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酒店的考場外,幾個小時的等待,看著窗外熙熙攘攘的人流,想起3年前畢業、家在這個城市我教過的一個女生,不知她找到工作沒,不知她生活的可好。
接觸這個女生,是在她大三上學期,在我的課堂上,她會突然站起來,然後面無表情走出教室,起初我不大在意,因為學生在課堂上偶爾有急事也正常,但接連幾個星期,一個人總突兀出現這種場景,就感覺不大對勁。了解所在班級的班幹部,方知她因大一與宿舍同學發生激烈矛盾造成後來的行為不正常。1.7m的個頭,乾淨利索,著裝大方,但交流起來卻不拘言笑,課下也時有問問題,因對她已有了解,所以解答起來比其他同學更有耐心更溫和一些。
有一次我接到圖書館老師的電話,說一個女生在圖書大廳因圖書超期與管理人員發生激烈爭吵,管理人員質問她哪個專業輔導員的姓名,她報上了我的姓名和電話,我很驚愕,因為我不是輔導員,也與學生工作毫無關聯,教學樓與圖書館很近,我急匆匆趕去,發現大廳中間站立的是這個女生,木然的站著,周圍有一些圍觀的學生……與管理員處理好事情出來,我輕輕扶著她的肩膀,發現她眼裡充滿委屈的淚水,但還是不怎麼言語。心中滿是憐惜,多好一個孩子變成這樣,不知父母該有多麼心疼。
畢業答辯時,沒想到她在我的答辯組,答辯的第一個環節是ppt介紹自己做的設計,但她一開始就大談她的街舞她的民族舞,其他老師段然打斷,此時她發光的眼睛突然暗淡下來,呆站著,我說給你10分鐘介紹舞蹈且可以示範,但10分鐘後必須介紹自己的設計內容,看著她的舞步,好有靈性,隨後她還算正常的完成了答辯環節。
畢業前一個學期她父母在校外租了房,輪流在這裡陪伴她。離校前我最後一次見到她,是在我下樓去辦公室時,在走廊她用力推她父親的場景,她父親踉踉蹌蹌差點摔倒,她卻頭也不回的下樓了,原來是她父親幫她辦理離校手續,學校把退費給了她父親。我和她父親一塊下的樓,給她父親說了句:畢業了有了整段時間,一定先把她的病給治好。她父親說一直在治療,但躁鬱症很難治。
這是我最後一次見她,從此後再無她的消息了。此刻坐在她家所在的城市,希望她已痊癒,希望她有心儀的工作,有美好的生活!
類似這樣的學生,在校園裡也時有出現,也總有父母在這裡陪讀,時常在想,是什麼原因造成抑鬱或躁鬱或其他心理問題,總痛惜這樣的孩子這樣的家庭。是否父母在工作之餘對孩子多一些關注多一份關愛,與他們亦師亦友,孩子們就可以快樂茁壯成長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