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強不息者,我輩均得救
20屆 陸嘉怡 上海外國語大學 考入 復旦大學 漢語言專業
看了這麼多屆的學者學姐的心得感悟,終於輪到自己執筆。激動、感慨過去,也終於能夠冷靜下來回顧:
本人是浙江19屆高考生,高三參加了復旦最後一屆博雅杯並獲取降分資格,但以高考幾分之差與復旦擦肩而過。心有不甘,豈忍抱憾終生。偶然想起某場高考動員講座中聽到過的上海市插班生政策,經過一番傷腦筋的志願填報,終於來到上海。
一、先上乾貨,我的備考安排,以供參考:
高三暑假和大一上學期:英語為主,暑期千詞網課和講義編的非常不錯,我把暑期千詞的書過了好幾遍,側重一些細節搭配。刷了部分六級詞彙題和閱讀題。因為懶惰,強化班面授上了幾次就改了網課,而且網課可以倍速回放,但是比較考驗自覺性。文綜主要在補歷史,由於浙江的選考機制,我很早就放下了歷史,加上割裂的文綜教育體系,很多基礎史識我都不知道或忘了,尤其是世界史板塊….於是我花費了很多時間把幾個國家的時間軸整理出來,和中國史做到大致對應就好。同時看了1.5遍簡明中國文學史,做了點筆記。文綜的網課主要用來消遣和了解入門,更多的東西還是從書本上學到的。
寒假:文綜為主,寒假回家比較遲,絕望地發現文綜落下太多,很多書都沒看,筆記也沒整理。我看書比較快,兩三天能粗略翻完一本專業書。經過日夜的生死競速,我大致過了兩遍現代文學史,古代文學史,世界文學史綱。重要的成就是學哲學,它比較繞腦,必須要整塊大量的集中學,否則很容易睡著或者遺忘…. 趙林的哲學講演錄比較適合入門。
3-5月:查漏補缺,整理記憶為主。疫情的原因在家備考,對我來說多出了很多時間。但是,英語和歷史差不多都忘了….英語刷了近20年考研英語一,語法1000題,專四、專八、託福、雅思、GRE都體驗了一下。文綜再次重新撿起歷史,看了好幾本專業書,看完了B站100集世界史,細讀了科興文綜講義。讀了鄭克魯版的外國文學史,中國古代文學史的資料,復旦大學教研室的中國哲學史,趙鄧版的西方哲學史。自己整理記憶了部分名詞解釋或者大致脈絡,但都比較宏觀。
特別一提,關於名詞解釋背誦,每個人一定要根據自己的習慣來操練,不可盲目照搬。我曾經效仿學姐日背百詞,結果沒背上十幾個嗓子就啞了,最終還是改為日「看」二三十個。
關於科興講義的使用,只看科興的講義是不夠的,但不看這個講義是萬萬不能的。舉例細節:19年選擇最後的儒家,答案其實在講義中國哲學最後部分,一個引用的文獻名稱中就有,如果把講義看得很熟,肯定是會有印象的。建議選擇性細讀,有些明顯太偏太難的就不要過分糾結了。
6月-7月:惡補英語為主。大一下精力側重文綜,英語除了刷題基本沒怎麼動。重新惡補了語法,臨考背誦了一遍考研大綱詞彙,一周刷完了複習全書的詞彙和閱讀部分,做了雅思部分題目,專四詞彙2000題,89-01考研單選等各種資料。文綜側重複習,臨考把B站上100集中國通史挑著看了一些。
備考書目各位同儕以及學長學姐們開的非常詳細,就不多贅述。除了上文提到的書目值得一讀外,必須裂牆推薦一本很多人可能意想不到的好書——薛金星編的《高中語文基礎知識手冊》。仔細研究不難發現,它的覆蓋面和深淺程度比較接近考插,甚至很多原題這裡都能找到出處:一三五不論,偏旁和部首的區別,名詞解釋包括說文解字、新月社、激流三部曲等等,就不一一舉例了。此書也適合高中缺乏語法基礎的人(比如我)作為古漢語和現代漢語的入門教材,詩詞格律王力的那本看不懂也可以看這本上的簡略介紹,因為不了解的話可能會鑽入過深,耽誤應試。其實考插真的沒有考研或學術論文那麼深或者細,最最粗淺的了解已經足夠,即高中的基礎知識打紮實,再做一定的大學拓展。(比如今年的唐宋變革論)如果有學術興趣,可以自擇喜好進行閱讀。
二、學校生活安排
我的學校專業課比較難而且小眾,且有部分我不擅長的理科內容。建議選課一定要量力而行,揚長避短,能少選課儘量少選。我大一上課程非常多,為了保績點花了較多的精力在學校課程上,最終成績還不錯,還混到了一個獎學金和轉專業的名額。寒假冒著大二類似的風險,通過和教秘老師多次溝通,終於在大一下退掉了對我來說太難的兩門理科專業必修課,也沒選任何通識選修課程。即便如此,依舊經常感到時間不夠用。此外,學校的生活一定要和任課老師、同學保持良好的溝通。我幾乎和每個任課老師都解釋了一遍插班生的概念,老師們都比較支持。我平時很少社交,但通過考插認識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小夥伴,大家相互交流打氣。這裡非常感謝我的基英老師、輔導員、教秘老師和可愛的室友小孫小吳,還有小鄭、小高、小張等考插小夥伴們,沒有你們的幫助,我也走不到今天。
此外,由於本人專業的原因,覺得有必要科普一下漢語言和漢語言文學區別(好像歷年的心得裡都沒提到),漢語言可以粗暴理解為一個語言學分支,文科中的準理科,如果真的想做學術研究,還是有一定專業難度的,不是想像中「風花雪月」的文學哦。(文學其實也不風花雪月….)
三、心理歷程和其他瑣碎的話
記得剛開始考插時有一位學姐曾說,仔細回想考插其實也沒做什麼特別的,就是一個自然的過程。我當時並不太理解,現在想想卻也有道理。回顧考插一年,文史哲看的專業書、英語做的題比高中三年加起來還要多,學會了種種住校的生活技能,和同學和老師交流的技巧等等,我覺得這才是對於未來人生最寶貴的。能學會這些,其實無論結果如何都值得。
由於意志堅定,從未動搖和懷疑(一心想考回復旦),學的又是心愛的內容,與高三的壓抑和無奈相比,考插雖然艱辛,我卻時時感到快樂和幸福。我是典型的興趣驅動,喜歡的就學的進去,花多少時間也不在乎,不感興趣的一個字也看不進,尤其痛恨高中那種「被別人安排得明明白白」的學習模式。而不同於高考,考插有很大的自由度,學什麼、學到多深、找什麼資料,一切全由自己掌握。但自由的反面是迷茫,這種迷茫感一直伴隨到考前兩三天我得知自己轉專業成功,一下子緊繃的神經放鬆了,覺得考上考不上無所謂,因此考前一晚複習了沒多久就困到睡著,第二天早起也沒看進多少書,算是心態比較好的上考場了。
回顧備考過程,波動比較大的時刻一個是發現大一上下有很難的理科專業課,覺得自己肯定搞不定了;一個是轉專業考試和期末考、插班生相接而我又得了重感冒的時候,躺在床上覺得生無可戀,簡直「一切障礙都能摧毀我」。所幸老天眷顧,都挺了過去。也可知每個考上的人都是極少數的幸運兒。今年文綜題目偏簡單,英語基本持平,剛好比較對我胃口。另外特別特別要提醒考試的時間管理,我當時以為時間多慢慢打草稿,結果文綜的題基本都會,但是文學部分寫得很詳細,到哲學部分完全來不及答,就寫了幾個關鍵詞,書寫也非常潦草….血淚教訓希望學弟學妹們一定要吸取!
最後還要特別感謝耐心的學姐學長們、閨蜜小胡、科興的陳老師、支持我考插的家人。縱目漫漫人生路,考插是一個開始,但絕不是結束:自強不息者,我輩均得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