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子成北大校友,瀏陽博士村這個家庭的育兒經值得一看
從空中俯瞰,沙市鎮秧田村裡那面「博士牆」,這是瀏陽北區一座尋常村莊的「文化圖騰」。8月26日上午,瀏陽日報記者對話北大博士羅志勇一家,探尋他與兒子的成長故事和成才密碼。秧田村崇文重教氛圍濃厚,近年來,共走出了26名博士。
-
「心無旁騖,方能成才」父子成北大校友,博士村裡話讀書
從空中俯瞰,把航拍圖放大、拉近,沙市鎮秧田村裡那面「博士牆」格外顯眼,這是瀏陽北區一座尋常村莊的「文8月26日上午,瀏陽日報記者對話北大博士羅志勇一家,探尋他與兒子的成長故事和成才密碼。秧田村崇文重教氛圍濃厚,近年來,共走出了26名博士。
-
長沙 父子成北大「校友」,爸爸是博士,兒子是北大新生
【長沙 父子成北大「校友」,爸爸是博士,兒子是北大新生!】瀏陽沙市鎮秧田村,有這樣一個家庭,父子二人同出北大。父親名叫羅志勇,1988年考入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2001年獲北京大學管理學博士學位;兒子名叫羅宇軒,今年以優異的成績考上北京大學,同父親成為「校友」。
-
長沙這對父子成北大校友,爸爸是博士,兒子是今年新生
瀏陽沙市鎮秧田村有這樣一個家庭爸爸是北京大學博士生今年,兒子又考上北大父子二人同出北大讓人讚嘆不已這位父親名叫羅志勇,1988年考入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2001年獲北京大學管理學博士學位;兒子名叫羅宇軒,今年以優異的成績考上北京大學,同父親成為「校友」。
-
既是父子,又是北大校友,這對父子讓人羨慕
瀏陽沙市鎮秧田村有這樣一個家庭爸爸是北京大學博士生今年,兒子又考上北大父子二人同出北大讓人讚嘆不已這位父親名叫羅志勇,1988年考入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2001年獲北京大學管理學博士學位;兒子名叫羅宇軒,今年以優異的成績考上北京大學,同父親成為「校友
-
瀏陽剛出的北大父子,村裡不僅出了26位博士,家族還曾出過進士
2020年的高考,湖南瀏陽沙市鎮秧田村(山上羅)的羅宇軒同學考上了北京大學,而32年前的1988年高考,羅宇軒的父親羅志勇考進了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是北大的博士生。如今羅志勇、羅宇軒父子二人成為北大校友,又讓已經頗具名氣的「博士村」——瀏陽市沙市鎮秧田村牛氣了一把。據稱秧田村從1977年恢復高考之後,一共出了26位博士,真可以稱得上「鶴立雞群冠赤縣」。
-
太厲害了,父子倆成北大校友,所在村子走出了27位博士
湖南出了個「博士村」走進湖南瀏陽的秧田村,我們發現一座古色古香的的仿古建築,透著人文氣息,上書「耕讀文化館」四個大字。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其中的一面牆,因為在上面記錄著這個村子自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從這個村子走出的
-
媽媽花23萬孩子物理考2分,秧田父子成北大校友,教育就是拼爹
2.教育拼的就是父母最近,一同上了熱搜的還有湖南瀏陽秧田村的的一對父子。父親羅志勇在1988年考入北京大學,後來又獲得北大博士學位,兒子羅宇軒是今年的應屆生,考取了爸爸的母校北大,和爸爸成為校友。他們所在的村子叫秧田村,是遠近聞名的博士村,一共出過28位博士。
-
村裡有面博士牆:26名博士和176名碩士
博士牆公德牆村裡的小學秧田村用一堵兩層樓高的牆面,展示它當下所珍視的東西:牆上是村子迄今為止走出的26名博士的信息,以及哈佛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南開大學等校名。自1977年中國恢復高考以來,湖南省瀏陽市沙市鎮這個5000多人的村子,有800多個孩子考出了農村,其中包括26名博士和176名碩士。這是村民們引以為豪的。幾年前,秧田村時任村支書羅澤及提議在村裡立這麼一面牆。他和其他村幹部四處選址,選定了村口處一戶人家樓房側面的牆壁,這樣可以「省一點資金」。
-
中國學霸村:走出26名博士,128名碩士,659名大學生,是你家鄉嗎
中國學霸村:走出26名博士,128名碩士,659名大學生,是你家鄉嗎在湖南,有一個被稱為&34;的小村子,自1977年我國恢復高考以來,這個只有5000多人的小村子,竟有800多個孩子考出了農村,其中包括26名博士和128名碩士,總計659名大學生,其中不乏畢業於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的孩子
-
一個村子出了26名博士和176名碩士,是如何做到的?
這個村叫秧田村,人口5000,自1977年中國恢復高考以來,村裡有800多個孩子考出了農村,其中包括26名博士和176名碩士。秧田村用一堵兩層樓高的牆面,記錄了村子裡迄今走出來的26名博士的信息,以及哈佛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南開大學等校名。
-
瀏陽這個寒門女孩考上北大,巧合的是……
在國道邊問路時,一說「考了北大的」,村民們都熱情指路。 本報8月27日報導的新晉北大學生羅宇軒有個北大的博士老爸,還有個盡心盡力教育、陪伴他的老媽,而凌湘宇不同,她純粹是「放養」。 這种放養,並非父母有意的培養方式,而是無奈無暇之舉。
-
5年培養3名博士14名碩士「學霸村」是如何煉成的?
現 象參內村今年三名學子被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錄取;眉山鄉十幾年裡走出10位清華北大學子;福都村這個3000多人的村莊,先後出過5個博士、22個碩士;旗星村出過多名高考總分第一名……調查中記者發現,這些村莊在高考中取得的成績讓人羨慕。
-
寧夏這個小村莊考出993名大學生!其中,14名博士28名碩士
此外,該村還有4人考上碩士研究生,1人正在讀博士研究生。自高考制度恢復以來,這個位於寧夏中部乾旱帶、有635戶居民的小村莊,已走出包括14名博士28名碩士在內的993名大學生。 「讓一個家庭脫離貧困,最好的方法是培養出一個大學生。如今談起脫貧攻堅,村民們不比誰家錢財多,只比哪家大學生多。」
-
寧夏這個小村莊635戶考出993名大學生!其中,14名博士28名碩士…
此外,該村還有4人考上碩士研究生,1人正在讀博士研究生。自高考制度恢復以來,這個位於寧夏中部乾旱帶、有635戶居民的小村莊,已走出包括14名博士28名碩士在內的993名大學生。 「讓一個家庭脫離貧困,最好的方法是培養出一個大學生。如今談起脫貧攻堅,村民們不比誰家錢財多,只比哪家大學生多。」
-
15歲屈詩穎、考古女孩鍾芳蓉、父子同門羅宇軒齊聚北大逐夢奔跑
今年北京大學今年共招收4326名本科新生,在這些新生當中有一些學生在當地早已家喻戶曉,而且有一些新生還未報到就已經名揚天下,其中幾名湖南考生就是眾人皆知。第一位、湖南瀏陽市父子北大同門羅宇軒羅宇軒的父親羅志勇1988年考入北大
-
寒門走出的大學生,北大博士肄業,失業18年,如今靠父母接濟!
如今,「寒門再難出貴子」的言論甚囂塵上,寒門能走出一位大學生,已實屬不易,寒門大學生能考取北大博士,更是十分珍貴難得。本來,寒門貴子應該肩負起帶領家人脫貧,跳出貧困階層的任務,而今天介紹的這位寒門走出的大學生叫張進生,北大博士肄業,失業18年,依靠接濟生活,不僅沒有成為全家的光榮,反而成為沉重負擔。張進生出生於湖南省一個普通村莊,父母都是地道農民。從小,天資聰穎的張進生身上寄託著全家人,甚至是全鄉父老鄉親的希望。
-
寒門走出大學生,北大博士肄業,失業18年,如今靠父母接濟
如今,「寒門再難出貴子」的言論甚囂塵上,寒門能走出一位大學生,已實屬不易,寒門大學生能考取北大博士,更是十分珍貴難得。 本來,寒門貴子應該肩負起帶領家人脫貧,跳出貧困階層的任務,而今天介紹的這位寒門走出的大學生叫張進生,北大博士肄業,失業18年,依靠接濟生活,不僅沒有成為全家的光榮,反而成為沉重負擔。 張進生出生於湖南省一個普通村莊,父母都是地道農民。從小,天資聰穎的張進生身上寄託著全家人,甚至是全鄉父老鄉親的希望。
-
江西「最低調」的縣,被譽為「博士縣」,走出400名博士600名碩士
大好江西,不僅旅遊資源豐富,而且也是人才輩出的大省,比如中國著名的「將軍縣」興國縣,走出56位將軍,當然,在江西除了將軍縣,還有一個「博士縣」,走出400名博士600名碩士,同樣令人敬佩,這一武一文的兩個縣,讓人佩服又敬重。
-
青海道幃:深山深處走出28名博士
「當然要考研究生了,我建議你不僅要讀研究生,有條件還要讀博士,我們道幃雖然地處偏遠,經濟落後,但我們一直有好學的傳統,你要將這種求學精神繼承下去,努力成為我們鄉的第29位博士生!」李加才讓態度堅決,並在掛電話前再三叮囑學生一定要好好學習,唯有知識才能改變命運。掛了電話的李加才讓還不太安心,決定過幾天再打電話過去問問李毛才讓的學習情況。