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讀不懂這段英文?

2021-02-19 英語學習筆記

昨天和大家分享了錢歌川先生的《翻譯的基本知識》中的一章《約定俗稱萬物名》,今天和你分享另外一篇, 我給它取了個有噱頭的名字: 我們為什麼讀不懂這段英文?


錢老提到翻譯的前提是「首先要了解原文」,他說:

我們讀書正如陶淵明所說,是不求甚解的,讀懂一個大意就過去了。但到了去翻譯的時候,就非得徹底了解不可,一字一句,都不能馬虎過去,遇到一個字的意思不能理會時,就翻不下去。

這話說的多實在,很多時候我們翻譯有問題就是因為我們原文沒有讀懂。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我認為這也提醒了我們: 如果不是從事翻譯行業,「不求甚解」就好 -- 很多時候「讀不懂」是非常正常地,或許是因為不熟悉背景知識,或許是不閱歷不夠,與其跟這些少數的我們讀不懂的東西死磕,倒不如多讀一些我們差不多能讀懂的。通過閱讀、學習提升自己的知識體系才是主要的,英文只是個其中的工具而已。


錢老舉了一些例子來說明「可見要徹底了解原文的字句,無論原文是用哪一種文字寫的,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們來看其中的一個例子:

An Englishman who had just landed in China entered a restaurant to appease the pangs of hunger. Unfortunately he know no Chinese and the waiter knew no English; so they were both thrown on mother wit. John Chinaman articulate 「Bowwow」, to which John Bull moved his head from right to left. Then the waiter said 「Quack, quack!」 to which the customer moved his head from sky to earth, and the inner man was soon satisfied.


讀懂了嗎?我們來看錢老是如何「徹底了解每一字句的含義」的:

(1) who had just landed in China 句中的landed一個動詞,到底是乘船登岸呢?還是飛機著陸?經查處如果是飛機著陸的話,應該用他動詞,即The airplane landed the passengers in the middle of a big field.(飛機將乘客降落在一大場地的中央)。自動詞的The passengers landed(乘客均已登岸)。The UN troops landed in Egypt.(聯合國軍隊在埃及登岸)。由此可決定那英國人是乘船在中國上岸。

Eric注: 通過這種方法判斷land是「登船」我認為是有不妥之處的,自動詞land也可以是飛機著陸。儘管如此,重點是我們要注意這些細節的地方。可能我們也無能為力,但是我們要知道哪些地方是不確定的。

(2) to appease the pangs of hunger句中的pangs, 是指一陣突然的痛苦,如牙痛為the pangs of a toothache, 肚子餓的發慌,便是the pangs of of hunger, 畫餅充飢就說 to appease one’s hunger with depicted cake.

(3) they were both thrown on mother wit, 所謂mother wit是指天生的機智,人的常識。to throw oneself on意為聽命於,聽從。現改為passive的形式,如to be thrown on one’s resources(有賴自己的機智)。

(4) John China 中國人的諢名。

(5) Bowwow 為犬吠聲。

(6) John Bull 英國人的諢名。

(7) Quack, quack! 為鴨叫聲。

(8) the inner man 內在的人,意指胃袋(滑稽的說法)。

到這裡,他才說「可以動筆翻譯了」。


錢老在第47頁又補充:

有些英文句子,即令你對文字的含義,已經徹底了解,仍然不能決定它的意思的時候也是有的。這是因為英文原是一種含糊的語文(ambiguous language), 我們要真正的了解其含義,單靠語文知識是不夠的,必須加以理智的判斷,才能獲得結論。這種句子的含義雖然不在字句以外,但需要譯者運用理智,加以抉擇,如果輕率地就字面的某一種含義譯出,可能會完全譯錯。


這讓我想到了葉永昌在《英語閱讀參考手冊》中的一段話:

懂得英語語法和句型固然重要,但切不可把它們看作一成不變的東西。有時,固定詞組和語法結構只能提供在一般情況下應該如何理解,或者提供幾種可能的理解。至於在具體句子和一定上下文中應作如何理解和翻譯,還得靠原文的上下文、語義分析及超語言因素來進行邏輯判斷。這裡的超語言因素是指話語的內容、交際環境和言語活動的參加者。

錢老舉了一些例子來說明「我們要真正的了解其含義,單靠語文知識是不夠的,必須加以理智的判斷,才能獲得結論。」

They were entertaining women.

一句英文,如果把were entertaining看成一個進行式動詞的話,意為「他們在款待女客」;如果把句中的entertaining women看成一個有修飾語的名詞的話,意為「她們是女招待」。

His object is not to eat.

把上句中的否定字not看做是修飾動詞is時,意為「他的目的不在吃飯」,意即「志不在溫飽」,如果把否定字not看做是修飾後面的不定詞時,意為「他的目的在不吃飯」,意即「絕食」。

The man turned out an impostor.

把turn out看作他動詞時,意為「他趕走了一個騙子」;如把turn out看作自動詞時,意為「他畢竟是一個騙子。」

He lives very near.

(a)他就住在附近。
(b)他生活貧苦。

Eric注: SOED中near的意思有: Thriftily; parsimoniously, meanly. 例句為: I had lived so near…that in a whole year I had not spent the 15s.

I found him out.

(a)我找出他來了。
(b)我發現在不在家。

再看下面這句話:

Look out!There's a train coming.

如果不了解look out在此作「當心」解的話,而照字面解為「看外面」時,就可能把頭伸出火車窗外,而遭遇到危險了。

還是那句話: 我們要一邊較真死磕,一邊要不求甚解。學英語是痛苦,但是我們依然可以享受其中(pain is inevitable; suffering is optional)。多留意多存疑,多動手去查 — 查字典只是最基礎的工作,還要查語料庫,利用搜索工具。尤其是要注意這些小詞,勿以此小而不查 — 小詞往往最實用,也是最難理解的。然後要記住一點: 很多時候,讀不懂很正常!


如果你看到了這裡,也算是真愛了。我又要送書給你! 參與方式: 在下面留言處評論就有機會被抽中。我會精選出50條評論,在12月30日中午12點時,點讚最多的一條評論將會獲得一本《翻譯的基本知識》, 屆時在京東上購買給你。

Good luck!

#廣告 |放假更要學英文

相關焦點

  • 我們應該如何讀英文小說
    他說一本英文原著一天最多看個50頁,還要不停翻字典,看得又累又沒有閱讀的快感。我知道他看英文小說一半是對文學有興趣,一半是想提高英文。我不是英國文學專業的老師,也沒看過很多英文小說,不過從我自己有限的讀書經驗來說,讀英文原著倒也的確有幾條應該注意的原則。 這些原則比較適合像我這樣天資愚鈍又渴望閱讀的。
  • 為什麼不能用中文讀英文原版
    暑假,我們推出了英文原版系列。同學C看到後,很興奮,說我要參加這個課。但我要先買本中文版讀起來。我們說,你別;他說,我讀完中文再讀英文原版有信心。後來,就沒有後來了。或者是沒有得到專業的精髓給養,或者是考試成就一直不理想,或者是乾脆再也不讀英文原版了,每一個對正值青春旺盛、蓬勃發展的學生來說,都是致命的打擊。因為用中文學英文的方式,本質是另外一門學科,翻譯學。
  • 為什麼你讀不懂金字塔原理
    《金字塔原理》這本書相信很多人都看過,作者是著名的諮詢公司麥肯錫集團的女諮詢顧問芭芭拉明託,這本書引進國內後也得到了廣泛的關注和傳播,金字塔原理一共有兩本,第一本更多的偏重理論,第二本更偏重實踐,但是度過此書的朋友肯能會發現金字塔原理1的前半部分可能還容易一些,後半部分基本很難讀下去
  • 不知道這段歷史的人,喝不懂英式紅茶
    然而,小編由衷地認為,不知道這個故事的人,就算把所有英式茶品牌喝遍,就算打卡全世界所有的下午茶,都喝不懂英式紅茶。下面這段歷史,每個中國人都應該讀一讀。▼ ▼ ▼ ▼ ▼ ▼ ▼ ▼ ▼▼ ▼ ▼ ▼ ▼ ▼ ▼ ▼ ▼當把一份份資料整理成了這段歷史,把它來回看了一遍又一遍,心裡百感交集。想了好幾天如何評價這段歷史,到今天依然沒有想好如何組織語言。就不在這裡絞盡腦汁,跟答高考歷史題一樣評價這段歷史了。
  • 看不懂英文?真相令人細思極恐!5大不良習慣你有嗎?
    但是,感覺我們學了好幾年的英語,別說讓你和外國人自由交流,就是給你一小段英文讓你讀,讀個十分鐘還是還是不知道意思。這是為什麼呢?小編特意整理出來了閱讀5大不良習慣,雖然不能讓讀者們實際英文水平提高,但是我們只要克服了這五種壞的閱讀習慣,大家的閱讀效果就會提升很多。以下是5大不良閱讀習慣。
  • 為什麼我們天生就看得懂繁體字
    相信你一定也有這樣的困惑,明明沒有正兒八經的學過繁體字,但卻像自帶識別功能一般,閱讀繁體文段毫無障礙,這到底怎麼回事兒?我是不是有特異功能?是不是因為遺傳,天生就會?還是因為我智商太高?好糾結啊,這到底是為什麼!?而這幾天台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頗為自信的透露,大多數陸客來臺灣觀光,從未聽過看不懂正體字的(繁體字),建議商家不必特別為了陸客使用簡化字。
  • 為什麼我們看不懂小孩子的畫?
    再看看我們段新耀創作的作品,畢卡索在世呀。段欽耀作品 10歲我們再看看段欽耀的這一幅作品,我不知道他是畫的房子還是田老師。大家可以看每一個細節,都非常有意思。畫中無處不改變,無處不創新,這就是耳朵人強調的改變,創新,我們想教給孩子的就是創造新事物的思維和能力。
  • 為什麼我們明明讀不懂詩,卻依然覺得一定要有詩?
    @眉川年少之詩這是我更年少時寫的詩。儘管我現在不再讀詩也不再熱衷於寫詩,這是一件最糟糕的事,自從我入了大學後。一個人不讀詩也不自己寫詩,生活就會留下許多空洞吧。不知道你會不會看我留的這些。一個有點缺乏熱情的年輕人的牢騷。
  • 孩子聽不懂英文,到底能不能翻譯?
    首先,我們回想一下,我們為什麼如此糾結於這個問題,害怕翻譯,我們恐懼的來源是什麼?有一些是源自於我們當年的體驗,那時候英語課是這樣的:老師:「a-p-p-l-e, apple-蘋果-讀」。「我們是習得,可不說漢語的哦!不要中文翻譯,沒有中間商賺差價,翻譯就是破壞孩子英文思維的建立。」 這強化了我們中文在英語學習中負面作用的恐懼。理論聽起來似乎很美好,但實踐中,卻沒有那麼容易。
  • 我們為什麼還是要讀些《論語》?
    這也就意味著,這本書裡的所有語句,早就成為中國讀書人的基礎語言,隨著時間的推進開枝散葉、代代相傳,成為華夏文明延續數千年不中斷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實在通讀了之後,我才發現《論語》真的不厚——也就16000 字左右。
  • 我是如何讀英文原版書的?技能get!
    那麼到底怎樣才是讀英語原版書的正確方法呢?到底怎麼樣才能實現英文原版資源的最大化,讓自己的英語水平UPUPUP呢?今天我們就來說道說道~首先,在讀英文原版書籍的時候要帶著問題去讀。只要能夠帶著這些問題去讀,那麼就能更好地了解和掌握這本書的內容。當然並不是非要大家讀完必須能長篇累牘地複述出來,而是有一個大概的理解或者明白主旨大意即可。第二點,要學會抓住主要框架。
  • 孩子讀不懂英語小故事短文怎麼辦?
    很多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贏在起跑線上,給孩子報名了補習班、買了英語書、買了早教機,然而學習效果卻不盡如人意,這到底是因為什麼呢?其實是家長沒有幫助孩子找到適合的學習方法,對於一個英語小白來說讓他們讀英文書可謂是天方夜譚,孩子看不懂自然也沒有興趣去學,為了讓孩子拓展視野又不得不讓他們讀一些英文書,如何選擇英文書成為今天我們討論的重點話題。
  • 為什麼我們聽不懂交響樂?
    關鍵話題一:為什麼我們聽不懂交響樂- along-八零年的時候,鄭小瑛指揮的第一個西洋歌劇《茶花女》,在五道口電影院連演了5場,每次演出前,會有個半小時的講座,我身邊有個年輕人,他每次都去,後來我就問他,
  • 為什麼我們不願意讀論文,原來都是作者害的
    不過,在他的演講中引用了 Jonathan Shewchuk[2] 教授的一篇博文:** Three Sins of Authors in Computer Science and Math ** 透露了一個困擾很多學者的一個秘密:為什麼我們不願意讀論文,原來都是作者害的。
  • 明明學了很多年英語,為什麼還是讀不下去一本英文原著?
    我們經常聽到這樣的疑問「為什麼我學了很多年英語,但讀英文時還是做不到像讀中文那樣流暢?」這個問題其實很好解釋,因為很多人雖然看似學了十年英語,但除開準備考試,背單詞和上英語課之外,他們真正花在閱讀上的時間是非常少的。學了十年英文但原版書沒完整讀過一本的大有人在,以這麼小的時間精力投入卻對閱讀能力有如此高的期待,這本身就很不切實際。
  • 別人能讀英文文章,你卻一看就頭疼?三個方法讓你輕鬆讀英文
    我問她為什麼這麼反感,她回答說:「我從小英文就不好,沒有語言天賦,這麼長的文章肯定讀不懂。」這就是《科學學習:斯坦福黃金學習法則》中提到的自我勝任感低的表現。自我勝任感是指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目標的信念。心理學家阿爾伯特·班杜拉也指出,沒有自我信念一定會釀成失敗。
  • 學霸貼:英文不好如何讀英文文獻?
    其實,讀原文最痛苦的是,要接觸一個新的領域或者知識的時候,我們可能已經一字一詞的讀了20分鐘,可是,要麼撲面而來一大堆不認識的英文醫學術語;要麼就是,完全不知道他現在到底在講什麼。這時候,我們就需要先拿出相關中文的教科書或大綜述來仔細讀一下,理解一下背景。
  • 我們為什麼要讀文言文?
    不只是刻板,而且似乎沒有什麼實際用途。早在上個世紀初,新文化運動便宣告了文言文的「下野」。從此,白話文登上舞臺,成為我們通用的書面語言。懂不懂文言文,都能在這個社會上生存。那麼,我們為什麼還要讀文言文呢?
  • 純英文繪本怎麼讀?
    買了那麼多英文繪本,不知道怎麼讀,無從下手,要不要翻譯?接地氣的乾貨正在向你飛來:英文原版繪本親子閱讀三步法: (對於英語過硬的家長,忽略)一. 預熱提高興趣。      利用中文輔助理解圖片,讓孩子找到圖片中的樂趣,把圖講透,才能讓孩子消除對英文的戒備。
  • 樸槿惠下臺了,留下這段英文供我們學習
    court  這幾段文字雖然不長,但是英語用詞有亮點,李老師把文中重要詞彙挑選出來和大家一起學習。這篇新聞報導及時地報導了這一事件。李老師不打算翻譯這篇新聞報導,大家可以當作優質英文材料認真閱讀,看自己能不能完全讀懂。以下是李老師的對重點詞彙和用法做的詳細註解。註解:unanimous  adj . 全體一致的,一致同意的   這個詞彙是四級詞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