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有很多老一輩人流傳下來的關於懷孕的說法,其中就有「上懷男,下懷女」的說法,這個說法正確嗎?上懷還是下懷有什麼區別?
隔壁的小李今年懷上了孩子,隨著肚子一天一天的變大,小李感到越來越焦慮,不過小李的婆婆很高興,她經常和小李說,「上懷男,下懷女」這句話,婆婆看出來小李是上懷,認為一定能夠生下一個兒子。不過在分娩之後,小李生下一個女兒,這令婆婆很失望,但是也無可奈何。
「上懷」,「下懷」指的是什麼呢?
上懷指的是孕媽上腹部隆起比較突出,也就是胎兒的位置比較靠上,如果孕媽的盆骨比較小,胎盤比較高時,會出現上懷的情況。
下懷指的是孕媽下腹部隆起比較突出,胎兒的位置比較靠下。如果孕媽盆骨比較寬,胎盤位置比較低的話,會出現下懷肚。
上懷與下懷是孕媽自身體質造成的,體現了不同的孕肚位置,與胎兒無關,與胎兒的性別更無關,因此,在生活中不要迷信那些從外表來判斷胎兒性別的說法,這都是沒有科學依據的。
上懷與下懷有哪些區別?
上懷的胎兒更接近媽媽的膈肌,胃部等等上半身的器官,會對腸胃產生壓迫,導致孕媽的胃部消化功能受到影響,產生食欲不振等問題。而且上懷的媽媽,胸腔也會受到擠壓,容易出現呼吸困難等等現象。
下懷的胎兒更接近媽媽的膀胱,恥骨等等下半身器官,會壓迫孕媽的膀胱,使得孕媽出現排尿頻繁等情況。而且下懷的寶寶會壓迫媽媽的恥骨,導致孕媽經常出現恥骨疼痛,下半身水腫等情況,影響日常行走。由於上懷與下懷存在一定的區別,在懷孕中需要注意的點也不同,孕媽要區別對待。
溫馨提示:具體風險評估,以產檢結果以及醫生建議為準。
上懷與下懷的媽媽分別要注意什麼事項?
上懷媽媽:
1、便秘
由於寶寶對於腸胃的壓迫比較大,再加上孕期女性吃的都比較小,會減弱腸胃的蠕動,這就容易出現便秘的現象。因此,孕媽要注意在孕期要及時補充營養,保持營養均衡,如果吃不下的話,可以少食多餐。
2、呼吸困難
對於上懷的孕媽來說,更容易出現呼吸困難的情況,孕媽要注意,如果呼吸困難的情況比較嚴重,可以採用一些吸氧的裝置。
3、貧血
根據調查顯示,超過三成的孕媽在懷孕中期會出現貧血的症狀。再加上孕媽在懷孕期間食欲不振,貧血很容易影響胎兒的健康,因此在懷孕期間孕媽要重視營養補充。
下懷:
1、水腫
由於胎兒的位置壓迫到孕媽下半身器官,影響下肢靜脈,會造成水腫,而且隨著胎兒的不斷成長,孕媽的水腫程度也會不斷加深。因此在懷孕期間,孕媽可以適當吃一些消腫的藥物或者是食物。
2、胎寶寶體重超重
下懷的孕媽由於沒有壓迫到腸胃,孕媽的胃口相對比較好,吃的比較多,如果不控制的話,就很容易導致胎寶寶的體重過重,這會影響孕媽的日常生活,還會加大分娩的難度。因此在生活中孕媽要注意控制飲食,保持營養均衡,不要吃得太多。
3、恥骨疼痛
由於胎兒的位置過於靠下而壓迫到恥骨,會造成恥骨疼痛,當孕媽感到恥骨疼痛時,不要盲目的吃止痛藥,要先去醫院在醫生的指導下緩解恥骨疼痛,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休息,用專業的手段來按摩疼痛部位。
4、假性宮縮
如果胎寶寶的位置過於靠下的話,會出現假性宮縮的現象出現,會讓孕媽錯誤地認為分娩時間到了。面對假性宮縮,孕媽在生活中可以在醫生的建議下使用託腹帶等等器具來減輕肚子下墜的壓力。
在懷孕期間,任何小細節都要重視,看似只是一個小細節,卻能夠影響到孕媽與胎兒的健康。建議寶媽們要按時產檢,與醫生保持聯繫,了解胎兒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