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該不該過聖誕節?是崇洋媚外還是為了娛樂?這幾點不能忽略

2020-12-25 昨日之史

中國人應不應該過聖誕節,這是一個很有爭議性的話題。

有的人認為我們過聖誕節僅僅就是為了娛樂,與文化、信仰無關,只是一种放松的方式。

有的人認為中國人過聖誕節就是崇洋媚外,我們有自己的傳統節日,為何要去過洋節?難道外國的月亮就比中國的圓嗎?

還有人認為,僅僅是過一個節日,沒必要小題大做,願意過的就過,不願意的就不過,不用糾結太多。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我們可以討論一下,我們究竟要以什麼樣的態度去對待這一現象。

一、聖誕節在中國流行的原因

1、近些年,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人們的收入高了,生活水平也提高了,對節假日的追求也會變強,更加追求高質量、有情調的生活。

2、隨著中國對外開放程度不斷提高,中西方文化也在不斷地交流與深入。經濟與文化是相互交融相互發展的,經濟發達的地區更有利於文化的傳播。日本、韓國等地區流行聖誕節的歷史比中國還要早。

3、年輕人崇尚個性、追求時尚。春節我們更加注重團聚,還要拜年;五一十一或許會全家旅遊或者在家休息;而對於以聖誕節為代表的西方節日,年輕人可以更加自由地去狂歡。對於崇尚個性、追求時尚的年輕人來說,過聖誕節可以張揚自己追求自由的個性。

4、商家和媒體推波助瀾的推廣宣傳。商家和媒體的大肆推廣放大了人們對節日的嚮往和渴望。國慶黃金周不一定要旅遊,是商家與媒體營造出的大環境,使得民眾不得不往裡跳。炒作的背後是巨大的利益,商家可以在節日賣出比平時價格高出多倍的商品,媒體也可以獲得巨大的流量。

二、尊重文化交融,拒絕文化入侵

從大環境看中看,中國人過聖誕節更多的是在追求娛樂,這種純粹的目的也使得聖誕節在中國越來越流行,越來越普遍。那麼,在娛樂的同時我們一定要注意到,聖誕節在西方是帶有宗教色彩的。作者認為,娛樂可以,但是一定要把握一個度,不能讓以後的年輕人分不清什麼是傳統節日,什麼是外來節日了。

三、不能盲目抵制,要理性對待

有些人認為應該禁止中國人過聖誕節等西方節日,有些地方的學校就是這樣要求的。作者認為這種做法顯然是有些過激的,因為文化的傳播與交融是無法避免的,我們要有自己的文化自信。其次,我們更要對年輕一代有信心,學校要做的是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文化價值觀,而不是如此草率地一刀切。

四、發掘傳統節日的內在價值

我們在過西方節日的同時,一定不能忘了我們國家的傳統節日。可能很多人對傳統節日的印象就是枯燥無味,如今的節日也沒有了往日的氛圍。因此,我們要深入挖掘傳統節日的內在價值並傳承傳統的娛樂方式。在一些傳統節日引導全民娛樂,那一定會比過西方節日更有趣吧。

五、對待西方節日的態度

對於西方節日,我們要做到不盲目抵制,文化交融不可避免,我們要有我們自己的文化自信。例如在中國的影響下,一些西方國家也開始在平安夜送起了蘋果,這就是文化的逆向輸出了。

如果避免不了,那我們就吸取他的長處,保持它的娛樂性,再加上我們自己的特色。例如在聖誕節我們吃蘋果、吃餃子、吃湯圓,這就是我們自己的特色。對於西方節日,作者認為我們應該始終保持不抵制、不宣揚的態度,要以平常心去對待,不能一刀切從而缺少了娛樂性,更不能過度娛樂迷失了自我。

相關焦點

  • 中國人該不該過聖誕節?過洋節不再是崇洋媚外
    一年一度的聖誕節就要來臨,街頭上的各個店鋪都在摩拳擦掌,準備大幹一場,與火熱的商業街頭相比,虛擬網絡上的討論也是異常火熱,一場關於「中國人該不該過聖誕節」的話題討論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聖誕節持反對意見的一方認為,聖誕節是西方文化入侵的方式,過聖誕節還是崇洋媚外的表現。
  • 聖誕節是外國人過年嗎?中國人該不該過聖誕節?
    十九世紀初發展至中葉,整個歐洲、美洲開始過起了聖誕節。並衍生出了相應的聖誕文化,也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聖誕老人、聖誕卡、聖誕樹等等節日元素。和我們春節一樣,聖誕節前夜千千萬萬的歐美人風塵僕僕地趕回家中團聚。聖誕之夜必不可少的節目是Party或聚會。
  • 也說中國人到底該不該過聖誕節?
    關於聖誕節在中國到底該不該過的爭論一直沒有結束。相當一部分傳統的中國人提出聖誕節是西方的節日,基督徒為了紀念耶穌誕生而產生的節日,我們不是基督徒過什麼聖誕節!這個節日記載了中華民族的百年屈辱史,一個有良知的中國人就不應該過聖誕節。還有一部分人認為,聖誕節是西方文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侵略,是西方和平演變的一種手段,要堅決抵制過聖誕節。當然還有一些人把聖誕節的流行歸結於是商人營銷的一個噱頭,利用聖誕節向中小學生和青年人推銷產品的一個手段,禁止不禁止都無關社會疼癢。
  • 中國人到底該不該過聖誕節呢?與歷史有什麼關係?
    說起聖誕節,相信大多數人並不陌生,但是中國人到底該不該過聖誕節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討論一下:聖誕節起源於西方,是基督教紀念耶穌誕生的重要節日,亦稱耶穌聖誕節、主降生節,他是西方最重要的節日之一,但是我國為什麼不能過聖誕節呢?
  • 中國人該不該過聖誕節?
    又到一年聖誕節,商場裡早已經擺上了聖誕樹,各個門店都貼上了各類聖誕活動海報,節日氣氛越來越濃,這時候總會出現一種聲音,中國人該不該過聖誕節?聖誕節是西方傳統節日,是為了慶祝耶穌基督誕生的節日,是「基督彌撒」("Christ's Mass")的縮寫,也是基督教的重要節日,這個節日本身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和文化底蘊。
  • 抵制聖誕節從未停止過!到底該不該過聖誕?
    不過這一方面也不用那麼考究了,等孩子長大些就知道,每年的聖誕禮物都是爸爸媽媽準備好的,大部分家長都是希望給小孩子一個美好的童年回憶吧!這幾天不就有網友吵著抵制聖誕節?然後該不該過聖誕節這個話題又火了,當然我本人中立,只是進行雙方的各自的理由進行解析。先說一下,為什麼要的抵制一方!
  • 該不該給孩子過聖誕節?其實孩子需要的是儀式感
    儘管如此,還是有一些東正教把1月6日、7日定為聖誕節 西方國家的聖誕節就相當於中國的春節,有的父母會說這是外國的節日,中國人何必要過。但是滿大街的聖誕樹、聖誕歌無一不提醒你聖誕要到了,該買禮物了!
  • 聖誕節該不該過?外來節日真的需要我們批判和抵制嗎
    每年聖誕節臨近的時候,總會出現一種「聖誕節該不該過」的爭議,把一個平常的節日硬生生地給推上了「拋棄中華傳統」、「崇洋媚外」的道德靶心上!好嘛,喜歡過聖誕的人是喜歡洋節、替別人過他們的節日、不發揚傳統文化、娛樂至死的人,國人就不應該這麼做,這種節日就不應該出現!
  • 中國人該不該過聖誕節?這本書給你答案
    聖誕節已然成為全民皆知的節日。藉此機會,說說一本書:《平天下 中國古典政治智慧》。這本書由「學習小組」編輯整理,將我國古代經典中蘊含的古典智慧,用典雅而生動的方式傳達給讀者。2010年以後,西方外來節日在中國的存在感與日俱增。情人節、感恩節與聖誕節等西方節日強勢席捲。
  • 中國人應該過聖誕節嗎?聖誕節習俗是什麼中國人怎麼過聖誕節?
    中國人究竟該不該過聖誕節?讓我們一起分析。一、為什麼聖誕節在中國熱度如此高?中國的傳統節日繁多,聖誕節是僅次於春節的熱鬧節日。有孩子的家庭、戀愛中的情侶對聖誕節都無比的期待和喜愛。年輕人對聖誕節格外重視,他們喜愛熱鬧與自由,他們在聖誕節這天結伴出遊享受購物和用餐的喜悅。
  • 情人節該不該過?作為國人如何理解?是崇洋媚外還是與國際接軌?
    情人節該不該過?作為國人如何理解?是崇洋媚外還是與國際接軌?眾說紛紜,大家怎麼理解。首先問下,情人節是哪國的節日?國際間的吧。在我悠悠幾千年文化的大中華,情人節是七夕,好不好。後來再後來,就成了一個人,過什麼情人節呀,就連過年都是感覺到無比的冷清、孤寂和無聊了,也不知道是年齡大了,還是厭倦了男女那種膩膩歪歪的感覺。其實呢,不管是什麼,有情有意的男女雙方能夠有個時間好好聚一下,交流下感情,傳遞下情意,那還是沒什麼不可的,誰都經歷過。但不能都歸結為情人節特有的行為。
  • 「洋節」來臨,中國人該過聖誕嗎?清北博士曾聯名抵制:崇洋媚外
    目前能夠被證明的範疇,只有「教育」和「宗教」這兩件事上屬於文化侵略,但在其他的文化領域,則並非都是文化入侵,需要進行全面的分析才能斷定,但就算有過分析,也不能完全實證。就比如這個「聖誕節」,你會認為它是文化入侵嗎?西方春節——聖誕節聖誕節是西方傳統節日,「Christmas」這個英文翻譯過來其實是「基督彌撒」。
  • 又到聖誕節,中國人到底該不該過洋節日?你們怎麼看?
    圖片來自網絡中國人興起過洋節該有很多個年頭了。過去可能還會認為過洋節是中國人融入全球化的表現。可就在去年,洋節忽然收到了一些人的抵制。我所見所聞的就有這樣兩三件事。我生活在一個縣級市,本市教育局很早就下文件:不準洋節進校園,意思是所有幼兒園、中小學不準圍繞感恩節、復活節、萬聖節、聖誕節等洋節開展活動。臨近聖誕節時,微信群和朋友圈中又流行起轉發「我是中國人,我不過聖誕節」的文章和抵制洋節的籤名、宣誓活動。其中一個廣泛傳播的觀點是說應該紀念偉大領袖的誕辰(12月26日),而絕不該紀念那個子孫後代曾侵略蹂躪中國的洋人。
  • 我們該不該過聖誕節
    中國人該不該過聖誕節?我認為不該過。首先,聖誕節是基督教徒的節日,我們絕大多數人不信仰基督教,那麼聖誕節自然與我們無關。其次,聖誕節只是最近十多年商家的噱頭,與其他各種節日一樣,無非是為了多賣些東西,多賺點錢。你認真,那就墮入商家的「圈套」了。第三,國家法定節假日為春節、元旦、清明、端午等等,每個法定節假日均有其淵源,均為大眾所認同。而作為舶來品的聖誕節,僅僅在大眾認同方面就佔劣勢。
  • 對於我們該不該過洋節?你對此有什麼看法?每個人看法不一樣
    其實外國人過洋節就跟我們中國人過春節一樣是一種文化。在於中國人該不該過洋節,我覺得首先我們是一個包容的國家、開放的國家可以容納一切外來文化,但這並不意外著盲目的迷外。其實過節過的都是一種氣氛,在沒有大是大非的前提下,該過就過,只要讓自己開心,讓自己身邊的人都開心,不在乎你過的是什麼節日,在意的是自己和自己愛的人的心情。在前幾天的聖誕節,其實過聖誕節大多數是年輕人,等上了一點年紀,也就沒有這個興趣,自不會去湊那份熱鬧,更不必擔心我們的文化被侵略。
  • 培訓機構帶孩子過萬聖節被家長怒懟,中國人該不該過洋節?
    每年的11月1日是西方的萬聖節,和聖誕節、感恩節一個樣是西方的傳統節日。為了慶祝萬聖節,孩子們會裝扮成各種各樣鬼怪的樣子走上街頭,逐家逐戶地敲門,口中還會念念有詞,「快給糖果,否則就搗蛋!」我們中國的所謂的「鬼節」是中元節,我們中國人過中元節與西方不同。我們對於中元節充滿敬畏之心,這天多數人都選擇白天去墓地去祭祖,以表達對逝者以及祖先的敬畏。萬聖節是西方鬼節,這就是中西方文化的差異。
  • 聖誕節是耶穌降生的日子嗎?你到底要不要過?該不該過
    另外聖誕節跟敬拜太陽神有關係,這是用一個異教的節日來紀念耶穌的降生。是不是感覺很反諷?正因如此才有很多人來問,聖誕節過不過的問題。我覺得這裡有一個很核心的問題沒有解決所以才有這樣的疑惑。核心問題解決,聖誕節過不過?怎麼過都迎刃而解。
  • 過聖誕就是崇洋媚外?這是有多不自信,那星期天也應該取消
    對於過洋節之說,人們已經爭論許久,有人認為這是崇洋媚外,畢竟連自己的文化都喜愛,為何瘋狂痴迷於國外的節日,更有甚者還有人做出一些瘋狂的舉動,對這些過洋節的人進行猛烈抨擊。 在他們的認知中,只有元宵節、清明節、重陽節、端午節、春節等等,才是中國人應該過的節日,才是符合中國人的身份。但恰恰正是這種人,反而是對於自己的文化充滿了不自信。
  • 中國人該不該學英語?
    回到標題提到的話題,中國人該不該學英語。老規矩,拆一下:中國人,該不該,學,英語。中國人該不該學英語?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英語,和漢語一樣,簡單點,是一種語言工具。複雜點,是語言後面所代表的不同的文化。中國人,該不該學?
  • 這有多不自信,過聖誕就是崇洋媚外,那星期天也應該取消
    文化不自信的人,見到啥都怕,過平安夜是崇洋媚外,情人節是崇洋媚外,那怎樣做不是崇洋媚外呢?在他們眼裡,就是過老祖宗留下來的傳統節日,比如元宵節,重陽節,端午節,臘八,春節等,才不叫崇洋媚外。傳統文化最為明顯的事這幾年漢服熱興起,但是應該看作是傳統文化的一次騷動,而不是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