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周末被補習班填滿,興趣班越來越低齡化,娃贏在起跑線了嗎

2020-09-04 小歆媽媽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說起童年,90後與00後、10後都有不同的經歷。

90後的童年多數是在大街小巷中自由奔跑、玩著彈珠、山羊跳等遊戲的過程中長大的;00後與10後的童年是在各種科技的陪伴下長大的。

我們經常慨嘆:現在的孩子真幸福,有各種好吃的、好玩的,在物質上遠比我們以前要優越許多。

但是,很多孩子的精神卻變得越來越緊張,他們看起來很快樂,但實際上卻沒有那麼快樂。

物質、娛樂升級的同時,孩子的壓力也越來越升級。

比如說,90後以前每天放學之後,幾乎就是個人的時間了,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家長很少強制孩子看書,孩子相對來說比較輕鬆;

但是看看現在的孩子,哪一個不是上完學校的課程之後,再去趕赴各種各樣的補習班?

小區裡有一個補習班,基本上每天7點鐘左右都得和孩子搶電梯,因為孩子要趕著上課。

有一個小女孩住在19樓,補習班是在25樓,小女孩由爺爺接下課之後,直接就得往25樓走。

因為擔心孩子餓著,奶奶就在19樓等著,孩子到了19樓之後,奶奶把吃的麵包和上補習課要用的東西往電梯裡給孩子遞一下,孩子連出電梯門的時間都沒有,直接就得往上面走了。

看著一個才6、7歲的小女孩,明明補習班就和家裡一棟樓,但是卻連回家吃飯的時間都沒有,我心裡百感交集。

有一些甚至才剛剛上幼兒園的孩子,家長也往補習班送。印象最深刻的是兩位媽媽帶著女兒和兒子坐電梯,兩個小孩子的對話。(小女孩是補習班所在樓棟的住戶)

小男孩:你們什麼時候放假?

小女孩:我們已經放假了啊,昨天就開始放了。

小男孩:放假了啊?那為什麼我們還要上課?

我剛開始不理解,後來一想才理解了。小男孩說的我們應該是和他一起在上興趣班的同學們,放假是說學校已經放假了。

小男孩似乎並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放假了還要繼續上課,為什麼別的孩子放假了可以玩了自己卻還要上課,對於自己上興趣班的事情,小男孩好像根本就沒概念,以為是和學校差不多的上課。

這樣的補習班,對孩子來說真的有意義嗎?孩子連自己為什麼上補習班都不知道,這就叫贏在起跑線上?

興趣班、補習班越來越低齡化已經是一個趨勢,並且愈演愈烈。孩子早晨睜開眼就去學校,晚上直到累到睡著的時候還沒回到家裡,家長嘴裡喊著心疼,但課還是要繼續上。

為什麼興趣班會越來越低齡化?

1.社會發展使然

現在的經濟發展水平已經是不可同日而已,每天都在進步。孩子若是跟不上時代發展的潮流,便只能被社會所淘汰。

沒有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落在後面,所以只能拼命追趕或者是提前讓孩子奔跑,才不至於被甩在後頭;特別是現在獨生子女越來越多,家裡的希望也就一個,家長的期望越重,孩子的壓力也就越大,補習班、興趣班低齡化也就愈演愈烈。

2.孩子確實能夠得到提高

雖然說上補習班的孩子壓力很大,但很多孩子確實能夠從中得到提高。比如說學習成績,或者是學習了新的技能比如跳舞、下棋等等,這些都是孩子未來的優勢,孩子越早培養,積累的也就越快越多。

3.「贏在起跑線上」的理念

有的家長其實對孩子上興趣班、補習班的事情並沒有多大的看法,但是身邊很多人都這樣做的時候,這部分家長往往會選擇跟隨主流,也給孩子報班,融入到「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這樣的陣營當中。

家長的心思其實都不難理解,不過就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期望。

然而,這樣做孩子真的就能夠贏在起跑線上了嗎?

大部分家長几乎都在抱怨,給孩子報班孩子也沒有什麼具體的進步,只有一小部分的孩子能夠具體看到成效,但即便如此,家長仍舊不放棄。

就好比高考時一位家長給孩子花重金補習,但是孩子物理依然只考了2分,對於這樣的孩子來說,報班毫無意義。

家長給孩子報班應該遵循哪些原則?

1.在精不在多

有些家長給孩子報班,總想著孩子全面發展,所以基本上每個班都想報。這樣不僅是在浪費孩子的時間,也是在消耗孩子的熱情。

家長給孩子報班應該看準,究竟什麼樣的班對孩子來說是有益的,能夠真正幫助到孩子,讓孩子在最短的時間內能夠接受的,報班在精不在多。

2.太小的孩子不適合

有些孩子話都還說不利索,家長就往興趣班送,不僅浪費金錢,也會讓孩子提前「厭學」,根據皮亞傑的兒童發展階段來看,孩子即使報班,也不應該早於2歲之前,否則會影響該孩子之後的學習情緒。

孩子過早接受不屬於這個年紀該有的教育,除了會產生心理厭惡之外,當到了學習該知識點的年紀,孩子也會表現出鬆懈的態度,甚至是不耐煩,這就完全打亂了孩子的學習和成長規律。

3.從孩子的喜好出發

只有孩子自己喜歡的東西,他才能夠展現出學習的熱情,以及做到堅持。

比如說,孩子喜歡跳舞,家長堅持給孩子報書法班,不同的班之間有不同的要求,書法班要求孩子靜下心持之以恆,孩子卻做不到,所以往往也沒什麼效果。

家長應該遵從孩子的喜好和實際需求,發展孩子的長處,彌補孩子的不足,這才是補習班和興趣設置的最大初衷。

孩子上興趣班已經是一種潮流和趨勢,家長應該學會在這種潮流中分辨出什麼應該什麼不應該,不要讓孩子承擔過多的壓力,才是對孩子學習勁頭的最大保護;不要盲目信奉「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這樣的理念,沒有到終點,誰都沒辦法下定論。

今日互動話題:你給孩子報了幾個班?孩子都喜歡嗎?歡迎下方留言交流。

————————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贏在起跑線上?警惕!興趣班正在毀掉孩子
    贏在起跑線上,是很多家長的共識。普通家庭的孩子,如何贏在起跑線上呢?家長們思考這個問題,也是費了很大的功夫。都說要培養孩子們的興趣,更有人揚言,興趣要從娃娃抓起!在各種各樣的消費主義的洗腦下,常常活躍於各大城市的興趣班裡的,除了孩子們,還有各種各樣的家長們。聽說小王給他閨女報了個英語興趣班,我們家孩子,也得報一個。
  • 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不代表孩子能夠「贏在未來」
    隨著越來越多綜合素質高的人成為了父母,大家對孩子的教育問題也比以前更加重視了,不少父母甚至在育兒問題上達到了「焦慮」的地步。培養孩子成才的壓力讓這些父母不斷要求自己也要求孩子要從小「贏在起跑線」,這使得越來越多的孩子年紀不大壓力卻不小。
  • 面對市場火爆的補習班,家長應不應該讓孩子贏在起跑線?
    很多家長一定都聽過一句話——要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因此越來越多的家長都秉持著不讓孩子比別人家孩子「跑得慢」的觀念,以愛之名給孩子報了一個又一個課外補習班、興趣班。可是我們反過來想一想,孩子們真的有必要贏在起跑線上嗎?
  • 讓孩子贏在起跑線,可贏了起跑線,孩子就知道怎麼跑了嗎?
    吃完飯後,他有些抱歉地對我說到,快要開學了,所以有很多孩子的家長打電話給我希望我幫他們的孩子分一個好班。我有些好奇地問道,現在小學班級就開始分重點班和普通班了嗎?他笑笑說,那倒沒有,只是有些老師資格比較老,而且往年教出的孩子的成績也還不錯,所以家長們就想讓他們的孩子去這些老師的班上,這些家長的本意就是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然後他又笑著補充了一句耐人尋味的一句話,有了起跑線,孩子就知道怎麼跑了嗎?
  • 補習班興趣班,孩子苦父母累,贏在起跑線不一定能贏在終點線
    教育是一個與老生常談的話題,從孩子出生的那一刻開始,父母們就把弦給緊繃了起來。早教班,興趣班,特色班,文化課培訓班等等,凡是能夠促進孩子的智商發展,以及學習成績提高的方面,家長們都不想錯過,為的就是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 高考的「狀元卷面」:3種興趣班在小學時報,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高考的"狀元卷面",字,已經贏在了起跑線上雖然溫同學總分不是高考狀元,但是,她的作文,卻是作文中的狀元。在看到她的作文卷面之後,開心果媽媽不禁感慨,這樣的卷面,也難怪老師不忍心扣分了!《你我之夢,中國之夢》這篇作文,給人的第一印象便是:賞心悅目。溫同學的字,就如印刷體一般,整整齊齊地排列在作文格子中。
  • 鄭州一寶媽養孩子一年,各種補習班、興趣班花費掉10個Gucci包!
    「只是等娃下課而已。」「星期天的晚上,大概只有喝一杯、逛逛淘寶清靜下,才能抵抗老母親每個周末所經歷的忙亂與抓狂。」在婧婧的朋友圈裡,經常能看到她在「曬咖啡」,而喝咖啡的背後,不是在等娃下課,就是在送娃去上課的路上。孩子們扎堆各類興趣班、補習班,家長則聚在咖啡館聊孩子。其實在鄭州,這樣的情景已經成為周末最為常見的生活鏡頭。
  • 廈門爸爸發愁:「孩子班裡每個小朋友至少有兩三個興趣班,感覺輸在起跑線上了!」別讓興趣班壓垮你的孩子...
    有小孩子的家庭,都避免不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在孩子教育中,越發「重要」的教育培訓:各種補習班、英語班、奧數班、舞蹈班、鋼琴班、書法班……有很多父母,生娃前也曾信誓旦旦:我是肯定不會給孩子報補習班的,娃快樂就好。生娃後,畫風就全變了:我事業都可以不要,堅決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 上小學後,孩子應該上「興趣班」還是「補習班」?很多人都選錯了
    跟家長聊天詢問情況時,不少家長都說孩子學習要贏在起跑線上,從小學就要打好基礎,在起點領先別人。現在家庭經濟條件允許,一定要讓孩子未來有出息,於是今天給孩子報一個數學補習班,明天給孩子報一個英語補習班。本來孩子一周五天課,勞逸結合,結果現在是學校學完補習班接著學,周一到周日都不斷,真是比現在的上班族還辛苦。一、興趣班和補習班有什麼區別?
  • 父母不顧孩子想法、盲目報補習班,就算贏在起跑線,也會輸在終點
    近年來,孩子教育題材的電視劇數不勝數,一句「決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現如今廣大父母的真實寫照。眾多家長為了不輸在起跑線上,就將孩子從小送去不同的興趣班、補習班,我們擁有更多的技能,有更多的機會去選擇。
  • 贏在起跑線上,已經成為讓孩子不堪重負的一句話,應該嗎
    「贏在起跑線上」「笨鳥先飛」等古俗語,讓現在的父母們發揮的淋漓盡致,不只是一個口號,變成了每天都要掛在嘴上的行為準則,這句口號也確實讓許多家長帶著孩子從小就奮戰在一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上,導致孩子們從記事起,不是在上幼兒園就是上興趣班。
  • 贏在起跑線?你可能理解錯了!
    我認識的一位媽媽,給孩子報了3門學科的補習班和5個才藝素養班,把孩子放學後和雙休日的時間全部填滿,自己也辭職當起了全職媽媽。她說:和孩子班上的其他同學相比,我這報的班還算少的呢,再不報班就要輸在起跑線了!其實,不只是在中國,世界人民都處在這種焦慮中。
  • 李玫瑾:別給娃報這2種興趣班,費錢還坑娃,腦力訓練才是關鍵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現在社會競爭非常激烈,很多家長都有一種要贏在起跑線上的意識,就是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培養孩子,孩子小小年紀,剛從學校出來就立即被送到各種各樣的補習班補習,家長希望通過補習班能讓孩子比同齡人更加優秀,但是有一些補習班是沒有必要參加的。
  • 「贏在起跑線」的易烊千璽:被內卷吞噬的童年和被放大的教育焦慮
    此消息一出,家長圈炸了,紛紛探究千璽媽媽究竟是用了什麼神教育方法,把兩個孩子都培養的如此優秀?深觀千璽媽媽的教育之路,可以發現,其教育經就是一部典型的「雞娃史」:易烊千璽從2歲起,就被媽媽廣撒網式的送興趣班,小小年紀已經被媽媽帶著在十餘個興趣班中斡旋。
  • 黃磊:贏在起跑線上的都是短跑,人生是場馬拉松
    都說要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如果自己不做點什麼,自己孩子和別人家孩子的差距不就越來越大了嗎?終於,玲玲家在多年的母慈子孝後開始了雞飛狗跳的陪讀生活。玲玲媽開始給孩子報了各種補習班,興趣班,課外班,一三五語、數、英,二四六寫字、畫畫、遊泳……但是不論大家多努力,一個50人的班,永遠有第一名和第五十名。
  • 讓孩子贏在起跑線?培養興趣很重要,這兩點做法比興趣班更有效
    幼兒園的孩子該如何選擇興趣班?興趣培養真的很重要嗎?這樣的問題困擾著很多孩子的家長,在「贏在起跑線」、「大家都在讀,我們也得讀」的思路影響下,很多孩子在小小的年紀就被父母送去了各種興趣班。那麼,這麼做好不好呢?其實,我們必須意識到,上與不上興趣班的前提,必須是孩子是否喜歡,是否願意去學,在選擇學什麼興趣班的問題上,孩子的意見一定是第一位的。
  • 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早教、興趣班、培訓班,最終傷了誰?
    寶媽小桃向我吐槽:「自從有了孩子之後,簡直太不容易了,天天圍著孩子轉,都沒有一點自己的時間。」「為了他好,從小開始上早教。」「聽說英語要早點啟蒙?我就給他報英語培訓班!」「都說圍棋可以鍛鍊孩子的思維和專注力,我就給他報圍棋班!」「上小學後,寫字不好看,我就馬上給他報書法培訓班!」
  • 家長為什麼要把孩子送到補習班或培訓班
    我覺得家長把孩子送到補習班或者興趣班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讓孩子接受更優質的教育資源,增強孩子的競爭實力。 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快速發展,人們對教育資源的需求越來越大,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家長對孩子的學習和教育非常重視,除了接受正常的學校學習教育,為了讓孩子學習更好,結合孩子的興趣愛好以及特長
  • 孩子打雞血 給娃報班是家長圈的流行病
    何為雞娃?就是給孩子打雞血,「虎媽」「狼爸」們為了孩子能讀好書,不斷地給孩子安排學習和活動,不停地讓孩子去拼搏。這種現象在北上廣深尤為明顯,孩子每天不是在上補習班,就是在去補習班的路上。而家長要付出更多的物質和精力,陪著孩子一塊去上。雞血可以打一陣子,但不可能打一輩子。依靠「打雞血」讓孩子變得優秀,成為父母眼中期盼的樣子,真的就是對孩子好嗎?
  • 5歲就扎進興趣班給孩子報班家長圖什麼
    沒想到立刻引發眾多家長的共鳴,大家表示:孩子上興趣班的年齡越來越小,數量越來越多,這似乎成了一種新趨勢。在採訪中,多數媽媽表示,孩子是從5歲左右開始接觸各類興趣班的,內容有舞蹈、書法、英語、樂高、跆拳道、數學思維等。也有媽媽表示孩子在3歲左右就已經開始參加英語、口才方面的興趣班。堅持「扛住」,沒給孩子報任何興趣班的媽媽也有,不過她們表示目前仍在觀望,打算「瞅準時機」再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