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好孕姐
記得跟嫂子一起懷孕的時候,鄰居奶奶一看見我們倆的肚子,就要說上一句「上懷吐,下懷尿,你倆以後受累情況不同,各自可要多注意些呀。」當時不明白什麼意思,而且覺得一起懷孕症狀也會差不多。可是沒多久我們倆症狀就不同了,嫂子是整天覺得胃裡撐得慌,還吃啥吐啥。我是原本孕初期就查出胎盤低置,後來還總是老往廁所跑,一點也不能憋尿。
這時,我們才明白「上懷」和「下懷」什麼意思。就比如我嫂子,她顯懷後就是肚子靠上,擠到胃,而我顯懷後就是肚子靠下,擠壓膀胱。所以,老人說懷孕「上懷吐,下懷尿」,孕媽最深有體會,因為區別太大了。
「上懷」胎兒容易擠壓胃,孕媽會不舒服
其實,「上懷」和「下懷」就是孕媽肚子的形狀。而「上懷」就是胎兒在子宮中的位置靠上,離孕媽的胃部比較近,所以顯懷後肚子就靠上。這樣,隨著胎兒慢慢增大,就容易擠壓到胃,會使胃變形、移位,所以孕媽胃口會不好,還容易因為胃裡不舒服而嘔吐。
除了擠壓胃部,「上懷」胎兒還會擠壓到孕媽的肺部,造成孕媽呼吸不暢,總是氣喘。這也是為什麼,有的孕媽懷孕走路特別輕鬆,而有的孕媽走幾步就喘的一方面原因。
不過,這些現象在孕後期胎兒慢慢下移後會有所緩解。而孕媽也不要因為怕吐,怕胃裡難受就不想吃飯,而是要注意少吃多餐,均衡補充營養,這樣才能保證自身健康和胎兒健康發育。
「下懷」胎兒容易擠壓膀胱,孕媽憋不住尿
而「下懷」就是胎兒在子宮中的位置比較靠下,離孕媽膀胱比較近。這樣雖然不會影響孕媽的胃口,但是卻會影響膀胱的容量,導致一旦有尿液產生,就會讓孕媽有「憋不住」的感覺,老往廁所跑。所以,很多孕媽因為嫌麻煩,都很少喝水。
我一個朋友,懷孕七個月了,看肚型就是屬於「下懷」的情況。我們一起出門,就發現她很少喝水,就這還老往廁所跑。所以,每次外出她都要為找廁所發愁,每到一個地方就先問問廁所在哪裡。我們都打趣兒她:「你乾脆住廁所裡得了。」她說:「如果可以,真想在廁所裡安家。」
雖然,孕媽肚子呈現「下懷」胎兒容易擠壓膀胱,孕媽也不能不喝水或少喝水,否則不利於身體健康,也可能會影響羊水量。所以,建議孕規劃一下喝水的時間點,比如沒事在家休息時可以適當喝水、外出時若天氣不熱可以少喝水、晚上睡前要少喝水,以免影響睡眠。
孕媽們,你是屬於「上懷」還是「下懷」呢?有沒有以上症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