稱為近世代數,而真正的近世代數——抽象代數,卻萌芽於這些新的對象及理論當中。

19世紀末的數學家稱19世紀為分析或函數論的世紀。實分析的多樣化發展,特別是微分方程的求解引出大量的特殊函數,而從實到復的過渡引出複分析的有力工具,特別是橢圓函數及阿貝爾函數是19世紀分析的中心。到外爾斯特斯解析函數論只是大量特殊函數的一個簡要概括。一般的解析函數論到20世紀上半葉才有較大的發展,而它們卻植根於特殊函數的多樣性之中。

20世紀數學的結構數學主流大都源於這種多樣性,20世紀的數理邏輯及數學基礎也源於19世紀的先驅,從布爾到康託爾。可以說19世紀數學題材的多樣性造就了現代數學的豐富內容。

數學對象擴大+方法推廣

不同於自然科學,數學不以客觀實在為對象。19世紀以前,數學對象受制於哲學理念及古老的規定,到19世紀,數學家的思想開始得到解放。每一次打破陳舊的框架都引起一場風波、一場辯論,最終的勝利是數學對象的擴大。尤其幾何學最明顯,19世紀突破二維和三維歐幾裡得幾何的框框,出現各種各樣的「非歐幾何學」:

不遵守平行公設的非歐幾何;不遵守三維限制的高維幾何學;不遵守阿基米德公理的非阿基米德幾何;複數的幾何學等等。在觀念上同樣有重大突破:

空間不一定由點構成,從而出現直線幾何學、圓幾何學等;圖形不一定非裝在大空間裡,出現流形的概念以及內蘊幾何學或自然幾何學;引入無窮遠點、無窮遠線等理想元素,形成新的幾何對象;研究一層一層的結構,其中最基礎的是點集及抽象集合。

在19世紀初期,數學家習慣於具體的、特殊的對象,避開抽象的、一般的對象。但隨著認識的深入,逐步接受那些奇異的甚至病態的對象,如處處連續而處處不可微的函數,填滿方形的曲線等。隨著數學的深化,病態的對象也被接納進來,且在之後的發展過程中產生了意想不到的應用。

層次化、嚴密化

18世紀以前,數學家大都擅長計算,解決問題大都是用特殊技術、特殊方法去攻特殊對象的一些特殊問題。到19世紀,數學家開始逐步考慮更高層次的問題,對於微分方程,研究解的存在性與惟一性問題。研究題材的轉變不僅是過去肓目求解失敗的經驗總結,也是為尋找新的求解方法從理論上掃清道路。

思想方法的改變也帶來對方法的嚴密性追求。19世紀分析代替幾何在數學中佔統治地位之後,分析的有效性不成問題,但嚴密性卻受到挑戰。因此,整個19世紀不斷對這個問題進行探索,最終由外爾斯特拉斯等人解決。

追求統一性

19世紀數學分支的爆炸性增長,使得數學專業化日益嚴重,形成相互隔離的局面。19世紀初,數學家已經被分為分析學家、幾何學家,前者也包括數論、代數專家。到1870年以後,由於群的概念的成熟,一些大數學家,特別是若爾當、克萊因、李、龐加萊等人,嘗試以群的觀念來統一數學,取得了相當的成功。群的概念不僅聯繫代數方程,而且也用到了微分方程、函數論,特別是幾何學,從而涵蓋了大部分當時的數學。另一方面,19世紀四大領域外的四大分支:代數數論、代數函數論、代數幾何學與代數不變式論,直接導向當時的理想理論,進而發展成後來的交換環論以及部分域論。對這些部分統一性的抽象化,最終導致20世紀結構數學的萌芽。

19世紀歐洲的社會環境為數學發展提供了沃土。19世紀的數學已不再是少數人的工作,數學教學與研究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已成為一種社會職業,數學家的人數與研究成果劇增。另外,隨著基礎教育的普及,大學數學教學的改進,培養數學家的道路基本定型化。19世紀末,絕大多數數學家是大學畢業,通過取得博士學位後成為數學家。當時已有足夠的職位提供給優秀的數學家。數學家也是以其論文來顯示其能力的。19世紀,共有950種以上的期刊,全部或部分刊載數學論文。到19世紀後期,各國的科學促進會和數學會相繼成立,對數學的交流起了有益的作用。在1897年,由各國數學會發起,在瑞士蘇黎世召開了第一屆國際數學家大會。以後成為一項定期舉辦的國際學術活動,對數學發展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

相關焦點

  • 極富創造性的17世紀,突破古希臘傳統,進入新數學領域
    17世紀是一個由中世紀到新時代過渡的時期,資本主義社會取代歐洲封建社會,生產力得到極大的解放。這些各學科的新課題,已經不能通過古希臘以來的初等數學得到解決。自然科學的發展使數學進入了一個極富創造性的時代,湧現出許多嶄新的數學領域。
  • 接力黎曼的革命:他以質疑之聲敲開數學新時代|展卷
    在接力黎曼引領的數學革命中,希爾伯特以極具革命性的精神和洞見提出的問題對20世紀數學產生了深遠影響。他就像一個數學魔笛手,笛聲一起,眾人往之。本文選自《悠揚的素數》(人民郵電出版社,2019年9月)。不過,與希爾伯特在數學上取得的成就相比,這些小怪癖無足輕重。1898年,他將研究方向從數論轉到了幾何學上。他對一些數學家在19世紀提出的新幾何學大感興趣,這些數學家宣稱其違背了古希臘人提出的一條基本幾何公理。他堅信抽象數學有種看不見的強大力量。因此,一個物體有何物質實體,是無關緊要的;而物體間有何關係,才是至關重要的。他開始研究起隱藏在那些新幾何問題背後的抽象結構和關係來。
  • 十九世紀的數學
    而實際上,此時的數學正處於興旺發達的前夜:18世紀的數學家忙於獲取微積分的成果與應用,較少顧及其概念與方法的嚴密性,到十八世紀末,為微積分奠基的工作已緊迫地擺在數學家面前;另一方面,處於數學中心課題之外的數學分支已積累了一批重要問題,如複數的意義、歐式幾何中平行公設的地位,高次代數方程根式解的可能性等,它們大都是從數學內部提出的課題;再者,自十八世紀後期開始,自然科學出現眾多新的研究領域
  • 十九世紀數學
    而實際上,此時的數學正處於興旺發達的前夜:18世紀的數學家忙於獲取微積分的成果與應用,較少顧及其概念與方法的嚴密性,到十八世紀末,為微積分奠基的工作已緊迫地擺在數學家面前;另一方面,處於數學中心課題之外的數學分支已積累了一批重要問題,如複數的意義、歐式幾何中平行公設的地位,高次代數方程根式解的可能性等,它們大都是從數學內部提出的課題;再者,自十八世紀後期開始,自然科學出現眾多新的研究領域
  • 新時代 新氣象 新作為 ②:確立新思想 實施新方略
    從歷史貢獻來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源於實踐又指導實踐,開闢了馬克思主義新境界,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境界,開闢了治國理政新境界,開闢了管黨治黨新境界,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進黨和國家事業提供了基本遵循,為發展21世紀馬克思主義、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作出了歷史性貢獻。
  • 19世紀德國的「閱讀革命」
    原標題:19世紀德國的「閱讀革命」編者按閱讀是一種人類行為,也是一種普遍的文化現象。人類通過閱讀來認識世界和自己,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也往往取決於這個民族的閱讀水平。近30年來,在年鑑學派、新文化史和書籍史影響下,閱讀史逐漸興起。
  • 20世紀中國翻譯史學史與近代史學新領域的拓展
    20世紀中國翻譯史學史與近代史學新領域的拓展 2019年09月18日 09:10 來源:《河北學刊》2019年第2期 作者:鄒振環 字號 內容摘要:內容提要:一門學科要有開拓和突破
  • 數學思維方法研究的對象和內容 - STEAM新數學自媒體
    由於數學思維方法的研究具有思維活動的心理學特徵和思維科學的特徵,因此它必將涉及和運用一些心理學,思維科學中的概念。具體的說,數學思維方法將把思維,數學思維,數學發展中的發現,發明與創新的思維過程作為自己的研究對象。
  • 文小剛:物理學的新革命——凝聚態物理中的近代數學 | 眾妙之門
    這就是為什麼當物理學家有一個真正的新發現時,他/她什麼都說不出來,什麼都寫不出來,也無法進行計算推導。這時候就需要引入新的數學語言來描寫新的自然現象。這就是數學和物理之間的深刻聯繫。正因為如此,每一次物理學的重大革命,其標誌都是有新的數學被引入到物理學中來。第一次物理革命是力學革命,需要研究的物理現象是天體的的運動。
  • 18世紀數學的發展,代數、幾何、分析三大分支開始形成
    自17世紀,創立微積分學以來,便大量應用於理論物理、力學和天文學等領域,並因此刺激和推動了微分方程、無窮級數論、微分幾何、變分學和複變函數論等新分支的產生。這些新學科與微積分本身的發展成為18世紀數學最重要的內容,使分析學形成了在內容和方法上都具有鮮明特點的、獨立的數學領域,與代數、幾何並列為數學三大分支。
  • AI 的十種 「新數學」
    對這一問題,他給出「人工智慧的十種新數學」的回答。 隨後並邀請智源研究院不同研究領域的六位科學家,對如何將 AI 理論與 AI 應用相結合的問題進行激烈且深度的探討。 整個研討分為兩部分,首先由北京大學教授林偉做引導報告《人工智慧新數學》,隨後七位學者圍繞多個問題進行辯論。
  • 新時代 新思想 新覺醒
    而所謂「自我革命」,也就是指「自我淨化、自我革新、自我完善、自我發展」的「四自」能力。中國共產黨「自我革命」精神的首要和根本的表現在於,能夠以徹底唯物主義的立場和胸襟觀察世界、審視自身,勇于堅持真理、修正錯誤,不斷推進指導思想上的與時俱進,實現變革時代條件下的新覺醒。
  • 離散數學是近年來產生的一門新課程,它是現代數學的一個重要分支
    離散數學是近幾十年來產生的一門新課程,它是現代數學的一個重要分支,是計算機科學中專業基礎理論的核心課程,其整個內容體系都是圍繞計算機可以接受和處理的數據對象展開研究,並隨著計算機科學的發展而逐步發展、逐步完善和逐步深入。
  • 【觀點】張志勇 楊玉春:深刻認識新時代勞動教育的新思想與新論斷
    《意見》對新時代的勞動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論斷。深刻認識和科學把握這些新思想和新論斷,對於全面貫徹落實《意見》精神,切實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具有重大意義。新時代的勞動教育必須充分發揮綜合育人價值。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指出:「未來教育對所有已滿一定年齡的兒童來說,就是生產勞動同智育和體育相結合,它不僅是提高社會生產的一種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發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在馬克思主義教育學視野中,勞動創造了人,勞動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是社會主義教育的根本原則。
  • 現代數學
    抽象代數、拓撲學、泛函分析是整個現代數學科學的主體部分。它們是大學數學專業的課程,非數學專業也要具備其中某些知識。變量數學時期新興起的許多學科,蓬勃地向前發展,內容和方法不斷地充實、擴大和深入。18、19世紀之交,數學已經達到豐沛茂密的境地,似乎數學的寶藏已經挖掘殆盡,再沒有多大的發展餘地了。然而,這只是暴風雨前夕的寧靜。
  • 十九大報告的新思想、新論斷、新提法、新舉措
    報告中一系列新思想、新論斷、新提法、新舉措受到廣泛關注,引發強烈反響。 新的歷史方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 報告提出了中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一個重大判斷。 這個新時代,是承前啟後、繼往開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時代。報告立足於黨的十八大以來的新實踐新成就,謀劃了到本世紀中葉的奮鬥目標。 方位決定方略。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這也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
  • 「新革命史」學術概念的省思:何為新,為何新,如何新?
    他在《再議「新革命史」的理念與方法》(《中共黨史研究》2016年第11期)一文中提出,「新革命史不是一個新領域,其研究對象與傳統革命史幾乎無異」。我認為,「新革命史」這一學術概念,重點還在「革命史」上,「新革命史」的對立面或參照系,應該是「老革命史」或「舊革命史」。「新革命史」的倡導者用了「傳統革命史」這個詞,強調兩者研究內容上無異,只是嘗試用新的理念或方法來重新審視中國革命史。
  • 現代數學有哪些分支學科?(364個分支,超全!)
    為及時看到新推文,可將哲學園「設為星標」。筆者曾經看到過一些介紹數學各分支學科的書籍和文章,但是它們大多只是按照19世紀的觀點(或者20世紀上半葉的觀點)來看待現代數學,基本上只是介紹了一小部分的分支學科,沒有能比較完整地給出現代數學的概貌。實際上,20世紀是數學飛速發展的世紀。
  • 數學體系簡介:1個大樹幹,6個大樹杈,枝繁葉茂
    目前的數學體系龐雜,分支眾多,即便是當世的數學大師在陌生領域也是門外漢的模樣,不同領域間的專家,甚至到了「隔行如隔山」的程度。數學本身經歷的新思想的注入,產生了新的數學分支,由於近現代的科學技術發展需求,促進了數學的進一步發展,而不同的學科之間的交叉又產生新的探索領域。現在的整個數學大廈,已經建立在集合論和數理邏輯的基礎之上。
  • 數學體系簡介:1個大樹幹,6個大樹杈,枝繁葉茂
    目前的數學體系龐雜,分支眾多,即便是當世的數學大師在陌生領域也是門外漢的模樣,不同領域間的專家,甚至到了「隔行如隔山」的程度。數學本身經歷的新思想的注入,產生了新的數學分支,由於近現代的科學技術發展需求,促進了數學的進一步發展,而不同的學科之間的交叉又產生新的探索領域。如果把集合論和數理邏輯比作樹根、樹幹的話,其他的數學分支就是大樹枝和茂盛樹葉、誘人的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