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bitions Can Be Replenished
「我們的時代,是一個理性化、理知化,尤其是將世界之迷魅加以祛除的時代;我們這個時代的宿命,便是一切終極而最崇高的價值,已自公共領域隱沒,或者遁入神秘生活的一個超越世界,或者流於個人之間直接關係上的一種博愛。
在教室的範圍內,唯一的德性便是平實的智性誠實。」
——Max Weber,Essays in Sociology(New York,1946)
在我所背的託福詞中,我最喜歡replenish這個詞,它的意思是「補充、重新裝滿」。在備考的這一年中,我曾數次崩潰,但回首往昔,自己走過的每一步路,都分外清晰地刻在我的腦海中。我相信,支撐每一位CBSer走完考插這段路的動力不僅僅是原初的後悔與不甘,還有行進路途中的堅定與不屈。如果把我們自身比作一個容器,那麼我們個人的激情總是有限的。但若是能不斷自省,不斷自查,終會將自己耗盡的熱情與志向補充回來。
一、個人介紹
先介紹一下個人情況。我是全國三卷的考生,第一次高考失利之後便已經了解到插班生政策,填完志願之後便著手學習文學史,但由於未能錄取到上海的高校,便繼續復讀。第二次高考再次失利,數學未及格,但是仍然超過重本線40餘分。在填報志願時,放棄了更好的學校,選擇了離復旦更近的上體。此外,之所以選擇報考復旦文科,是因為我本人英語基礎較好,兩次高考英語成績均在145+,高四階段著重記憶了四六級與考研單詞,並且有一定的文科基礎。建議學弟學妹們在報考學校時,一定要清楚地評估自身的實力,在選取報考學校時一定要揚長避短,這樣才能增加成功的機率。
同時,我也想強調一點——插班生考試存在的意義就是給我們這些高考失利者以逆風翻盤的機會。無論大家來自哪一個大學,在備考的時候,我們都處於同一起跑線上,當發令槍響的那一刻,每一個飛奔的身影都值得敬佩。
二、準備過程
個人認為,復旦文科主要考察的是學生的記憶背誦能力,而且今年的考題並沒有大家想像中那麼難。只要有恆心有毅力,能夠熟練地背誦出知識點,便有了一定的成功機率。但是,僅有死板的名詞解釋,卻不能拿到高分。建議學有餘力的同學上B站搜一搜相關的課程,並讀一讀與報考學科相關的專著,形成相應的學科素養和認識也是十分重要的。
在這裡,我想對我整體的複習工作進行一個簡單的劃分。前期的確以英語為主,後期以文綜為主。同時,在前期備考過程中也必須重視文綜書本的閱讀,打好堅實的基礎(我當時讀書的速度特別快,一天200-300頁);在後期的複習過程中也得注意英語也得保持一定的刷題頻率,保持手感。
同時,由於疫情的影響,這一年的備考經驗註定與眾不同。一是學校課程大多在網上進行,二是插班生考試的時間較以往推遲了一個月。兩者綜合,便使得今年的CBSer擁有了很多的複習時間。以我個人為例,在第二學期的網絡課程中,我基本都將課程水了過去,所有時間都讓給了背誦。因此我才能做到將1300多個名詞解釋背到滾瓜爛熟的程度,基本上看到名解我就能將其完整地寫下來。由於我的英語奇低,但是我的總分居然僥倖上了400分,說明我的文綜成績應該排在前列。
三、備考建議
A. 文綜方面:
1. 名詞解釋:名詞解釋的整理和背誦是備考中最為關鍵的部分。接下來我會就這兩個要點進行說明。
a. 大家在備考的時候大抵都會購買劉加夫的《文學專業考研名詞解釋》和長孫博的《歷史學名詞解釋》進行背誦。但是我個人建議將這兩本書作為大綱使用,以這上面的名詞解釋為綱要,在知網百科上進行查閱整理,並進行適當增刪,字數保持在200-300字,併集結成一部小冊子,隨時放在手邊背誦。這樣一來,既能夠保證名解整理的廣度,也能保證名解內容的精準度與多樣性。
b. 背誦方面,我其實並沒有什麼取巧的方法,也沒有極高的記憶力,完全是靠死記硬背。一遍記不住,那我就背兩遍三遍甚至上百遍。如果實在無法記憶完整,可以去網上查閱一些相關的資料,輔助名解的記憶。在第一次背誦的時候,我並沒有片面地追求速度,而是每天背誦六十個(文史哲各20個),爭取對所有名詞解釋達到一個基本的理解,隨著背誦的深入,我對名解的熟悉程度不斷加強,基本上能做到一天背誦120-140個名解。
2. 書籍閱讀:我認為書籍閱讀也是備考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書籍又分為必讀書籍與拓展書籍兩類。下面我便把我考插期間所閱讀的書籍進行一個簡單的分類。
a. 必讀書籍:
文學部分:《簡明中國文學史》 駱玉明 復旦大學出版社
《世界文學史綱》 蔣承勇 復旦大學出版社
《中國文學傳統》 朱剛 高等教育出版社
《文學專業考研名詞解釋》 劉加夫 中國文史出版社
歷史部分:《中國古代簡史》 張帆 北京大學出版社
《世界文明史講稿》 趙立行 復旦大學出版社
《歷史學名詞解釋》 長孫博 齊魯書社
哲學部分:《西方哲學史講演稿》 趙林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國古代哲學史》 復旦大學哲學教研室 上海古籍出版社
b.拓展書籍:
文學部分:《「古文運動」與唐宋士大夫文學》 朱剛 復旦大學出版社
《普通語言學教程精讀》 申小龍 復旦大學出版社
歷史部分:《傳統十論》 秦暉 復旦大學出版社
雜類:《學術與政治》 馬克思·韋伯 上海三聯書店
必讀書籍中強烈推薦《中國文學傳統》,寫得深入淺出,雖篇幅短小,但內容全面。「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唐宋變革論都在此書中出現,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
3. 模考:我建議大家還是做一做科興發的文綜模考題,以便於加強對考場時間的把控。第一次做科興模擬題的時候,我至少有80%的題是會做的,但是由於我自己想寫的要點太多,結果導致我沒有將試卷完成。之後,我通過每日的限時訓練,成功地提升了我的答題速度。建議名解5min完成一個,簡答8min完成一題,論述12min完成一題。規律的訓練,使得我在考場上提前十分鐘答完了所有題目(雖然也有題目簡單的因素)。
B. 英語方面:
說來慚愧,英語本是我的強勢科目,但在此次考試中卻沒有發揮出應有實力。但我還是簡單地分析一下我自己的學習經驗叭。
a. 詞彙方面,我是按照考研—託福—GRE的順序來進行背誦的。考研單詞我是跟著宣神走的,而託福詞和GRE詞我便在網上購買了新東方的紅寶書,以其為詞綱,查出前兩義進行背誦。雖然我背單詞的速度和效率很快,在宣神的課堂上回答問題時反應也比較迅速,但是這也助長了我對英語的輕視心理,導致我後半程基本上放棄了英語複習,除了練題我啥都沒做,實在是慚愧...最後我的英語成績也並不理想,差四分才能上三位數...
b. 刷題方面,應該以考研題目為基礎,逐步上升難度。當考研閱讀和完型的正確率上升到90%的時候便可以刷一些雅思和專八的閱讀。今年英語考試的弔詭之處在於,儘管前三篇閱讀和考研閱讀長度相同,但是設問方式完全不同,這對於我這種只讀題返回文本尋找答案的考生極不友好。另外,一定要好好做《專四語法與詞彙》,把自己的錯題好好整理一下,考前背熟悉,無需將每一個語言現象都弄懂,只要將錯題背誦熟悉,你就可以將出現在考場上的原題做好、作對。追求英語高分的同學一定要刷雅思真題,今年有一篇長閱讀是雅思真題,另有一篇完型亦是根據雅思真題改編而成的。
四、一些牢騷
2019.9.23
現在是2019年9月23號晚上十一點三十八分,我從圖書館走出來,上海的晚風磨損著我的髮鬢,抬頭望望,卻也驚奇地發現,在這座megacity的夜空中,居然也有星星零散地散發著光芒。我轉身,騎上單車,陷入了短暫的思考。
從知道插班生到開始準備,已經有接近一年多了吧。最近的狀態就是抓緊一切時間見縫插針地啃書記單詞,我的大腦早就在晦澀難懂的專業名詞中陷入麻木了,唯有英語積攢起來的一點點優勢才可以讓我稍稍心安。最近刷了很多考研題,閱讀和完形總是錯兩三個,很多單詞也迷迷糊糊的。加之右手腱鞘炎久病不愈,現在連握筆寫字都是問題。但是我還是得咬牙堅持下去呀。
我很羨慕那些知道自己要什麼的人,雖然我現在還做不到。
想起山本耀司說,「自己」這個東西是看不見的,你得撞上一些別的什麼,反彈回來,才會了解「自己」。
我不知道自己喜歡的是什麼,但現在的不快樂能讓我明白,我不喜歡的是什麼。
所以我現在的努力,也不是為了獲得什麼好的生活,而只是為了擺脫現在讓我難受的一切。
我不知道自己究竟想去哪裡,想看到怎樣的風景。但確信的是,我絕不想停留在原地。
畢竟只有向前走,才有機會遇到新風景。
湯因比說:「我正在黑暗中摸索。雖然我們人類那種赤誠之情與理解能力是很有限的,但只要我一息尚存,我將一如既往,殫精竭慮,繼續求索,絕不中綴。」
是的,我絕不中綴。
2019.10.4
我之前常說,努力不應該被嘲笑,用認真的姿態想要去爭取自己所愛,也不是不體面的事情。
但站在另一個角度來看,認真的人之所以常被奚落,是因為你的努力還沒換來可觀的結果。
比方說,現實生活裡,我們大概率遇到的是:平時厭學懶散 考試60分的學生,喜歡嘲諷那些熬夜複習,卻也考60分的同學。他們很少去譏諷廢寢忘食地學習,最終能躋身年級前列的學生。
真實世界的殘酷,是因為許多時候都只看結果。
「你還要更加用力向前跑才行,只有拉開了足夠的距離,才聽不見遙遠身後的那些雜亂聲音。」
2019.10.8
最近突然明白,其實為自己所付出的努力,不管是外形上的改變還是內心對一些錯誤的反省,或者多看書累積知識、學習技能之類的……只要是有在認真做一件事,哪怕進展很緩慢,哪怕過程中磕磕碰碰,也沒關係的,本來就沒有那麼多一步登天的事情。
《班傑明巴頓奇事》裡有一些臺詞:
「一件事無論太晚或太早,都不會阻攔你成為你想成為的那個人。這件事沒有時間的期限,只要你想,隨時都可以開始。
你要改變或者保持現狀都無所謂,這沒有什麼規矩可言,你可能活出最精彩的自己,也可能搞得一團糟,但我希望最終你能成為你想成為的人,我希望你能駐足於這個令你感到驚嘆的世界,體會你從未有過的情感,我希望你能遇見一些想法不同的人,我希望你能為自己的人生感到驕傲。
如果你發現自己還沒有做到,我希望你能有勇氣,重新啟程。」
共勉。
2020.6.17
簡章出來之後,心裡突然十分平靜。
以往我的心裡總是掛著一股執念——你認為我做不到,那我偏要做成給你看!
現在提起這個,倒也不覺得愧疚,我甚至還會為我那可愛的倔強與勇氣感到些許讚賞。
但是一路走到現在,我對所謂輸贏貌似也沒有那麼看重了。無論如何,這一年來,我找到了自己熱愛的學術領域,我養成了一套屬於自己的學習方法,我深刻地體會到了我對復旦的嚮往與熱忱...這些都會不斷驅策著我,向我的目標邁進。
我現在也許不會大張旗鼓地告訴別人:「嘿!你看看我!我和你不一樣!」我也許會收起我的銳利和無知,把自己關在書齋裡,好好地鑽研幾本書,讓那偉岸而洶湧的思維巨浪在我心中呼嘯。知識,是留備己用、提升自我、造福世界的,不是用來炫耀的工具或標識。靈魂的輕盈不是來自於盛氣凌人的俯視,而是來自於對時空無限性的體認與個體渺小的自省。
漫無邊際地說了很多的話,這也好像是我接近一年以來第一次寫這麼瑣碎的閒語空談。
復旦大學在寫給高考生的《來自春天的第二封信》的末尾說:
「凡心所向,素履以往。
生如逆旅,一帆以航。」
我不知道我這一葉孤舟,能否撐著綠水到達彼岸。但我知道,若是一直隨波逐流,終將失去與大好山河的期會。
德國哲學家費希特面對四分五裂的德國,他曾說:「行動!行動!這就是我們的生存目的!」也許他知曉,如果坐以待斃,人生便會千瘡百孔。
懷著必輸的心態,打完我二十歲最後一場仗,於我而言,便已是勝利。
CBSer們,加油!
最後,我要特別感謝一路上幫助我的曹學姐、王學姐、劉學長、範學長、吳學長,正是你們的支持和陪伴,讓我得以在這條路更加更加堅定地走下去!我也會將這份精神傳承下去,為後來者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Ambitions can be replenished,各位CBSer們,請懷揣著無懼磨難的勇氣,一往無前地前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