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歲農民失去左腿,穿著假肢放蜂採蜜,他做的事讓人佩服

2020-12-20 新圖視野

「我從2009年開始養蜂,到現在已經有10多年了。這麼多年來,我賣的是良心蜂蜜,不成熟的蜂蜜不搖,必須賣成熟的蜂蜜。寧可產量少,也不願意去賺那個昧著良心的錢。」8月19日,在山東省日照市莒縣桑園鎮相家莊村,已經在這裡放蜂一個多月的杜敬愛介紹說,雖然自己身體殘疾,但是從不去博取別人同情,靠自己的努力和勞動掙來的錢,花著心裡比較坦然。圖為杜敬愛在查看蜂箱。(本組圖片拍攝於5月至8月)56歲男子穿假肢賣真蜂蜜,10幾年來專賣良心蜜,從不昧著良心賺錢

今年56歲的杜敬愛是山東省日照市莒縣招賢鎮西全寨村人。26歲那年,他在五蓮縣一個村辦瓦廠打工時,左腿被攪拌機「吃」了進去,從膝蓋上邊截肢,左腿只剩下了半截大腿,從此,他不得不靠穿戴一條假肢生活,他的命運和人生從此改變。圖為杜敬愛在查看蜂箱。

「我傷了腿的那年,兒子剛剛4歲,女兒也才剛3歲。」杜敬愛介紹說,自己這一生坎坎坷坷,他從12歲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結婚後沒幾年,26歲時自己的一條腿沒了。為了生活,他先後收過破爛、販賣過青菜、種過菜園,後來又賣豬肉,反正別人能幹的事,他都嘗試著幹過了。圖為杜敬愛在查看蜂王。

「後來我到了五蓮縣的於裡鎮賣豬肉,在賣豬肉期間,自己尋思著身體不行,殺不了豬,就想著養蜂能行。」杜敬愛說,他本來想著養蜂這件事應該很容易,但是沒想到自己買了兩箱蜜蜂,最後只剩下了一箱。到了第二年的時候,他就上午去賣豬肉,下午跑到當地養蜂場學習。圖為杜敬愛在帳篷裡擦拭假肢裡的汗水。

後來,經過兩三年的學習,杜敬愛慢慢地掌握了養蜂技術。「從兩三箱,慢慢地發展到了現在100多箱,現在養蜂技術雖然不是很精,但是也可以,也能說得過去。」杜敬愛謙虛的說,因為自己身體的原因,跑不了遠路,養多了也幹不了。他穿戴著假肢,行走不方便,養這麼多就已經足夠他忙活了。圖為杜敬愛在帳篷裡擦拭假肢裡的汗水。

「我就在本地放蜂,遠了也去不了,就是在固定的幾個鄉鎮山區放蜂。我搖的蜂蜜都是成熟10天左右的,有的人三四天不等蜂蜜成熟就搖出來了,那樣雖然有產量了,但是蜂蜜的質量不行。」杜敬愛介紹,花期高峰,蜜蜂一般三四天的時間就可採滿蜂巢,但是還不能封蓋。只有等到全部封蓋的時候,才是成熟蜂蜜。圖為杜敬愛為客戶裝蜂蜜。

杜敬愛說:「現在市場上讓假蜂蜜鬧得很亂,消費者分不清蜂蜜的真假。蜂蜜本身在溫度低的時候會結晶的,但是有的消費者看到蜂蜜結晶就說是白糖。」這麼多年都熬過來了,杜敬愛說,自己靠的就是誠信和自強自立,賣蜂蜜和做人一樣,不能幹一錘子買賣,掙錢也得憑良心,靠良心賺來的錢自己花著心裡也坦然。

在本地放蜂採蜜,主要是採的是百花蜜、槐花蜜、丹參蜜和荊花蜜。這些品種的蜂蜜,最不好賣的就是荊花蜜。杜敬愛介紹說,本地人不認荊花蜜,只認百花蜜、槐花蜜和丹參蜜。曾有人建議他把荊花蜜當槐花蜜賣就行,但是他堅決的說那不行,不能騙人,那樣良心上過不去。

「現在兩個孩子都成家了,非常孝順,他們都掙了錢給我們老兩口花,還有政府的幫助,現在日子越來越好過了。」杜敬愛說,妻子身體也不太好,因為自己的腿截肢,孩子小的時候,妻子打工掙錢補貼家用,把身子累壞了。現在就在家裡做做飯,收拾下家務。圖為杜敬愛回到家後,坐在沙發上休息,妻子在做晚飯。

因為不能走得太遠,杜敬愛賣蜂蜜就只能在蜂場賣。一般都是熟人來買,因為他按照花期,常常固定在幾個鄉鎮的山村放蜂,所以當地人都認識他,也信任他,有的人多年來一直買他的蜂蜜吃。在莒縣桑園鎮相家莊村,68歲相翠昌大爺說,杜敬愛很能吃苦,蜂蜜也很好,沒有假。他已經吃了三年了。圖為相大爺在樹下乘涼。

杜敬愛拖著殘腿,每天跑幾十裡鄉村小道,開著三輪摩託車奔波於蜂場和家之間,樂觀、堅強,從沒向命運低過頭。他說,雖然生活很難,但是咱得賣良心蜂蜜,掙良心錢。(圖文/明之)【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或者想分享您的故事,敬請關注《新圖視野》,並提供採訪拍攝線索。打開平凡,感受百味人生。】

相關焦點

  • 500斤蜂蜜賣不出去,56歲殘疾蜂農遇難題,25元一斤也沒人要
    今年56歲的蜂農杜敬愛,就是因為受這些問題的困擾,至今還有四五百斤蜂蜜存放在家裡,賣不出去。圖為杜敬愛在查看蜂箱。(5月14日,圖文/明之)按說,常年養蜂的蜂農,家裡存個四五百斤蜂蜜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可是,對於杜敬愛來說,卻是有著不一樣的意義。因為他是貧困戶,一名殘疾人,左腿截肢,妻子腰腿疼,去年還住了20多天的醫院。這四五百斤蜂蜜如果能賣出去的話,能給他減輕不少生活負擔。
  • 印度採蜜人大口「吃」活蜂!
    原標題:大口「吃」活蜂!印度採蜜人堪稱蜂巢毀滅者【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3月14日報導,印度一名叫蘇克•穆罕默德•達拉爾(SukMahammadDalal)的養蜂人在未穿任何防護服的情況下,在口中及身上的背心裡塞滿了蜜蜂,網上的一段視頻記錄了這一驚險過程。
  • 廣東江門:百花開 蜂農採蜜忙
    蜂農勤叔家的蜂場就散落在自家門前的樹林裡,他每日的工作就是照顧和管理這些蜜蜂,對它們進行日常的檢查、分蜂、搖蜜等以及異常情況的處理。蜂農 勤叔:一般三幾天就要查蜂,看蜂,另外現在的分蜂特別強,有些蜂因為強,分完又分,(起王臺)。
  • 虎林市森蜜蜂業農民專業合作社捐贈800箱黑蜂雪蜜
    3月17日,虎林市森蜜合作社捐贈的黑蜂雪蜜已經由順豐飛機快遞到武漢,18日將送到黑龍江各醫療隊接收點,由中國蜂盟孫敘負責協助送貨交接。這次捐贈活動歷時一個月,因為交通阻斷中間遇到了很多困難,在宋心仿基金會和黑龍江援鄂醫療隊總指揮部的協調和支持下,神頂峰黑蜂雪蜜終於帶著神頂峰養蜂人的心願和對我們最可愛的醫護人員的敬意飛到武漢了。參與捐贈的養蜂人是最基層的農民群體,生活條件還不是很好,有的屬於貧困戶,蜂農們加入捐贈的隊伍,他們的愛心更可貴、更偉大。
  • 脫貧致富有「蜜方」 黃土高原上的「甜蜜事業」助力農民增收
    黃龍縣被譽為「中華蜜蜂之鄉」,黃龍蜂蜜蜜香濃鬱、營養豐富,屬國家一級蜂蜜,也是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已成為陝西省乃至全國中蜂產業的標杆。多年來,黃龍縣充分挖掘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優勢,讓村民們在家門口養殖中蜂,發展「甜蜜事業」,釀造著如「蜜」般甜美的生活。小小的蜜蜂成為當地振興產業的一劑「蜜方」,小小的蜂箱更是承載了農民脫貧致富的希望。
  • 人工分蜂后,蜜蜂不採蜜是怎麼回事?
    關於蜜蜂人工分蜂不採蜜的問題,蜂部落認為與我們分蜂的方法和時間以及環境有關。分蜂方法在人工分蜂的時候,很多朋友搞不清楚是該分走老王還是提走王臺,其實這個是比較有講究的。實際上,在我們分蜂的時候最好的方法是分走老王,這樣的好處是分走的老王繼續產卵,蜂群群勢不會下降,雖然說有部分回蜂回到原巢,但是也是壯大原巢群勢,畢竟原巢還有王臺,會造成一個短暫的無子期,這些蜜蜂正好增大了原巢的群勢,對原巢來說是有好處的。為什麼分蜂后不採蜜?蜜蜂分蜂后不採蜜一般分為兩種情況,一是分走的蜂群不採蜜、二是原群不採蜜。
  • 意蜂10框足蜂,算強群嗎?一天能採多少蜜?
    意蜂10框足蜂算不算強群,能產多少蜜?十框意蜂群還不算真正的強群,能產多少米也說不準的。意蜂繁殖能力強,能夠維持強群,只有強盛蜂群才能產出蜂蜜,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意蜂能不能養出強群,多少蜂脾才是強群?就不好說了。
  • 他在無癌長壽村養蜂釀蜜40年,如今正宗野生蜜卻幹不過成本僅十幾塊...
    汪國珍展示著自己的蜜蜂 別看是一介農民,但談起養蜂的知識和道理來卻說的頭頭是道。他說道:「養蜂對環境的要求非常高,若要產出好的蜂蜜,就必須要好的環境產出好的花供蜜蜂去採花蜜。我的蜂蜜是百花蜜,是蜜蜂從山上各種野花採來的蜜,這樣的蜜才是好蜜,有時候還會產出白色的蜂蜜。我採用的是定地放蜂,與大多數放蜂人不同,他們則是跟花走,哪有花就帶著蜂箱去哪,這樣的養蜂人大多在路邊,行動方便,但這樣所產出的蜂蜜卻不是啥好蜂蜜。」
  • 珍貴的椴樹雪蜜,稀有黑蜂採集,像奶油一樣入口即化
    黑蜂椴樹蜜是東北特有的一種蜂蜜,由東北黑蜂採集,營養價值卓越,曾是皇宮貢品。東北黑蜂非常稀有,僅為蜜蜂群的2%,是四大名蜂之一。東北黑蜂比其他蜂種體型更大,抗寒能力特別強,在零下30℃以下的寒冬裡能安全越冬,在8℃的氣溫中還能到野外採蜜。採蜜半徑也更很廣,可採集原始深山內,甚至海拔高達1800米-2500米處的花蜜。
  • 闢謠:中蜂只採百花蜜,意蜂只採單花蜜,忽略了條件限制
    很多資料上都提到了關於中蜂採集百花蜜與意蜂採集單花蜜的說法,於是很多網友養成了一個習慣,甚至一些專業養蜂人都提出了中蜂只採百花蜜,意蜂只採單花蜜的說法,這種說法實際上是有問題的。所以中蜂一般一天中活動的時間比較長,比意蜂差不多要多兩個小時左右。對於很多大型蜜源來說,中蜂採集能力不強的原因並不是中蜂不採集大型蜜源,主要是有的蜜源花蜜所在的位置較深,中蜂的吻夠不著。除此之外,中蜂採蜜有就近原則,從最近的蜜源開始採集,造成了中蜂的蜂蜜中含有多種花的蜜源。
  • 大蜂控股,採得百花釀成蜜
    作蜜不忙採蜜忙,蜜成又帶百花香。——宋 楊萬裡《蜂兒詩》2016年,大蜂控股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於創業天堂杭州,創立者正是申通快遞創始人之一、天天快遞原董事長奚春陽。五年來,大蜂控股一直在不斷地發展壯大,將「成為一家金融和產業共融發展的百年全球性金融科技產業集團」的宏偉藍圖逐步化為現實,在這「採得百花釀成蜜」的過程中,讓大蜂控股以出色的業績及業內的美譽,贏得了創業者及投資者的信賴。
  • 練舞練斷三個假肢!汶川地震中失去小腿 他苦練8年成為舞王
    2008年5月12日,12年前的今天,一場8.0級特大地震,無數生命戛然而止,無數人的命運被改變,而對於經歷過這場磨難的謝海峰來說,丟失的小腿沒有阻礙他奔跑的步伐,十年從藝、八年學舞之路,他成為了自己舞臺上的主角。
  • 蜂群失王后,工蜂還會採蜜嗎?
    說到養蜂,相信很多人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那就是蜂群失王。我們很多新養蜂的朋友由於沒有飼養過蜜蜂,不知道蜂群失王后工蜂會不會採蜜,甚至有的朋友把失王蜂群中工蜂正常採蜜當成了蜂群完整的標誌。那麼究竟蜂群失王以後工蜂是不是還會進行採蜜採粉活動呢?
  • 天津天氣晴好花芬芳 蜂蝶採蜜忙
    近日津城以連續晴熱高溫天氣為主,陽光照射下花草繁茂,吸引眾多蜂蝶,遊弋穿梭其間,採粉吮蜜,別有一番微景情趣。(圖/宛公展) 近日津城以連續晴熱高溫天氣為主,陽光照射下花草繁茂,吸引眾多蜂蝶,遊弋穿梭其間,採粉吮蜜,別有一番微景情趣。(圖/宛公展)
  • 蜂產品成「甜蜜」負擔 海南追花採蜜人翹首盼客來
    點擊進入專題查看更多內容 蜜蜂餵得飽飽的,蜂產品成「甜蜜」負擔 追花採蜜人 翹首盼客來 新冠肺炎疫情以來,對於難以順利轉場的內地蜂農來說,海南一年四季都有蜜源,育蜂人是幸運的
  • 黑蜂哥戰立新理事長和他的黑蜂雪蜜故事
    釀蜜的東北黑蜂是世界四大著名蜂種之一,所在地屬於亞洲唯一的國家級黑蜂保護區。而合作社主打的椴樹蜜又是蜂蜜中的頂級珍品,是中國實行蜂蜜等級劃分以後唯一確定過的特等蜂蜜。第三品牌獨特。用心釀蜜, 19年堅持只為一滴好蜜,堅持只收割42度以上波美度的成熟蜜,絕不搞非法添加。
  • 餘杭枇杷花開 蜜蜂採蜜忙
    自十月中旬枇杷花開後,蜂農就將130多群蜜蜂搬進了這片100多畝的枇杷林,割除雜蜜,讓蜜蜂專心採集枇杷蜜。 餘杭歸蜜家庭農場負責人季良廣介紹,塘栖的枇杷一年分三期花開,早期從十月中旬,中期是十一月中下旬,晚期是十二月初,早期花開蜂蜜採下來還不算真正的枇杷蜜,第三次(晚期)再採下來才算真正枇杷純蜜。
  • 寒冬送溫暖 假肢助成長
    對於一個健康的孩子走路是一件正常又容易的事,可對於一個腿部有殘疾的孩子能正常走路卻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川流中學學生溫嘉兩年前因車禍失去右腿,北京恩德萊假肢公司得知這個消息後,為他捐贈了一套小腿假肢,讓他像正常孩子一樣行走,圓夢學生的行走路。
  • 「蜂採百花·蜜釀生活」蜜蜂科普巡展走進校園
    深圳新聞網訊(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記者 李慧 )「蜂採百花·蜜釀生活」2020年全國科普日、首屆深圳(羅湖)科普月活動——蜜蜂科普巡展於9月14日至9月25日走進羅湖教科院附屬學校、洪湖小學。
  • 昆溪小學:蜂採百花釀甜蜜 人讀群書明真理
    昆溪小學:蜂採百花釀甜蜜 人讀群書明真理源稿: | 發布時間:2020年11月27日 15:55:00 | 作者:張一評 | 編輯:董之震  「讀好書,好讀書,不如讀書時,學而思,思而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