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媛媽育兒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上懷男下懷女」的顯懷方式,總是作為俗語被老一輩的人用來判斷孕媽的胎寶性別。他們通常認為懷女孩時肚子又圓又大,懷男孩兒時則又尖又緊實。
那麼,孕肚上懷還是下懷與胎兒性別有關嗎?但很顯然,這種判斷方式明顯只是經驗和猜測,
並沒有什麼科學性和準確性。
事實上,這兩者毫無關聯,寶寶的性別問題另有玄機。
過來人關於上下懷的親身體會
朋友第一個孩子是男孩,如今已經上小學了,自從二孩政策開放後,她和丈夫就一直醞釀著再生個女兒,兒女雙全是他倆「夢寐以求」的。
懷頭胎時她的肚子緊實,大家說是上懷,即便懷孕6、7個月,
身材也一點都不顯得臃腫。
周圍朋友和老人都預測她會生個男孩兒,但朋友的丈夫是個「女兒奴」,兩口子就是奔著女孩去的,每次聽大家說可能要生男孩也只是笑笑,心裡總懷著僥倖。
結果生下來真是個男孩,希望徹底破滅。
二胎時朋友還是上懷,兩人的心都涼了一半,覺得多半還是個兒子。壓力大不說,想想兩個男孩在家鬧騰就頭疼,但也只能用「生男生女都一樣」來自我寬慰了。
沒成想孩子生下來是個「小公主」,當時護士報喜丈夫差點沒蹦起來,這一下打破了老人的俗語。
作為過來人的她,也常常跟身邊朋友闢謠:
上懷下懷真跟性別沒啥關係,別聽他們瞎說。
胎兒的性別由什麼決定?
寶寶的性別並不影響孕婦肚子的形狀,也與其沒有關聯。
站在科學的角度來看,寶寶的性別
在受精卵結合的那一瞬間就已經安排好了,之後再也無法改變。
通過孕肚形狀推斷性別更是無稽之談,寶寶的性別是男是女,各佔一半的機會,只是有時碰上巧合,大家就傳開了,才會給人造成比較準的錯覺。
都2020年了,大家也該有些自己的判斷才是,不要輕易被老人們的說法「忽悠」哦。
上懷還是下懷,又由什麼決定?
上下懷主要取決於胎兒著床的位置,也就是胎盤到宮頸口的距離到底是遠還是近。
通常來說,上下懷區別的分界線,是胎盤離宮頸口的距離>還是<七釐米。
超過7釐米則代表上懷,低於7釐米則代表下懷。
寶寶在媽媽子宮裡發展的方向也有兩種,一為豎向二為橫向。
上懷是豎向發育,再加上媽媽身材比較苗條,因此肚子看著方向朝上;下懷是橫向發育,再加上媽媽身材比較圓潤,視覺上就朝下。
上懷和下懷有什麼區別?
1)妊娠反應不同
上懷的孕媽,胎兒紮根的位置是比較靠上的。
隨著生長發育,胎兒的體型越來越大,導致孕媽的肺部和胃受到不同程度的擠壓。
因此,上懷的孕媽比下懷更早出現噁心症狀,胃口很差,要儘量
多吃易吸收消化的食物,才能確保營養充足,注意少食多餐。
下懷的孕媽,儘管不會被孩子壓到胃,但位置靠下的胎兒會壓迫到媽媽的腸道和膀胱,導致尿頻。
此外,胎兒靠下還易造成孕媽消化不好甚至便秘,因此平時要少喝些水,
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蔬菜,睡覺前最好不要喝水,以免頻繁起夜影響睡眠質量。
這就是「上懷吐下懷尿」了,生理上都是能找到依據的。
2)難易程度不一樣
相對來說,下懷的媽媽會比上懷的媽媽承受更多辛苦。
上懷的孕媽孕早期較為不適,孕吐反應比較嚴重,但之後情況就會逐漸緩解;下懷的孕媽
整個孕期都要受尿頻的困擾,尤其是職場媽媽,可能半個小時就要跑次廁所,要多尷尬有多尷尬。
而且,上懷的媽媽體態更輕盈,肚子更緊實,控制體重是件「手到擒來」的事。
下懷的媽媽就不一樣了,由於寶寶的重心向下,肚子下墜,媽媽的重心被拉低,腰部支撐了整個肚子的重量,因此腰酸背痛是常態。
不過綜合來說,上下懷的媽媽其實差別並不是很大,對寶寶的成長和發育沒什麼影響。因此,不必糾結胎兒性別了,做好孕期護理,該吃吃該喝喝,定期產檢,就等著寶寶降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