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紙有什麼特點 一根竹到一張紙的手工技藝

2020-12-23 中國紙業網

竹紙與皮紙相對,是據造紙材料所劃分的紙張種類。竹紙以竹為材,從唐代浣花箋和花簾紙到宋各式宣紙,明代的宣德箋、灑金紙,以及清代數不勝數的紙張門類,眾多門類裡都不乏有以竹紙工藝為基礎的紙張。紙質柔軟,單薄,呈現半透明狀。由於年代久遠,紙張多處有泛黃的跡象。我國竹紙製造業歷史悠久,據說東漢時期的蔡倫曾經嘗試用竹子製作紙張,並且取得實效。但由於竹紙製造工藝流程較為複雜,需要經過破竹、浸煮、發酵、碾碎、調漿、過簾、烘乾等多道工序,因而其大批量生產開始於宋代。至明代,隨著製紙技術的進步,竹子用作造紙原料成本低廉,竹紙開始位居紙業製造和使用的主導地位。竹紙有著良好的使用性能。

東漢「蔡侯紙」和「左伯紙」都以麻為材料製紙,但從晉代開始,用竹子造紙的技藝被開發出來。起初無法將竹纖維完全打碎,造出來的竹紙脆而易碎,且不易吸墨,後來隨著技術的進步,竹紙變得細膩柔韌,才得到文人青睞。

《天工開物》有雲「南方竹賤之國」,盛產竹子的江浙一帶和福建、四川等地,自然是適合生產竹紙的地方。自唐宋以來,江西連四紙、四川夾江紙、浙江富陽紙,此三種竹紙聞名全國。

「塞溪浸楮舂夜月,敲冰舉簾勻割脂。焙乾堅滑若鋪玉,一幅百金曾不疑。」這是宋代詩人梅堯臣誇讚澄心堂紙的詞句。

竹紙就是利用竹子的整個莖稈來造紙的。在植物分類中,竹子雖為單子葉禾草類,但其生長型卻為常綠喬木狀,簡言之就是一棵小草不小心長成了參天大樹。我們在生活中都有接觸過竹材,尤其是毛竹,那玩意兒真不是一般的瓷實,比許多木材的硬度都要高。相比於輕薄柔軟的樹皮來說,竹類造紙的難度可想而知。

從造紙理論的角度來看,麻類和韌皮類原料的纖維含量高,木質素含量低;而竹子的纖維含量則略低,木質素含量比較高。木質素一般在植物纖維間充當粘合劑的角色,木質素含量高的木材常常緻密堅硬,含量低的則比較鬆軟易折。整個造紙的流程簡單來講即是脫除木質素,分散纖維的過程。所以麻類和韌皮類易於製紙,主要是其木質素含量低,略加土鹼蒸煮即可做成紙漿,也能有不錯的白度。而竹子要想造出好紙,則沒有那麼簡單了,必須採用更加複雜精細的工序,解決掉大部分木質素,才能製得質量上乘的紙張來。相比於韌皮纖維原料,竹子的雜細胞含量比較高。在造紙的過程中,這些雜細胞都應儘量去除,只留下纖維細胞,才能製成緊緻綿韌的紙張來。如果雜細胞含量太高,紙張則會粗疏鬆脆,呈現類似於黃表紙的質感。麻類和桑構的韌皮幾乎都是純纖維,雜質很少,但竹子的纖維細胞含量則要低很多。

手工竹紙技藝至今仍有流傳,可也面臨著尷尬的境地。江西鉛山連四紙、浙江富陽竹紙、四川夾江紙作坊始終依古法造紙,但竹紙傳統製作工藝繁複,有些工序格外需要體力和耐心,在傳承上,也是讓人擔憂。

隨著掌握製作技巧的匠人年紀越來越大,和機械造紙的迅速發展,傳統造紙工藝面臨著後繼無人的危機,也讓手工竹紙顯得彌足珍貴。在越來越科技化人們連普通紙筆都很少使用的社會中,竹紙製作技藝還能傳承多久?我們不知道!

相關焦點

  • 竹紙製作技藝(三明非遺系列之三)
    竹紙製作技藝將樂是福建傳統手工造紙大縣,據《中國書法工具手冊》記載,將樂是我國最早生產毛邊紙的地方之一。將樂的毛邊紙又數秀山靈水的龍棲山「西山紙」最負盛名。據《福建通志》記載,將樂西山紙在唐、宋時代聲名遠播,迄今一千多年的歷史。利用西山紙技藝造出的紙細膩柔韌、光潤潔淨、吸水性強、久存不蛀,用於書法,吸墨性強,墨色固定而不褪色。西山紙既可用於修復、印刷古舊書籍,又可用於書法,裝裱後古色古香,深受用戶的喜愛。西山紙曾用於印刷乾隆皇帝編《四庫全書》和印刷《毛澤東詩詞》線裝本等重要歷史書籍。
  • 觀「蔡倫先師祭祀大典」 享夾江竹紙技藝「72變」
    兩千多年前,蔡倫改進造紙術,使得手工造紙技藝傳播到世界各地,推動了文化發展。今天,依託蔡倫的古法造紙技藝,夾江人用竹紙製作技藝製作出了夾江書畫紙,被國畫大師張大千讚譽為「國之二寶」。竹紙製作技藝講究七十二道工序,極具匠心。
  • 製作過程需要淋尿的富陽竹紙,為什麼成為國務院專用紙?
    製作過程需要淋尿的富陽竹紙,為什麼成為國務院專用紙?斫竹斫竹之後,還有拷白、浸坯、煮料、淋尿、舂料、抄紙、曬紙等共計72道工序。李文德算了算,一張紙從竹子到成型,至少需要5個多月。
  • 【手工紙】寧化玉扣紙造紙絕技 傳承古老手工造紙技藝
    兩人轉身將紙漿翻轉倒扣在木板上,揭起帘子,就分離出一張溼紙。他倆動作嫻熟,配合默契。溼紙在木板上一層層迭起,迭至10釐米厚時,李世波和李世富便將溼紙放在紙榨上榨去水分。榨紙所用床的底和蓋為厚木板,外加木柱、橫梁、壓梁,全是粗重的木頭。榨乾水的溼紙仍然粘結在一起,不易分開,兩人便用鉗子從紙頭處一張張鉗開。焙紙房內有兩排鐵質的焙壁,壁內中空,需燒火將焙壁烤熱。
  • 西山竹紙:輕薄又厚重的緣分
    16歲便被父親帶進造紙廠進行學習,一年時間他就學會了所有的造紙技藝。從此,劉仰根的一生就與薄薄的西山竹紙結下了厚重的緣分,40年如一日不忘竹紙製作技藝傳承初心。西山竹紙早在唐宋時期就已經名揚四海,在乾隆初期被列為「官紙」,專供朝廷使用。其紙質細膩柔韌、潔白如雪、書寫清晰,有「西山玉紙」之美譽。
  • (匠人匠心) 千年壽紙:從指尖到紙間的藝術
    在冠塔村,被村裡人公認最古老,規模最大,技藝保存最完整的手工竹紙生產地,就是越竹齋的這處造紙作坊了。「我爸爸家世代以做頂級手工竹紙『元書紙』為業,傳承到他這一代已是第八代了。」在兒媳潘筱英心裡,爸爸李法兒不僅僅是中國非遺項目竹紙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更是自己堅守和傳承的精神指引。
  • 中國傳統手工紙的五大類型
    來源家國網我國傳統手工紙品類繁多,分類方法也有不少,可以按原材料分、按地域分、按生產工藝分、按用途分、按生熟分等,可以分成很多品類。麻紙:以麻類植物的韌皮纖維為原料所造,起源最早應用最廣泛的是薴麻,其次還有大麻、亞麻。麻紙是中國古代圖書典籍的用紙之一,是一種大部分以黃麻、布頭、破履為主原料生產的強韌紙張。
  • 這張被張大千青睞的富陽竹紙,曾經是國務院專用紙
    1990年,他接過父母的造紙小作坊,將「大竹元」品牌發展為年產5萬刀,元書紙單品生產規模居富陽乃至全國第一的手工造紙公司。 ▌從竹子到竹紙 新二村是富陽7個造紙文化村之一。這裡群山環繞,溪水淙淙,漫山遍野都是翠竹。竹紙的原材料就從這片無邊無際的竹海中來。
  • 書法用紙的一些建議:竹紙、生紙、老紙、綾娟
    紙作為書寫的重要媒介,是我們日常中最熟悉的。很多初學書法的朋友都會問,我該用什麼紙練習書法,糾結的很。據說老米用過的很多紙也是這種竹紙。毛邊紙和元書紙(經常是混著用的,不用考究有什麼差別),都是用竹漿抄造,我國南方產竹的地方均有生產。其中以福建長汀縣的「玉扣紙」、四川夾江縣「夾江竹紙」和浙江富陽「富陽竹紙」最為有名。這種紙以嫩竹作原料,用石灰漚爛發酵,搗碎成漿,再添加適當的黃色染料,不施膠,手工竹簾抄造而成。
  • 杭州孤山有個「中央紙庫」 63萬張古法手工紙 很多已失傳
    紙庫面積不大,107個平方,共有6個小房間,按竹紙、皮紙、封面紙、宣紙等分為幾個大類。光皮紙就有48種,麻紙、棉紙、楮皮、桑皮、雁皮等等,竹紙又有毛太紙、連史紙、苦竹、毛竹、玉扣紙、元書紙等等。讓我驚奇的是,就連宣紙,還分為淨皮、扎花、羅紋、灑金宣、尺八屏、古法宜、小刀頭、狼毒紙.......一刀刀碼成堆,一直高高地疊到了天花板。
  • 此紙被國畫大師稱為國寶 製紙手藝年輕人不想繼承 老人彷徨無奈
    竹紙製作技藝曾在2006年時被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然而這些古老的技藝卻面臨著後繼無人的局面。夾江縣馬村,還有少數村民以家庭為單位,自有作坊,生產製作國畫宣紙。馬村周圍盛產竹子,是製作竹紙的天然寶地。
  • 走進紙王國之竹紙製作技藝親子研學之旅
    2020年11月21日、22日,育才實驗幼兒園中班的孩子來到了夾江大千紙故裡研學基地開展了「竹紙製作技藝親子研學之旅」。來到研學體驗點--從大門開始孩子們參觀造紙先師蔡倫的塑像,探尋紙的歷史,在大千博物館了解張大千先生的事跡;生動形象地給孩子們講解了古法造紙的歷史及工藝流程,並且探究了古法造紙的巧道工序順序。
  • 千年竹紙守護者:老祖宗的東西不能丟
    磨漿、抄紙、曬紙、裁剪、包裝……一道道造紙工藝井然有序地運作著。看著眼前的一切,莊富泉卻有些感慨,「現在富陽的造紙業已經大不如前,許多人都放棄了,但這是老祖宗傳下來的『寶貝』,不能丟。」64歲的莊富泉是浙江富陽人,其所謂的造紙即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竹紙製作技藝,該技藝迄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從唐五代時期中國出現竹紙始,富陽就開始用嫩竹為原料生產土紙,名曰「竹紙」。
  • 夾江手工造紙研學 榮膺川渝「一城一品」金榜丨成渝力量 品牌榜樣
    有「中國書畫紙之鄉」之稱的夾江,憑藉著手工造紙研學,榮膺川渝「一城一品」金榜。「中國有宣、夾二紙,堪稱二寶。」夾江書畫紙與安徽宣紙穩坐當今十大名紙之位。夾江竹紙製作技藝,這項傳承千年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時下新興的研學旅行正碰撞出耀眼的火花,成為了夾江又一張閃亮的名片。據史志記載,夾江手工造紙始於唐,興於宋,盛於明清,康乾時期被欽定為「貢紙」和「文闈捲紙」。
  • 探秘新昌竹紙的「前世今生」
    第26集中,尹銀匠在使「飛橋登仙」絕技過程中的一句話讓很多人對「新昌元書熟紙」產生無限好奇。電視劇中說到的新昌就是新昌縣,那麼「元書熟紙」又是一張什麼紙呢?記者了解到, 「元書熟紙」就是以前小將鎮、原巧英鄉一帶村民用竹子為原料製成的竹紙,只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當地已經沒人製作竹紙了。浸潤時光斑駁的記憶,新昌竹紙從歷史深處走來。一路雅俗共賞,一路跌宕起伏,不覺已過千年。
  • 82歲老人堅守古法造紙60年,72道工序製紙,可保存千年
    「我年輕時,棠岙1000多戶人家之中有近700戶從事造紙行當,現在,只剩下我們一家嘍!」82歲的袁恆通老人端詳著一張棠岙竹紙,自言自語,眼睛裡閃過一絲落寞。他是浙江省級非遺項目棠岙紙製作技藝傳承人,他希望這門古法技藝能夠傳承下去,讓這張紙走進更多的博物館、圖書館。
  • 一城一品丨兩大國家級非遺賦能 四川夾江手工造紙研學品牌火了
    作為品牌大會的系列活動之一,11月9日,「一城一品」有獎Vlog徵集大賽啟動,成渝各地網友紛紛為家鄉品牌加油助力,掀起了推薦「一城一品」金榜的熱潮。在文旅勝地樂山,夾江手工造紙研學品牌脫穎而出,得到不少網友網友特別是中小學生和家長門的支持。
  • 創意雲南2020雲上文博|「一張紙」帶動的致富大產業
    一張紙可以做什麼?您可能會說:一張紙不就可以用來寫字、擦手等等簡單的用途嘛!然而在文博會西雙版納勐海曼召傣紙文化傳播公司的展臺上,一張紙卻能化身為衣服、檯燈、紙傘等等物品,特別神奇。這一張紙也成為了當地發家致富的法寶。
  • 練毛筆字用什麼紙好(附毛邊紙、宣紙、元書紙的區別)
    書紙,那麼什麼是毛邊紙?毛邊紙和書紙有什麼區別,這二者和宣紙又有什麼不同,今天小編綜合網上的資料及我個人的經驗,將這些問題統一做個整理,希望能幫助到初學書法的朋友們。 二、多用竹紙 所謂竹紙,也就是用嫩竹為原料造的紙,同樣有以下幾個原因:第一,竹紙比宣紙便宜,但是手工製作的竹紙比機制的要貴些;第二,量足,不用擔心斷貨,竹子年年都新生;第三、手工竹紙一般比較小,不用裁剪可以拿來直接用;第四,雖然也是竹紙,初學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