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在懷孕之後,會發生很大的變化,特別是孕肚的變化比較明顯。隨著孕期的增長,孕婦的肚子也會更加的明顯。
有一些孕媽媽會發現自己肚子的位置和別人的不同,孕肚看上去卻區別很大,一個孕肚偏上,一個孕肚偏下,照理說,孕肚的位置應該都差不多,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下面就由橄欖樹生命生殖專家為你詳細解答孕肚裡面的學問!
這就是懷孕中提到的孕肚「上懷」與「下懷」。
其實是因為胎兒在子宮內的位置不同,所以顯現的孕肚外觀有所不同。
「上懷」主要指的是孕婦肚子相對來說靠上;
「下懷」指的是孕婦肚子相對來說靠下,也就是胎寶寶在孕婦肚子裡面的位置。
上懷下懷主要與孕婦身體有關係,有的孕婦骨盆很寬,因此胎寶寶位置相對靠下,這樣就會出現「下懷」,再加上各種營養補充,孕肚看上去並不明顯,但是從背後看孕婦屁股會相對更大。有的孕婦骨盆比較窄,胎寶寶位置整體靠上,孕肚也會顯得較大。
上懷:
而上懷時胎兒比較容易壓迫到寶媽的胃部,所以上懷的寶媽吃的比較少,但又特別容易餓,經常會出現反胃、食欲不振的情況。建議這一類寶媽少食多餐。
下懷:
因為胎兒容易壓迫到寶媽的膀胱部位,寶媽更容易出現尿頻,便秘的症狀也要重一些。建議這類寶媽日常要多注意散步活動,促進腸胃蠕動和消化,減緩便秘的症狀。
這是因為女性懷孕後,腹部的形狀會受到身高體型、骨盆的大小、腹部肌肉的鬆緊、子宮形態等等多種因素的影響。通常情況下,如果腹部肌肉比較發達的女性,懷孕後腹部會呈現縱向生長,就會出現「上懷」的結果。
反之,如果女性腹部肌肉比較弱,懷孕後子宮就會呈現橫向發展,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下懷」。
而進入孕晚期,胎兒開始入盆時,所有寶媽的宮底高度都會下降,使整個孕肚呈現出「上窄下寬「的形狀,肚子都會慢慢往下移,與」下懷「形狀相似。通俗一點說就是這個時候「上懷」也變成了「下懷」。
上懷的孕婦由於胎兒處於腹部以上,那麼就會導致孕婦的腸胃受到胎兒的壓迫,所以總覺得腸胃被脹滿,所以會出現沒有吃多少東西就有了飽脹感,但是沒隔多長時間就又會想要吃東西了。
而下懷的孕婦由於胎兒處於腹部的下方,所以就會導致孕婦的骨盆和膀胱受到胎兒的擠壓,所以就會導致孕婦不斷的上廁所。而且走路的時候會很笨拙,就好像有什麼東西在墜著身體一樣,因此走路多了就會覺得很累。
總之,不管胎兒是上懷還是下懷,對寶媽和胎兒健康並沒有直接的影響,上懷或下懷只是寶媽孕肚的外觀不同,只要胎兒健康,寶媽不用糾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