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媽的都有一個變化,成為母親後,膽子就變小了,孩子一有什麼反應都會懷疑是生病。
特別是6個月以下孩子的媽媽,總擔心孩子營養跟不上,缺這缺那兒體質變差。
其中,缺鈣幾乎是所有媽媽最關心的問題。
孩子枕禿、晚上睡覺多汗,是不是缺鈣?
孩子臉色發白,是不是缺鈣?
孩子手指老是長倒刺,是不是缺鈣?
孩子不一定缺什麼,但媽媽總感覺孩子缺什麼,基於對孩子缺鈣的擔憂,很多媽媽選擇直接去醫院做「微量元素檢測」。
△微量元素檢測單長這樣
一些商家母嬰店,包括醫生,也在宣傳微量元素檢測項目。說實話,雖然檢測費用不貴,但給孩子檢查扎點血,也挺折騰娃兒的……
最最最最最重要的是——
微量元素檢測,早在2013年就被國家衛計委明令叫停了!
「不宜將微量元素檢測作為體檢等普查項目」
「尤其是對6個月以下嬰兒」
那為什麼被禁止後,還有醫生動不動就讓你去做微量元素檢測?是否每個孩子都該做?缺鈣要做檢測嗎?
今天我們一起來嘮一嘮~
人體內的礦物質分為兩類:微量元素與常量元素。
在含量達到了人體總重量的萬分之一的,就是常量元素,比如鈣。
而在機體的含量小於體重的萬分之一的才是微量元素,如鐵、鋅、碘等,這三者是目前全球公認兒童最缺乏的微量元素。
所以,鈣不屬於微量元素,檢測是否缺鈣就毫無意義。
此外,檢測微量元素需採取血樣,但人體只有1%的鈣在血液裡,所以即使鈣屬於微量元素,檢查結果的準確性也非常不靠譜,沒有參照性。這點經由兒科專家崔玉濤,以及南大附屬醫院教授都證實過。
因為缺鈣去做微量元素檢測,根本就是無稽之談。
當然不需要!特別是6個月以下的孩子。
雖然微量元素檢測早被叫停,醫院裡檢查的人還是絡繹不絕,有的地方,甚至孩子讀幼兒園也需要做檢測。
有些媽媽因為發現孩子有一些「異常」,比如枕禿、出牙晚、出汗多、睡不好等表現時,顯得焦慮不安,總以為孩子真的「缺鈣」了。
但根據兒科醫生鮑秀蘭所說,這些表現是非特異性的,不是缺鈣特有的表現。而維生素D的缺乏,才是缺鈣的原因。
維生素D能促進鈣和磷在腸道的吸收,促進鈣沉著在骨骼內,使骨質變硬。所以,想要補鈣,就要多補維生素D,而維生素D在日常食物中就能輕鬆獲取。
如果孩子6個月以下還處於哺乳期,喝媽媽的奶水就能完全保證鈣含量以及其他微量元素。
實際上,微量元素檢查一般是孩子已出現臨床症狀時,才會被醫生推薦檢查。如果孩子每個月做兒保,各項指標都在正常範圍內,且營養攝入正常,真的不建議做。
但如果是下面這些情況,孩子就需要檢測微量元素:
1、先天不足,比如早產兒、多胎兒、低出生體重兒;
2、有營養不良、長期腹瀉、反覆呼吸道感染、生長緩慢、食慾下降、皮膚粗糙、地圖舌、皮炎、反覆口腔潰瘍等情況。
3、如果寶寶出現乏力、多動、傷口易感染等症狀,很有可能是缺鐵。
總之,微量元素檢測只用於一些特殊疾病,檢查需要醫生綜合孩子各種情況得出判斷,輕易做檢測,浪費錢不說,對孩子也是一種折騰。
微量元素檢測只是一種篩查手段,並不能作為健康衡量標準,然而總有人藉以製造話題,甚至說缺鈣也要做檢測,歸根結底都是一些商家為了謀取保健品暴利而過分強調的偽科學。
說你缺鈣缺微量元素,那就需要去補,然後建議你買他們的保健品。如果真盲目購買保健品來濫補微量元素,才會導致孩子機體微量元素代謝失衡,越補越缺,造成免疫力下降,得不償失。
媽媽們想要孩子鈣及微量元素正常,不要寄託於增補保健品,好好吃才最重要。
下面劃重點拿小本本記好!
日常基本膳食就能滿足人體所需的多種微量元素;
補鈣可多吃一些蛋白質、乳製品等等。
缺鐵可多吃動物肝臟、血製品及肉類;
補鋅可多吃一些動物肝臟及貝殼類海產品;
補碘可通過食用碘鹽、海帶等補充;
★ 如果孩子出生後一直喝配方奶粉,裡面的維生素D含量完全足夠;頭髮少、枕禿、出牙晚不能完全認為是缺鈣引起的。
養育孩子的過程,或許就是不停踩坑再爬起再踩坑……但如果可以,有專業的兒科醫生及育兒專家輔助指導,成為媽媽們最強的專業育兒護盾,那媽媽們就再輕鬆不過。
推薦[好孕媽媽]母嬰護理、育嬰早教一站式服務中心!
500位以上的醫學背景師資團隊,大批資深育兒專家及婦產科醫師,給予媽媽們最全面、專業、省心的母嬰服務,這一次,讓[好孕媽媽]來為你的育兒之路保駕護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