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文學研究的重要成果

2020-12-24 光明網

明代文學研究論著以晚明居多,前中期較少。林家驪所著《謝鐸與茶陵詩派》填補了明代文學研究的一處空白,是明代文學研究的一部力作。

以李東陽為首的茶陵詩派提出作詩應尊盛唐、宗杜甫、主復古而反對理化與綺化,實踐創作中並有許多關心時政民瘼、代民立言的作品,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當時的臺閣體之風,並為後

來的前七子之崛起從理論和實踐上奠定了基礎。茶陵詩派還包括謝鐸、張泰、陸?、邵寶、魯鐸、何孟春等眾多成員,林著以茶陵詩派二號人物謝鐸及其他主要成員為中心進行研究,可謂眼光獨到。

本書考論結合,書中既包含了對謝鐸籍貫故裡、家世、生平事跡、交遊、著述編纂與流傳、詩文系年等問題的考證,也有對其理學、史學、教育思想和文學成就的深入論述。考證方面,作者遍採《明史》、《明史紀事本末》、《明實錄》、《明實錄類纂》、《明會要》等歷史資料和《太平縣誌》、《桃溪謝氏宗譜》等地方文獻,務求言出有據。如據《嘉靖太平縣誌》考知謝氏籍貫。它如「桃溪」考、謝鐸一生三仕三隱考、謝鐸交遊考等,均嚴謹精到。論述部分則通過對事實的分析,引導出中肯的規律性結論。如論理學側重在其與浙東理學的歷史淵源,論史學具體到其天命觀、歷史順變觀及歷史真實觀、明君觀與賢臣觀、對權奸誤國的批判、反濫賞酷刑觀等,論教育思想留心到其在朝與隱居時的不同體現;論文學成就則以其所處時代的文壇狀況為背景,對其文學思想、詩文思想與藝術進行全面歸納和總結。

本書運用了點面結合的研究方法。全書有對謝鐸的深入研究,也有對茶陵詩派其他作家作品的全面論述。如第九章《李東陽及茶陵詩派其他成員的文學主張及創作》以李東陽、茶陵詩派早期成員、茶陵詩派後期成員為研究對象,結合他們的生平仕歷,遍讀其著述與作品,從中得出茶陵詩派的整體詩文觀和創作特色。舉細節為例,在論述謝鐸詩文成就時,將其詩文創作觀與茶陵詩派整體創作觀有機聯繫,指出謝鐸觀點要言之為「明道、紀事」、抒情、倡復古、宗漢唐、習宋詩,其中提倡復古、宗法漢唐兩點,與茶陵詩派多有相通;其整體主張又與後起的前七子相合。通過多方面的比較分析,謝鐸之與茶陵詩派、前七子乃至與明代文學之聯繫不言自明。

章培恆先生在本書序中說:「林家驪教授對於謝鐸及其相關文人的這種專門的研究,無疑做了前人所沒有做過的工作,使我們理解了在前七子開始活動的弘治時期的前一個階段――成化及其稍前的時期,文學風氣確實已在開始改變,而不只是李東陽一個人在那裡孤軍作戰。」本書為明代前七子之前的文壇動向所做的有益探索,是明代文學研究中一項重要的成果。

(作者單位:浙江大學文學院)

相關焦點

  • 推動比較文學研究實現新突破
    王國維的《紅樓夢評論》和魯迅的《摩羅詩力說》在很大程度上開啟了中國比較文學的重要研究方向。在跨越文化與語言界限的同時,跨越了學科的界限,特別是文學與哲學(思想史)的界限,努力從文學出發,進入思想史與精神史的廣闊原野。  從區域文化視角進行外國文學研究。
  • 拓寬古代文學研究的國際視野
    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趙敏俐表示,我國學者於20世紀80年代大量譯介與吸納海外漢學成果和西方理論。這是一個從陌生到熟悉、從隔離到融入、從吸收到對話的過程。這一過程的最大意義就是促進了中國文學研究和國際接軌,活躍了我國學者的思維,也帶來了學術繁榮。
  • 何宗美、劉敬:《四庫全書總目》中的明代文學思想辨析 ——以明代...
    本文以《四庫全書總目》批評視野下的七子派為考察起點,對該著的學術姿態、撰述方法及批評思路進行還原和再認識,通過梳理明人別集提要,解析其中的政治約束和文學觀念的邏輯矛盾,以期對「四庫學」及明代文學研究進程中的認識局限作具體甄別。 從文學史研究層面考察,《四庫全書總目》(以下簡稱《總目》)與明代文學研究的關係最為密切也最為複雜。
  • 武職選簿資料整理新成果 ——《明代衛所選簿校注》(雲南卷、貴州卷)出版
    為了更進一步提升該批資料使用的便利,2020年3月,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又出版了由安順學院貴州省屯堡文化研究中心孟凡松教授整理的《明代衛所選簿校注》(雲南卷、貴州卷),該書的出版獲得2019年度國家古籍整理出版專項經費資助,是明代衛所武職選簿整理出版的最新成果。
  • 文學研究是怎樣蛻變成文化研究的?
    詩意和文學性是毛,文學研究是皮。皮之不存,毛將焉附?但我還是勉為其難,說一說文學研究的詩意吧。1963年,喬治·斯坦納(George steiner)寫了一篇不長的文章,題目就叫《梅裡美》。梅裡美是小說《卡門》的父親,我至今還記得八十年代初,讀鄭永慧翻譯的《梅裡美小說選》,柳鳴九的前言開頭第一句話是:「此人肯定具有某種獨特的魅力。」
  • 明代文物展將亮相大英博物館
    新華網倫敦9月16日電(記者夏曉 吳叢司)大型明代文物展18日將在大英博物館正式對外展出,為觀眾展示明代早期鮮為歐洲人所知卻有重要意義的一段歷史。  由英國石油公司贊助的「明:皇朝盛世五十年」展覽將通過生活、軍事、藝術文化、宗教信仰以及外交貿易等不同主題向觀眾展示明代1400年至1450年間的珍貴文物。
  • 「新文科建設背景下的外國文學研究高層論壇」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11月18日,由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文學院、語言文學跨學科研究院、國別與區域文化研究院聯合主辦的「新文科建設背景下的外國文學研究高層論壇」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學以線上線下形式成功舉辦。他就如何在新文科建設背景下進行外國文學研究發表見解,剖析了當代外國文學研究現象及誤區,探討了對於國外學術資源的立場選擇以及文學批評對歷史文化語境的忽略等問題;上海交通大學外國語學院副院長彭青龍教授作了題目為《文學研究的二維向度:跨學科與跨文化》的報告。
  • 義大利文學研究與學習的數位化資源——雲端研討會
    Emilio Russo e Franco Tomasi - Archivi del Rinascimento12.15 Lino Leonardi – Filologia digitale del Medioevo Italiano12.45 Christian Del Vento - Fonte Gaia原標題:《義大利文學研究與學習的數位化資源
  • 《稀見明代戲曲叢刊》出版,探微古典文學的中興與集成
    陳曉明認為,《叢刊》的出版對北大中文系來講是大事,是文獻學學科建設的重要舉措和重大成果;戲曲是中國文學乃至中國文化的新的發展階段,而明代戲曲的繁盛則是古典文學的中興與集成。縱觀國內外學界的研究現狀,戲曲的重大意義還未得到完全釋放,它充分體現了中國傳統政治、民間社會互動的關係,具有政治學、文學、民俗學、文化考古學等諸多方面的豐富內涵。
  • 佛教與文學:「日本金剛寺佛教典籍調查研究」成果報告國際學術研討...
    首日的中心議題為「日本金剛寺佛教典籍調查研究」成果公開報告,以學術報告的形式對其研究團隊十餘年來所從事的金剛寺所藏佛教典籍研究的豐碩成果進行了展示。中國人民大學外國語學院日語系主任李銘敬教授發表致辭,項目代表、大阪大學名譽教授後藤昭雄,京都國立博物館學藝部上席研究員、京都大學大學院教授赤尾榮慶先後作了演講。後藤昭雄教授對於此大型學術項目的調查緣起、立項和研究經過作了回顧。
  • 棲霞官窯村發現110座明代磚窯
    新華社&nbsp&nbsp&nbsp&nbsp將建遺址公園,列入明城牆遺產點&nbsp&nbsp&nbsp&nbsp去年7—10月,棲霞區官窯村發現大型明代磚窯遺址,成為2016年度南京最重要的考古發現之一。
  • 超越民族國家:林語堂對中國現代文學研究的啟示
    18世紀的英國,中產階級初興,隨之湧現的是一大批非常重要的文化人物,像Richard Steele, Joseph Addison和Samuel Johnson。他們通過自己的寫作,奠定了新興中產階級的生活方式、倫理秩序和道德觀念。毛亮在林語堂和這批英國文化人之間發現了相似性。
  • 中國古代傳統數學在明代並未失傳
    1964年,著名數學史專家錢寶琮(1892 1974年)在其著作《中國數學史》中說:「明代中葉以後出版了很多商人所寫的珠算讀本,這些珠算書中雖保存了一些《九章算術》問題,對比較高深的宋元數學只能付之闕如,中國古代傳統數學到明代幾乎失傳。」
  • 應天府在什麼地方,為何在明代時很重要?
    我們翻檢明代史書常常能看到一個歷史名詞「應天府」,這個應天府究竟在什麼地方?它對於明代歷史乃至整個中國歷史有什麼樣的意義?下面筆者就結合自己的認識聊一聊這個問題。
  • 從不同角度分析明代涉海小說,淺談明代統治者的海洋政策
    涉海小說是中國古代小說的重要類型,在中國文學歷史發展史上一直處於邊緣型地帶,這和中國地理環境息息相關,涉海小說在不同時代、不同社會背景環境下,它的發展狀態都和時代的發展息息相關,深深烙刻上時代標籤。明朝期間,資本主義在中國開始萌芽,朝庭海禁政策時緊時松,鄭和七下西洋,諸種政治經濟因素導致明代私人海上貿易興起,海上發跡和抗倭敘事成為涉海小說重要題材。從傳統的重陸輕海,將海洋視為邊緣地帶的觀念轉變為正面重視海洋的地位和作用,對海洋開拓活動充滿嚮往,這種海洋意識的變化對明代涉海小說的繁榮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 棲霞官窯村發現110座明代磚窯 將建遺址公園
    新華社  將建遺址公園,列入明城牆遺產點  去年7—10月,棲霞區官窯村發現大型明代磚窯遺址,成為2016年度南京最重要的考古發現之一。近日,隨著考古工作的進一步展開,這處規模龐大的磚窯遺址又有更多文化遺存重見天日——截至昨天,勘探發現的窯址數量已達110座,另有古代墓葬84座、燒坑11座。
  • 「景德鎮明代御窯遺址出土與故宮博物院藏傳世瓷器對比展」在故宮...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景德鎮市陶瓷考古研究所配合以珠山為中心的景德鎮市政府大院基本建設工程,先後發現明代洪武至萬曆朝御窯瓷器落選品、廢品和部分窯爐遺蹟,經過搶救性發掘,獲得數以噸計的御用瓷器落選後被打碎丟棄的殘片和窯具標本,粘合復原出1400多件明代御窯瓷器,對深入研究明代御窯產品和生產制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 明代九大優秀內閣排行榜
    而明代內閣,類似於萬安等無能之輩很少,像溫體仁、嚴嵩這樣的奸佞之輩也不算多,大部分都是經歷大浪淘沙之後湧現出來的代表文官集團巔峰的精英,他們很多都能力非凡,有的智計無雙,有的過目不忘,明朝內閣兩百多年,集中了大部分明代的精英。
  • 巡檢司制度與明代基層社會控制
    圍繞這一社會控制的重點,明初建立了一系列相應的制度,其中的黃冊制、裡甲制、裡老人制及相應的人口政策,早已為學術界所關注,取得了可觀的研究成果。然而與裡甲制、裡老人制度緊密關聯,並作為明朝加強基層社會控制制度體系中重要一環的巡檢司制度,卻被學術界長期忽視,少有涉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