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歷史文化悠久,古人通過他們自己的人生經歷,為我們總結出了許許多多通俗易懂,但又極富深意的俗語。今天我們要說到的這句叫做:「上懷生男,下懷生女」,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上懷生男,下懷生女
這裡的「上懷」指的是孕婦肚子上腹部隆起,那就是上懷,而「下懷」則是肚子下腹部隆起。這裡的「上懷」與「下懷」更多指的是胎位,上懷是靠近胃的地方,而下懷則離膀胱比較近。
這樣的說法真的準確嗎?
其實,孕婦的肚子形狀會受到很多方面的影響,自身的體型,以及腹部或骨盆形態、子宮的位置等,所以老一輩的這種說法是十分片面的,並不適用於當今社會。
一直到今天,我們在看到一個孕婦的時候,也常常會一起討論:幾個月了?男孩女孩啊?上懷應該是個男孩吧?圓圓的應該是個女孩吧等等各種各樣的說法,其實這些說法都是沒有科學依據的。尤其是在到了孕後期的時候,胎寶寶進入到了入盆的階段,上懷也會變成下懷。所以,「上懷生男,下懷生女」這樣的說法是不正確的。
所以,現在臨床上也禁止非醫學需要的胎兒進行性別鑑定,就是擔心會有選擇性別的人存在,一旦不是他們想要的性別,很有可能一個鮮活的生命就這樣被輕易放棄。
為什麼會有「上懷」與「下懷」之分?
一定有很多準媽媽們會感到好奇,為什麼有的人是「上懷」,有的人是「下懷」?
其實,在臨床上並沒有「上懷」、「下懷」這麼一說,因為自身盆骨的位置以及大小,會影響到胎兒入盆的深度以及時間的不同。所以,一般來說,骨盆相對比較寬鬆的準媽媽位置就會相對比較靠下,而骨盆緊緻的準媽媽位置就會相對靠上一些。
而且,如果準媽媽身材比較瘦弱,那一般都是「上懷」。這樣的身材胎兒在腹部只能縱向生長,不能橫向發展,所以就會變成「上懷」。如果準媽媽身材比較豐滿,那胎兒就會橫向發展,所以會出現「下懷」的情況。
當然還有一種原因可能與準媽媽自身的皮膚彈性也有關係,有的準媽媽皮膚彈性好一些,腹部皮膚韌性也相對較好,所以看上去就會更像「上懷」,而對於皮膚彈性沒有那麼好的準媽媽來說,孕肚太重,腹部皮膚韌性不足,所以看起來更像「下懷」。其實像這種情況,孕媽們可以選擇使用託腹帶,對於預防腹部下墜有很好的效果。
「上懷」與「下懷」的區別
其實二者之間並沒有太大的區別,如果非要說出一些不同的話,可能「上懷」的胚胎要比「下懷」的發育好一些。但「上懷」也有缺點,那就是因為嬰兒在媽媽肚子裡的位置比較靠上,所以可能會壓迫到胃部以及肺部的神經與血管,從而使得媽媽胃部供血不足,肺部擴張難度較大。所以,準媽媽們常常會感到食欲不振,不太想吃東西,但不吃又很容易感到飢餓,所以還是建議準媽媽們可以少食多餐,保證營養。
「下懷」因為胎盤著床在相對比較靠下一點的位置,所以不太會顯得肚子很大,除此之外,準媽媽也不太會出現食欲不振的問題。但缺點就是,這樣就很容易擠壓到身體膀胱以及一些其他部位,出現尿頻以及便秘的狀況。
放平心態,定期檢查
其實,不管是「上懷」還是「下懷」,也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都是我們自己的心肝寶貝。在孕期,只要放平心態,保持良好的情緒。千萬不要發脾氣,為了自己與寶寶的健康,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情。如果有不高興的事情,也要及時跟身邊的家人傾訴,千萬不要憋在心裡。
定期去做孕檢,孕期一定要科學合理的進行,不可忽視任何可能造成胎兒不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