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嫦娥五號探月到太空移民有多遠,曦光晨眠帶你進入太空饕餮之旅

2020-12-13 鮮肉作家曦光晨眠
月球

還記得小時候每逢八月十五,我們坐在庭院中觀賞月亮中的桂花樹以及玉兔的情形。時至今日,伴隨著嫦娥五號登月。

這個距離我們三十八點四四萬千米的星球,像我們越走越近,我們兒時的夢想也變得不再遙遠。

嫦娥五號

二零二零年十一月二十四日,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在中國南昌成功發射嫦娥五號探測器。

也由此開啟了我國地球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嫦娥五號探測器進入預定軌道以後,將會著陸月球。在到達月球表面以後,採集器將會採集。

珍貴的月球礦樣標本採集任務完成以後,探測器將會按照預定軌道返回地球。此時星際探測任務。也將會成為我國航空史上的一個裡程碑。

太空人

在眾多的影視作品中,我們都可以看到太空人登空太空漫遊的鏡頭。那麼我們距離真實的太空移民還有多遠呢?

其實關於登月的科幻片,早在一百多年前的一九零二年就已經被拍攝成為了電影。雖然那時候的電影技術比較落後。但是從場景到道具的準備都非常的到位,而且畫面感具有高科技又不失幽默感。飛船升空刺中了月亮的一個眼睛。也由此踏上了月球之旅,光怪陸離的月球之上,不光有火山爆發,還會有其他你意想不到的遭遇。

《月球旅行記》(1902)

一顆小行星划過了月球的表面,在天空出現了很多顆星星。這很多顆星星又開始惡作劇,下起了一場雪。這一場奇特的月球之旅還沒有結束。他們為了躲避風雪進入了月球山的內部,沒想到他們遭遇奇特的外星人攻擊,沒想到奇麗而虛幻的月球王國內。

外星人竟然經不起地球人的一番折騰,奈何月球上的窮寇緊追不捨,地球人只好將宇宙飛船拉回了地球,地球人最終回到了自己的家鄉。他們受到了國王的熱烈的歡迎,跟隨飛船一起來到地球的外星人,成為了最後的一個亮點,以此作為原點。

《太空漫遊2001》(1965)

之後的科幻片製作技術突飛猛進,在上世紀六十年代拍攝的科幻片二零零一太空漫遊是斯坦利庫布裡克的作品。影片以細緻逼真的科技手法,呈現了人類在探空中漫遊和生活的畫面。其中的一個外空探測器的外形與今天我們所看到的嫦娥五號極為相似。

而我們在太空中失蹤的狀態下,生活又是怎麼樣的呢?跑步的時候我們可以圍著搶跑,這樣呢就會沒有了地心的吸引力。而我們運動的體驗。也自然會變得不一樣。對於自身的感官感受也似乎變得更強。除了運動,我們還要解決飲食問題、睡眠問題。

除了這些,我們還離不開身體保健方面。在太空中我們還可以對自己的身體進行醫療檢測,以確保生命體徵的穩定性。

《星際穿越》星際太空花園

當然我們厭倦了太空艙中的生活,還可以到太空花園中去漫步。

這裡的莊稼和樹木都是種在四面的天空之上。因為這是在飛行器之中。

說不定在這裡你可以找到自己的家鄉和自己的房子。

當然雖然這個房子裡面的布置還是你原先房子的樣子,但是已經物是人非,留給我們的也只有在太空中滿滿的回憶。所以說技術雖然是進步了,但是對於我們之前的回憶,我們卻需要更加的珍惜。

關注未解之謎,探索未來世界。我是曦光晨眠,歡迎你們的關注與閱讀。

相關焦點

  • 北京冬奧會吉祥物乘嫦娥五號太空遨遊歸來
    中國日報12月21日電(記者 孫曉晨)在中國傳統節氣冬至到來之際,嫦娥五號搭載北京冬奧會展示品交接儀式今天下午在北京冬奧組委首鋼辦公區舉行。完成月球之旅的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帕運會會旗、會徽、吉祥物,首次與公眾見面。
  • 嫦娥五號即將大功告成!美媒又說酸話:中國太空技術離美國差遠了
    (11月24日發射升空的攜帶"嫦娥五號"探測器的"長徵五號"運載火箭)但是這麼偉大的科學進步,在美國媒體的口中,就立刻變了味,美媒認為中國正在"假借發展太空技術之名,偷偷發展太空軍事力量,甚至要打破現如今全球戰略平衡",總之有些美媒就是見不得中國好。
  • 航天專家對話:人類探月的價值在哪裡?「太空移民」何時成現實?
    而2020年的「嫦娥五號」探月任務無疑就是這個夢想的起點。 2 月球挖土凝結了15年心血 這一次嫦娥五號到月球「挖土」,有非同尋常的意義,因為月球土本身就很有科學價值,另外,能到38萬公裡外的月球取土,能力也很關鍵。
  • 嫦娥五號回家了!探月有何目的?經濟、軍事涉及廣泛
    12月17日凌晨1點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成功在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場著陸,中國首次月球無人採樣任務圓滿結束!嫦娥五號返回器的回國同時也標誌著中國嫦娥探月工程收官了!從11月24日到12月17日,嫦娥五號在太空中停留了二十多天,完成採樣工作並帶著國人的期望返回!
  • 嫦娥五號任務即將完成,十年探月之旅,我國到底在追求什麼?
    這是我國第6次探月任務,嫦娥五號已完成土壤樣本轉移,12月12日將開始返回地球,這將是這場月球接力賽中關鍵的一個步驟,自此除美國和蘇聯之外,我國成為了世界上第三個從月球取回土壤樣本的國家。月球作為離地球最近的星球,自然是人類探索宇宙的第一個起點,我國的探月計劃從2009年實施到現在已經有10多個年頭,此次嫦娥五號被稱為我國至今為止最複雜、最具難度的任務之一,也是我國航天技術的一大突破,1嫦娥五號12月1日完成月球著陸,到3日便將土壤樣品通過上升器送入到了預定環月軌道,並在6號完成對接樣本轉移,這6天時間裡突破了我國多個「第一次」,第一次從地球之外的地面起飛
  • 嫦娥五號回家,中美競跑太空
    月球火山運動到32億年前就基本上結束了,美蘇著陸地區採集的月樣,年齡集中在44億至31億年前。嫦娥五號帶回來的將是距今最近一次的月球巖漿活動的樣品。嫦娥五號帶回來的月樣可能進一步支持或否定這個觀點,為人類提供完整的月球歷史,這將徹底改變我們對月球和太陽系的理解。你說美國人能不眼饞嗎?月亮溼了在月樣研究上,美國曾經吃過一次大虧,付出的代價可能是在重返月球的賽道上當了兔子,漫無目的跑跑停停。
  • ——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紀實
    回顧嫦娥五號這舉世矚目的23天,人們一面為它驚險的太空之旅捏一把汗,一面為它不斷傳回的一條條捷報而欣喜和感動。人們將永遠銘記,2020年底這次意義非凡的太空之旅:——「驚天一落」扣人心弦。12月1日23時11分,嫦娥五號穩穩降落在月球正面西經51.8度、北緯43.1度附近的預選著陸區,月球風暴洋成為中國探月新地標。
  • 嫦娥五號即將結束太空之旅 第一次月地轉移軌道修正順利完成
    嫦娥五號即將結束太空之旅 第一次月地轉移軌道修正順利完成時間:2020-12-15 19:15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嫦娥五號即將結束太空之旅 第一次月地轉移軌道修正順利完成 昨天,正在回家路上的嫦娥五號探測器軌道器、返回器組合體成功打了下方向盤,通過第一次月地轉移軌道修正建立了更為精準的返鄉路線
  • 探月「三步走」 收官「有看頭」——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正式...
    採到樣品返回地球,就是成功。」裴照宇說。「月球是我們地球的唯一天然衛星,更是我們地球的戰略制高點。」中國探月工程三期總設計師胡浩認為,「因為月球有它獨特的條件,它的位置、環境、資源都非常獨特,不光是對航天技術、科學認識的後續發展,包括對經濟社會建設的後續發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嫦娥五號」探月工程,為何讓美國人感到害怕?
    我是奎哥,歡迎乘坐太空旅行號!目前,嫦娥五號的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攜帶此前採集的月壤樣品,正在月球軌道環月等待,尋找合適時機返回地球。此次的嫦娥五號探月、登月計劃受到全世界的關注,然而嫦娥五號讓美國登月疑點增多,會藉此戳破「登月偽裝」嗎?
  • 嫦娥五號回來了!不僅去月球挖了「土」,還帶回了「玉兔」
    嫦娥五號的月球之旅結束,還帶回了傳說中的「玉兔」!軌道器相當於汽車的動力系統,負責往返此次月球之旅的動力供給,整個過程都「遊走」在太空,不會著陸月球。兩種型號的長徵五號都是採用模塊化設計,芯一級對應5米直徑火箭芯級模塊,芯二級對應5米直徑火箭上面級模塊,助推器對應3.35米直徑火箭助推級模塊。有了如此強大的運載火箭,嫦娥五號才能順利進入外太空,進行長達23天的「月球之旅」。
  • 日夜伴隨嫦娥五號探月之旅 上海天文臺牽頭的VLBI測軌分系統圓滿...
    圖說:上海天文臺牽頭的VLBI測軌分系統圓滿完成任務 來源/採訪對象供圖經歷23天驚心動魄的太空之旅,嫦娥五號懷揣來自月球的巖石和土壤返回地球,這趟滿載而歸的科學「探險」畫上了圓滿的句號。作為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測控與回收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牽頭的中國甚長基線幹涉測量(VLBI)網與現有航天測控網,共同完成了嫦娥五號探測器各飛行段的測定軌及定位任務。
  • 地球和月球之間有個太空「郵差」,成就嫦五探月之旅
    風塵僕僕趕到地球上空後,嫦娥五號探測器軌道器、返回器分離。返回器帶著月壤進入大氣層,飛向著陸場。此時,嫦娥五號任務完成在即。回過頭看,貫穿任務全過程的一個核心器件就是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研製的軌道器。
  • 嫦娥五號圓滿完成探月任務,中國航天贏得世界同行讚嘆
    《紐約時報》也不得不承認:「中國的探月項目不只是在展現太空技術和民族自豪感,中國正在以月球為起點推動太空探索——現在把探測器送上了月球,未來有一天就會實現載人登月。」對於中國航天的進步,美國等西方一些媒體將此視為「太空競爭新紀元的象徵」,但這些夾雜著羨慕嫉妒恨的雜音不可能阻止中國穩定地向著「星辰大海的徵途」前進的步伐。
  • 嫦娥五號「挖土」歸來!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新華社北京12月17日電(記者胡喆、彭韻佳)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採用半彈道跳躍方式再入返回,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隨著嫦娥五號返回器圓滿完成月球「挖土」,帶著月球「土特產」順利回家,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嫦娥五號任務飛控現場旋即成為一片歡樂的海洋,大家紛紛歡呼、擁抱,互致祝賀。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指揮大廳拍攝的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著陸示意圖(12月17日攝)。
  • 4分鐘回顧嫦娥五號探月之旅全程
    11月24日,「出發」——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並進入地月轉移軌道。12月1日,「到達目的地」——嫦娥五號在月球正面預選區域著陸並開展採樣工作。12月2日,「已攬件」——嫦娥五號順利完成月表自動採樣,並將樣品保存在上升器攜帶的貯存裝置。12月3日,上升器點火起飛、精準入軌。12月6日,「已裝車」——嫦娥五號完成與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之間的交會對接及樣品轉移。
  • 香港理工大學參與研發太空儀器 助嫦娥五號完成月球表土採樣
    圖為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拍攝的嫦娥五號上升器點火起飛模擬圖。 中新社記者 郭超凱 攝嫦娥五號是人類40多年來首個在月球表面採集樣本的探測器,探測器以「表取採樣」和「鑽取採樣」兩種方式取得月壤。該裝置已於12月1日隨嫦娥五號成功於月面軟著陸,並完成了全自動的表土採樣及封裝任務。載有月壤樣本的飛行器目前正返回地球,預計下周在中國內蒙古地區降落。
  • 習近平致電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祝賀探月工程嫦娥五號...
    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安全著陸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規劃如期完成習近平致電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祝賀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新華社北京12月17日電 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嫦娥五號安全到家,一文看懂我國探月工程「三步走」
    12月17日凌晨1時59分,大部分人都已經進入夢鄉,而在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場,已經離家23天的嫦娥五號,帶著月球「土特產」,悄悄著陸。圖源:新華社2020年11月24日凌晨4時30分,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將嫦娥五號探測器運送至地月轉移軌道。嫦娥五號的發射,標誌著我國月球探測第一階段已進入收官之戰。而今晨的順利著陸,宣告我國首次月球採樣返回任務圓滿完成。
  • 人民網評:嫦娥五號「挖土」歸來,閃耀自立自強信心
    經歷23天驚心動魄的太空之旅,嫦娥五號懷揣來自月球的巖石和土壤返回地球。這是一趟滿載而歸的科學探索,也是一次智慧與勇氣兼備的無畏探險。歷史將使命賦予嫦娥五號,嫦娥五號也不負眾望。接過中國人探月夢想的接力棒,嫦娥五號實現了地外天體採樣、起飛和月球軌道交會對接等中國航天史上的多個「首次」,收穫了研究月球乃至太陽系行星的寶貴科學樣品,也奏響了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探月三步走的終章強音。嫦娥五號代表人類時隔40多年後再次完成月球「挖土」的壯舉,點亮著航天人無數個不眠之夜,折射出中國創新的熠熠星輝,也激蕩起每一個中國人內心油然而生的自豪情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