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文學研究論著以晚明居多,前中期較少。林家驪所著《謝鐸與茶陵詩派》填補了明代文學研究的一處空白,是明代文學研究的一部力作。
以李東陽為首的茶陵詩派提出作詩應尊盛唐、宗杜甫、主復古而反對理化與綺化,實踐創作中並有許多關心時政民瘼、代民立言的作品,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當時的臺閣體之風,並為後
來的前七子之崛起從理論和實踐上奠定了基礎。茶陵詩派還包括謝鐸、張泰、陸?、邵寶、魯鐸、何孟春等眾多成員,林著以茶陵詩派二號人物謝鐸及其他主要成員為中心進行研究,可謂眼光獨到。
本書考論結合,書中既包含了對謝鐸籍貫故裡、家世、生平事跡、交遊、著述編纂與流傳、詩文系年等問題的考證,也有對其理學、史學、教育思想和文學成就的深入論述。考證方面,作者遍採《明史》、《明史紀事本末》、《明實錄》、《明實錄類纂》、《明會要》等歷史資料和《太平縣誌》、《桃溪謝氏宗譜》等地方文獻,務求言出有據。如據《嘉靖太平縣誌》考知謝氏籍貫。它如「桃溪」考、謝鐸一生三仕三隱考、謝鐸交遊考等,均嚴謹精到。論述部分則通過對事實的分析,引導出中肯的規律性結論。如論理學側重在其與浙東理學的歷史淵源,論史學具體到其天命觀、歷史順變觀及歷史真實觀、明君觀與賢臣觀、對權奸誤國的批判、反濫賞酷刑觀等,論教育思想留心到其在朝與隱居時的不同體現;論文學成就則以其所處時代的文壇狀況為背景,對其文學思想、詩文思想與藝術進行全面歸納和總結。
本書運用了點面結合的研究方法。全書有對謝鐸的深入研究,也有對茶陵詩派其他作家作品的全面論述。如第九章《李東陽及茶陵詩派其他成員的文學主張及創作》以李東陽、茶陵詩派早期成員、茶陵詩派後期成員為研究對象,結合他們的生平仕歷,遍讀其著述與作品,從中得出茶陵詩派的整體詩文觀和創作特色。舉細節為例,在論述謝鐸詩文成就時,將其詩文創作觀與茶陵詩派整體創作觀有機聯繫,指出謝鐸觀點要言之為「明道、紀事」、抒情、倡復古、宗漢唐、習宋詩,其中提倡復古、宗法漢唐兩點,與茶陵詩派多有相通;其整體主張又與後起的前七子相合。通過多方面的比較分析,謝鐸之與茶陵詩派、前七子乃至與明代文學之聯繫不言自明。
章培恆先生在本書序中說:「林家驪教授對於謝鐸及其相關文人的這種專門的研究,無疑做了前人所沒有做過的工作,使我們理解了在前七子開始活動的弘治時期的前一個階段――成化及其稍前的時期,文學風氣確實已在開始改變,而不只是李東陽一個人在那裡孤軍作戰。」本書為明代前七子之前的文壇動向所做的有益探索,是明代文學研究中一項重要的成果。
(作者單位:浙江大學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