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應不應該過聖誕節,這是一個很有爭議性的話題。
有的人認為我們過聖誕節僅僅就是為了娛樂,與文化、信仰無關,只是一种放松的方式。
有的人認為中國人過聖誕節就是崇洋媚外,我們有自己的傳統節日,為何要去過洋節?難道外國的月亮就比中國的圓嗎?
還有人認為,僅僅是過一個節日,沒必要小題大做,願意過的就過,不願意的就不過,不用糾結太多。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我們可以討論一下,我們究竟要以什麼樣的態度去對待這一現象。
一、聖誕節在中國流行的原因
1、近些年,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人們的收入高了,生活水平也提高了,對節假日的追求也會變強,更加追求高質量、有情調的生活。
2、隨著中國對外開放程度不斷提高,中西方文化也在不斷地交流與深入。經濟與文化是相互交融相互發展的,經濟發達的地區更有利於文化的傳播。日本、韓國等地區流行聖誕節的歷史比中國還要早。
3、年輕人崇尚個性、追求時尚。春節我們更加注重團聚,還要拜年;五一十一或許會全家旅遊或者在家休息;而對於以聖誕節為代表的西方節日,年輕人可以更加自由地去狂歡。對於崇尚個性、追求時尚的年輕人來說,過聖誕節可以張揚自己追求自由的個性。
4、商家和媒體推波助瀾的推廣宣傳。商家和媒體的大肆推廣放大了人們對節日的嚮往和渴望。國慶黃金周不一定要旅遊,是商家與媒體營造出的大環境,使得民眾不得不往裡跳。炒作的背後是巨大的利益,商家可以在節日賣出比平時價格高出多倍的商品,媒體也可以獲得巨大的流量。
二、尊重文化交融,拒絕文化入侵
從大環境看中看,中國人過聖誕節更多的是在追求娛樂,這種純粹的目的也使得聖誕節在中國越來越流行,越來越普遍。那麼,在娛樂的同時我們一定要注意到,聖誕節在西方是帶有宗教色彩的。作者認為,娛樂可以,但是一定要把握一個度,不能讓以後的年輕人分不清什麼是傳統節日,什麼是外來節日了。
三、不能盲目抵制,要理性對待
有些人認為應該禁止中國人過聖誕節等西方節日,有些地方的學校就是這樣要求的。作者認為這種做法顯然是有些過激的,因為文化的傳播與交融是無法避免的,我們要有自己的文化自信。其次,我們更要對年輕一代有信心,學校要做的是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文化價值觀,而不是如此草率地一刀切。
四、發掘傳統節日的內在價值
我們在過西方節日的同時,一定不能忘了我們國家的傳統節日。可能很多人對傳統節日的印象就是枯燥無味,如今的節日也沒有了往日的氛圍。因此,我們要深入挖掘傳統節日的內在價值並傳承傳統的娛樂方式。在一些傳統節日引導全民娛樂,那一定會比過西方節日更有趣吧。
五、對待西方節日的態度
對於西方節日,我們要做到不盲目抵制,文化交融不可避免,我們要有我們自己的文化自信。例如在中國的影響下,一些西方國家也開始在平安夜送起了蘋果,這就是文化的逆向輸出了。
如果避免不了,那我們就吸取他的長處,保持它的娛樂性,再加上我們自己的特色。例如在聖誕節我們吃蘋果、吃餃子、吃湯圓,這就是我們自己的特色。對於西方節日,作者認為我們應該始終保持不抵制、不宣揚的態度,要以平常心去對待,不能一刀切從而缺少了娛樂性,更不能過度娛樂迷失了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